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

蘇軾是聰明人,他早已看出現在朝堂上之所以風平浪靜乃是官家刻意爲之,所有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京道,這片土地之大,幅員之遼闊,遠超燕雲。

蘇軾望着遠處逐漸出現的城池闕影,想起了當初官家對自己說的話,那會他還是一個之中的一個“年輕才俊”,只不過在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事情後,心性也愈發的改變了。

“蘇子瞻,你這樣娶公主可不行啊!”

蘇軾有些迷茫,自己走入秘閣之中便是基本上放棄了參與朝政,而促使自己走到今天的也正是眼前對自己說不行的官家,在秘閣之中他見識到了什麼是帝王眼界,什麼是大國之勢,甚至看到了什麼是國家,什麼是歷史,以及那可怖的輪迴。

但現在,一路把自己引領過來的官家卻說自己娶公主不行,望着官家剛剛剃鬚過的光潔下巴,蘇軾好奇的問到:“爲何?”

趙禎豎起手指道:“你的才學足以迎娶公主,但你要走的路可不單單是一個駙馬都尉,朕不會把你這份才學限制在外戚這個牢籠裡,你自己也不希望如此吧?那有什麼可以打破這個牢籠,或者說讓你外戚的身份稍稍特殊些?”

蘇軾想也不想的開口道:“自然是軍功了。”

趙禎點了點頭:“沒錯,你需要軍功,但凡是手中有點軍功的外戚,在朝堂中的地位都算不錯,否則朕也不會縱容魏國大長公主和郴遵勖至今。朕是帝王也是父親,靈兒的將來要託付給你,面對朝中的陰謀,面對市井的毒語,你的身份並不能保護她,反而是靈兒公主的身份在保護你。”

趙禎的話極爲現實,也充滿了威脅,讓蘇軾驚訝的同時心中也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世上一切都是虛妄的,唯獨自身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詩詞歌賦做的再好,沒有功績,在朝中沒有關係,一樣可能成爲人家的笑柄和利用的工具。

要想迎娶靈兒,光靠自己的才學還是不夠,最少在官家眼中是不夠的,所以蘇軾便到了這戰場之上,父親的話說的對,蘇家要是單單依靠仕途也走不了多遠,最少自己是已經沒有前途可言的。

官家會重用自己,但卻不會給自己什麼文資,就像現在的蔡伯俙一樣,雖然是堂堂三司副使,可論論資排輩他還是個正五品的朝奉大夫,而包拯這個三司使卻是從一品的光祿大夫,可見兩者之間的差距。

他開始也認爲官家會把自己派往彭七的上四軍中,但看到任命的敕書他便有些傻眼,居然是讓他到背嵬軍中楊懷玉的手下任職,難道是擔心他這個將門?

很快蘇軾便打消了這一可笑的想法,那官家派遣自己任職背嵬軍行軍司馬的差遣便是爲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軍功。

在抵達之前,他做了許多功課,甚至從秘閣之中借閱了官家曾經訓練三衛的手段,張從質非常貼心的給他準備了一切,雖然是同僚,可兩人之間相差的年歲卻不算大,即便是老頑固著稱的楊休也把一本《孫子兵法註解》塞給了自己。

雖然這書是他自己所注,但也是他能幫上最大的忙了,對此蘇軾一邊把他的書放在壓箱底,一邊感激他的情義,一個沒上過戰場的讀書人所注的孫子兵法誰敢用?!

最有用的便算是官家總結的手札,這東西藏在秘閣之中終年不見天日,但蘇軾翻開之後小讀幾段便受益匪淺,這手札中的內容算不得多麼精妙,但卻嚐嚐有着驚人的效果。

翻看官家練兵手札之後,蘇軾才知道爲何軍中的將士們要把被子疊的如此整齊,爲何所有的用度連刀劍,弩箭的位置都要方向一致。

這還僅僅是開始,蘇軾在手札中看到了治軍的小竅門,這些小竅門總結在一起,基本便可解決軍中的大多數難題,他用上的改良足球比賽也是出自官家的手札,只不過是官家設想還沒來得及用上而已。

在手札中,官家把這叫“橄欖球”,蘇軾看到了手札中的圖影,嗯……這球還真的是形似橄欖。

既然來了背嵬軍,蘇軾便打算把自己融入其中,軍中的老兵說練習騎術的最好辦法便是把自己綁在馬上,時間長了,記住了馬的起伏規律,在馬上該怎麼動便心中有數了。

蘇軾摸了摸胯下的老繭,還真是這麼回事,一路上來他的騎術雖然不說有多麼高明,但終究是熟練許都,只不過不能像楊懷玉一般在馬上閃轉騰挪罷了。

不知爲何,蘇軾覺得自己的心變了,原本的他是不屑於什麼高官厚祿的,也是不屑於從軍建功的,但逐漸的他在軍中待的久了,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當作是軍中的一部分。

瀟灑的性格也隨之收斂許多,一切都把自己和普通士卒放在一個標準之中。除了顯示自己文官身份的帽子沒變,其他的也和軍中的廝殺漢差不多。

前襟被甲冑代替,冰冷的盔甲立領總能蹭得自己臉頰冰涼,下襬太過礙事,便學着楊懷玉的樣子束在腰帶之中,馬背上永遠少不了一把棘輪弩。

楊懷玉的親兵說過,背嵬軍不知何時便會突然衝鋒起來,到時再取兵刃爲時已晚,對於這棘輪弩,蘇軾是好奇的,雖然知道它的運作原理,也知道它是如何製成的,但到現在蘇軾也沒放過一箭。

當大軍抵達龍山城外的時候已經天色不早,前軍列隊着裝,他們並非是要攻城而是全副武裝的防衛在軍陣之前,大軍能安營紮寨的時候纔是最爲脆弱的時候。

後軍同樣這般列隊,只不過他們除了照看後路以外,還要向兩邊分散謹防側翼,中軍中的一部分士卒便開始了伐木造營。

蘇軾翻身下馬,他雖然不會參與伐木挖坑之類的重活,但卻要時刻觀察軍中的動向,以達到最高的效率,這也是出自官家手札之中的要訣,效率乃是軍隊的生命。

效率這個詞很有意思,軍隊要有作戰效率,朝廷要有辦公效率,商賈要有經濟效率,等等,蘇軾覺得極好,常常記在心中。

於是背嵬軍的安營紮寨便成了蘇軾提高效率的試驗品,專門的人負責專門的工作,嚴謹挑選,於是便有專人負責伐木,專人挖坑,專人營造,所有的一切都彷彿在同一時間進行,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楊懷玉悄然摸到蘇軾的身邊偷看他手中的小冊子:“這便是官家的學問?”

蘇軾隨手合上望直勾勾盯着手札的楊懷玉道:“你該坐鎮中軍以防萬一…………”

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九百五十六章寧夏是非多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趙禎的“眼睛”第兩千二百五十一章資本的較量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辦法(上)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擊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觸即發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兩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脫的噶日噠措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倆個外戚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蕭撻裡的計劃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兩千四百一十一章邏些城之圍(下)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爲公的公路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寶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賊船的夏竦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二百零二章神醫王唯一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兩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兩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會團體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恆邏斯城外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兩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約!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兩千三百八十三章趙禎的“黴運”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