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

契丹是怎樣一個民族?源於東胡鮮卑,出自大興安嶺,早爲八部,後纔有統一的契丹,契丹乃鑌鐵之意,寓意堅韌不屈,百折不撓。

在遇到最大困難的時候,契丹都能堅韌的應對,甚至是扛下去。

而蕭撻裡完全不打算向大宋妥協,她知道現在的上京城中已經有些人打算妥協,只要大宋保留他們的財富,就願意歸順大宋。

這不是什麼隱秘的事情,甚至成爲上京城中公開的秘密。

街頭巷尾都有人在議論,哪家哪家的人說過:“契丹當政便是契丹人,宋人來了若是打不過便是宋人,只要生意照樣做,便是誰的順民!”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卻引起了許多商賈的共鳴,他們覺得與其和大宋對抗還不如成爲大宋的人,到時間別說是性命無憂,甚至連生意都能便好。

現在的契丹出口完全是拼運氣,基本上賣出多少商品,爲何?因爲宋人壟斷着整條思路,東西即便是運到西域去也賣不出去有什麼用?

反而是歸順大宋之後會好很多,到時間貨物能買到西方不說,還能買到大宋,大宋有多少人?!是契丹的多少倍?想都不敢想。

這些話雖然沒人敢在朝堂上說,在上京城的街頭巷尾卻有不少。

想想也知道,能說出這些話的人,定然是契丹的權貴之家,因爲在契丹只有權貴才能出商賈,和當年權貴出朝臣一個道理。

商人的本性是逐利的,但在國家存亡的時候還想着追逐利益,這就是背叛,若不是這段時間宋軍大舉入侵,人人都在爲自己的將來做打算,這些言論早已夠誅滅九族的了。

權貴有自己的特權,在他們眼中自己就應該是永遠享受這種特權的存在,誰也不能阻擋他們享受權利,若是契丹不能給予他們,那就自己尋找出路。

這也印證了資本的發展,大宋遭遇了資本的無情,契丹同樣遭遇了,不會因爲雙方之間國力的不同,思想方式的不同而改變。

對於大宋來說這是一場浩劫,對於契丹來說同樣也是。

大亂必有大變,否則就天下就不會易主,日月乾坤也不會顛倒,當年大宋的一次威脅,使得蕭撻裡成功走上了皇位,繼承了大統。

大契丹國改爲遼,再從遼改爲大契丹國,這就是一種輪迴,契丹的經濟從也經過了這種輪迴,由盛至衰,只不過這種“輪迴”是有人刻意操辦的。

契丹人何時產生這種對財富的追逐?何時出現這種貪婪的態度?

一切都是從效仿大宋開始,效仿是一種不錯的起步和學習,但一味的效仿,且只效仿外表形態而不效仿精髓,最終的結果只會出現“大劈叉”。

路走歪了還能走回正道,可思想上的路走歪了,在沒有強大的約束下,想要走回正道實在太難了。

就這一點契丹人就學不了大宋,大宋作爲漢家往常有着極大的強制性,中央朝廷對地方上的強制性,皇帝對朝臣的強制性等等都在約束着大宋的經濟。

這就是集權的好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把走歪的路給掰回來。

但很可惜,契丹卻沒有這樣,因爲在契丹,朝臣和權貴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其中的參與者。

沒有經驗的蕭撻裡在開始的時候看不出其中的問題,她不像趙禎一樣有着後世數百年的經驗作爲基礎,知道什麼叫金融危機,知道資本的貪婪的本性。

在她眼中只要越來越多的財富流入契丹就好,至於其他的,她纔不會去管,但漸漸的契丹變得越來越不對勁,先是從小事上發生改變,一步步的改變。

這種改變最爲讓人不容易發現,畢竟不是壯士斷腕的疼痛,忍忍就過去了,再說帶來的好處基本上讓人衝昏頭腦,看不見好處背後的“大坑”。

待蕭撻裡反映過來的時候,一切已經悔之晚矣!

權貴手中的商賈已經成爲壓榨普通百姓的工具,朝堂甚至成爲幫兇,而在這個時候讓他們放下手中工廠還有可能嗎?

讓他們在這個時候開倉放糧可能嗎?

這些都不可能,因爲她已經走進了趙禎精心佈置的圈套,這圈套看不見也摸不着,甚至不需要大宋自己動手,只需要小小的財富刺激就能讓契丹人自己走進圈套之中。

事實上這一切和蕭撻裡也脫不開關係,即便是她自己不知道也應該聽從張儉的建議,不該在整個契丹推廣大宋的經濟模式,更應該早早的推行土地政策。

今日的受制於人,也是昔日自己釀下的苦澀,若是早一點聽從張儉的建議,對朝臣和權貴入手商賈提出限制,今日也不會需要“割肉”。

蕭撻裡心中悔恨,但卻再也沒有機會,只有眼下的一條路能走。

“陛下,該動手了,早些割去“腐肉”便早些獲得新生,臣已經在北面安排好了,巨母古城,河董城,卜阻大王府安排好了一切,只要帶着上京城附近的百姓離開就好。”

蕭撻裡望向張儉道:“你這麼做多久了?朕雖有耳聞,但從未過問,就是因爲出於對你的信任。”

張儉躬身保全道:“陛下放心,老臣這麼多年來無有隱瞞,一切都在奏疏之中,只不過……只不過陛下無暇觀看,老臣便先一步施爲了。”

“並沒有毀滅草場改種糧食是嗎?”

“陛下英明,北方之地只適合洗兵牧馬,並不適合改爲農耕,即便是糧食種下去了,也不會有多少豐收,反而會浪費人力物力,您覺得那些趨利之徒會這麼做嗎?”

蕭撻裡的嘴角揚起一絲冷笑:“果然是唯利是圖,既然如此你又如何保障北方的糧草供應?”

張儉指了指皇宮城外,轉頭看向蕭撻裡道:“啓奏陛下,整個上京城的東西都是您的,能帶走的自然要帶走,其中就包括糧食,宋人現在還未靠近上京城,應該是爲了拖延時間,集結大軍,一舉強推。若我契丹在這個時候壯士斷腕,必會有所突破,尤其是陛下和太子,越快離開上京城越好!”

“那誰來拖住宋軍呢?能征善戰的將軍都被你調防到了西北路招討司了,這上京城…………莫非你…………”

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四百五十七章舊漕新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邏輯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憤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陽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九百九十六章大宋天軍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彈是怎麼出現的?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趙禎的“卑鄙”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墳墓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問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百九十三章西京洛陽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下)第兩千五百七十二章塞爾柱的皇帝來了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