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

趙禎的旨意先一步抵達大同府,張玉騫在看到奏疏的那一刻便知曉了官家的用意,很顯然這是要吸納遼朝的百姓,可事實上並非易事。

一來遼人已經察覺,西京道的官員開始用強烈的手段鎮壓了,二來,大同府的百姓也不願犧牲自己的利益接納這些從遼朝逃來的人,生怕他們會搶了自己的飯碗。

還好官家派了韓琦以及物資前來,否則面對這些不斷涌入大同府的百姓,張玉騫還真不知道那什麼來安置,大同府雖然富有,可地方上的財政卻是寥寥無幾,所有賦稅都是要上繳朝廷之後,朝廷再度撥款下來。

但隨着張玉騫的不斷上疏,趙禎的新旨意再次下達,他也發現其中的問題,由中央不斷撥款還不如給大同府一定的自有,大同府可暫時挪用商稅安置百姓,年底的時候以挪用之稅抵充總稅額。

這是一個改革的最新舉措,大同府便是“試驗田”,若是成功,以後地方州府再遇天災人禍,也可依照此法,但趙禎不會把財權下放到地方,否則就會如同後世的明朝一樣,出現地方州府有錢供官吏貪沒,而朝廷無錢可用的尷尬。

韓琦以最快的速度抵達大同府,他的主要差遣便是安置遼朝歸義百姓,在這一點上他的立場和趙禎一般無二,必須讓這些人安定下來,甚至過上比遼朝更好的生活。

他已經有了辦法,不是把這些人安置在大同府,畢竟這裡的人口因爲通商的原因已經不少,想要給這些人找出路,最好的辦法就是遷徙,遷往蔡伯俙所在的北京道。

北京道地域廣闊州府衆多,完全可以暫時容納下這些人,還有一點也在韓琦的計劃之中,既然是遼朝的百姓難免會在恐慌之後返回遼朝,返回他們的故土西京道,只有迅速的把這些人遷走,才能把他們留下。

韓琦可不希望這數十萬百姓來了又走,既然來了大宋,無論你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都要成爲大宋的百姓,成爲大宋的一部分,爲此韓琦特意上疏趙禎,要求給予這些契丹人入籍大宋的可能,如同當年的党項人一樣,成爲大宋的契丹族。

奏疏抵達神都的時候,趙禎便以最快的速度做了御批,納遼朝歸義之百姓入大宋戶籍,地方州府不得刁難推諉,更不得欺凌侮辱。

誰都不知道,這份簡單的奏疏後成爲大宋吸納外族的開始,也成爲大宋移民政策不成文的規定。

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什麼?領土!最缺少的是什麼?人口!

領土廣闊,人口衆多的國家便是這個時代地球上最強的霸主,尤其是在趙禎制定的政策下,大宋的每一寸土地都要發揮着強大的作用,財政賦稅,人才培養,糧食礦產等等這些都需要人土地和人口才能實現。

趙禎一直奉行土地爲先,百姓爲先的政策,有了土地纔會有人來開發利用,有了人才能給朝廷繳納賦稅和培養人才,有了人大宋纔會有士兵。

於是乎韓琦便和張玉騫兩人“搭班子”共同完成這項艱鉅的歷史任務,張玉騫以大同府的財稅作爲購買物資的基礎,加上三司撥款的十萬貫共計五十萬貫。

這五十萬貫不光要購買吃穿用度,還有成藥,馬車,勞役等等。

十萬人的歸義百姓平均算下來一個人要用掉大宋五貫錢的支出!但這五十萬貫在韓琦和張玉騫看來卻即爲划算,五十萬貫算什麼,不過是大同府一年商稅的百分之一,而十萬百姓,尤其是從遼朝歸義的十萬百姓卻是花錢也買不到的!

這對遼朝是一記重創,使得遼人在心理上對大宋的恐懼深入骨髓,也讓他們看到其實不用和大宋拼得你死我活還有另一條出路,這條出路便是歸附大宋。

無意之中,一個醉漢的酒後瘋話成爲一場心理戰的開始,趙禎不無感嘆命運的神奇,誰能想到居然是一個醉漢書寫的歷史?

趙禎派人仔細查過,那個醉漢和大宋沒有關係,和黑手皇城司更沒有關係,真的只是機緣巧合之下說的話而已,而他的這句話一下打破了遼人的心理防線,先是漢人,再接着是契丹人紛紛涌入大同府。

其實這些歸義百姓的到來並沒有給大同府多少的衝擊,反而使得大同府的經濟再度繁榮起來,這些人都是和要吃飯睡覺的吧?朝廷出錢安置他們,那這些錢最後還是要到商賈和百姓手中。

最後再通過大同府的稅官流回一部分到朝廷手中,其實這次大同府安置歸義百姓根本就沒有用掉五十萬貫,而是三十萬貫左右,但效果……驚人的好!

蔡伯俙在北京道積極的籌辦安置這些流民的措施,在他的眼中,只要是失去自己土地的人都算是流民,至於他們是不是歸義,那就要看在北京道是否老實了。

北京道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手,而這十萬百姓的歸附自然也是強大的生產力量,若是不好好利用實在可惜,蔡伯俙絕不會放棄這次機會,甚至情願貼錢也要把這些人安置在北京道。

十萬人看似很多,可在北京道幾十個州府之中便顯得並沒有多少,一個州府最多吸納五千人便算是頂天的了,而這五千人還包括老弱婦孺,但在整個北京道卻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蔡伯俙爲了堵住朝中袞袞諸公的嘴,正瘋狂的建設北京道,一來這是他第一次出任一方安撫使,沒有一定的政績肯定不行,二來若是做的不好趙禎也會失望,這是在給他一個機會,也是給外戚一個機會,不授高價文資,但卻可以得以不錯的差遣。

是個人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中擁有存在感,文臣如此,武將如此,外戚也當然如此,蔡伯俙是淡薄名利的,但他外戚的身份卻是限制了他,自始自終他都知道,官家是要用自己給外戚樹一個樣,給外戚以希望。

何況蔡伯俙心中即便有一萬個不願意,但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孩子終究也是外戚的身份,不爲自己着想也要爲子孫後代着想,趙妙元的書信可一直沒斷過…………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書六禮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九十八章東宮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烏拉!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權!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零四十七章角廝羅的小九九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六百二十一章宋軍突襲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零九十六章肅清內外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兩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軍營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八百七十六章騎兵的序曲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變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三十八章土法煉鋼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搶女人……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將軍狄青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親戚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錢從何出來?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三十四章父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