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

未雨綢繆也好,防範未然也罷,趙禎覺得應當讓蔡伯俙早早準備,現在的朝堂之中已經變動過一回了,龐籍被罷相回家“養病”去了,夏竦依舊沒有上位,反倒是能力出衆有謙謙君子之風的范仲淹被趙禎任命爲中書門下平章事。

當然對於夏竦趙禎也是優待的,畢竟他的年歲也在那裡,於是給了他一個平章軍國重事的特殊官職,這官職也是差遣,沿襲唐制,其位在宰相之上,專以處高德老臣,以示寵幸,五日或兩日一朝,非朝日不至都堂。

但誰都知道,這平章軍國重事乃是虛銜,也是官家的賞賜,只是一種最高榮譽的官職,顯示希望恩寵而基本不參與決策朝廷的軍國重事。

所以等於是便向的把夏竦頭上的參知政事也拿掉了,畢竟他的年歲已高,不適合再在朝堂上站班,而且在政事處理上也耗不了太多的神。

這樣的安排對於夏竦來說是足夠的,並在大慶殿上臨表涕零的謝恩,可見他的一生也能在史書中留下一筆,最少這個平章軍國重事便說明他夏竦的功績不比龐籍,丁謂等人要來的差。

在名垂史書上古人有着一種趙禎無法領會的執着,這大抵就是讓後人記住自己的辦法,也是在世上走一遭的證據。

身爲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范仲淹自然不可能再做一方大員,而朝中的臣子也是各司其職,連晏殊都是參知政事了,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選,而且這人必須有才幹,聽自己的指揮。

所以趙禎就把注意打到了蔡伯俙的身上,他是帝婿,也是外戚,身份較爲特殊,但就是因爲他特殊的身份導致他並不能獲得多高的文資,使用起來極爲方便,趙禎即便是給了他一個三司副使但相比包拯這位正使卻天差地別。

把他調遣到中京道再好不過,若是朝臣提出異議,趙禎也有理由,他蔡伯俙的才幹難道世人看不出來?還不是他外戚的身份阻擋了他前進?

否則以他和皇帝的關係,以爲大宋賺的錢,怎麼說也早已是個三司使了,官價也不會是個正五品的朝奉大夫了。

對於朝臣們來說,蔡伯俙是誰都可以教訓一下的人,畢竟他是外戚,並不會有權利不可控制的一面,大宋對外戚的看管可謂是極爲嚴苛的,這一點誰都知道。

拍了拍蔡伯俙的肩膀,這貨抖了一下,趙禎笑眯眯的說道:“朕可是對你寄予厚望的,中京道地大物博,人口雜居,其中問題頗多,稍有不慎便會引發矛盾,也會落得外人口舌。”

蔡伯俙乾嚥了一下口水:“陛下的意思是讓微臣披荊斬棘?”

蔡胖子把披荊斬棘四字說的很重,整個胖臉都在抖動,顯然他是知道趙禎又要讓他去趟雷了,不過他也沒辦法,越是這種事情越是需要他去做,除了他還能有誰能完成?

趙禎無奈的說道:“朝中的臣子朕數了一下,就屬你最合適,你也知道中京道對朕的意義,萬萬不能有失,朕除了你之外再無信得過又有才幹之人,最重要的是你能領會朕的聖意。”

既然官家把話說成了這樣,蔡伯俙也實在沒有理由拒絕,何況他也知道,這是自己爲朝廷效命的機會,從心底裡他就不打算拒絕的。

成爲一道之長官,這還是外戚從來沒有過的待遇,但是對於自己身上的官價,他也是不會去想,朝臣能接受他這個外戚作爲中京道的轉運使,但絕不能接受他的官價再次提升。

以低價官的身份得高價官纔有的差遣,這在大宋已經成爲一種牽制權臣的好辦法。而以高價官的身份身居閒職乃是牽制重臣的手段,趙禎同樣玩的遛。

蔡伯俙很快便得到了趙禎的聖旨,只不過現在中京道戰事未平,他只不過在北京城中準備罷了,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趙禎自然不會給蔡伯俙太大的掣肘,對於中京道的地方官也需要好好考量一番。

大宋的一路之地有多少官員?大大小小加起來不下數百人!

就這樣還不一定夠,中京道的州府共有二十有五之多,每個州府城池便要數十個官吏,地方上的縣城就更多了,爲了加強建設在初期定是要派遣更多官員的,數百人都算是少得了,這還沒算上大定府所需的官員!

趙禎想想都覺得美滋滋,一箇中京道解決了大宋多少的官員安置?要知道隨着大宋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參加科舉的人數也越來越,再加上恩科,特奏之類的,大宋的待選官已經開始再次變得冗長起來。

還有便是糧食問題,雖然有着南海諸國的產出,可他們運輸糧食需要時間,中京道的地理條件非常好,大量的牧場還是其次,最主要的便是良田,水源豐富的中京道南部良田千傾!

這一下便解決了趙禎對冗官和對糧食的需求,而他也打算效仿千古一帝的那位君王,開設木蘭圍場以滿足大宋對尚武的需要。

一個國家的脾氣往往隨着君王而改變,趙禎的脾氣便決定了大宋的脾氣,這個巨人要有脊樑,有韜略,有肌肉,有拳頭,還有一顆勇敢的心。

一路走來,大宋已經從原先的怯戰,畏戰,到現在的敢戰,能戰!

這是一個莫大的轉變,趙禎也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有一顆勇敢的心,同時也要有一顆爲國爲民的心,只有如此大宋方能不倒。

雖然他沒打算讓大宋延續千年萬載,但最少不要讓後人提起大宋便想到那個積貧積弱的王朝,大宋是弱,但從不貧窮。

趙禎打算把中京道打造成一道屏障,同時也是牽制草原民族的前沿陣地,這裡距離蒙古草原非常近,大定府以北的松山館便是後世的赤峰市,已經算是內蒙古的境內。

大宋在中京道的駐兵,加強中京道的建設,對草原民族本來就是一種威懾,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一切手段對草原民族進行分化拉攏,甚至是出兵征伐最終使得草原上的民族成爲大宋的附屬,一旦如此,大宋便可解決一大邊患。

這一切的的前提都是大宋奪取中京道,並別把這裡建設好,而蔡伯俙便是趙禎所需要的人才,他雖然對地方上的治理經驗有限,但卻有着豐富的管理經驗,而且他明確的知道趙禎想要的是什麼。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話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嚮導阿依庫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難的事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禍第五章初入東宮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憤怒之神的誕生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兩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七百九十一章與智者同行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華夏數千年之未有!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黑暗的森林第兩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東眼中的恐懼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僞似真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賈禁絕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回還是不回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兩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五百七十一章殺機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