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天,但嘴巴又有了疼痛的感覺,御藥院送來了的藥末塗抹在潰瘍上又讓趙禎嘶嘶的吸着涼氣。

這疥癬之疾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卻讓人疼痛難忍,嘴中的潰瘍白色的一個小點,輕輕碰到便愈發的疼痛,若是吃了熱菜熱飯那滋味就更不用說了。

更要命的是在這春寒料峭的天氣裡,連喝口熱茶對趙禎來說都是顯得那麼的奢侈,原因無他,疼啊!

趙禎皺了皺眉頭,看來要想好的快,就要不停用藥,對於自己鍾愛的茶水還是等好了再痛飲一番,對三才揮了揮手道:“把鏡子端來,朕要上藥了。”

三才小心的說道:“官家還是老奴來吧!這點小事還需要您親力親爲…………”

趙禎翻了個白眼:“廢話,朕自己嘴上的瘍疾當然要自己來上藥,朕最討厭你們把朕看作是廢人似得,什麼都要恭維着,什麼都要捧着!若是趙旭這般,朕定然打斷他的腿!”

三才趕緊端着鏡子站在趙禎的對面陪着笑臉道:“官家這話說的,太子殿下可是極好的,脾氣和您一樣嘞!善待宮人不說,還遵循陛下之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趙禎無奈的苦笑,這話乃是後世家長告誡不懂事的孩子的,現在用在趙旭身上端是不妥帖!

伸手用粘着棉花的小木棒沾上藥面照着銅鏡塗抹在潰瘍上,趙禎便覺得一陣專心的疼。

都說十指連心,可這嘴巴里的肉纔是最嬌嫩的,一旦起了潰瘍或是咬一下,那滋味保管五大三粗的漢子都能疼出眼淚來!

雖然開始疼痛,但這次的藥還不錯,趙禎已經覺得自己的嘴脣逐漸的麻木了,定然是在藥中加入了少量的曼陀羅,所以纔有如此麻痹的效果。

趙禎覺得眼下的遼朝就像自己嘴中的潰瘍一樣,雖然不致命,但對大宋來說卻是頑疾,草原上的民族對漢家王朝來說一向是頑疾,若是不能妥善處理,那便不是隻感覺疼痛的小事了,說不得還會被它帶走性命!

指了指樞密院的方向,趙禎皺眉道:“戰報還沒來嗎?”

三才微微搖頭:“陛下,今日的戰報還未送到,奴婢估計要等晚上了。”

也不能怪軍中的消息傳的慢,大軍越來越向北推進了,之前武烈軍還在北安州的時候戰報幾乎是每天一次,一次都沒拉下過,但隨着大軍的深入,武烈軍,武衛軍,千牛衛的消息便越來越慢了,終究還是拖延到了兩天一報的程度。

趙禎也知道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畢竟相距數百里,中京道的道路也不似大宋那般,時間上的拖延也在所難免。

蔡伯俙人沒來但奏疏卻來了,趙禎從三才的手中接過奏疏後便得意的笑了笑:“這蔡伯俙終究還是上心的,已經開始向朕要人了,瞧瞧這名單長的……崇文院大學士,寶章閣大學士,這哪是要去中京道,簡直是要把朕的朝臣搬空!”

三才偷笑一下道:“官家,您放權給他挑選人才以待中京道之所需,他蔡伯俙自然就順杆往上爬了,這麼多年他不一直這樣嗎?”

趙禎點了點頭,還真是這個道理,蔡伯俙每次都是這樣,無論是去倭國還是去遼東,只要這貨應了自己的差遣,往往都會死命扒拉對他有利的好處,或是要人,或是要物。

趙禎翻了翻名單,嗯,蔡伯俙很會挑人,這些人大多是以才幹和行事果斷在朝臣中聞名的人,不少人還都是初出茅廬的官員,這些人充滿朝氣,一心想着爲國爲民。

趙禎摸了摸下巴,他開始懷疑起來,自己當年改革科舉時說的話是不是太過了,當初那四句慷慨激昂的話讓不少的讀書人爲之癲狂,如今更是有些激動了。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現在看來這口氣着實太大了,讓這些年輕人有了一種近乎傳銷般的狂熱。

趙禎看了看隨即笑道:“怎不見文彥博?朕聽說他在永興軍路推行改革,成效顯著,建工廠以納流民,引商賈而富永興軍。如今雖未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狀態,卻也是讓永興軍路一下超越邊上的秦鳳路了!這蔡伯俙放着他這個良將不要,也真是奇怪了。”

三才站在一旁沒有說話,文彥博的才學極好,又是昭文館大學士,乃是朝中重臣,豈能輕易外放,蔡伯俙即便再膽大也不敢把主意打到他的身上。

三才笑道:“官家,雖然這名單裡沒有文彥博,但卻有他推薦之人啊!”

趙禎看了看還真是如此,蔡伯俙自己拉攏不了文彥博這般的重臣,只能請他們幫助自己物色人選了,而文彥博對提攜後輩極爲積極,同時朝堂之中的其他相公也非常樂意幫助蔡伯俙,范仲淹,歐陽修都給他無色了幾個人選。

趙禎細看之下大呼不得了,這些人中還真有不少聞名遐邇的,張瑰、韓維、韓絳、王安石…………

尤其是最後一個名字,更是讓趙禎有些奇怪的感覺,不知是震驚還是驚喜,反正他覺得心中有些說不出的惆悵來。

王安石的名號誰人不知,這貨與宋神宗推進改革,轟轟烈烈最後卻前功盡棄。

但這個曾經在封建社會進行的一次失敗的改革卻對後世充滿了影響,這個功過集於一身,是非好壞任人評的王安石最終還是得到了歷史的公允評價。

一個勇於改革的鬥士,無論他的改革是否成功,是否考慮的周全,他的堅持和固執依舊是讓人敬佩的。

甚至他的諸多變法項目被趙禎採用和借鑑了,他的免役法便是趙禎借鑑的一個重要內容,免除勞役的富人當出錢僱人服役,當然他把範圍擴大到了官僚的身上趙禎便認爲不妥了。

不是說官員應當特殊,而是趙禎在這個問題上團結的就是官員,而王安石卻一棍子把所有人都打死,最後沒人和他站在一邊。

王安石的變法是好的,但最終還是被人把經念歪了,他不去團結上層社會,而是一個勁的挖他們利益的牆角去填補百姓,這樣下去誰會給你支持?就連最後鐵了心支持王安石的宋神宗都慌了。

wωω▪ tt kan▪ ¢O

至於他支持的百姓?這些根本沒機會接觸到天的底層只能任由酷吏壓榨,成爲上層的犧牲品,最終怨毒的咒罵着王安石這位變法者。

上面不支持,下面不滿意,這變法還怎麼進行?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一千七百零三章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兩千五百六十九章東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溫柔的陷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難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們的“公平”第兩千四百四十三章“降維打擊”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兩千四百七十九章漢家尊嚴神聖不可侵犯!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給予”“索取”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傳承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無處不在的大宋商賈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五百零六章趙禎的“野心”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