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實業爲王

趙官家只是一句話,大宋的上下便已經動員了起來。

一個年紀,精力,威望都在巔峰期的天子,着實是太可怕了,各地掀起了一場針對不法商賈的雷霆行動。

凡是有什麼坑蒙拐騙,囤積居奇惡行的商賈,都戰戰兢兢,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人衝進來,把他們扭送衙門。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牛英,這位素來以殺心著稱的治安部尚書,這一次居然沒有舉起屠刀,相反,他要求各地必須按照證據辦案。

如果敢陷害無辜,誣陷無罪商賈,必有重罰。

牛英的身份太特殊了,特殊到了他做什麼事,都會有人覺得是官家授意的。

這就很玄妙了,大家印象中的牛英是什麼人?

不學無術,粗魯不文,殘忍好殺……這麼一個東西,身居高位,如果能幹出什麼有道理的事情,那多半是有人指點的,偏偏又只有官家能命令他。

於是一個讓人無語的情況出現了,牛英居然隱隱成了趙桓在政事堂的代言人。

他自己也變成了欽差大臣,說話的份量急劇上升。

只不過大傢伙真的弄錯了,這事不是趙桓授意的,人家牛英也是讀書的。

想什麼四書五經,牛英是讀不懂的,但是這些年除了許多新的學問,牛英閒暇的時候,也讀一些。

剛開始的時候,當真是硬着頭皮,懷着上墳的心在看……可看了一段時間之後,牛英漸漸開竅了,還真能明白不少。

到了最近,在學界就討論工商的問題。

過去把農桑視作根本,工商是末業。

可是隨着作坊越來越大,再也不能等閒視之了。

就在京城的西山,有足足五萬人挖煤,在幾十裡之外,鐵廠高爐成排,工人過十萬,每年給邊軍提供的鎧甲就有五萬副,還不要說別的東西。

天津港口的船廠僱傭了八萬人,江南的紡織作坊,幾千架織機比比皆是。

到了這一步,作坊已經不是父子師徒的家庭模式了。

而且從作坊出來的產品,也相當驚人。

到了這一步,誰也沒法依舊簡單把工商視作末業,甚至也不能把工商連在一起。

因此有一批有識之士,就極力主張,把工商拆開。

工業包括採礦,冶金,加工,營建,製造等等……至於商業,則是單純的商品買賣,牽線搭橋,從中間獲取利潤。

按照這個分類方式,古往今來,中原大地上,最多的是商業。

天南地北的商賈,靠着聰明的頭腦,敏銳的嗅覺,從各地收購土產,拿到另外的地方出售。

爲了方便商賈經營,纔出現了櫃房、金銀店,錢莊票號……其實包括以前的大相國寺在內,都是依附商業興旺發達的。

當然了,商人也不完全是投機取巧,事實上長途販運也是很辛苦的,好多商人又自己開作坊,製造商品……但是總體而言,都是以買賣爲主。他們不製造商品,只是商品的搬運工。

而且但商人積攢了一定的財富之後,就不免走上投機取巧的道路,畢竟低買高賣,囤積居奇是他們的本能。

也正是因爲如此,商人才有了奸猾狡詐的印象,被視作四等公民,屬於人下人。

工和商攪在一起,工匠被商人拖累了名聲,自不必說。

這些年作坊不斷髮展,工業製造的規模越來越大,工商之間的差別也出來了,簡單說,工業還是要創造財富的,而且效率還高得離譜。

一個佔地二三十畝的絲綢作坊,一年到頭,能產八十萬匹絲綢,出口海外,能帶來兩百萬以上的銀子。

如果拿來種田,只怕連二百兩都沒有,差了何止百倍!

這篇文章最後,大聲疾呼,必須重視工業,呂相公提出農商皆本,需要修改了,要改成農工皆本纔對!

讓牛英看深奧的聖人之學,他是不行的,但是這種涉及實務的內容,他比一般學者理解的深多了。

甚至有種恍然大悟,醍醐灌頂的感覺。

所以在牛英看來,官家說敲打商賈,這是絕對不包括老老實實的工廠的。那些採礦織布的老實人,是不在打擊之列的。

誰敢動他們,老子跟你玩命!

“表現不錯,體會聖意,部署安排,也都算得當……”趙桓突然笑了,“牛英,你現在的水平,能當個宰執了。”

牛英咧嘴憨笑,鬧了鬧後腦勺。

“官家不要取笑臣了,臣的這點學問,要是成了宰相,纔是給大宋丟人呢!”

趙桓啞然失笑,“牛英,你也不要妄自菲薄,說句實話,到了尚書一級,還能好好讀書的人已經不多了。”

停頓少許,趙桓又問道:“牛英,你說趙相公的學問如何?”

“自然是極好的。”牛英連忙道。

“那他能不能區分好工商的差別?”

“這個……”牛英咧嘴笑了,“官家,臣都能想明白,趙相公怎麼可能不懂?”

趙桓搖頭,“這就是想當然了……你以爲坐在高位上的人都會了不起嗎?都是天縱之才?”

牛英雖然憨厚耿直,可這種話他是不敢接的。

好在趙桓也沒爲難他,而是自顧自道:“能爬上高位,只能說在某些時候,某種抉擇的情況下,他做對了,走到了大多數人的前面,從而飛黃騰達……可若是過了許多年,情況不同了,故步自封,跟不上來,自然也就落後了。哪有一個人能聰明一輩子的,你說是不是?”

牛英咧嘴憨笑,只是道:“官家說得有理,可臣是真的幹不來,官家就別爲難臣了。”

“哼!”

趙桓氣得冷哼,“沒出息的東西,狗肉上不得席面……滾吧,這一次朕不給賞賜了。”

官家大怒,牛英沒什麼說的,趕快晃着肥碩的大肚子跑了。

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他還是清楚的。

像他這種情況,能做到一部尚書,已經算是老天開眼,神佛保佑。

再想往上爬,那是絕不可能,他也不盼着……只不過聽官家的意思,趙鼎趙相公,怕是要走到頭了。

牛英沒心思捲入未來的首相之爭……只不過令他頭疼的是想躲也躲不開……三天之後,趙桓突然降旨,讓他進宮。

等牛英趕來之後,這才發現朝中大佬齊集,包括一些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學者官員,也都在。

趙桓的內閣也來了,甚至是朱熹也赫然在列。

另外還有一個年輕書生,看起來還不到三十歲,此人叫陸九思,他爹叫陸賀,是個地方上的教書先生。

陸九思還有個幼弟,叫做陸九淵。

像這種書香門第,按理說是有標準流程的,讀書,考功名,經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最終改換門庭。

只不過陸九思的情況有些特別,簡單說他家人口多,靠着老爹教書,生活困難……結果有一次洞庭賊頭楊幺返回家鄉,途徑撫州,經人介紹,知道了陸家祖上出過大官,頗有威名,結果楊幺就突發奇想,愣是要舉薦陸九思。

陸家知道楊幺是軍中悍將,名聲很大,可以往他畢竟是個水賊頭子,不受待見,因此陸家想要拒絕。奈何楊幺認準了的事情,陸家哪裡抵擋。

結果陸九思就進了武學。

只不過和一般劇情不一樣,陸九思沒有一下子龍傲天了,學習成績也算不上好,畢業考試更是考了三次,才勉強通過。

別人從武學出來,都是領兵,唯獨陸九思,被分去了軍械監。

一個高材生不領兵打仗,轉頭弄錘子斧頭,着實令人汗顏。

只不過到了軍械監之後,陸九思的優勢發揮了出來。

原來他不是笨,只不過是書生氣太重,又太靦腆。這種性格在武學肯定吃虧,畢業沙盤推演,他哪裡比得上那幫天馬行空的活土匪,成績差,也就不足爲奇。

可是當陸九思開始老老實實做事的時候,他的積累就發揮了效果。

陸九思在鋼鐵作坊幹了五年,結果弄出來十幾種規章制度,都得到了認可,甚至可以說憑着一己之力,摸索了一套工廠管理辦法。

瞭解越多,陸九思的想法就越多,就越清楚工商之間的差別……因此陸九思斷然寫了這篇文章,想要替工廠正名。

同時陸九思也希望能把朝廷在軍械作坊探索出來的模式,推廣到全國……

說來諷刺,陸九思的想法沒有得到朝廷諸公的認可,包括兵部尚書劉子羽都沒怎麼在意,卻讓一個粗魯不文的牛英發現了。

“牛英,這位就是陸九思,你們也算是知己了,該認識一下。”

陸九思是白面書生,只不過在作坊時間久了,臉色黝黑髮紅,好在書卷氣還是有的。

“下官見過牛尚書。”

牛英嚇了一跳,慌忙道:“可別,您算是咱半個師父,我可不敢欺師滅祖!”

牛英這話頓時引來一陣鬨笑,你也懂尊師重教?

牛英急紅了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你們不能把人看扁了……我,我是真正讀過陸先生文章的,我贊同農工皆本!”

最後四個字,正是陸九思的核心主旨,他也略顯激動起來,“官家,微臣以爲凡是創造財富的行業纔可以作爲本業,農、工,都是如此……其餘商貿,金融,都是輔助實業,爲的是讓農業和工業發展更好。但若是喧賓奪主,可就大錯特錯了。”

趙桓面帶笑容,這人能有如此超前見識,簡直讓趙桓大喜過望。

“很好,那你如何看蘇州的絲綢行業?”

陸九思稍微頓了頓,便道:“官家,微臣以爲江南的絲綢商人還是停留在兼併土地,壟斷生絲上面……其實他們想要更多獲利,大可以改進織機,提供工匠的水平,改進印染技術,甚至是加強管理……總而言之,方法一大堆,像他們這樣,恕微臣直言,就是鼠目寸光,就是純純的商人想法,算不得高明!”

趙桓看了看朝堂諸公,有人聽懂了,露出了驚喜的神色,有人還在糊塗着,並不明白陸九思講了多麼重要的事情……趙桓沉吟片刻,就笑道:“這樣吧,陸九思升任監察御史,前往蘇州和松江,推廣朝廷作坊模式,革新絲綢產業。”

陸九思連忙謝恩,他卻是不清楚,這是很長時間以來,趙桓第一次越過政事堂,直接任命官員……

第179章又一個太上皇誕生了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300章 風骨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第378章 秦風第345章 勝利第561章 衍聖公西遊記第2章 逼宮趙佶第447章 聯姻第455章 趙佶的手段第469章 我要見官家第25章 金人來了第372章 復河東第367章 河水甚涼第36章 大捷第219章 新相第441章 趙官家的父慈子孝第487章 太子的收穫第26章 戰馬保住了第98章 夜訪相國寺(求收藏票票)第284章 凱旋第132章 曲端不死第402章 被買通的大宋君臣第44章 人傑第82章 披風第508章 富民之策第46章 大怒第429章 開疆拓土的第一個目標第509章 揚眉吐氣的武夫第170章 勇氣第53章 百萬西軍救官家第567章 大宋之病第438章 亂了第77章 親征第505章 六十大壽第511章 討伐倭國第82章 披風第168章 雪恥第250章 朕的運氣還不錯第502章 陸游赴西域第381章 勝利之後第310章 熱鬧第38章 勤王第308章 蹴鞠世界盃第235章 有錢第191章 棋逢對手第185章 瘋子第455章 趙佶的手段第75章 麪皮第560章 至聖孔夫子第489章 秦檜和兀朮第467章 聰明人第241章 通西域第47章 康王歸來第464章 鄭太后第463章 竊國大盜第569章 大九州第266章 河北男兒第200章 會師第148章 全數收服第246章 爲韓大王賀!第519章 表彰第527章 朱熹第568章 趙桓是個要臉的人第500章 朕不是蠻夷第484章 好岳父第331章 保定城破第553章 改造第111章 戰後(求訂閱)第80章 勝算大增第361章 宣言第562章 小中華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506章 難斷的官司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451章 黃豆大帝第385章 九錫之禮第258章 國際縱隊第417章 囚禁第557章 太上皇的底氣第566章 興百科之學第442章 吃肉強國第375章 天子當先第170章 勇氣第527章 朱熹第201章 殺向燕山府第384章 七王第151章 十萬大軍(三更求訂)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399章 拐來了五萬大軍第118章 授田(三更求訂)第521章 科舉第73章 割發第141章 圍攻宰相第470章 殺之第462章 天子的決心第140章 搶錢了第228章 全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