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

宋遼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個問題事實上很複雜,宋遼之間的觀點不同,這並不是按照土地來衡量的,何況現在大宋的疆土也並不比遼朝要小,甚至要比遼朝的疆土還大上許多。

許多契丹人覺得,大遼依舊擁有大片的草原,這裡是他們的根基,也是他們崛起之本,騎兵的強大不是中原王朝能抵擋的,即便是有火器又如何,能抵擋得住契丹勇士的無畏的心?

即便是仗着器械之利又如何,難道能抵擋得住契丹勇士手中的彎刀?

這是契丹人心中的驕傲,也是他們頑固對抗大宋的原因,但並不是所有的契丹人都如此的固執,也有不少的理性之人,但大多是文臣,膽小的他們最爲理性。

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事實的打臉,理性的人便越來越多,蕭惠便是其中之一,大遼的韓王,官至寧令的他隨着時間的推移,歲數的增長,瞧見遼朝的問題越來越多。

如今已年過花甲的他早已看清楚許多問題,從張儉的口中他得知了大宋的強大,再也不是那個被遼朝不斷威脅,龜縮在燕雲之南,依靠決堤淹田而阻止大遼鐵騎的漢家王朝了。

蕭惠是個軍事家,他明白軍力的強大是多方面的,開始他還是個武將,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他掌握了越來越多的知識,也明白了軍事到底是什麼。

更清楚一國之強大並不單單是帶甲百萬!而是能支撐起百萬的雄兵,即便大宋的士兵各個都是如當年的廂軍一般,可若是能集結百萬之衆,支撐他們前往上京道,依舊不是遼朝能抵擋的。

何況大宋的士兵越來越強悍,雖然不能說一定就比契丹勇士強,但軍紀卻是契丹人無法相比的,更何況大宋皇帝還在不斷的提升宋軍將士的器械之利,大遼的軍械還停留在聖宗皇帝的事情,如何與宋人相比?

有了清楚的認識之後,蕭惠便也開始如張儉一般抱有擔心的態度,這種態度直接影響到了蕭撻裡,即便她不想承認,但也知道大遼現在難以與大宋匹敵。

所以她打算照搬大宋成功的經驗,進行改革,而結果卻是驚人的好,隨着遼朝經濟的復甦,隨着在西域之地戰勝了宋人,大遼彷彿又恢復了生機,並非是宋人不斷壓制下的失敗者。

於是她的改革得到了遼朝貴族的支持,這次圍獵是遼人心中的一次揚眉吐氣,也是一次歡慶,慶祝大遼的崛起指日可待。

有的時候在黑暗之中看到一絲希望是多麼難得的事情。

一旦有了希望,人們便會有了動力,更加強勁,奮勇向前的動力!而這希望這種東西可是花錢也買不來的。

希望到來的同時也讓蕭惠和張儉看到了希望,但他們也清楚,這希望的前提是遼朝能在大宋的手底下再支撐幾年。

宋遼雙方之間算是風水輪流轉了,原本是大宋需要時間,可隨着時間的推移,反而是遼朝更需要時間,他們要時間恢復往日的榮光,更需要時間休養生息。

於是在蕭撻裡和張儉找到自己的時候,蕭惠忍不住用了蕭家的慣用思維方式,聯姻。

也許和大宋聯姻也許是最好的方式,從蕭家挑選年輕貌美的後輩,嫁與宋人太子皇族之類。

但張儉和蕭撻裡很快就否定了他的設想,先不說宋人會不會娶,以他趙禎說一不二的個性,豈能被這種聯姻所矇蔽?

說不定他還會利用這次聯姻,對大遼施以壓力,借其爲掩護,出其不意的攻伐遼朝,到時悔之晚矣!

而蕭撻裡卻提出了另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對於張儉來說幾乎不能接受,而對於蕭惠來說卻是個好主意,相比草原上帶來的遺俗,這也算不得什麼……

最後,張儉也同意了計劃,在漢臣的心中,江山社稷永遠爲重,沒有了江山還能有榮華富貴?還能有再次崛起?什麼揮鞭南下,什麼一統戰力中原,這些都是夢!

蕭撻裡的計劃很簡單,以遼朝之秘藥,用在大宋皇帝身上,然後她入宮帳,得其子嗣…………

如此一來,她蕭撻裡懷有大宋的子嗣,並讓他成爲未來的遼朝皇帝,如此一來他趙禎還能如何?反正是你趙家的種,你怎麼能下得了手?

這是一個出人意料又驚人的計劃,別說是蕭惠被驚呆,即便是張儉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最終年兩人還是同意了,因爲放在遼朝面前的出路也好似只有這一條。

看着近在咫尺的趙禎,蕭惠站在宮帳的圍欄之外,轉頭望向張儉,卻見他微微點頭,心中安定許多,看來這老夥計已經把一切都安頓好了。

克魯是遼朝皇宮的舊人,知曉該如何下藥,至於秘藥卻也是遼朝的不宣之秘,這種藥催情迷離,男女服藥後可爲是乾柴烈火,而且極易誕下男嬰,是遼朝皇帝新婚御用之藥。

收藏在宮中祭祀的手中,每代只有幾錢,不可多用,亦不可多得。

至於其他的問題,在遼朝都好似不是問題,大遼的婚嫁極爲開放,對此蕭惠早已習以爲常,耶律洪基皇后蕭觀音的大姐蕭蕭胡輦就曾下嫁給一個奴隸……

雖然以蕭撻裡身份的尊貴不適合嫁給大宋皇帝,可按道理來說,兩人卻是平輩,甚至蕭惠和張儉還自我安慰,反正又不是嫁給大宋皇帝,只不過得他的龍嗣而已。

如果大遼未來的繼承人是蕭家和大宋皇帝的血脈……那耶律氏就沒什麼作用了,而蕭家纔是大遼一家獨大的真正皇族,蕭惠心中謀劃了一個更大的未來!

克魯顫抖的從懷中掏出秘藥,這東西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飲用的雙方神志清醒,但卻不受控制,本能的做出一些事情,放入水中乃是一股桃花的味道,甚是好聞,而東西還有另一個奇特的性質,閹人飲之無用!

所以秘藥的配方每每掌握在祭祀之手,而藥卻在內侍之處保存。

端上三杯酸甜飲子,克魯向在宮帳之前燒烤的大宋皇帝和蕭撻裡走去,到了之後還特意讓三才自己挑選一杯,免得懷疑投毒,三才喝了之後只覺得味道奇好,並無不適,這才遞了一杯給趙禎飲用。

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兩千兩百零八章祁國公府的“醜聞”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與足球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二百九十章出宮的趙官家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訊驟至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兩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計茶中來第一千四百六十章遼計(上)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三百六十五章三百八十章党項求放過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三十三章最後一課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興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項人?契丹人?華夏人!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腳步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龍生九子各個不同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兩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二百二十六章醜聞,臭不可聞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六百八十九章什麼情況?!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築牆,建高塔第兩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國資本的大鱷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兩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一百八十四章連降五級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縷東風去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