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國同盟

仁多保忠樂顛顛去了,只是這一走竟然足足半月,就在所有人以爲李乾順把他給宰了的時候,仁多保忠回來了,同來的居然還有秦檜。

兩個人送來了一個確切消息,西夏國主李乾順,晉王嵬名察哥前來會盟。

又過了半日,果然李乾順騎着神駿的白馬,衣着儼然,而頭上赫然戴着趙桓送去的展腳襆頭。

雖說功名利祿這套東西,看起來有點虛,但人這一輩子追求的是什麼?

李元昊起兵稱帝,血戰了幾十年,爲的不就是天子二字。

奈何打了一輩子,最後還是要低頭,向宋稱臣,自稱夏國主。

到底是求而不得!

李乾順年過半百,從三歲開始當國主,當白了頭髮,也沒有混成天子,甚至在夢裡都不敢想!

如今卻突然落到了自己手裡,他不能不來!

有人要說了,不就是皇帝嗎?自稱一個就是了,幹嘛那麼費勁啊?

事情要是這麼簡單就好了,你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家裡,祭告天地,宣佈監國,把客廳當金鑾殿,臥室當寢宮。

關起門自己怎麼玩都行,可出了門,讓人尊你爲皇帝,看挨不挨嘴巴子!

西夏想稱帝,大宋不答應,原來的遼國,現在的金國都未必答應!

論錢,西夏比不過大宋,論兵,比不過遼國……長久以來,西夏是宋遼的雙重屬國,滋味如何,他們自己清楚。

李乾順萬萬想不到,最不該讓的東西,大宋天子居然讓了,他也可以自稱皇帝了,能和大宋官家平起平坐。

如此成就,也可以告慰西夏列祖列宗,甚至可以讓歷代先帝汗顏,當做自己的功業向祖宗炫耀了。

當然了,這個皇帝還是有點尷尬的,史書上怎麼寫啊?

大宋派遣兵馬,痛擊大白高國,突破橫山,焚燬承天寺,大宋見大白高國太可憐了,賞了個皇帝?

這也太不好聽了!

不過李乾順倒也沒有太過介懷,好歹西夏也有精於春秋筆法的高人,會把事情寫的圓滿的。

因此李乾順還是決定來見趙桓,他戴着趙桓的襆頭,樂顛顛來了。

而對面趙官家也騎着馬匹,笑吟吟等着他。

可李乾順一看趙桓的穿戴,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只見趙桓頭上戴着通天冠,十二串白玉珠子,分外妖嬈。他穿的是大紅的衣服,束着玉帶,外面罩着一件明黃色,繡着團龍的披風,立在龍纛之下。

趙桓年輕,身量瘦高,配上這麼一身行頭,那叫一個威風凜凜,器宇軒昂。

反觀李乾順,又老又挫,還只是戴了個襆頭,實在是太欺負人了,弄得他都傻了。

好在趙桓居然搶先跳下戰馬,主動迎上來,李乾順也不好託大,這才迎過來。

兩個人越走越近,李乾順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該怎麼見禮?

這可是個技術問題,畢竟歷來禮法都講究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現在冒出了兩個平起平坐的皇帝,到底誰是大皇帝,誰是兒皇帝,誰是老天爺的大兒子,誰是二兒子,還有沒有三兒子,四兒子……這一連串的事情,絕對能讓腦袋炸裂了。

也難怪文官都不會贊同這種荒唐事情呢!

只不過李乾順不知所措,趙桓卻很輕鬆,作爲主人,貴客臨門,他搶先抱拳,“歡迎皇兄駕臨!”

李乾順也反應過來,連忙拱手,“多謝趙官家美意!”

雙方拱手之後,趙桓主動過來,拉住了李乾順的胳膊,低聲道:“別見怪,我這個人年輕毛躁,把襆頭送出去了,才發現軍中竟然沒有備用的,只能戴着這個出來了。”趙桓還用嘴吹了一下面前的珠串,笑問道:“皇兄年高有德,不會怪罪吧?”

李乾順咧嘴苦笑,我信了你的鬼!

他算是看明白了,這就是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

奈何打敗仗的人是他,李乾順真沒有多少底氣和趙桓發飆,因此連連搖頭,直說豈敢豈敢!

趙桓大喜,當即和李乾順並肩而行,到了御帳。

不得不說,趙桓的準備很用心,一張桌子橫在中間,座位只有東西兩張,趙桓爲主人,坐在了東邊,把西邊的椅子留給了李乾順,雙方對坐,有主客之分,卻無尊卑之別。

李乾順也暗暗點頭,這位趙官家還不算欺人太甚。

趙桓笑道:“既然是我主動邀請皇兄過來,我就披肝瀝膽,先把話說清楚。”趙桓略微沉吟,便道:“自從去歲秋冬以來,金兵兩路並進,東路軍殺到了開封城外,大宋江山危如累卵。朕受命危難之際,承大統於敗軍之間。勉力維持,艱難至今。仰賴將士用命,百姓同心,文武官吏,無不盡忠職守,總算保住了宗廟社稷,不至於國破家亡。”

趙桓一開始就談宋金關係,說得十分誠懇,沒有半點粉飾貼金的意思,李乾順耐心聽着,不時皺眉思忖。

“奈何金人兇虐,戰火連綿,非一時可解。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和金人不死不休,犯我疆土,殺我百姓,此乃大宋奇恥大辱!朕若不雪恥報仇,誓不爲人!”

李乾順屁股動了動,貌似侵犯你們大宋土地的國家可不少,過去也沒見你們這麼認真啊!

當然了,李乾順只是在心裡想想,卻沒有說出來,能不打臉,還是別打臉。

“朕誠然知道,金國強勢,要滅金談何容易!故此要廣結善緣,和諸國結成聯盟,共同抗金。只要同意這個主張,大宋就會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對待,國家往來的禮儀,貿易交換,乃至軍事互助,只要是對雙方有利,朕都不排斥。這就是大宋的態度,已經毫無保留,告知皇兄,能不能結盟,請皇兄決斷吧!”

李乾順深吸口氣,手指微微搓動,平靜的表面之下,有一顆並不安靜的心。

過去的半月,他已經召集西夏文武,反覆商討,哪怕在來的路上,也幾次權衡。

有些事情並不難想。

宋金兩國,誰對西夏的威脅更大?

毫無疑問,必然是金國。

哪怕曲端燒了興慶府,依舊沒有改變半分。

金國崛起太快,戰績也太恐怖,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遼國皇室是什麼下場,李乾順比趙桓還清楚。

不管遼國、西夏、大宋,彼此之間,有多少矛盾,這三國都立國很久,進入了相對平穩期,即便有衝突,有戰爭,也是可以預見的。

金國卻不相同,在國家層面上,金國最多隻能算是嬰兒。

阿骨打駕崩,皇位落到了吳乞買手裡,而阿骨打諸子又蓄勢待發,不甘權力失去,皇權爭鬥如此。下面更是這樣,兵民合一的猛安謀克該怎麼調整?新徵服的土地要怎麼管理?

現在的金國,完全是一團漿糊,根本拿不出一套辦法……什麼都亂七八糟,唯獨武力強得離譜。

傻子都知道要用戰爭轉嫁矛盾。

金人不向外用兵,那才奇怪呢!

大宋固然首當其衝,西夏就能置身事外?

哪怕金國不打西夏,也會驅使西夏去攻擊大宋。

總而言之,西夏的處境已經相當危險了。

他們是個小國,不像大宋,有容錯率,曲端一支偏師,就殺到了興慶府,如果金國願意,他們也同樣能做到。

而金人殺進來,那就不是燒燬承天寺那麼簡單了。

可話雖如此,真的和大宋結盟,守望互助,彼此休慼與共,讓大白高國爲了大宋流血,顯然也不現實。

畢竟兩國百年血仇,也不是能無視的。

“趙官家,你打算如何結盟?可有章程沒有?”

趙桓笑着點頭,“有,首先就是我們兩國的關係,放棄君臣宗藩,完全平等,平起平坐。以當下兩國的實際控制線爲邊界,停止一切戰爭行爲。超過千人以上的士兵調動,要互相告知,避免誤判。”

李乾順一聽這話,連連點頭,臉上甚至露出笑容,“此乃造福兩國百姓的善舉,極好!”

“其次就是通商,互通有無。抗金可是需要花錢的。朕可以提供質優價廉的商貨給貴國,同時希望貴國也可以出售一些牲畜土產給大宋。至於數額多少,由下面人談。總而言之,是互惠互利,恢復民生,積蓄財富,以便於整軍抗金。”

李乾順不用思索,就直接點頭,“嗯,此事也很好。”畢竟和大宋通商貿易,也是西夏早就夢寐以求的東西。

“再有就是雙方要互通軍情,對於金人的動向,要主動告知。”

“這也是正論。”李乾順依舊點頭,坦白講他以爲趙桓所言的結盟,是雙方出兵,跟金人死磕,這是他萬萬不想幹的。

結果趙桓居然沒有提,而是開出瞭如此誘人的條件,真是讓李乾順頗爲意外。

“趙官家,你就沒有想過,要兩家聯軍,守望互助嗎?”

趙桓微微一笑,語重心長道:“能聯軍固然好,可我們雙方連語言都不通,尤其是下面的士兵,更是沒法做到彼此瞭解,倉促用兵,只會適得其反。我的意思是先易後難,把能做的事情做了,建立起友好關係,彼此先爭取做個好朋友,好鄰居,至於接下來的事情,會怎麼發展,不是現在能夠說得清楚的。”

趙桓擡頭,笑眯眯道:“皇兄以爲如何?”

李乾順的老臉上露出了釋然的笑容,感嘆道:“英雄出少年,我們這一代人,果然是老了。以往還在琢磨,金人強悍,大宋何以自保!現在看來,有趙官家在位,該是金人發愁纔對!”

李乾順來了一個倚老賣老,趙桓卻也不惱,只是笑道:“皇兄若是同意,可以讓他們下面擬一個盟約出來,然後再仔細詳談,如何?”

李乾順點頭,“可以,我也想和趙官家儘快結盟。”

趙桓一笑,“皇兄,我覺得應該是三個人。”

“三個?”

李乾順大驚,“趙官家,當今天下,能和你我平起平坐的,只怕唯有大金皇帝了,難不成要把他請來嗎?”

趙桓笑道:“我想請人家也不來啊!說白了吧,是耶律大石!”

“什麼?”李乾順更加吃驚,“這不好吧?”

“爲什麼?”

李乾順道:“耶律大石固然帶着殘部逃到了草原,可他現在兵不過一萬,城不過一座,如何能跟我們結盟?”

“可他代表着大遼!在金國的土地上,還有百萬契丹人,就算是金軍之中,還有契丹降將。我們要對付金人,就不能忽視耶律大石,更不能不在乎昔日的大遼國!”趙桓聲音高亢道:“大宋、西夏、契丹,三國鼎足而立,如今契丹亡於金人之手,我們雙方結盟,支持契丹復國,三國共同抗金,恢復昔日秩序,難道不好嗎?”

趙桓見李乾順還在皺眉,便又道:“現在大宋和耶律大石無法直接聯繫,唯有通過皇兄之手。如果大遼復國,耶律大石也只會更加感激皇兄纔是。而且大石雄踞草原,正好庇護西夏的北疆,如此重要的一個人,如何能排斥在外啊?”

第68章 賞功第140章 搶錢了第101章 宗澤北上第530章 通倭第413章 遷居大族第349章 後浪第275章 無憾第252章 致吳乞買遺孀第44章 人傑第103章 韓相公第162章 出征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434章 吾皇聖明第114章 造勢(求訂閱)第431章 真想搶了你們第366章 強者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341章 親王做先鋒第296章 巨大繳獲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248章 岳飛爲帥第10章 猛士潑韓五第143章 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456章 迴歸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215章 太上皇不值一文錢第313章 轉好的財政第439章 唯有殺之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555章 君士坦丁堡陷落第206章 猛士楊再興第115章 岳飛麻煩了第310章 熱鬧第145章 我要投靠官家第424章 奇男子兀朮第25章 金人來了第583章 新秩序第141章 圍攻宰相第233章 大交易第98章 夜訪相國寺(求收藏票票)第235章 有錢第23章 龍德宮養馬場第410章 最強打手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193章 機會給岳飛第449章 請受小婿一拜第83章 寧死不退第508章 富民之策第453章 主持公道第204章 高粱河畔的勝利第35章 小勝第102章 興衰第75章 麪皮第258章 國際縱隊第486章 一本萬利的大生意第293章 姻緣第364章 一等人物第571章 反攻歐陸第274章 救駕,救駕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16章 朕說的都是真的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61章 宣言第90章 戰後第468章 你敢查嗎?第263章 恐怖如斯王中孚第65章 岳飛之謀第114章 造勢(求訂閱)第177章伐夏第363章 蘇學士的兩張臉第424章 奇男子兀朮第87章 永不言敗的岳飛第153章 爭取人心第152章 宗澤北伐第414章 阻力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347章 安撫第193章 機會給岳飛第256章 火腿第259章 最厲害的是趙官家第13章 赴死之戰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166章 突火槍和神臂弩第434章 吾皇聖明第332章 逼近燕京第426章 聖裁第560章 至聖孔夫子第95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585章 防範第536章 稻桑第398章 岳雲的生路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277章 趙桓論將第231章 出賣兒子的趙桓第198章 岳飛北伐第484章 好岳父第356章 殺!第23章 龍德宮養馬場第372章 復河東第127章 踏破賀蘭山缺(三更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