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

月光無私且公平的照亮夜晚的城市,每一個角落都會被它灑滿銀灰,相對於北京城熱鬧的夜晚,平安京卻相去甚遠,這讓蔡伯俙稍稍有些不習慣。

仰望天空,天上的月光星光尤爲強烈,真的可以做到月下讀書的地步。

今日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圓,軍營中的將士們也是輾轉反側,不少的人都走出營房仰望天空,而倭國華本地派來使臣送來了大量的美酒,只不過這東西的味道清單,根本就不像是酒,倭國人叫它清酒不是沒有道理。

蔡伯俙喝了一口,隨即想起石元孫剛剛對自己說的話,倭國皇帝至今沒有答應自己的提議,定有不尋常在其中!

思鄉是一種人類無法克服的感情,他早已融入到骨血之中,對於保守的華夏百姓來說這個更是一件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每當這個時候,營嘯便時有發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炸營。

即便是在安定的環境之中,將士們也都是提心吊膽過日子,經年累月下來精神上的壓抑可想而知,甚至只是一個士兵做噩夢的尖叫,於是大家都被感染上這種歇斯底里的瘋狂氣氛,徹底擺脫軍紀的束縛瘋狂發泄一通。

而一些頭腦清楚的傢伙開始抄起傢伙來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由於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鄉關係結幫拉派,於是開始混戰,這時候那些平時欺壓士兵的軍官都成了頭號目標,混亂中每個人都在算自己的帳,該還債的跑不了。

爲了放止這一切的發生,大宋的軍隊禁止士兵拉幫結夥,一旦營嘯,全軍受罰,這只是一種軍紀的彈壓,而軍法更是無情,軍中更是有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的威懾,剩下的便要靠主將的治軍之術了。

爲了放止今夜出現營嘯之事,石元孫不敢有一絲怠慢,正站在高臺上宣讀禁律:“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其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其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蔡伯俙對這段最爲熟悉,不禁跟着喃喃自語:“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

其八:好舌利齒,妄爲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

其實也就這兩條是今夜的重點,看着一旁緊跟自己的蔡石,蔡伯俙笑了笑,這個家生子從北京城一路跟來殊爲不易,今夜軍中的蕭殺之氣怕是把他嚇到了。

蔡伯俙起身道:“莫要慌張,你不是軍中之人,但只要遵守石將軍的禁律沒人敢怎麼你,今夜八月十五,本應慶祝,待會隨老爺我吃好的去!”

“吃好的?”蔡石一時間愣住,他不認爲治軍極嚴的石元孫會改善伙食,但很快他便發現自己錯了,半個時辰之後,軍中已經出現了無數的竈火,大鍋然後是豬油獨特的香味。

很快軍中便瀰漫在一種迷人的香味之中,蔡石再熟悉不過,這是老爺最愛吃的豬肉燉粉條,聽說官家在御駕親征的時候也最愛吃。

“香吧?!”

蔡伯俙率先走向石元孫的軍帳,一邊走一邊道:“你可不知老爺我當年追隨陛下御駕親征的時候第一次吃到這種東西,那叫一個美味,整整吃了五大碗,要不是官家呵斥,老爺我怕是會把肚皮撐破嘞!”

團圓之夜沒有親人,蔡石就變成蔡伯俙精神上的親人,笑眯眯的說道:“嗯!不用說他石元孫一定也吃的這個,只不過他的那份一定是味道香濃的,可比別人的多放些許調料嘞!

隨着蔡伯俙進入軍帳,蔡石大吃一驚,石元孫這位往日裡治軍甚嚴的主將居然和一幫親兵圍在一起吃東西,而且呼啦呼啦的聲音極響,他們的樣子就像是說書先生口中的饕餮。

蔡伯俙端着一大碗米飯擠進人羣之中,不知是碰掉了誰的筷子,親兵中響起一陣嚷嚷,待看清楚來人是蔡伯俙後憨笑着閉上了嘴,在軍中得罪誰都不要得罪文官,這是一條生存之道。

蔡伯俙動作麻利,筷子伸進鍋裡,手腕一抖打個旋便撈出一大坨粉絲,往碗上一蓋便飛快的開始夾肉,石元孫連同他的親兵看的目瞪口呆,隨即露出佩服的眼神破口大罵:“你這賊廝如此吃法還讓不讓人吃了?忒欺負人了點!”

蔡伯俙哈哈一笑,把碗遞了出去:“這是我給我家親隨的,他沒吃過這東西,讓他嚐嚐鮮不爲過吧?蔡石你愣着幹嘛,我他孃的都快沒得吃了!”

蔡石接過老爺遞來的大碗,滿滿的一碗米飯和蓋在上面的粉絲豬肉形成誘人的狀態,再看到蔡伯俙的眼神後他便大口吃了起來,蔡石發誓,這是他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食物,沒有之一。

蔡伯俙瞧見蔡石狼吞虎嚥起來,微微一笑的大聲道:“給灑家來碗米飯!”說完便發現沒人搭理他,因爲第二盆菜已經端上來了,依舊是豬肉燉粉條,只不過裡面還放上了白菜。

蔡伯俙大爲驚奇:“怎麼這盆有白菜,早怎麼不上?!”

石元孫笑道:“哈哈,這可是我石家看家菜,你吃了便知曉,味道更好,還不膩嘞!”

接着石元孫便發現他錯了,錯在不該告訴蔡伯俙,那一大盆剛上的菜被蔡伯俙一筷子撈去好多,但很快便消失,這速度讓人驚歎。

噹噹噹當!急促的聲音想起,所有人的意識清醒了過來,節日的氣氛蕩然無存,這是擊打刁斗的聲音,也是敵襲的示警,所有人都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即便是拉屎都要憋回去!

“敵襲!!”淒厲的慘叫聲響起,整個軍營卻徒然安靜了下來,只有每個虞侯發出的穩重叫喊:“敵襲,戒備!”

“敵襲,戒備!”

這句話在軍中有力的傳遞着,非常穩重並無一絲慌亂,遇襲不亂是大宋軍中挑選虞侯的最底標準,他們雖然是基礎軍官卻有着極爲重要的重要。

蔡伯俙眼中閃過一絲精芒,隨即望向石元孫,石元孫點了點頭,看來兩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第兩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兩千一百一十四章尋找奎大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與女真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五百三十六章脆弱的屏障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紛亂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間煉獄第一千九百九十九章父與子(下)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兩千五百四十三章開局不太好的趙仁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兩千三百二十四章戰爭的序幕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五百一十一章價值幾何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圍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五百零七章復仇的開始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四百六十六章驟起的波瀾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九十六章術與道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五百八十一章無辜的老乙幸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秘閣之對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瘋狂生長的陰謀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顏面天子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風暴過後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擊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趙禎的昭勳閣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三百二十三章遼朝的錯誤怪圈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