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

吳成在雨雪關的冒險非常值得,功勞最大的就是踏白軍的數十位斥候騎兵,是他們給吳成帶來了最重要的消息,也是他們冒着艱難險阻抵達雨雪關。

所以趙禎在接見吳成的時候特意接見了這改變一時戰局的數十位踏白英雄。

青塘騎兵的戰力並不弱,相反他們經過多年的征戰和自小就在馬背上練就的騎術使得他們甚至可以超越曾經的西夏騎兵。

但就是這些精銳的青塘騎兵卻輸給了大宋的踏白軍,數十人戰勝了百十人,這樣的戰績自然值得趙禎這位皇帝親自誇功。

十來個人就在蘭州城中的校場上站着,剛勁如鬆,身上的盔甲還未更換,滿是刀砍斧劈的痕跡,箭頭被拔下之後如同隕石坑一般的密密麻麻。

顯然他們是經受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也贏得了蘭州城中將士們的敬佩,當趙禎親自給他們佩戴上表示戰功的銀質勳章時,軍樂齊鳴,戰鼓隆隆。

吳成一絲絲的嫉妒之心也沒有,事實上若不是他們恰巧探查到了青塘城外,恰巧看見無數在高原上行軍的青塘人,就根本不會知道董氈居然要來一出空城計。

“朕聽聞青塘大軍堵在雨雪關外,叫囂謾罵不止,佯攻關隘之時,你能放出踏白軍哨馬刺探殊爲不易,踏白軍的將士固然英勇但你這般的勇氣和決斷也極爲重要,且說說你自己的看法。”

吳成右手成拳捶擊了一下胸口:“青塘人狡詐,打算撤出河湟之地,以大軍爲障眼法封堵我邊關六處之多,此乃陽謀,若我等出擊,必然會擔心有詐,若不查,則必有失,末將沒有官家和將軍們的高瞻遠矚,只能用上最笨的法子,派出精騎探查。”

吳成的回答讓趙禎極爲滿意,不驕不躁,頗有穩重之風。

“若青塘人圍剿雨雪關之遊騎又該如何?”

吳成微微一愣,之前是例行垂詢,那眼下就是官家的考教了。

“若青塘人扣關,我等必將燃狼煙以示警,死守關隘抗擊青塘人。”

趙禎搖了搖頭:“這還不夠,你應該在擊退青塘人之後殺出去,聯合援軍攻取青塘城,如此纔是我大宋提倡的積極防禦,不該只看眼前,你是景佑三年的軍武院虞侯,如今還在雨雪關擔任偏將,其中原因你應該知曉,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啊!”

吳成頓時鬧了個大紅臉,看向趙禎的眼睛不斷閃躲,最終小聲嘀咕道:“範大勇,種諤兩度失敗,便是火藥之威也不能使得青塘人退怯,誰敢成爲下一個範大勇或是種諤?”

“放肆!”三才在邊上臉色大變,這種話豈是他一個小小關隘守將能說的?

即便是跪在地上,吳成也沒有多說什麼,他自認爲自己說的是實話,也算是對官家的上諫,文人上諫用腦子,他們總能在公文中玩出花來,既能諫言官家又讓官家不生氣。

自己是武將,雖然讀過書,但卻還是不屑用文人的方式上諫,眼下最重要的是讓官家人情邊軍之中的情緒。

因爲範大勇和種諤兩人的失敗,大宋西北之地的邊軍已經開始有流言蜚語傳出了,說角廝羅是大宋的剋星,說大宋百年之內沒有攻伐吐蕃的可能。

趙禎笑了笑,他之所以抵達蘭州就是爲了穩定大宋的軍心,大宋的軍神其實不是狄青,從來都不是。

狄青是智勇雙全的主帥,能指揮千軍萬馬,但卻沒有自己身上所擁有的東西,趙禎可以肯定的說,只要自己在邊軍方向上繞一圈,效果比大宋打了一場勝仗後的氣勢還要高漲。

這是趙禎的自信,一個身爲皇帝的自信。

邊疆防務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範大勇和種諤的失敗近在眼前,這不光是大宋軍方的失敗,也是大宋朝堂的失敗,是文人耍弄手段抗衡皇權的犧牲。

趙禎自己非常討要這種事情,但他也知道無法避免,皇帝抵達邊軍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對邊軍的控制,加強軍權的聯繫。

趙禎這麼多年來什麼權利都在削弱,唯有軍權在不斷的加大,雖然削弱了相權,但卻在利用文官權利的不斷加大來削弱相權,其實也就是加強了文官了權利。

唯有加強軍權,才能保正自己的君權,自古以來都是這樣,誰的手中握有大棒子誰就是真正的老大。

趙禎其實是一個安全感極爲缺乏的一個人,或者說後世的人幾乎都缺乏安全感,所以趙禎做事總喜歡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這一會導致一個問題,無限的追求最高權利的集中。

眼下大宋就是這樣,所有的軍隊都以趙禎馬首是瞻,即便是兵部尚書的狄青也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利,更別說參謀兵事院的參謀們了。

“朕知道你們心中的擔憂,也知道你這是在冒死上諫,但你應該知道,範大勇和種諤兩人的失敗和他們自己也有關係…………的確,他們倆是被朝堂之上的某些人當作餌料了,可既然知道自己是餌料,就該把仗打的漂亮些,別說你看不出他們兩人都是敗於貪功冒進!這是最大的禍患,吳成你好歹也是軍武院出來的,難道不知穩紮穩打纔是一代名將的風範?”

“官家剛剛還說末將進取不足…………”

蘇洵在邊上恨鐵不成鋼的踢了他一腳:“穩紮穩打,堂堂之師,正正之旗難道就不能出動奇兵?官家的意思是讓你着眼戰局,以穩重的陣型向前推進,在遇到良機的時候果斷出手,朽木不可雕也!”

蘇洵最近很喜歡說這句話,趙禎聽他在蘭州說過不下十次,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看到了邊軍中迷茫的氣氛。

趙禎並沒有責怪吳成的意思,臉上卻露出苦笑道:“因朝堂上的爭端和兩次失敗,這段時間邊軍之中軍心浮動,朕豈能不知?

否則也不會千里迢迢趕過來,此次前來朕爲的就是爲了青塘事!朕從神都城啓程的時候便是打算率領邊軍攻伐青塘,但路行了一半,爾等便已經發現青塘人遠遁,青塘已經是我大宋彀中之物!朕也錯失如此良機,角廝羅怕是已經猜到朕的想法了!”

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貓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二百八十九章轟鳴的工廠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九百四十四章和親破滅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婦的配合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一百四十二章大相國寺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氣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麼是天威?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兩千一百六十八章三方糾纏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從一個皇帝到另一個皇帝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