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

趙禎有的時候懷疑自己把這棋下的太大了一點,以至於他難以駕馭,但有的時候卻又想把這世界都征服……

街面上有來自天竺的藝人在表演,一隻手撐在木杖上,整個人盤腿坐在空中,引得四周的百姓連連稱讚,邊上是一個雜耍的藝人,吹着一支類似蕭的“噴吉”,眼前的恐怖毒蛇便會隨着樂器的聲音翩翩起舞。

這兩樣在天竺司空見慣的東西卻在大宋引起了一陣小轟動,尤其是那個懸浮在空中的老人,更是讓人大開眼見,他前面的竹籃中放滿了銅錢和小額的交子。

對於這種在後世見慣了的東西,趙禎是沒有任何興趣的,有本事讓那老頭把袖子捲起來試試?當然在大冬天裡沒人會向一個道貌岸然的老者提出這樣的質疑。

不過趙禎卻發現三才這傢伙看的入迷,雙眼盯着“懸浮”在空中的老者露出崇拜的目光,看樣子他是篤信這位來自佛國的老者有着特殊的能力。

趙禎頂了他一下:“快些走吧!不過是騙人的障眼法而已。一旦被揭穿,一文不值。”

三才露出驚訝的目光:“這是障眼法?”

“你沒瞧見四周沒有一個精通世事的人嗎?”

三才環顧四周,還真是如此,趙禎接着說道:“聰明人看透了本質,但卻不屑於說出來,這是砸人飯碗非君子所爲,只不過一笑了之罷了,你這樣的推崇便是愚人…………”

趙禎突然住嘴,看清本質!他只要看清楚十字軍東征的本質就好,大宋獲得利益的方法很簡單,控制商品,獲得利益。

財富的源頭就在大宋,只要大宋把金貴的貨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並通過渠道來把控市場,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利益前來,完全不需要干涉西方世界。

就如同亨利三世的特使約翰一樣,他們會自己找上門來,關注西方世界對現在的大宋完全沒有好處,只會浪費自己的精力,自己能推動歷史的節奏,但卻改變不了它的慣性。

自秦以降直至漢唐,中原王朝的土地一直是差不多大的,和現在的大宋一樣多,更遠的地方只是設立都護府而已,所以說雙腳限制了華夏王朝的疆域。

運輸能力的強大與否決定了華夏漢室的疆域統治,而並非思想,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即便是打到多瑙河畔的元蒙帝國實際能控制的區域也在中原而已,中央王朝的手伸不到那麼遠的地方。

三才訕訕的走了,他沒想到自己覺得神奇的東西在官家說明一切之後變得一文不值。

趙禎摸着頭上的菊花微微有些得意,畢竟無論是誰發現自己有推動甚至改變歷史的能力都會沾沾自喜,越南的越朝已經被納入了大宋的版圖,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所至,大宋在南海諸國中的力量遠比看着的要強大的多。

即便是如年年進貢的三佛齊國也有歸順之意,只不過他們要保留自己的自治之權,猶如高麗人一樣,但趙禎不會同意,三佛齊國是大宋海上交通的重要一環,絕不可能落入“外人”之手。

南海諸國在開始的時候大宋只是拿下了麻逸和渤泥的一部分,可現在卻是整個馬來西亞都落入了大宋的手中,宋人在此地的武裝力量和百姓基本碾壓原本的土著。

千萬不要小看漢家百姓的拓展能力,一座座城池在異域拔地而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大宋在南海的擴展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趙禎也是在前段時間才注意到,原來宋帝國已經在越難建了歸義城,在登流眉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附近建立了林牙門,當然這裡原本屬於三佛齊國……

南海的局勢對於大宋的朝廷來說並不是那麼的關注,一來是因爲這裡的武裝力量完全不能與大宋抗衡,二來這裡小國林立,國名衆多,甚至有些地方交錯複雜,朝臣們有時也會被弄暈。

不過有一點趙禎可以肯定,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以及越南的所有土地都將成爲大宋的領土,這關係到大宋的海上貿易,也是海運的咽喉。

即便是滅了西夏,西域的絲周之路暢通,但陸運終究是不能如海運一般方便。

沒人比趙禎更清楚海洋的重要,無論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後世,大海總能體現出它自己的價值,大宋先一步開始了海洋貿易,成爲了海上的馬車伕,並把商品販賣至任何地方。

大量的財富也是通過海運進入大宋,成爲大宋發展的動力和基石,試想一下,如此重要南海能被別人把持咽喉?

三佛齊國又要來朝貢了,只不過無論他們朝貢了多少的珍珠,多少的象牙,趙禎該動手的時候依舊不會手軟,這段時間三佛齊國的領土不斷的被大宋壓縮,生存的空間受到了挑戰,但他們依舊不敢對大宋用兵,在這個龐然大物面前任何的不當舉措都將招致他們的毀滅。

不過趙禎是不會親自下旨對三佛齊國進行打擊的,這有違“仁君”之名,不過……南海的勢力卻不會看着三佛齊國繼續存在下去,那裡有優秀的天然海港,有大量珍貴的資源,就這兩點便足夠大宋的南海水師動手的了。

別忘了,大宋精銳的艦隊和先進的造船技術都是在南海發展完畢這才北上的。

趙禎相信,只要時機成熟,自己稍稍給點暗示,南海早已按耐不住的大宋水師便會如狼似虎般的撲向三佛齊國,待生米煮成熟飯,既成事實之後,自己再下旨斥責水師將領,但大宋吞下的東西怎麼可能再吐出來?

三佛齊國的子民可以來大宋定居嘛!

常年在海上飄着有什麼意思?三佛齊的國王出行還要乘船?來大宋享受王爵的待遇便是,只不過這個王可不能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趙禎環顧四周,北京城的熱鬧彷彿都匯聚於此,天下行商無所不至,這便是他締造的大宋,這個天下彙集,國力強盛的帝國!

只不過這個帝國的北方還有一頭兇狠但又衰老的病狼在側,太祖說得好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趙禎的覺得雖然世界這盤棋他下的有點蒙,但亞洲的棋局卻是下的不錯,南海在大宋有一套自己運行的法則,只要武裝力量受到中央的控制便不會有什麼問題。

倭國,高麗一個變成了大宋的殖民地,另一個則暗地裡要和大宋結盟,吐番在高原上可以慢慢收拾,契丹人已經日暮西山,就等收割了…………

大宋的強大據如同眼前的北京城,包容一切又有自己的獨特性,它是一個英勇的戰士,也是一個風度翩翩的君子。

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第兩千四百三十八章夜郎自大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六百三十九章蔡伯俙的辦法(下)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兩千三百五十五章積石關第一千一百零一章兵棋推演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烏古部的薩滿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連臉皮都捨去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線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四章內侍陳琳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六章拜見父皇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九百章利益之前無盟友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百四十七章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二百二十一章貶爲庶民第兩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廝羅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權要限制,相權也要限制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四百五十一章沒藏訛龐的憂慮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一千零一十六章遠隔重洋的會師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第六十五章以退爲進第八百二十六章堅守待援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八百九十四章塞爾柱使者的恐懼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釘子,遼朝的新秀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發的敦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兩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見的打擊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諭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