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

大抵是誰也不會想到,此次趙禎用兵之時,不光帶着禁軍中的捧日軍和神衛軍,還帶來了火器營,這是大宋歷年來早已存在的力量,也是從未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力量。

神都城的人都知道大宋皇宮的城北有一片專門的城中城,類似於皇宮一般用角樓高牆圍起,乃是大宋的火器營,說到火器營,誰都知道大名鼎鼎的火藥彈和火炮,兩者的威力和震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遼人,對這種火器的恐懼更是深入骨髓,從燕雲開始,到之後的中京道,火器對遼人的傷害簡直是毀滅級的,而遼人也在想方設法的獲取火藥的配方。

趙禎相信,即便是大宋保密工作做的再好,遼人自己破解火藥的秘密也是時間的問題,黑火藥的三樣要素天下公知,無非便是硫磺,硝石和木炭,把這三樣東西提純之後按照正確的配比混合起來,便是火藥。

大宋的火藥彈只不過在除了火藥之外的工藝上把威力發揮到最大而已。

遼人若是破解不了火藥彈的秘密,趙禎還真的不相信,尤其是在被大宋的火器狠狠的收拾之後,更不用說蕭撻裡對遼朝的作用,這個太后可不似沒藏黑雲以及良子那般好對付,而是真正的實幹家。

從這次聯合西域人通商西方賺取大量錢財開始便說明了一切,她的能力,她的手段,她的眼光,無一不讓趙禎驚歎,這個比自己還要小上幾歲的女人卻有着男人也少有企及的堅韌和執着。

趙禎一直信奉科技領先的最高戰略,火器的發展也被他視作軍中第一發展要素,在他的假設中,遼人一直掌握了火器,這對大宋來說是相當大的威脅。

而在這種假設之下,大宋就應該掌握更爲先進的火器,如此方能剋制遼朝的突然崛起,所以大宋纔有了烈性炸藥,所以大宋的火槍才一直深藏不出。

這次對西域用兵,正是把火槍投入實戰的最好機會,火器不單單要造出來有殺傷力,更要能投入實戰。

大宋在研製出火槍之後,便基本上都是在特定環境中訓練,卻沒有真正一次投入戰場,反倒是火藥彈和火炮在戰場上大展神威。

這次在對西域的攻伐上,趙禎決定把火槍投入實戰,並且讓火器營的將士在真正的戰場上歷練一番。

李酒頗爲激動,自從他入了火器營後便徹底與外斷絕了聯繫,大宋每次對外用兵都沒有他的份,他不止一次的向趙禎請旨,願帶火器營的弟兄出征,但最後得到的都是趙禎的一句:時機不成熟。

這次是真的帶着火器營出征了,而且是對付西域,李酒豈能不激動,別說是他這個火器營都指揮使,便是火器營中的將士也憋屈的緊,平時他們訓練的比誰都勤,所用的軍械也是軍中最好的,他們卻的也只是一次機會。

“臣李酒參見官家!”

“平身。”

看着單膝跪地久久不起的李酒趙禎微微嘆息,上前親自拉起他的胳膊道:“你知道爲何朕要讓你統帥火器營嗎?”

“末將不知。”

“因爲只有你最合適,率領火器營的人選不多,只有你,彭七,蔡伯俙,以及鼠三幾人,彭七是耐不住性子的,蔡伯俙有別的事要做,鼠三不夠妥帖,唯有你最適合,既能耐得住性子,又能細心辦事,朕當初選你也是思慮頗多。”

被皇帝如此誇獎,李酒反倒是不好意思,自己的心胸實在太過狹小了些,連連說道:“陛下謬讚,末將能入官家法眼,已經是天大的福氣,再說待在器營中,整日與這些火器爲伴,末將也極爲歡喜的。”

趙禎笑了笑,是個男人都喜歡這種充滿暴力與藝術的武器,進入營中,趙禎便從架子上拿起一個帆布包,由於帆布是多股線織造,所以質地堅牢、耐磨、緊密厚實,密織的厚帆布還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最終被大宋大量用來製作行軍帳篷,以及防水套使用。

拿起帆布包,還未打開,趙禎便摸到了相當勻稱的手感,這種實木爲柄的火槍擁有適中的重量以及極佳的手感,趙禎甚至能用這東西玩出操槍來。

這些純手工打造的槍械在重量上幾乎是完美的,從槍柄到槍膛都是經過細緻打磨,槍膛中沒有螺旋狀的膛線,卻有着另一種較爲簡單的筆直膛線,在這種膛線下,圓形的子彈也能射出較爲精準的彈道。

這已經是大宋火器能做到的極限了,趙禎對於這一點非常滿意,每一把火槍的成本都非常高昂,若是沒有大宋這般的財力物力技術,大規模製造火槍沒有任何可能。

遼朝絕無可能製造出火槍來,首先槍膛所用的鋼材就是遼朝無法鑄造的,更別說合理的配置裝藥了。

因爲使用黑火藥的關係,動能不足的火槍需要更長的槍管,所以大宋的燧發槍在配備刺刀之後完全可以當作長矛來使用,這給予了它一定的肉搏能力。

刺刀是專爲火槍配備的,以三棱軍刺爲基礎,突刺能力極強,但他們也只有這個作爲短兵相接的武器了。

大宋的火槍兵基本上沒有多少護甲,相對於陌刀手的板甲和捉刀手的胸甲,趙禎把他們打造成一支輕裝機動部隊,要的就是他們強大的殺傷力以及高效的機動。

雖然火槍兵是步兵,但他們卻完全由戰車投送,在戰場上的機動性極高,當然,即便是用雙腿行軍,也不比一般的步卒要來得慢,身着皮甲的他們甚至能在戰場上發動高速的刺刀衝鋒。

可別小看這種刺刀衝鋒,擁有合力配重的燧發槍在配上鋒利的刺刀後,完全有能力擔當的起戰場主力的能力。

趙禎親眼見識過火器營五千將士發動的一次百步刺刀衝鋒,如林般的刺刀豎起來那叫一個驚心動魄,路上的所有障礙物在衝鋒過後支離破碎。

所以趙禎這次希望在戰場上通過實戰測試火器營的真實戰力。

火器營的將士們不一定都是全軍精銳,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們都是絕對忠誠之兵。

想要進入火器營,出生必須清白,往上三代人的底細一清二楚纔有資格入選,其次還需要一系列的勘察,在確定絕對忠誠之後,纔會開始正式訓練。

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漢家之固有領土”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三百一十八章萬千吉兆,盛世佳節(下)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婦人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三百五十二章水軍首戰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於宋第兩千五百二十八章從未高貴過的皇權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書”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六百第十九章當衆打臉第兩千三百四十章槍桿子裡的“寶物”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六百三十一章計換太子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三百五十二章全軍出擊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七百八十章北國風光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狀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兩千零四章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九百八十三章糧食十萬石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學問第兩千兩百零二章天子伴讀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