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

角廝羅在邏些城的跑馬場上詳細的闡述了大宋的兵制,這是吐蕃頭人從未聽過的兵制,但卻是最爲高效,也是最爲強大的兵制。

“宋之兵甲來源於民,以非軍戶,所用的名頭乃是兵役,只要是大宋百姓,年滿十八便可徵召爲兵,四年爲期,而原本的廂軍皆以撤銷,禁軍依舊保留而下,可現在的禁軍已非當年之禁軍!”

角廝羅稍稍停頓,很快又道:“四年爲期,大多數人到期即還,唯有經驗豐厚者僱傭留任,大宋用此兵制以沿襲數十年,此間無論戰事如何未曾改變,四年制之後,兵必還家!”

吐蕃諸部的頭人還爲明白其中道理:“如此便是大宋每四年就要重新培養軍士,這不是白費力氣嗎?”

“愚蠢!”

仁欽桑波的臉色極爲難看,此時的他已經顧不得再保持往日裡的平靜,而是直接怒斥說話人的愚蠢。

就在他愣神的時候,再次開口道:“四年一屆,這就等於大宋每四年便會有精兵退伍會鄉,這幾十年下來大宋的老兵可有多少?!”

角廝羅點了點頭:“大宋還有一條規矩,若遇大戰,朝廷徵召,老兵必定奉昭而行,且大宋百姓多爲趨附,大宋之戰意駭人若斯,彈指之間便可重聚百萬之衆…………”

角廝羅已經不用再說了,眼下四周的各部頭人已經是面色難看到了極點,這也意味着吐蕃將要面對的威脅太過強大了。

“我聽聞宋軍軍械繁雜,所用之物乃是精巧至極,威力無比,不知……”

仁欽桑波的話讓角廝羅臉色大變,許久之後才道:“本來我也不想告知諸位,擔心搓了諸位吐蕃勇士的銳氣,可現在既然大相問了,那我便對你們分說。”

在吐蕃商議國事便是如此,沒有那麼多規矩,一羣人聚攏在一起,有什麼便說什麼其實是最好的,信息來的全面且主意也多。

角廝羅故意這麼說爲的就是激起各部頭人心中的勇氣,當然也是爲了不斷的刺激他們,讓他們認真對待。

“宋人擅用火器,威力奇大,對待西夏,遼朝,女真,塞爾柱,天竺等國皆是如此。各國城池在宋軍面前如同紙糊木搭,頃刻之間便會城破,即便是再好的城池,只要宋軍靠近,必會轟鳴而起,城牆如同土崩。”

仁欽桑波點了點頭道:“我此前去過西域,也就是現在大宋的新疆路,得知其中利害,大宋的火器威力驚人,一炮之威糜爛十里,其威可懼,開山劈海,若非勇士不可敵之!”

角廝羅擺了擺手:“大相聽聞已經是過時的事情,宋軍不光有火炮火藥彈,還有其他火器,名曰火槍,此物可斃敵與數百步之外,最爲可怖的是,這東西便是放在孩童手中只需稍加操練亦可擊殺身經百戰之兵!重甲難擋!”

眼下已經沒有說話,不服的人有,恐懼的人有,擔心的人亦不在少數,但這些卻是必須要講清楚,雖然擔心搓了銳氣,但卻要把利害說清楚否則兩軍交戰的時候吃虧的還是吐蕃人。

一羣人在碩大的跑馬場上沉默不語,大宋的變化已經超越了他們的理解,誰能想到大宋已經能把一個月的糧草隨身攜帶?誰能想到大宋的火器已經凌厲若斯?誰能想到大宋的兵甲會源源不斷?

所有人知道了爲何角廝羅會和吐蕃各部和談,誰都知道他爲何要統一吐蕃諸部了,都到了這個時候,若是吐蕃還是一盤散沙的話,那即將面對的結果就是被各個擊破。

青塘倒下去的話,接下來便是其他各部,漢人雖然上不得吐蕃,可終究是有人能上來了,終究是有人能待下去了,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

只要中原人在高原上能撐過三五天的時間,此後便好得多了,若是時間再長一點也就能習慣高遠的水土,而那時候幾乎難以看出中原人和高原人的區別。

角廝羅便瞧見過,宋軍在青塘訓練的時候便是如此,原本看着奇都喘不的人,誰知道幾天之後便活蹦亂跳的繼續訓練。

宋軍還爲此想了很多辦法,甚至用一種紅景天的藥材來緩解,居然還很有作用,不少人因爲藥石之力而恢復過來。

角廝羅知道高原的屏障阻擋不了宋人多長時間,但他不敢說出來,這時候已經把宋軍的強大告訴吐蕃諸部的頭人了,若是再把吐蕃的唯一屏障給煙消雲散了,那剩下的就不光有警惕和戰意,還用濃濃的懼意了。

事實上眼下已經是有了被嚇得不輕,羌塘部的頭人已經臉色發白,一個吐蕃騎馬射獵的勇士居然會被幾句話給嚇倒,說出去怕是也沒有人相信。

仁欽桑波豁然明悟,望向角廝羅哈哈大笑,他的大笑聲讓四周的人驚訝不已,仁欽桑波是誰?

吐蕃的智者,擁有大智慧的佛門尊者,他的智慧足夠擔任吐蕃的大相,所以纔不會有人對他擔任大相一職而不滿。

“不知大相可有妙計?”

看着角廝羅的微笑,仁欽桑波點頭道:“不能說是妙計,但卻是發現,宋軍在騙人,大宋皇帝騙過了天下的所有人。”

稍稍頓了一下,仁欽桑波滿意衆人的反映,那些諸部頭人盯着自己的眼神確實更爲尊敬了些。

“諸位可曾想過,雖然宋軍可把糧秣帶在身上,但以宋軍這般對火器軍械的依仗所需的輜重不在糧秣而是在軍械上!宋軍作戰可以沒有糧草但卻不能沒有軍械,否則其威必減!”

角廝羅緩緩點頭,果然是吐蕃的大相,一下就把問題的根本看得清楚,宋軍這麼多年作戰在外,一直在隱藏一個天大的秘密,對軍械的依仗太過。

這件事一般人看不出來,便是聰明人也無法看出其中端疑,但每每宋軍作戰之前,必有車馬調度,宋軍爲何兵貴神速?靠的就是那些錯綜複雜的公路,靠的就是火車的一日不停。

而這些東西吐蕃高原上卻沒有,大宋出兵需要大量軍械,而這些軍械需要運輸,宋軍開路之後無不是快速修建公路等事宜。

這便是弱點所在,吐蕃人沒辦法攻擊宋軍境內的補給線,但到了吐蕃的地盤上就不一樣了,宋軍沒有辦法保護這麼漫長的補給線…………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六百零五章東西方的“朋友”第六百九十四章戰場上的生意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六百八十六章突如其來的炮聲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七十二章劉娥背後的女人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六百二十二章奉聖州戰事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二百五十五章皇帝的大婚(中)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零五十六章矛盾初現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藥”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兩千二百八十六章“主聖臣良”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趙禎的“自私”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