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

大宋的軍中可以說是和大宋本身最爲不相容的地方,在軍中和在別的地方完全是倆個世界,這個特殊的大熔爐已經被趙禎改造的更爲趨於制度化。

趙旭和趙昀兩人不得不早晚上早早入睡,開始的時候兩人還並不在乎,趙禎也不提醒,但到了第二天一早,卯時初刻的時候,軍號聲傳遍軍營,這是一種嘹亮的號聲,尖利中帶着一些渾厚,傳播極遠,無論你睡的多死,都能被它的聲音喚醒。

而在起牀之後,兩人便隨着趙禎和衆多將士跑上十里路,雖然兩人也沒有賴牀的習慣,每日因爲課業也要早早起牀,但卻從來不需要跑步啊!昏昏沉沉之下,這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兩人開始羨慕靈兒這個女兒身的公主,也開始後悔昨夜玩的太晚,若是早點睡覺,也不會如此沒有精神,尤其是在看到靈兒一身勁裝很快趕上的時候,更是面紅耳赤。

趙禎笑了笑並未說什麼,一旁靈兒已經趕了上來,一呼一吸之間完全是有模有樣,步伐和節奏掌握的極好,甚至讓趙禎開始懷疑,她是否是在軍中待過。

靈兒當然沒在軍中待過,但對軍中之事的瞭解肯定比趙旭和趙昀要多得多,蘇軾在軍中如此之久,早已是把軍中的大概和規矩在書信中寫的明明白白。

所以靈兒從離開神都城後便開始按照蘇軾信中所寫開始了自己的隨軍生涯…………

相比之下,趙旭和趙昀兩人累成死狗的模樣,趙禎便頗爲鬱悶,自己的這個女兒完全是巾幗不讓鬚眉,把倆個皇子比了下去不說,連軍中的將士們都在佩服她的英武!

靈兒便是如此,雖然是個女兒身,但若是認準的事情,誰也別想隨意改變她的想法,並且不做則以,只要做便要做到最好!

五公里的晨練下來,趙禎都有些吃不消,可靈兒依舊蹦蹦跳跳的恢復,這一點即便是趙禎都有些羨慕,在看看倆個兒子,無奈的起身踢了他們一腳:“速速起來,於靈兒一般活動,長跑之下最忌忽頓!”

兩人無奈起身,在靈兒得意的眼神中跟着蹦躂,雖然已經是腿腳痠脹但依然堅持,其實這倆個小子是不錯的,只不過突然從另一個狀態中轉換過來,頗爲不適應而已。

待歇息過後便是早飯時間,當大軍十公里拉練的時候,軍中的火頭軍便已經開始埋鍋造飯,爲軍中將士補充營養對於趙禎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大宋眼下的軍備軍械便造就了這種狀態。

軍中將士若是沒有一副好身體,沉重的鎧甲以及軍械萬萬無法駕馭,只有強健的體魄,才能負擔得起如此重量。

所以在大宋,軍中的伙食雖然不能說是最好,但卻是最爲合理最有營養的,肉類不缺,瓜果蔬菜也是相當完善,趙禎也帶着孩子們去中軍吃飯,帝王有的時候高高在上,有的時候就應該和將士們在一起,感受軍營,融入軍營!

雖然帶着皇子出現在軍中吃飯,四周的將士們心中激動的同時,秩序卻沒有一絲散亂,越是如此越應該在官家面前秩序井然。

當然,趙禎雖然可以帶着孩子們一起去往軍中吃飯,但絕不會和將士們蹲在一起……只不過走個過場,同時王鶴已經在軍中等待了,飯菜是打好了的,雖然不和將士們一起吃喝,但伙食卻是一樣。

一個大木盤上被掏空了許多地方,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方格,有的放着米飯,有的放着菜,聞着味道便知道不錯,大鍋飯有一個好處,味道香濃。

三個孩子吃慣了宮中的珍饈美饌,但在軍中的吃食麪前卻毫無抵抗力,學着趙禎的樣子把豬肉燉粉條蓋在了米飯上,那濃油赤醬的味道配合着豬油的香味,使得米飯更加的好吃。

這是最後一頓米飯和豬肉,從明天開始,肉只能吃牛羊肉了,而主食也將變成以面爲主。

西域的豬要比牛羊少得多,這片地方就不適合養豬,何況豬在西域沒有太多的生長空間,即便是哈密這裡也不大適合養豬。

酒足飯飽之後,只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舒暢了,早上拉練的結果便是多次了一碗飯,順帶着也驅趕了濃濃的睡意。

年輕就是好啊!

趙旭和趙昀已經一掃原本的睏倦,生龍活虎的在軍中東瞧西看,對於他們來說,軍營並不陌生,但出征的軍營卻要陌生許多,倆個孩子都沒經歷過戰事,最多也是聽一些傳聞而已。

趙旭在軍中出現便是代替趙禎慰問軍中將士,而趙昀更多的則是和軍需官在一起,對軍中的器械進行鑽研,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什麼該幹,什麼不敢幹一清二楚。

對於這一點趙禎覺得滿意的同時,也覺得虧欠這個孩子,說實話,趙昀更像自己多一點,而趙旭更爲像王語嫣。

靈兒則是在軍中鍛鍊身體,誰能想到一個女兒家對橫刀,弩箭之類的東西有如此大的愛好?當趙禎看到她擊發弩箭百發百中的時候,心中有着說不出的…………尷尬。

倆個兒子沒一個在軍中有過人本領,反倒是女兒有着率軍衝殺的武將之才。

一柄筆直的橫刀在靈兒手中翻飛,她的橫刀要比軍中將士所用的橫刀更窄一些,爲的是減輕橫刀的重量以便她揮舞,但鋒利的寒光卻是一點也不弱於軍中將士。

軍中的捉刀手在一旁大聲叫好,靈兒的橫刀使得漂亮,也頗有殺傷力,但趙禎知道,捉刀手們如此叫好,實在是因爲靈兒的身份,以及一個女子舞刀弄槍的英姿,但相比戰場上以命搏命的拼殺,卻是完全不夠看的。

三個孩子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事情,趙禎便也放下心來,帶着孩子們前來的主要目的也算是能達到,最少他們在軍中並不是不習慣的,也和將士們能打成一片。

趙禎在三才的帶領下在軍中七拐八拐,最後在層層防護之下進入一個軍中的營地,這裡是軍中最爲神秘的地方,也是軍中從未出現過的地方。

李酒這個曾經屬於趙禎太子三衛的都指揮,現在卻站在了趙禎的面前,眼中充滿期待。

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紅的張儉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戰爭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兩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廝羅的到來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五十章王宅風波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兩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櫃的背叛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雜記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七十七章楊府小衙內楊懷玉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四百三十四章遊街示衆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兩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七百八十三章勝邪?敗邪!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第兩千五百九十五章攪動西方風雲(上)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條件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絕望之地,倭國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鐵騎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敵人更瞭解敵人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貪婪本無錯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八百四十章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國丈“瘋了”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兩千四百二十九章新興之城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兩千一百二十一章當官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