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

事實上無論王家做了什麼都是無用的,在這個封建時代,只要有問題,只要皇帝想要查你,即便是僞裝的再好也沒用。

石介順着趙禎給出的線索很快就發現王家的貓膩,買賣苦力的契約都是有的,只不過完全對不上號,甚至有些人連種族都是對不上的。

漢家百姓若是沒罪絕不可能成爲階下囚一般的苦力,而顯然其中大多數的孩子就是漢家的子孫,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拐賣孩童充作苦力,欺上瞞下,喪盡天良。

隨着案件的調查越來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王家的契約大多是從南海之地買來的,人卻是在京畿路和附近買來的,從何處買?當然是從人販子手中而來。

這一消息也被趙禎“無意”的在神都城中放出,惹得神都百姓對王家口誅筆伐,同時也願意配合北平府的工作,要知道王家的工廠不僅僅養活正常招收的工人,更是養活千千萬萬神都城的百姓。

附帶的產業便有很多,利益相關的人更多,一旦王家倒下了,必會影響整個神都,甚至衝擊大宋的經濟,這一點也不誇張。

何況王家的瑞豐商號更是各行各業多有經營和涉獵,一旦出事不光是和王家工廠有關的人倒黴,只要和瑞豐商號有關的人怕是都要遭殃。

而現在大宋需要的便是穩定,出了王家這件事還真是要了“命”!

但即便如此趙禎還是要“打掉”王家這時候若是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以後會更加困難,王家這個龐然大物在大宋的經濟活動中實在太大了,甚至已經超越了蔡記,成爲大宋最爲龐大的商賈之家,這樣的家族還是一個擁有相當高貴身份的外戚。

趙禎擔心若是再不加以控制,王家的手腳說不得還會伸到被朝廷壟斷的產業之中。

這麼多年來,王家風光過也低落過,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小段的波折後真正起來的家族,並非是靠着皇后的關係而獲得今天地位的。

當然和這層關係也分不開,畢竟當年趙禎也曾經想過要不要給王蒙正一點實權,讓他進入三司,畢竟在經濟上王家還是相當有地位的。

但隨後就被趙禎推翻了,因爲王家明確的表示絕不會進入政治,這是好事嗎?在趙禎看來不是,而是王家的一道護身符。

不進入政治,朝廷和皇帝就不能用政治上的對錯去處理王家,而不和政治沾邊的最大好處是誰也不得罪,甚至會成爲朝廷和皇帝拉攏的對象。

看似不進入政治,實際上王家卻能對政治起到影響,不說大小,單單是神都城中的糧食,蔬菜,水果,之類便有近一半在瑞豐商號手中。

這已經讓趙禎非常不滿了,但王家依舊我行我素,不斷的擴展自己的規模和業務。

因爲趕上了最好的時代,大宋的商業史無前例的發達,並且迅速的繁榮,膨脹着,在這個沒有衝擊的時代中,像王家這樣的存在,像瑞豐商號這樣的龐然大物可以成長爲經濟寡頭,到時間他就可以輕易的影響政治了。

這纔是瑞豐商號的可怕之處,這纔是趙禎對王家擔憂的原因,它實在太過龐大了!

無論從什麼方便趙禎都打算搞掉王家,瑞豐商號的龐大,未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外戚這個背景都是使它“死亡”的原因。

一路走來,王家的瑞豐商號已經轉型成資本,什麼掙錢幹什麼,因爲瑞豐有錢,怎麼樣能獲得利潤怎麼樣來,因爲瑞豐需要金錢的餵養。

現在他已經開始暴露出資本的本性,爲了逐利,也爲了利益不惜一切代價,血汗工廠的出現就是如此,他不是以人的意志爲主導,而是資本的本性所致。

這是資本發展的規律,王家的瑞豐商號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而在趙禎眼中,瑞豐商號便是一隻肥羊,商號不是不能做大,而是它必須遵守大宋的律法,以及趙禎的利益劃分,這是封建時代,說的不好聽任何商號只要趙禎需要都要爲朝廷辦事。

可當一個能左右朝局或是朝堂的商號出現了會怎樣?

所以就要限制商號在朝堂之中的權利,限制他們參與政治,讓商號也政治絕緣,因爲一旦資本接觸了政治,後果不堪設想。

趙禎甚至想到過,有一天自己培養出來的資本會成爲推翻封建的主要推手。

資本主義的萌芽早已在大宋出現,僱傭關係最爲明確的地方便是工廠,而資本的不斷髮展之下,越來越成熟,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運行規律,一顆小小的萌芽已經成長爲小樹。

唯有律法可以限制它,唯有君權可以改變它,趙禎覺得現在是時候了,因爲王家,因爲血汗工廠,現在是時候了。

一個大膽的概念出現在趙禎的腦海之中,這甚至是一條人類歷史上極少走過的經濟發展道路,封建資本主義。

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前例,只不過在歷史的軌道上存在較短罷了,也許不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但趙禎相信最少現在是附和大宋的需要。

封建資本主義,最需要的便是加強律法,只有如此才能使得資本得到更好的管理,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資本對政治的干涉。

王家的瑞豐商號是最大的阻力,趙禎不希望控制住它,但又不能讓瑞豐徹底消失,否則大宋的經濟一定會陷入前所未有的衝擊。

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割它,讓他從一個龐然大物變成無數的小商號,以此再進行競爭和改變,這對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

王家的事情持續發酵,短短的三天時間不斷的有各種醜聞爆出,當然這也離不開百姓提供的線索。

這不是牆倒衆人推,而是王家以往的所作所爲真的太過,在朝廷的牽頭下,受害人,看不慣的人,以及擁有正義感的人都會站出來提供證據。

北平府雖然起到了主導的作用,但事實上石介只是提供了一個保障,一個讓王家沒有能力進行報復的保障,對所有提供線索的人都特意加設衙役看護。

當然其實也不用這麼做,王家被圍的如鐵桶一般水泄不通,這還只是收集罪證的階段,只要罪證充足,石介便可以破門而入,帶走王家的人。

三天時間朝堂之中也是怪異,以前和王家有所牽連往來的朝臣膽戰心驚,生怕自己的問題也被拔出來,這便是連鎖效應。

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兩千三百九十章沒有救援,也不會有救援第七百二十六章無價之寶?破爛貨!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舊事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兩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海外的封地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一百四十一章彌勒教的背後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兩千零三十九章封駁繳詔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二十八章東京乞丐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九百五十二章駙馬府的夫妻套路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七百七十三章天下商賈彙集於宋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七百章表裡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