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

沈括的事情讓蘇軾深思,顯然官家生氣的不沈括的才學,而是他做事的瞻前顧後。

想想也是,若是那封奏疏早一日呈交官家御覽,織布廠的爆炸也許就不會發生,甚至早一日開始對大宋的工廠開始整頓。

眼前的工廠就是現在將作監的製作要求,又大又寬敞,裡面的距離也不是那麼的緊湊,即便是這麼多的天竺人在裡做工也不顯擁擠。

蘇軾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其實天竺人並沒有那些商賈傳說的那樣懶惰,自從他們到了乞藍部利國監之後,懶惰的情緒彷彿一掃而空,事實上不光不懶惰,甚至很勤勞。

雖然如此但有一點讓蘇軾忍受不了,那就是他們的房舍,這是人住的地方,不是豬圈,天竺人的體味本就很大,再加上一天的體力勞動,是個人都接受不了那味道,但他們卻並不是很喜歡洗澡。

而且房舍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髒亂,用天竺難民的話來說,只要能住就行,爲什麼要浪費時間去打掃?

有那時間還不如去多掙點工數,換取更多的食物。

因爲利國監是蘇軾一手創辦的,所以他這個雲南路的轉運使暫時就在利國監這裡公辦,而吳萬全也三天兩頭的湊過來,這貨總是打着押送天竺難民的旗號。

邊牆之外自從那些自命清高的吠舍餓死之後吳萬全和蘇軾之間便親近了。

他每每看見那高高的土包便覺得,還是讀書人狠,一句話而已,便要了人家近千人的性命,一個也沒有活下來。

以至於那些天竺的首陀羅和賤民都不願救助他們或是爲他們說情,生怕自己也被牽連,成爲土包中的一個。

天竺難民進入大宋,大宋彷彿成爲了天竺難民的庇護所,這樣的好消息自然會傳到天竺的各地,這段時間向大宋涌來的天竺百姓有很多。

甚至一些並非難民的人也過來了,因爲利國監的消息傳出,許多人發現給大宋幹活要比給那些高等姓的貴族幹活要好得多。

原因很簡單,他們在這裡看到了希望,有許多人家按照工數換取的糧食吃不掉,然後再賣給了大宋換取官鈔積攢財富。

事實上天竺人懶惰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即便是終日忙碌也看不到出路,永遠都處於被高等姓壓榨的境地,無論獲得什麼樣的成功,最後都會被高等姓拿走,如此一來還不如清閒一點,即便是高等姓要拿,也沒有東西拿!

種姓制度是一座高高的大山,無論如何也無法打破,他們經過多年的統治已經默認了這種不平等的存在,甚至已經習慣了,所以也不會想着去反抗,反而要更加虔誠的懲罰自己。

並且在天竺產生了一種由上到下的鄙視鏈,即便是賤民也有高低貴賤之分,淨街的就可以鄙視掏糞的,掏糞再去鄙視那些比他更爲低賤的。

在天竺賤民甚至不能算是人,連牛的地位都比不上。

即便是自己都快吃不上飯,他們在看到“神牛”的時候還要奉上吃食,這就是天竺人中大多數人的狀況。

但到了大宋之後,到了利國監之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他們的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幾乎都差不多,並且賺取的工數也是一樣的,去大宋官員那裡兌換的糧食也是一樣。

在這個時候,種姓已經沒有那麼重要,甚至開始被天竺人自發的抵制,他們只是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勞作換取更多的糧食,再用這些糧食換取大宋的官鈔,爲自己積攢財富。

人與人之間的鄙視鏈被打破,因爲蘇軾在這裡坐鎮的關係,幾乎沒有人敢再提起種姓制度,沒有誰敢說比誰更爲高貴。

這是蘇軾刻意做的事情,抹殺掉天竺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只要在大宋的土地上,他們就必須遵守大宋的律法,當然他們現在也不是大宋的子民,但他們吃着大宋的糧食。

每天早上辰時開始做工,一直到午時才能休息吃飯,這段時間屬於他們自己,下午便繼續做工,直到天黑的晚上才能吃飯休息。

這在蘇軾看來算得上是高強度的工作了,但天竺人在意的卻是一日三餐,他們當中許多人根本就沒吃過三頓飯,現在有機會吃還不拼命幹活?

工數換取的糧食吃不掉,就積攢下來向官員換取官鈔,偶爾也有大宋商人帶着各種各樣的貨物前來,這樣他們就能把官鈔用出去了。

於是隨着天竺難民的積極性提高,態度也在不斷的發生轉變,對於這種原本就和華夏民族沒有任何交集的外族,大宋的百姓很排斥,但卻不影響他們爲大宋創造價值。

漢家百姓對大多數外族沒有那麼派出,許多外族都融入進了華夏民族之中,當然通婚之類的事情較少,畢竟漢家百姓還是有着自己的驕傲和尊嚴。

但相對於從未有過接觸且並沒有出現在漢家歷史之中的天竺卻極爲排斥,漢家民族就像是一個宅男,只是喜歡熟悉的人,對陌生人充滿了敵意和排斥。

趙禎知道這一點,所以嚴禁蘇軾給天竺發放大宋戶籍,不發放戶籍可以,但要管理這數十萬人沒有一個戶籍管理制度是不行的。

於是蘇軾便另闢蹊徑,做了一個人口管理,幾十萬人的難民必須要在利國監備案,每個人,在做什麼,家裡幾口人,住在什麼地方等等之類極盡詳細。

這樣的管理甚至要比大宋百姓的戶籍更爲準確,畢竟是幾十萬人,這樣的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吳萬全羨慕的看着眼前的這一切,大宋的邊牆已經徹底關閉,這一次外面無論來多少天竺難民大宋也不會開放邊境了。

原因無他,利國監的人數太多了些,現在加上新生兒的人數,已經高達二十五萬,而大宋的工廠已經到了容納的極限。

在吳萬全看來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多造一些工廠便是,可他的想法卻被蘇軾大肆嘲笑了一番。

“人多便多造工廠,工廠多呢?”

“那貨物不就多了?”

“然後呢?”

“賣錢唄!”

“怎麼賣?!”

吳萬全忽然愣住了,他不是蠢人,只是沒有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經過蘇軾的引導他便明白,貨物越多價錢越賤……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盤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五百二十五章遼夏戰事起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趙禎的“禮物”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戰爭來了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兩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價值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詔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一百章戰爭的本質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三百九十六章殺戮時間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