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

若是想讓臺諫完全的發揮作用,就必須要有一個獨立的系統,甚至要完全獨立於皇權和官僚體系之外,只有保留它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才能讓臺諫成爲大宋朝堂上的明鏡。

才能讓監察之權完全的發揮出來,但這一點卻是歷代帝王都做不到的事情,所有的帝王最先要保障的都是皇權的完整性,集權專制纔是他所希望的。

即便是趙禎在親政以來也是這麼做的,甚至是下意識的加強和集中皇權,而對於大宋的天家來說,立國之本就是皇權的集中。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老趙家的人從中學到了很多,漢代的七王之亂說明分封制不能搞,外戚干政使得老趙家的人對外戚時刻提防,這還不算,還要拉着文官同時提防他們。

自己屁股也不乾淨,於是便把武將使勁的壓制起來,並且再次拉着文官一起鉗制,讓武將成爲文官的手下敗將,讓大宋的整個國家氣質變成了文質彬彬,讓華夏漢室的熱血與尚武之風消逝。

最後便是文官了,這些文官成爲了老趙家最忠實的“工具”,讓他們攻擊外戚就攻擊外戚,讓他們鉗制武將就鉗制武將,在此之後呢?

飛鳥井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老趙家其實對文官最好的壓制就是在政治上,首先大宋的文臣是沒有造反的可能,同時心中的思想也被儒家思想所統治和限制。

武將雖然被他們壓制,可兵權這東西卻不在他們的手中,沒有兵權這一最爲重要的“成功條件”文官如何造反?

大宋的三權分立是皇權,相權,和財權的三權分立,他們分別代表了軍,政,財三權,但同時又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在這看似三權分立的制度之中。

軍權絕對在皇帝手中,而財權雖然在三司,可三司使乃是大宋的臣子,是皇帝的朝臣,是朝廷的計相。

政權就更不用說了,皇帝可以拜相的同時,也可以罷相,老趙家的人只不過是和天下人玩了個文字遊戲,看似三權分立,其實內在還是皇權獨攬!

有些時候,皇權只要不過多的干涉現有體制,便會出現三權分立的景象,也是假象,所以後人常常說宋朝是最接近憲政的一個封建王朝。

趙禎一開始也這麼認爲,但他是權利的擁有者,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問題與可笑。

能通過陳橋兵變奪取江山的趙大,能在兄長死去之後第一時間奪取皇位的趙二,這兩位開國的太祖太宗哪一個是好像與的?!

他們通過自己的執政逐漸的把大宋江山和朝廷變成一種看似無害而開放的存在,但事實上卻被牢牢的攥在統治者的手中。

若不是馮京提出分割皇權的觀點,至今趙禎都會不以爲然。

但隨着馮京觀點的提出,趙禎猶如醍醐灌頂,彷彿一下明白了一切,馮京不僅僅是要分割皇權,更是三權分立的開始。

也許他心中沒有這個想法,但對御史臺以及整個臺諫系統的建議卻和三權分立和核心內容相通。

歸根結底,就是需要給監察機構以相對獨立的權利,也就是說臺諫應該是獨立運行的,不受皇權的制約,不受相權的干擾,實行一種本質上的獨立。

歷代帝王已經和獨立的相權鬥智鬥勇這麼多年了,怎麼可能再去分權讓監察系統獨立?

到了大宋,皇權的集中更是前所未有,這看似分權的行爲本質上是老趙家玩弄的一個文字遊戲,爲的是做給天下人看而已。

但到了趙禎這裡卻是要進行改變,想要改變朝堂之中已經不能跟上時代前進步伐的官制,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臺諫對官員進行監督。

一個完整的臺諫制度是文官濫用職權的剋星。

事實上臺諫是用來監督文武百官的,並沒有和皇權直接造成衝突,而文官卻會把臺諫視作“同類”事實上卻是臺諫和朝中的文武百官都不是一類。

臺諫靠什麼存活?靠的就是和對文武百官的挑刺,靠的就是對帝王詔令的嚴格執行,沒有這些他們的存在還有何意義?

而馮京卻很清楚這一點,並且把它當作革除朝中弊政的主要手段,其實就是在疊牀架屋制度失效的情況下,利用臺諫對文官進行監督。

富弼早已被這個大膽的理論驚呆了,給予監察御史定罪,治罪的權利,這是在從皇帝的手中要權!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的膽量和魄力不可謂不大!

但趙禎卻並沒有驚訝,大宋的年輕人最善於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無論是格物,還是制度,亦或是思想。

分割皇權也許對於其他帝王來說完全不能接受,但對於趙禎來說卻並沒有那麼困難,再說這皇權既能放出去,便有把法收回來,只放不收的就不是帝王,而是蠢豬!

而眼下,趙禎看着年輕的馮京,同時也讓他想起一個相差無幾之人,他的剛正不阿可以與包拯相提並論,並且有着豐富的朝堂經驗,以及對制度的瞭解。

趙禎看着西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傍晚,而他和富弼兩人在這小小的學園涼亭之中已然是坐了一下午。

望着對面依舊侃侃而談的馮京,趙禎笑道:“你說的東西我算是明白了!不過你只是在這裡說有用嗎?難道就不打算參與其中?”

馮京笑了笑,笑容中充滿自信:“晚生後學今年便打算考取功名,參加今年的恩科!”

趙禎笑着拍了拍手:“那便祝你金榜題名,時間也不早了,彥國咱們也該回了吧?”

富弼心中明白,趙禎定然是不生氣的,並且起了惜才之心,否則也不會開口詢問,連連點頭:“該回去了,今日見到這位鍼砭時弊的才子,也算是不虛此行嘞!”

馮京起身相送,趙禎拐出小院門的時候便瞧了一眼遠處立於臺階上拱手施禮的馮京,小聲對富弼道:“這可是乘龍快婿,你便可以準備了,若是能榜下捉婿,那可是極好的!”

這話有些突然,富弼微微一愣,看着趙禎大步上了馬車,心中卻在盤算,這算不算是皇帝賜婚?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現實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三百章悲歌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兇獸還要可怖的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於無聲處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七百三十五章東京城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五百一十九章遺詔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發自肺腑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後作用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七百六十三章女後心機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