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壘

裴大壯的死出乎三才的意料,他沒想到塞爾柱人做的這麼絕,寧願讓大宋產生懷疑也要殺掉裴大壯滅口。

而這一切卻在趙禎的意料之中,嘆了口氣望着三才道:“裴大壯的死在情理之中,他或者說是你們皇城司的愚蠢所導致的,若是從一開始就把交易的地點放在街市上進行,他也不會有今天。”

三才微微皺眉道:“官家,他們殺了裴大壯難道就不怕我們懷疑?”

“懷疑?懷疑什麼?裴大壯是什麼人?不過是向言家中的一個僕從而已,失蹤了便失蹤了,誰會去在意?若是在意,其中必有問題!若是沒有人去理會,便說明裴大壯探聽到的消息我們還不知道,塞爾柱人不會留下這麼大一個禍患,這是一舉兩得之計!”

“官家,您的意思是就先不管了?”

“暫時先別管了,待消息穿去之後,在把這些蠅營狗苟一鍋端掉!”

“奴婢遵旨!”

三才點了點頭便快速離開,對於他來說這個裴大壯本就是個該死之人,只不過是戴罪立功,他的家小已經安頓好了,只可惜他沒有機會享受這一切。

本來已經在皇城司給他找了個差遣,現在看來便不用這麼麻煩了,但只要消息傳遞到了塞爾柱人的手中就行。

趙禎在角樓上坐着,沒有打算離開的意思,三才上前道:“官家事情已經了了,您還是回宮吧,這裡頗爲簡陋,辱了您的聖體。”

趙禎撇了撇嘴:“你們辦事朕是放心的,但朕要看着塞爾柱人把消息傳遞出去,此事事關重大,不得有失!”

三才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他知道事情有多大,不是僅僅關乎大宋前線用兵的事宜,更是關乎到天下未來的走勢。

雖然他不知道什麼是天下的未來,但他知道趙禎對這件事非常的看重。

從巴騰那會館離開的人不是裴大壯而是一個從未見過的漢家百姓,這時候趙禎才徹底鬆了一口氣,看來塞爾柱人把消息傳遞了出去。

“噔噔噔”的腳步聲響起,這次上樓的人是范仲淹,對於外人的到來三才頭都沒有擡,他知道來的人肯定是皇帝身邊的人,否則單單是外圍守衛那關他便過不來。

自從趙禎遇刺之後,四周的防衛工作變得更爲細緻,等閒人根本就近不了身。

“官家,謀劃已經成了一半,剩下來只需靜觀其變,前線將士的進攻…………”

趙禎拉着范仲淹的胳膊讓他坐下才開口道:“範相公,雖然魚兒已經咬鉤,但朕在西北的進攻卻不能鬆懈。”

瞧着范仲淹和邊上三才驚訝的表情,趙禎笑道:“做戲便要做全套,塞爾柱人投入了大量精銳的奴隸騎兵,爲的是穩住戰局,在這個時候他們得到消息,我大宋會聯合大秦同時出兵,東西夾擊塞爾柱,這時候我宋軍的攻勢突然減弱會怎樣?”

范仲淹驚訝道:“會覺得這是我大宋早有謀劃!”

啪!

趙禎一排巴掌道:“然也!所以在這個時候西北的戰局不光要打的狠,還要打的猛,讓塞爾柱人肉疼,不得不向我大宋求和,只有我大宋完全掌握主動的情況下,和談纔會掌握大量的利益!”

范仲淹皺眉道:“那些奪下的土地又該這裡辦?”

趙禎笑了笑:“範相公,你可是朕的宰執,一國之相,你心中早有定計,何必在朕的面前賣關子?朕可是打算用一個誥命來獎勵你這次秋獮上的表現!”

范仲淹已經習慣了趙禎看穿一切的模樣,苦笑點了點頭道:“老臣愚鈍,認爲應該捨棄恆邏斯之西北的所有土地,大軍撤回恆邏斯城以及鐵門關!”

“範相公?!”

三才忍不住在邊上驚叫,但卻招來了范仲淹最爲凌厲的眼神,他忘了范仲淹作爲宰執乃是大宋政治上的除了皇帝之外最有威信的存在,雖然相權屢次被趙禎分割,但宰執就是和宰執!

趙禎沒有什麼反應,他已經在之高的權利巔峰上待得太久了,並不在乎范仲淹身上一閃而過的殺氣。

事實上三才剛剛確實不該出聲,這是帝王與宰相之間的對話,就按照剛剛他的行爲,便是范仲淹立刻宰了他都不爲過,這就是大宋的祖宗之法。

“範相公和朕的想法一樣,太過廣大的疆土我大宋其實並不能控制,即便勉強而爲之,也會如盛唐的安西都護府一般說丟就丟,現在大宋的最西面已經到達恆邏斯城,這是着實能握在手中的地方,沒有必要再往西北去了,徒增煩惱和防務。”

范仲淹一邊聽一邊點頭,最後開口道:“陛下,臣覺得花刺子模不一樣,花刺子模的土地我大宋可以不要,但花刺子模卻要復國……以此爲屏障,若是西北之地的狼子野心再敢向我大宋挑釁,花刺子模便可成爲我大宋的第一道防線!”

這個想法出乎趙禎意料,但他很快就明白范仲淹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把西洪河到蒲花羅的土地分給花刺子模人,並用大宋作爲後盾,援助花刺子模,使其成爲我大宋的壁壘……極好,極好!”

什麼壁壘,其實就是把花刺子模變成大宋的傀儡,把那裡的土地交給花刺子模人自己管理,但大宋卻是那裡真正的主人。

一旦戰爭再度爆發,花刺子模會成爲第一道防線,大宋的兵甲可以大搖大擺的走進去,原本作爲塞爾柱人前沿跳板的花刺子模現在成爲大宋的跳板。

可悲的花刺子模從一個人的看門狗,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的看門狗。

不愧是大宋的宰執,輕易的就能想到這點,並且把其中關竅說的這麼含蓄,但趙禎他喜歡…………

在大宋門前扶持一個傀儡政權,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同時大宋還在道義上站住了腳,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

這兩個字看着簡單,但舍纔是最重要的,能把大軍攻殺下來的土地捨棄,需要極大的決心,而在這件事上趙禎毫不猶豫。

范仲淹是極爲佩服的,他之前想象過多少種被皇帝拒絕甚至是斥責的場景,但唯獨沒想到趙禎會如此爽快的同意。

其實趙禎捨棄戰果最主要的原因是,上輩子的土地中並不包含那裡,現在的大宋版圖已經遼闊到了不敢想象的程度。

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百六十六章兩老者辯天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聰明的兩個人結盟了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幾等?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歲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兩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銳的人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車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環報應不爽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兩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殺耕牛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五百二十章不可盡信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兩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歸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