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

七官制乃是松贊干布定下的制度,松贊干布是個愚蠢的人嗎?顯然不是,那他定下的官職自然是最合適吐蕃的。

域本便是地方官,其職責在於以法規治理本地區的政務;瑪本是軍官,受命領兵克敵制勝;齊本是司馬官,爲尊者引路,具有良好的馴馬之術;岸本如同度支官,掌管糧食與金銀財物支納;楚本專門管理母犛牛、犏牛及安營賒賬之事;昌本主要管理刑事審判職責;司本是地方基層或部落首領,管理部落的事務。

現在的吐蕃和那時的吐蕃很像,無論是外在的威脅還是內在的矛盾皆是如此,複雜的內部各部族之間的不信任,外又有強悍如斯的大宋窺伺高原。

角廝羅一直認爲大宋皇帝的那句“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很對,眼下就是如此,吐蕃和大宋之間的對抗必須要有一位英雄來統轄,吐蕃需要英雄,而這個英雄就是自己。

有許多事情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角廝羅從來不會小看大宋,更不會自大到認爲吐蕃現在能和大宋抗衡,統一整個吐蕃爲的不是抗衡,而是自保。

說來可笑,古如拉康寺中的各部頭人現在已經可以用和睦融洽來形容,只要利益分配的好,敵人也不會再是敵人,這再一次驗證了大宋皇帝的話…………

誰能想到那些原本生死仇敵一般的部族,在經過仁欽桑波的遊說和調解之下居然握手言和?現在便是如此,倆個部族之間原本是世仇,可現在居然被仁欽桑波以聯合控制土地,兩族世代通婚,共同掌控土地的爲由給化解了。

不光如此,吐蕃的朝廷還會派遣官員去給他們作爲調解,還要幫助他們管理土地和稅收,當然該是朝廷的稅收還是不能少的。

稅收本就是各部的一個大問題,交給朝廷擔心賦稅太重,全部掌控在自己手中又不可能,自己稱爲稅官又不合適,當地都是自己的部族,收得多了部衆不滿意,收的少了上面沒法交代。

既然仁欽桑波會派遣朝廷的稅官前往,那就最好不過,順帶着還能幫助他們處理族中事物,所有的頭人都知道,現在的吐蕃和以前不同了,想要順應變化,就要服從中央的管理。

但最讓角廝羅驚訝的是仁欽桑波,他這個大相剛剛上任,人還沒到邏些城,手中的官員便已經到達。

不光有官員,還有一大羣算不上官員的小吏,這些人精明強幹,因爲不是出生貴族,所以他們只有小吏這種低賤的身份。

吐蕃的登基稱帝很簡單,並沒有多麼複雜,儀式是傳統的會盟儀式,但需要等待各部的勇士集結到邏些城。

布達拉宮前巨大的跑馬場就是爲了會盟方便所建造的,當年耗費的無數的人力物力,土地結實的不像話,即便數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只要稍稍整修便能再度啓用。

仁欽桑波騎在馬上,但身體卻不自覺的向角廝羅靠近,嘴中不斷的說出自己的計劃:“當以吐蕃舊制,分吐蕃爲五茹、六十一東岱,“茹”、“東岱”皆爲軍政合一之府衙,如同大宋卻又有別於大宋,千戶爲東岱,正保、洛扎、改呈術、墀邦木、墀塘藝噶、娘若、局巴、章村、葉若卜、朗迷、輾噶爾、帕噶爾等千戶,千戶即東岱,分隸於五茹。”

這一點讓角廝羅很滿意,他就是要把吐蕃變成正規的王朝,而不是把一盤散沙變成一個沙堆。

“朕要重開僧相!你是佛門尊者,理應由你充任,佛門在我吐蕃要大力推行,從此以後活佛只能有一個便是大讚普!僧相也只能是大相充任!”

仁欽桑波的臉抖了抖,這樣一來意味着什麼實在太過清楚,從此以後禪宗佛教在吐蕃的地位便不可撼動,而同樣的大讚普的地位也沒有人能撼動。

贊普便是帶領吐蕃百姓走向極樂世界的活佛,是人世間的真神!這與漢家王朝的天子乃是上天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身爲佛門之徒的仁欽桑波比誰都清楚信仰所帶來的力量,他角廝羅這麼做爲的是讓吐蕃更爲團結。

眼下吐蕃高層已經達成協議,這就意味着很快吐蕃就能從一個鬆散的各部盟約變成一個整體。

想到這裡仁欽桑波不禁要問角廝羅:“不知贊普何時要對大宋出手?”

但他的提問只換回了角廝羅的哈哈大笑,笑聲中充滿了無奈和癲狂:“對大宋出手?我吐蕃有什麼可以和大宋抗衡的?沒有,我這麼做只不過是爲了保住青塘,也爲了保住吐蕃而已!!”

在仁欽桑波驚駭的眼神中,角廝羅緩緩開口道:“從一開始我就沒想過與大宋對抗,尤其是這個帝王在位的時候,他太過恐怖,太過堅韌,一旦開戰,最終的結果便是不死不休。

你可能不知道,他有一句話:“什麼時候打你說的算,什麼時候結束朕說的算!”所以一旦開戰,最終會變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當年大宋攻伐李元昊的時候幾乎是壓上了全部身家,甚至連剛剛奪取的燕雲之地都被他賭上了,這個王朝現在如何不用我說了吧?

即便是在和天竺作戰的時候,塞爾柱人的挑釁依舊被他輕鬆化解,而且是全面摧毀了塞爾柱人在東面的所有的城池和防線,生生退回到了八百里瀚海的另一邊。

若是吐蕃和大宋正面作戰,那他一定會把整個大宋都壓上!這是一場豪賭,你能賭得起?”

仁欽桑波見識過大宋的繁榮,但卻沒有見識過大宋的兵甲,角廝羅的話讓讓他對大宋再次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沒想到從一開始角廝羅與自己一拍即合並不是爲了對抗大宋,恰恰相反而是爲了躲避大宋,爲了自保而已!

仁欽桑波的腦袋飛快的運轉,胯下的馬兒卻已經停下了腳步,邏些城到了,這座城池原本是吐蕃高原上的明珠,現在卻有些破敗的景象。

看着已經破敗的邏些城,角廝羅長嘆一聲:“若是不能恢復吐蕃王朝的盛況,一切都是空談。咱們也撐不了多久,知不知道,大宋的將軍們之中有句話盛傳?”

不等仁欽桑波回答,角廝羅便自言自語道:“時間換空間,空間換時間,如何取捨全看本心!”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三百九十一章死得其所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八十五章智慧宮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兩千二百四十三章趙仲旻之死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一十章趙禎的“相對論”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穫的果實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宮的智慧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九百八十六章高麗棒子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遠消除閉關鎖國的可能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識時務者”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