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

趙禎明白這段文字一旦通過太常禮院發出之後,便是正式的常例,因爲是自己定下的,也將成爲大宋的祖宗之法,世世代代都要遵循。

原先的大宋控制爵位往往都是由皇帝決定的,雖然大趨勢上和這種“推恩令”的形勢差不多,但卻沒有成文的規定,現在趙禎酸水開了本朝的先例,若是在以前定然會受到極大的阻力,不過現在…………

這份大宋的“推恩令”被一種特殊的方法摺好並加趙禎的神寶,殿外的內侍在接過封蠟的木匣後便一路前往太常禮院,雖然年節的時候大宋的公衙不開門,但東西是照收的,只不過在年節之後纔會運行罷了。

這份趙禎的中旨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太常禮院的庫房之中,而趙禎卻望着喜慶的皇宮微微一嘆,又是一年匆匆流逝,時間這東西就彷彿是手中的細沙,越是用力的去握緊,流失的速度便越快。

趙禎漫步在皇宮之中,天上是點點繁星,星光如水一般灑落在他的身上,顯得靜謐安詳,他不願乘坐步攆,總覺得被人擡着還不如自己走路來的舒服。

因爲他的原因,宮中的任何人都不會乘坐步攆,有一年靈兒累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也沒有人把步攆擡出來。

趙禎的腳步非常慢,在宮中這樣速度行走的人也只有官家和宮中的貴人,內侍若是這麼走,早已被內侍省的都知把屁股都抽爛了。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他在回憶,回憶在這樣一年之中大宋和自己的所得,他常常把大宋看作一個人,一個正在不斷變得強壯的人,這個人一年之中的變化,幹了什麼事情,是好是壞,這些都要總結一下吧?

這份總結不是爲了別人,也不是爲了這證明什麼,只是單單給趙禎自己看,因爲他是大宋的皇帝,天下之主,所以他自己要明白。

在這一年中大宋做了許多的事情,去年便開始動手的對倭政策出現了效果,倭國歸附了大宋,這段時間大宋的傀儡政府已經在倭國完美的運行起來,說來也是讓人啼笑皆非。

大宋的朝臣充當了倭國朝廷的朝臣之後,這辦事效率真的是高到令人髮指,在大宋並不是很積極的官員到了倭國之後就個個變成了能臣幹吏,處理起倭國的朝政來,那叫一個得心應手。

有了劉德召的都護府保護,他們往前不用擔心自身的安危,至於良子開始的時候還在抗拒,可逐漸的她這個倭國女天皇也習慣了大宋朝臣的“幫助”然後沉淪了,無他,辦事效率那叫一個高啊!

誰不喜歡這樣的臣子?當然喜歡!而且良子還向他們提供了雙倍的俸祿,要知道這些官員前往倭國可是從大宋拿了不少俸祿的!否則那個文臣願意遠渡重洋去倭國出仕?!

現在在倭國反倒是比在大宋還好,權利可以肆意使用,拿着朝廷高額的憤怒不說,倭人還給出了雙倍的俸祿,但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把事情辦好,還要辦的漂亮!

良子器重這些大宋朝臣的同時,也在漸漸的融入大宋,要知道官員總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執政者,無論他是皇帝還是女皇都一樣,趙禎這麼多年來都受到了朝臣的影響而漸漸改變,更別提良子這樣的女皇了。

而且大宋還派遣儒家的大儒前往倭國,這可是“好東西”!不單單教倭人禮法,還要教他們什麼是忠君愛國,當然,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叫老實本分。

儒家的思想可怕之處就在與它的包容性和侵略性,可以說在受到中原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儒家思想的侵略速度驚人,它所提倡的仁愛,克己,復禮等等都會極其附和周邊國國情的東西。

在倭國這個文化,技術落後的國家,一旦突然接觸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聆聽過大儒的講道之後,仿若洪鐘大呂在耳邊敲響,一時間振聾發聵。

只有大宋的朝臣知道,這東西其實在大宋並不受官家待見,到了倭國卻成爲了珍寶,所以愈發的賣力的宣傳儒家學說,在百姓之間宣揚教化。

得益於他們的努力,倭國對這種上下尊卑,禮法之重的思想大爲贊同,本來倭國就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國家,這也習慣的很快。

而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思想讓良子非常的滿意,因爲她便是倭國的君王。

不過她不知道的是,儒家思想在趙禎的眼中就不是個什麼好東西,用來麻痹百姓可以,若是大宋的上層真的相信這東西,那基本上就完了。

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的侷限性太大,趙禎發現,凡是儒家思想抵達頂峰的時候,它所在的王朝也即將衰落下去,什麼治世,什麼太平,都是糊弄鬼的東西!

當一個思想以祈求明君的出現作爲國家昌盛的標緻,這個思想到底能有多少的先進性?先進性這東西可不是微不足道的,他是左右一個國家命運最重要的所在,而恰巧儒家思想不具備這東西。

趙禎不是徹底否定儒家思想,而是適當的運用,在百姓當中運用,用以“團結”百姓這是很好的,還沒有哪種思想比儒家思想更適合用在對內的統治上。

所以漢王朝纔會打着外儒內法的旗號…………

而對外輸出的儒家思想可就不能說的這麼透徹了,比如在倭國所推行的便是完整版的儒家思想,對倭人,對君王,對倭臣統統都一樣。

這些大儒可算是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滔滔不絕的講道,讓他們的每天都過的很充實,甚至可以對倭國的女皇進行經筵日講,這可是他們在大宋享受不到的待遇。

大宋的文臣從倭國發來的奏疏讓趙禎很滿意,倭國已經逐漸變成大宋的傀儡政權,試想一下連朝臣都是大宋的派遣的臣子,連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都屬於大宋,那倭國還有多少的獨立性?

現如今倭國正在潛移默化的改變,這是大宋文化侵略的成功標緻,也是趙禎進一步掌控倭國的手段。他要保證倭國對大宋的忠誠,讓日本海成爲大宋的內海。

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貿易與戰爭第三百零七章不滅忠魂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兩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獵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罰一般的戰爭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殺人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來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擊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四百二十一章皇帝親臨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三百九十二章老兵的最後榮耀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殺出個包希仁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九百八十章誰都不乾淨!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會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蘇子瞻哪裡走?!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親閨女啊!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軍抵達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四百九十一章看穿一切的夏竦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兩千零四十六章蜜月與仇恨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這個問題沒有答案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九百十四章圍爾擊之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五百零九章露出的馬腳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二百四十四章流產的《武經總要》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