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

北平府的一場大火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主意,當趙禎親自前來,出現在府衙之外的時候,所有人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縱火之事了。

趙禎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大宋的神經,兩府的相公自然不敢怠慢,最先抵達的是夏竦,他比誰來的都快,因爲他的宅邸就在北平府不遠處的御街巷裡。

一身燕居服的夏竦顯然是剛剛從被窩裡鑽出來,身上的脂粉味濃的嗆人,誰都知道你夏竦老當益壯,可你在官家面前好歹也要稍稍擦拭一下啊!

狄青的速度也不慢,其實他纔是第一個到的,但他去尋楊懷玉去了,楊懷玉乃是北京城的駐守將軍,京中的大小城防都由他執掌。

而他之所以來遲是因爲楊懷疑在南橋的格物院和北門街的鍛造局抓了人…………

蒙着白布的屍首在火光的照耀下顯得極爲明顯,而韓琦跪在地上請罪,無論如何劉洄是他北平府的官吏,出了這種事情他必須負責,甚至可能丟掉權知北平府的差遣。

趙力有些同情的望着韓琦,在他看來韓琦爲人不錯,做事老成治下也頗嚴,大抵是因爲善待了老兵王冕,趙力覺得這韓琦很有人情味。

“官家,是個人便有自己的弱點,一旦被人拿捏住了把柄,這人就身不由己了!如今這劉洄眼看自己被識破便服毒自盡,可見他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但凡能有條生路,何必走上這絕路?”

趙禎當然知道,只不過他認爲這劉洄完全可以用更爲聰明的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愚蠢的被人利用:“朕只是覺得他蠢而已,蠢的被人利用,蠢的禍害家人!”

趙力躬身道:“官家,末將已經查清楚了,這劉洄的家人被人擄走,據他那老婆子說,直至今夜北平府大火才被放了出來,定然是賊人利用劉洄家人作爲要挾,逼迫他就範的。”

“劉洄之過乃是韓琦之過,韓琦之過乃是朕之過也!起來吧!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你當牢記今日之恥,如有下次便是朕也不會輕饒!”

韓琦躬身道:“陛下無過,過在韓琦!此事非表面那般簡單……”

“這一點朕早已知曉,北京守備將軍楊懷玉已經捉了賊人,朕先在便命你審理,務必從他們的嘴裡撬出一點東西出來!”

“臣遵旨!”

所謂知恥而後勇,莫過韓琦,聲東擊西之策早已被他看穿,而唯一想不到的卻是北平府的功曹劉洄居然是賊人的幫兇,韓琦向來治下頗嚴,豈能受得了這個?

今夜便在已經燒了一小半的北平府升堂審理,這是大宋遇到的第一起公開審理間人的案子,更爲讓人驚訝的是官家居然要公開審理,北京城中的百姓都可圍觀,夏竦知曉這是要震懾宵小之意。

莊重威嚴的府衙大堂,趙禎端坐其上,無論是不是他主審,皇帝永遠是坐在上首正位的,而他的身旁站着趙力,狄青,楊懷玉三人,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大將軍?!

夏竦摸着花白的山羊鬍子坐在趙禎左側,而主審韓琦坐與右側,作爲三司使的包拯也來了,他和歐陽修龐籍等人坐在了旁觀席位,誰叫他們來的晚?趙禎本事要打發他們回去的,可晏殊一再堅持,只能作罷。

在兩府相公看來,一個小小的功曹縱火,卻引出間人來,官家小題大作的審案,必有其中的道理。

其實在審理之前結果已經很明顯了,皇城司的人把這些賊人查了個底掉,說來也是驚人,間人不多隻抓住了三人,王小石,郭小五,禹大丘。

趙禎微微感嘆,如此小的代價卻讓北京城雞飛狗跳,瞧瞧這大堂之上,兩府相公幾乎都到齊了,連自己這個皇帝都坐在上首。

越是簡單的計劃越用容易成功,趙禎深諳其理。

審理的過程很簡單,當所有的證據擺放在間人面前的時候,他們一句話也不說,甚至連臉上的表情都沒有變化,趙禎微微一嘆,這些人都是死士,早已抱着必死的決心。

他不希望在這三人的身上浪費時間,大筆一揮便在韓琦的判書上勾決了三人…………

只不過圍觀的百姓卻大爲震驚,沒想到幾個不起眼的人物便是遼朝的間人,雖然他們不承認,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皇城司的擋頭已經把三人的來歷說的清楚。

雖是燕雲之地的漢人,卻從未在北京城中出現過,只不過是在去年進的城,這段時間沒有一項正經營生,卻是每日宴請城狐社鼠,他們哪來的錢財?

更有甚者還發現他們常常往返於景州,檀州等與遼朝相連之地。

既然是遼朝的間人,那就沒有什麼好顧及的,雖是漢家百姓卻裡通外敵,這種人即便是被凌遲也不爲過,百姓們在韓琦宣讀過判決後大聲叫好。

此事便算是告一段落,但這僅僅是對百姓們來說的,趙禎可不認爲就此了結,國家安全這一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甚至連朝臣都很少關注這個問題,他們的腦子中還沒有這個概念。

不過韓琦很聰明的派出北平府所有的衙役,拿着銅鑼在街上宣講《告北平百姓書》:“間人者,國之禍害也!生於中華卻爲外族之鷹犬,禽獸也!

wωω▪ ttκǎ n▪ CO

外族盜我大宋之格物,欲強己身,此大宋之禍患也!

大宋百姓當警醒之,防範之,若有不軌者,違法亂紀者,窺伺機要者,速報北平府,一經查實,賞銀千貫!此律永存!”

趙禎微微一笑,這便是要陷間人與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啊!韓琦果然有才智,大宋的禁軍即便再怎麼巡邏也不可能保證萬無一失,但有了無處不在的眼睛,便可緊緊盯着間人,讓他們無從下手。

雖然可能出現冤案,但此時卻寧可錯殺不可錯放…………

北平府中氣氛沉重,誰都能看得出來事情的嚴重,若是讓契丹人得了大宋的格物,那後果便不堪設想,尤其是軍中所用的火藥彈,火炮,若是讓遼人得了,那還了得?!

還好大宋的所有火器全部歸屬火器營管轄,但這次是格物院和鍛造局,那下次呢?會不會是火器營……兩府相公一時間驚醒,睡意全無。

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零三十二章巫瑪的索求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兩千零一十四章統帥的天賦第一千零四十五章大宋的殖民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九百一十一章宋遼皇帝的心術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兩千二百九十一章趙禎的“惡趣”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兩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與“觀棋”的人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兩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謀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二百二十章石批德撒骨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恆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二白九十八章大家?小家!國事?家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九百八十章好大的一個放射球!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零五十九章凌駕於資本之上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臨戰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陽謀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變動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駕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後事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內有隱秘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橋樑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八百九十九章歷史沉鉤的抉擇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兩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惡的人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個老人的離去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零八十四章罪人的底線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風驟雨的回程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兩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處?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八百零七章天災不比人禍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趙禎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