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

空氣中還瀰漫着燃燒的灰燼味道,北平府的府衙基本上沒有受到多大的破壞,只不過熊熊大火看着嚇人,但除了左廂公廨文案房被燒燬外,其他的地方一點事也沒有,皆因火情發現的及時,潛火鋪子早已做了隔火處理。

火油的味道濃烈刺鼻,趙禎看着眼前的火場對衆人道:“瞧見沒有,一場小小的走水便讓我大宋的北京城如此不安,也虧得是朕與樞密院早有推演,否則後果當真不堪設想!”

夏竦輕咳一聲,摸着山羊鬍子道:“啓稟官家,咱們北京城並非如此不堪,即便是賊人得手也出不得北京城!當初爲了避免北京城與東城一般,防備契丹一舉直陷京師,城防就從未停下過。

如今北京城已是內外三道關卡,除皇城外,還有內城,外城,郭城也在營造之中,只需三司撥款,便可加強郭城,駐紮禁軍數萬人,除天安,地安,永定,萬勝四門外,其餘城門皆是甕城三層,屈曲中開。”

他的話沒錯,衆人也是點頭稱善,北京城乃是大宋的中心,一國之都,修繕城牆,加強城防並無不可。

包拯開口表示支持:“啓奏官家,今年雖然是免除了夏稅,但秋稅已經開始收繳,商稅和關稅進項頗多,國庫隱喻甚巨,可爲修繕城牆只用。”

狄青也是跟着附議道:“前有堅城,後用重兵,可保北京城無礙!”

幾人的話題皆是圍繞城防,歐陽修卻不這麼認爲,開口提出異議道:“官家,城防城門雖萬鈞之固,卻不能阻間人,其混跡與百姓之中,夾帶更是手段不窮,即便是盤查的再嚴格,也可能百密一疏。”

“哦?歐陽學士有何高見,朕願聞其詳!”

歐陽修的話纔是說到了趙禎的心坎裡,外部加永遠沒有內部加固來的有效,如同後世的博物館一樣,外面的門窗即便再堅固卻也往往不及內部的防範手段,趙禎深知看不見的東西纔是最危險的。

“可調遣皇城司,黑手密諜,以毒攻毒,明暗相交,駐守於要害之所,遷格物院與皇城內,皇城除四角樓外增設堡壘四座,內城設立堡壘八,外城設堡壘十二,令廣固軍二十指揮監察城中異動。”

乖乖嘞!衆人被歐陽修的計劃驚呆了,這是要把整個北京城變作一個巨大的堡壘啊!如此耗費實在是太過驚人!

歐陽修已經看到了衆人驚訝的表情,篤定的說道:“官家,雖然耗費頗巨,人力頗多,可一旦形成定製,便可永世不移,此乃爲後世計也!”

趙禎微微點頭,這也是一個好計策,並且是永除後患之策,大宋的蒸汽機,火藥,火車都是無價之寶,既然如此耗費再大的力量守護他們都是值得的。

“命人傳龍圖閣大學士蘇洵前來,先前其是雲南路安撫使,守護琉璃,咖啡等物皆有大功,至今無有外泄,此事當問政與他!”

這是自然,今夜反正也沒工夫睡覺了,不如拖上他蘇洵,何況他還掛着一個參知政事的名頭,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敢不來?!

和蘇洵關係頗好的歐陽修忽然一笑道:“官家,您有所不知,蘇明允的府邸就在廣志橋的邊上,距離北平府不過數百步,怕是因爲其好友張方平到訪…………喝多了……”

趙禎微微一愣,隨即大笑道:“如此朕便更要去掃興了!朕的北平府都被燒了,他身爲龍圖閣大學士,又領參知政事的差遣,居然在府中與友暢飲,實不爲人子!”

衆人瞧見官家大笑,一時間也是陰鬱漸去,龐籍笑道:“他蘇明允什麼都好,就是頗爲擅飲,同僚飲宴總是少不得他嘞!”

趙禎看了看矇矇亮的天光,腹中略感飢餓,轉生對三才道:“派人去最近的酒樓弄些吃食來,朕與諸位相公一起去蘇府用膳,酒卻是不沽的!朕記得當初賞了他蘇明允整整二十罐梨花白!”

爲了方便漕運,北京城在建設之處便在沉重開設水道,這些水道也就成了天然的護城河,輕鬆的把北京城的內城劃分爲前後兩部份,不少富庶人家喜歡在後苑開闢池塘,引的便是這水道中的水,頗有園林之美。

蘇洵的家就在廣志橋的邊上,依水而居,頗有水鄉之意,趙禎等人浩浩蕩蕩來到蘇府,蘇府的管家幾乎是帶着哭腔向蘇洵奏報的:“老爺!不好了!不是,是太好了……也不是……”

蘇洵與張方平喝的正高興,皺眉喝到:“說的什麼混帳話!到底何事說來便是,還能是天塌了不成?!”

對於管事的來說就是天塌了:“官家帶着兩府相公來了,就在咱們的正門口等着老爺您接駕呢!”

“盡胡說!這深更半夜的,官家怎會突然到訪,還帶着兩府相公,你當我這是乾宇…………”

蘇洵的話還沒說完自己便愣住,而張方平大驚,他可不認爲眼下快要嚇癱的管事敢用官家來開玩笑,拉着蘇洵便去前門迎接皇駕。

一身酒氣的兩人到了門前便見趙禎站在門口,而他的身後是兩府相公,老而彌堅的龐籍,眼神中充滿揶揄的夏竦,文質彬彬的晏殊,威武不凡狄青,多年的好友歐陽修以及一臉壞笑的楊懷玉!

不適時宜的打了個酒隔,蘇洵張方平連忙上前拜下:“臣蘇洵,張方平,參見陛下!”

趙禎望向張方平道:“你可是天禧元年中賢良方正科的神童張方平?”

在場之人無不驚訝,沒想到官家居然對他如此瞭解,甚至連張方平所中哪一科都知道,張方平連連點頭:“真是臣下。”

趙禎皺眉道:“你不是調任江寧府了嗎?爲何在北京城中?”這話已經很清楚了,作爲一方知府,擅離職守便是重罪,可流放沙門島。

蘇洵趕緊解釋道:“張方平確實知江寧府,只不過此次他是被吏部掉往京中的。”

沒到年底便被吏部調遣到京中,這說明他的政績斐然,相當卓越,才免去年底勘磨的,趙禎忽然想起自己看過這吏部免去勘磨官員名單的奏疏,這纔想起確實有張方平的名字。

“哦,朕想起來了,還是朕御批你回京待選的,也罷,平身吧!朕今日也算是不請自來,攪了你們的興致!”

蘇洵,張方平兩人連道不敢,而一衆相公卻狡黠一笑,官家這是反客爲主啊!

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標準”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謎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種馬征服世界?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宮中行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三百章悲歌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六百四十六章開封奇案(上)第八百一十七章君王的藝術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百七十九章來自蛇蠍美人的威脅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五百七十八章經筵日講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三百九十四章烏骨部的叛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九十八章東宮第兩千一百五十四章各族平等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種品格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龍鳳之謀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鶴的“毒計”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廝羅之叛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兩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絲綢之路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