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

隨着趙禎的話說完,宮帳之中稍顯沉默,這種詭異的場面實在是安靜的有些不像話。

趙禎坐在御座之上,他知道自己的話給了朝臣多大的震撼,也知道朝臣心中的一些想法。所以趙禎特意留下時間給大家消化,也讓朝臣們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

話說到了如此地步,君臣之間都明白對方的意思,只不過這個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在大宋,接受最多的事情就是改變。

自從趙禎親政以來,多少的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科舉到軍事,從商賈到稅收,所有的原本都有定論的事情瞬間都變得沒有定例,只是在往好的地方不斷髮展,慢慢的朝臣們也逐漸接受了這一點。

在他們看來這是有一次的改變,但在趙禎看來,這卻是一次重生,只要朝臣們心中的想法和風氣發生改變,那勢必會影響整個大宋。

華夏的制度就是從上而下的管理制度,從皇帝到士大夫,從士大夫到讀書人,從讀書人到平民百姓,這是一種輿論的傳遞,也是一種風氣和制度的傳遞方式。

趙禎的改變影響了朝臣,朝臣的改變影響了整個大宋,事實就是這樣,趙禎是靠士大夫管理天下,無可避免的士大夫就成爲大宋尤爲重要的一部分。

范仲淹,歐陽修,蘇洵,包拯以及狄青,等一衆相公最先“領會”趙禎的意思,唐朝文臣當然也得到重用,不過人家也尚武啊!

整個唐代的社會環境重視軍功,積極對外擴張,屢戰屢勝說造成的,而文人們嚮往建功立業。當朝的詩人們多多少少都去塞外軍中呆過,以了卻自己的功名之念。

這就是唐人的尚武風氣,否則一屆文人的駱賓王如何寫出讓人熱血沸騰的《討武檄文》?

隨着時代的改變,隨着種種原因的改變,唐人多佩劍到了宋人就開始以摺扇爲主,這一點是人所共見的,誰也不能否定,尚武之風是從宋開始出現沒落的。

幾位相公聯名向趙禎表達了“尚武”風氣的改變,表達了現在的大宋唯有尚武之精神方能守護來之不易的繁盛,狄青更是說出尚武的提倡使得大宋的邊疆安定,使得四夷不敢侵犯。

說到底,尚武就是大國所擁有的威脅,這是一種烙印在百姓心中的驕傲,這也是一種大國隨着逐年征戰,逐年崛起所產生的一種自信,沒有前者,就不會有後者。

現在的大宋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自信,上至帝王宰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對如今的大宋充滿自信,爲何自信?因爲大宋強大,何人敢犯?必以雷霆滅之!

尚武不是趙禎說有就有的東西,其實這種東西已經在朝臣,百姓心中聚集許久了,大宋百姓的驕傲,朝臣的驕傲不是外朝能領會的。

趙禎自己也不過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時機提出而已。

隨着兩府相公的開口,越來越多的臣子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大多是支持尚武之風的,當然這種東西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難以用準確的行爲去衡量,不過只要有這種想法就好。

因爲尚武之風會隨着整個社會的風氣發生改變,會自己逐漸的進行,當一個王朝強大到一定的程度,尚武之風即便沒有人去提倡,也會逐漸的出現。

趙禎爲何在這個時候提出尚武?

大宋已經足夠強大了,並且民間已經出現了尚武之風,百姓和民族的自信已經到達了定點,否則就不會出現一國之君在敵國之中,滿朝文武,朝野上下卻並不是非常擔心。

因爲所有人都知道,一旦自己出現什麼問題,整個大宋就會傾舉國之力滅掉,甚至是屠殺掉整個契丹和遼朝。

自從被蕭撻裡帶回遼朝之後,趙禎就想了特別多,尚武這個問題也在他的考慮之內,他發現現在不是他自己提不提倡尚武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提出的問題。

所有的時機契機都適合了,大宋這個國家就像是一個人一樣,從原先的膽小,懦弱一下成長爲一個強壯,自信的人,而尚武這種東西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培養,自然而然就出現在了大宋的身上。

趙禎這位一國之君索要做的就是引導這個國家,引導臣子百姓走上這條路而已。

逐漸的,趙禎發現自己有些多慮了,事實上朝臣們自己心中早已有了答案,隨着兩府相公的開口,整個宮帳之中的朝臣也開始激烈的討論起來。

在大宋這種情況頗爲正常,只要不是朝會以及正式的事情,如眼下的飲宴之類,文臣武將並沒不會束手束腳,這是大宋自開國以來就有的定製,當然趙禎親政之後把這種規矩發揚光大了。

“官家說的是!就該尚武,別說是朝堂,這風氣在民間早已出現,神都城的百姓有多少入了結社?不用我多說了吧?!這是爲何?因爲百姓早已不喜文縐縐的東西了。”

“蘇子瞻!你休要在此胡言,百姓若是不喜讀書,爲何學堂興盛?!讀書的孩子每年愈發的多了,而科舉者更是數不勝數!”

“笑話,難道以老兄的意思,讀書就不能尚武?讀書者乃是爲了明白道理,尚武乃是擁有氣節,兩者以何衝突?再說結社之中的讀書人可不在少數,神都城中已經出現佩劍君子了,老兄難道不知?”

蘇軾不待那人回話,繼而迅速開口道:“唐人尚武,上下,文武皆不例外,實乃國之強盛!否則你且說說爲何有“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勳。還應雪漢恥,持此抱明君”之句?”

……………………

趙禎坐在上首的御座上,瞧着蘇軾的慷慨激昂,瞧着他對尚武的大加讚賞,心中微微一笑,自己果然沒有選錯人,他蘇軾的口才和文采,總能在這種時候發揮出意想不到功效。

趙禎不是傻子,早在這次秋獮之前他便已經準備了許多東西,提出尚武是必須的,但如何提出卻是有相當的技巧,這次宮帳對話是他早已相好的。

兩府相公定然是支持自己的,因爲他們沒辦法反對,朝臣當中自然要選擇一些“託”,不過這些“託”本就是支持尚武之風的。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頭顱飲濁酒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一騎紅塵帝王怒第一千零一十八章倭國的重要性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八百零二章最後一根稻草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二百三十四章絕地反擊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線崩潰第三百八十五章劍指菲律賓第兩千一百四十章驚人的巧合第兩千零九十四章死騎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門”的拆分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以退爲進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一十章邏些城之圍(中)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貶官,趙禎的心思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三章利國監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鈔的力量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兩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傳位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兩千二百七十二章後宮家宴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兩千五百八十九章“聖城”之殤(上)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