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

朝廷對王家的處理已經結束,但這件事的餘波卻還在發酵,這在趙禎的與預料之中。

一塊天大的蛋糕被切割掉,多少人眼巴巴的看着,誰不想從中分一杯羹?這就是趙禎想要的結果,讓所有人都動起來,摩拳擦掌的準備一場饕殄盛宴。

三才從邊上“飄過來”一點腳步都沒有,彷彿個潛行的幽靈,這段時間他越發像死去的陳琳了,雙手遞上一份奏疏道:“官家,臺諫院的奏疏。”

趙禎信手結果,望了一眼三才的腳道:“以後好好走路。別和陳琳學,總是神出鬼沒的,朕不舒服。”

“奴婢遵旨……”三才的聲音頗爲無奈,他原本是想要成爲陳琳那樣的存在,但結果卻是招來了官家的白眼,上哪說理去?

臺諫院的奏疏內容非常的詳實,主要是因爲王家父子交代的徹底,配合程度之高連吹毛求疵的御史也頗爲驚訝。

王家父子對自己的罪狀供認不諱,但臺諫院的官員卻在最後寫道:“王家之禍在於用人不明,管教不力,知情不報,隱匿禍兇。”

這雖然是事實,但卻不足以爲王家開脫,臺諫院的官員非常中肯,看到了其中的問題,也指出了要害,王家雖然有錯,但並非要承擔全部責任,只能說是用人不明。

但在趙禎看來,知情不報,隱匿禍兇就是最大的錯誤,當然王家的存在本來就是個錯誤。

回到御案之後,提起毛筆在最後寫下御批:“王家之過雖在不察,但所發之事駭人聽聞,見者落淚,問者驚心,若不以重典何以平滔天之憤?何以安撫百姓之心?何以樹朝廷之威?天道昭昭,人可欺,心不可欺;因果歷然,天地無欺!”

這句話基本上就是給王家的罪過畫上了句號,三才在邊上看得清楚,王家徹底完了,即便不是家破人亡,近百年的基業也毀於一旦。

三槐王氏曾經出了一個王旦,之後又出了一個王安石,再加上外戚的身份和當朝皇后的庇佑,定然是能長久不衰的,但誰知道居然瞬間房倒屋塌。

王旦是什麼人?是當今官家的帝師,魏國公,出殯的那天官家還曾親自扶棺而行,依依送別,甚至還賜予配享真宗廟庭的殊榮。

可即便如此也沒有庇護王家,該對王家下手的時候官家一點也不手軟。

三才帶着旨意走了,走的時候心中頗爲感慨,這是他當了這麼多年官家內侍才恍然大悟的,官家看似宅心仁厚,可該下手的時候從未手軟過,最是無情帝王家……

事實上趙禎心中也頗爲難受,王家和自己一直就有着若有若無的聯繫,當年王旦的死讓他心中悲痛了好一會,看到王家變成如今的模樣,趙禎更加不舒服。

老老實實的當一個外戚不好嗎?王家不缺那些融化富貴,該給的朝廷每年都會給,再加上王語嫣逢年過節送去的東西,真的不在少數。

可商賈之家最終還是選擇走上不歸的道路,從王齊雄當年做死的挑動戰爭開始,趙禎就下了狠手,即便當時爲牽連整個王家,可王蒙正也應該知道資本的危險了。

但最終還是在利益面前屈服,成爲其中的參與者,因爲他們不知道,資本是沒有人性的東西,他生來只有一個目的,擴張,擴張,不但的擴張,如同一隻不知道飽的野獸。

小德子穿過殿門恭敬的在趙禎面前行禮道:“官家,夫人王柔與後殿覲見。”

趙禎微微苦笑:“朕就知道她看不得王家受苦,即便不是本家也要伸手幫忙,怕是從皇后那裡來的吧?”

小德子露出尷尬的笑容:“官家聖明,這一猜一個準,是從皇后那裡來的,聽說在鳳章宮帶了不短的時間,應該是和皇后說了不短的話。”

趙禎起身走御案,又想起什麼從御案上拿了一本小冊子道:“走,該來的總是要來,總比被別人堵在宮中要好!”

在小德子看來誰敢把官家堵在宮中,可事實上趙禎卻知道,王柔絕對有這膽量,不知是什麼原因,趙禎總覺得自己虧欠王柔許多,當年王旦死後,自己和王柔便沒有了往來,連最基本的安慰都沒有。

還是王語嫣從中提供幫助,以碧雅軒分散了她的悲傷,讓她重新振作,至於她爹王素,雖說是工部員外郎,但卻也是個諫臣。

沒辦法,素值壯年,遇事敢言啊!

現在王柔找來了,定然是因爲王家的事情,看似是王齊雄這一支的問題,可事實上卻影響了整個三槐王氏。

王安石,王素,那一個不是出自三槐王氏?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這個時候當然是最大程度上的保全三槐王氏的清名最爲重要,漢家的百姓,宗族在無外壓之時喜歡內亂,可一旦遇到外部的敵人,便會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這也是趙禎沒有徹底牽連到整個三槐王氏的原因。

夫人二字之時王柔的稱號,也是趙禎賞賜的誥命,她的誥命不是因爲夫君而來,而是因爲爺爺王旦。

趙禎到現在都覺得自己當初給的誥命太過卑微了一點,韓國夫人的誥命應該是國夫人中最小的一個,和它的領土一樣小。

得到這一封號最聞名的人便有兩個,武則天之姐,楊貴妃之姐………………

略顯憔悴的王柔站在宮殿之中更顯嬌小柔弱,趙禎苦笑着走下御階:“韓國夫人這是親自做起了說客,朕就知道你會來特意早你一步!”

“陛下是想早妾身一步趕着離開吧?”

趙禎瞪了一眼邊上裝死的陳彤,定然是這小子爲了討好皇后走漏了消息:“怎會如此?!韓國夫人此言差矣!”

打了個哈哈……女人都是比較記仇的,這麼多年沒有見王柔她心中定然是記恨自己的,趙禎當年不是不瞭解王柔對自己的感情,只不過不能接受罷了。

不知爲何當年就是對她不感冒,或是因爲她太過純潔,純潔的如同一張白紙,趙禎不忍心把她攪合到皇宮這個大泥潭之中。

但這一次卻是王柔親自“殺”過來“將軍”了。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邏些城舊事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擊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歸故里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陰謀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二百三十章千絲萬縷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財富朕不在乎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二百八十二章君臣的夜晚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四百零二章血戰瑪兒敢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羅王朝的震盪第四百零五章遼朝趙安仁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強盜邏輯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