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

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絕對的事情,王韻清楚的記得官家曾經對他說過:“這世界上唯一絕對的事情就是沒有絕對的事情。”

開始他不明白這句話,可現在他明白了,眼下不能繼續向西用兵,沙漠中的綠洲城馬魯已經被塞爾柱人給親手毀掉。

綠洲的面積從原來的數裡地變的僅剩不足千步,還好塞爾柱人沒有徹底把綠洲給毀掉,否則官家的怒火將會燃燒掉整個塞爾柱。

絲綢之路一直是大宋的路上交通命脈,一個馬魯城不算什麼,但馬魯城作爲沙漠中的綠洲爲往來的商賈提供便利卻很重要。

若是沒了這座綠洲,大宋一定會出兵繞過這片沙漠再次進攻塞爾柱,這不光是對大宋的打擊,更是對本國商業的打擊,傷敵一千自損一萬的事圖格魯克不會做。

圖格魯克這麼做很明顯是不打算和大宋對抗下去,馬魯城的消失意味着戰爭到這裡便畫上了休止符。

王韻知道戰爭將不可能繼續下去,官家的旨意早就傳來,當大軍打到紀渾河後便停止前進,大軍在補給不足的情況下穿越沙漠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塞爾柱用兵的根本意義在於震懾,王韻很清楚自己完成了這一任務,塞爾柱人毀滅馬魯城的用意很明確。

王韻是個文臣,他的思維方式更趨於政治,所以他能做出更爲理性的判斷,圖格魯克的所作所爲在王韻眼中更趨於政治性。

這是在告訴大宋他服了,不打了,以後也不會對東方用兵,並且放棄爲那近六十萬軍民復仇的可能。

最少商路還沒有斷絕,這是塞爾柱人服軟的最佳表現,王韻相信天武衛的火器已經讓塞爾柱人見識了宋軍的強大。

在阿母城稍稍休整王韻便準備撤軍,全軍上下經過這場遙遠的西征都已經疲憊了,三十萬大軍損失了四萬六千七百二十八人,這個數字讓王韻心痛,雖然屠滅塞爾柱六十萬軍民,但這樣傲人的戰績並不能讓他開心起來。

軍中騰出了數百輛馬車裝着盛滿骨灰的罈子返程,這是一場沒有勝利者的戰爭,最少王韻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戰死將士的父老。

彭七走如軍帳的時候掏出了一份密旨,旨意的內容很簡單卻讓王韻稍稍失神,大軍撤離,但背嵬軍要進攻北面的布哈拉城。

這不在王韻的計劃之中,但既然是官家的旨意他就要執行,只不過接下來的戰鬥和他沒有太大的關係,完全是由彭七負責。

王韻不能走的太快,他要率領大軍接應背嵬軍的撤離,對於背嵬軍來說這是他們一次輕裝上陣,遠程奔襲的進攻。

布哈拉城並不是一座很大的城池,但卻是在沙漠中的另一座城池,王韻很清楚這麼做意味着什麼,這是在告訴圖格魯克,大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撤退。

只要願意還能對塞爾柱的城池發動進攻,只不過布哈拉並不是塞爾柱直接統轄的城池,而是花刺子模的城池。

彭七率領背嵬軍也不是在威脅塞爾柱,而是要解放花刺子模,要把花刺子模搞亂,讓花刺子模人再次控制這個國家。

當然彭七也會用背嵬軍的鐵蹄讓花刺子模的國王知道誰纔是他們的主人,誰纔是他們的宗主國。

彭七帶着十萬背嵬軍離開了,王韻率軍返回蒲花羅接應,之前已經約定好,最多半個月的時間,無論做到多少彭七都要率軍撤回。

王韻抵達蒲花羅的時候,大宋的詔書也到了,得到的土地再鬆手實在太過困難,大宋的朝臣們經過商量,一致決定把大宋最西面的防線繼續向西推進。

蒲花羅即將代替恆邏斯城成爲大宋的北關重鎮,如此一來便可使得絲綢之路再次向前推進數百里。

恆邏斯成爲中轉之地,訛打刺城,白水城,義刺克城都是後方補給的最佳地點,如此一來南方的那黑沙不,等城池盡數落入大宋的手中。

大宋只有獲得足夠的利益後纔會善罷甘休,而圖格魯克顯然知道這一點,對於那些城池也是儘量把軍隊撤走,而不毀壞其中的建築。

當然百姓也是要撤走的,否則平白把人口送給宋帝國,當然,在沙漠上,戈壁上永遠不缺的便是人口。

大宋接受城池之後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這些地方盤活,並且經營成一座又一坐強大繁榮的城池。

天下人誰不知道大宋的富庶,跟着大宋討生活要比獨自在絲綢之路上晃悠要好得多,事實上擁護大宋的人不在少數。

爲了利益,即便是塞爾柱人自己也有叛出國家投靠的大宋的,其中不乏富甲一方的商賈。

撤退到蒲花羅的王韻對彭七的戰況根本無法掌握,這就是一種通信上的隔斷,背嵬軍行不會把寶貴的騎兵浪費在傳遞消息上,何況這次又是一次遠征作戰。

王韻相信彭七會把花刺子模的事情料理好,雖然彭七不適合統兵作戰,但曾經隸屬親衛司的他做事卻是極盡周詳。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既然有官家的詔書,就說明官家已經放心把事情交給他,而不是自己,顯然在官家心中彭七做起這種事情更爲穩妥。

十萬武裝到牙齒的背嵬軍足夠在花刺子模殺上幾個來回,擁有火藥彈和炸藥的他們攻城略地不在話下,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將會得到花刺子模人的幫助。

此次大宋和塞爾柱之間的戰爭算是結束了,王韻在蒲花羅的城池中寫下了撤軍之後的第一本奏疏。

奏疏非常長,而內容也是非常詳細,他把此戰的所有細節都向趙禎做出交代,同時還把自己對塞爾柱的分析也進行交代。

最重要的是建議官家對天竺的用兵也可以繼續了,此次對塞爾柱出兵使得大宋獲得了相當大的利益。

開始的時候王韻沒有算過這筆帳,他的重心一直放在用兵上,可現在大軍在蒲花羅整頓的時候他才突然發現,大宋已經通過這場戰爭賺翻了。

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契丹的“方舟”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兩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爲誘餌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兩千兩百一十四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關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還記得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四百七十五章推倒重建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二百五十六章皇帝大婚(下)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蘇軾的缺陷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難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廢帝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