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兩個天子

見到了仁多保忠,整個情形就清楚了。

曲端選擇了一個西夏最空虛的時候,以一種最迅捷的方式,狠掏了西夏一口。又在即將陷入重圍之時,碰到了一條野心勃勃的老狐狸。

仁多保忠並不是尋常的西夏臣子,他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執掌兵權,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橫山部落。

雖然被李乾順解除兵權,但他在部落中的地位卻絲毫不減,有他大開方便之門,曲端就算想死也死不了。

總體上來說,本應該是鐵血苦戰,甚至捐軀殉國的戲碼,唱了個虎頭蛇尾,失去了鐵血忠魂的味道。

畢竟曲端全須全尾兒,這要是丟個眼珠子,斷條胳膊,滿身插着弓箭回來,就有那味兒了。

趙桓還挺遺憾的!

“聽楊老太尉說,你早就有心歸附大宋。”

仁多保忠用力頷首,“不敢隱瞞官家,罪人和國主不和,又以爲國主一心投靠契丹,引狼入室,非是明君之相,故此早就有了投靠大宋之心。”

“那爲何又沒有投靠?”趙桓似笑非笑,“是不是覺得大宋這邊的,還不如你們國主啊?”

仁多保忠瞬間變色,瞠目結舌。趙佶輕佻,人盡皆知,可問題是不該趙桓說啊,你這麼說,讓我怎麼回答?

趙桓笑了,“朕向來主張開誠佈公,貴國主佞佛,我們那位崇道,又都喜歡大興土木,聽說你們建了不少佛寺,我們這邊也有收集天下奇石的艮嶽,只不過讓朕給拆了,石頭都拿去守城了。”

仁多保忠連忙躬身,讚道:“官家聖睿,非是西夏國主能比,罪人願意全族歸附,還請官家收留!”

說完這話,仁多保忠雙膝跪地,匍匐面前。

趙桓審視此老,半晌突然笑道:“楊老太尉,你還不把人攙扶起來。”

楊惟忠連忙把仁多保忠拉起來,老頭擦着眼淚,斷斷續續道:“罪人年過花甲,才得遇明主,只求官家天恩浩蕩,能讓罪人一族有個棲身之所,罪人便心滿意足了。”

趙桓笑道:“各爲其主,過去的事情朕不會追究的,你幫着曲端安然返回,這就是大功一件。至於你的族人,只要真心歸附大宋,朕又豈會虧待!”

仁多保忠又連忙施禮,一再拜謝。

其實戲碼唱到了現在,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封官安頓,最多推衣解食,畢竟劉皇叔的程度也就這樣了。

可趙桓卻沒有急着搞籠絡人心的事情,反而問道:“您年高有德,面對當下三國局面,必有高論,朕洗耳恭聽。”

仁多保忠吸了口氣,趙官家沒關心西夏的事情,反而問到了大局,不得不說,這位官家的格局還是有的。

仁多保忠思忖再三,終於緩緩道:“金人勢大,以官家之英武,只怕也難以迅速克敵制勝,恢復故土,不過假日時日,大宋必勝!”

趙桓呵呵一笑,反詰道:“怎麼?你這麼有信心?”

仁多保忠忙道:“非是溜鬚拍馬,胡言亂語。實在是金兵初銳,戰無不克,不到十年,便席捲契丹,橫行天下。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追隨完顏阿骨打起兵的老人漸漸老去,而年輕一代不知道創業艱辛,也吃不得苦頭兒,如今佔據燕雲之後,更是大肆圈地,奢侈享樂,不須數年,等待老人盡去,年輕一代頂不上來,金國必然衰敗。”

說到這裡,仁多保忠擡起頭,直視趙桓,昂然道:“反觀大宋天子,未及而立之年,雄才偉略,不辭辛勞。節儉克己,提拔賢才。樞密使韓世忠還不到四十歲,其餘劉錡、岳飛、劉晏諸將,更是年輕。便是這次襲擊興慶府的曲端,也僅僅是不惑之年。猛將強兵雲集,只要再過幾年,此消彼長,大宋必勝!”

“至於西夏國主,他貪圖小利,和金人沆瀣一氣。金兵欲西夏進兵大宋,爲他們火中取栗,順從金人,只是消耗西夏丁壯百姓,半點好處也沒有,結怨大宋,他年金國滅亡之時,便是西夏覆滅之日。罪人不忍全族屠戮,故此,故此才投降大宋,還請官家明鑑!”

趙桓仔細聽着,這老頭從年齡入手,分析雙方的此消彼長,倒也符合他的情況,畢竟此老見識了太多的風雨,多少叱吒一時的人物,都難保雨打風吹去。

如今他選擇投靠大宋,說不得也是自己銳意抗金的結果。

原來自己這隻蝴蝶煽動的風都刮到了西夏……趙桓還挺樂的。

一想到這裡,他就拉着仁多保忠坐下,突然發現了桌上的糉子,趙桓一拍腦門,“朕都給忘了,快讓下面熱一熱。”

仁多保忠忙搖頭,“官家太客氣,要是真的恩賞罪人,就把那個給罪人吧!”

他伸手指了指放在趙桓面前,已經扒開的糉子。

趙桓愣了片刻,含笑拿起來,遞給了仁多保忠。

此老雙手顫抖,接了過來,三口兩口吞到了肚子裡。

“罪人,謝官家賜食,謝官家厚恩!”

趙桓一笑,“你不必多想什麼,更不是什麼罪人,朕之所以沒有直接封官,是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你辦!”

仁多保忠忙磕頭道:“請官家吩咐,臣……臣萬死不辭!”

趙桓伏身,湊到仁多保忠的耳邊,笑呵呵道:“朕想讓你去見李乾順!”

“啊!”

仁多保忠一聲低呼,他覺出失態,可又不能不驚,見李乾順?這不是找死嗎?

如果說之前李乾順恨曲端,現在仁多保忠投靠大宋,放了曲端,再見面李乾順能把他給吃了!趙官家到底是什麼意思?莫非他厭惡投降二臣,想要借刀殺人?

難不成自己一輩子算計,到了最後,居然把自己搭進去了?

仁多保忠傻傻看着趙桓,就連楊惟忠都感到了詫異,這老猴子主動投降,他可是對付西夏的一張好牌,官家怎麼會主動還給西夏?

趙桓笑了笑,“都不用吃驚,容朕把話說完了。放在仁多愛卿說的有理,朕也是這麼看。只要給大宋足夠的時間,必定能平定女真。可問題是金人不願意給朕,現在是端午,朕還能在這裡吃糉子,到了中秋,有沒有賞月的心思,就不好說了。大戰臨頭,朕不敢有半分鬆懈。”

趙桓猛然目視仁多保忠,“朕讓你去見李乾順,把朕的意思告訴他,好好規勸,讓他跟朕聯手,一起抗金。朕知道我們之間有百年冤仇,屍山血海,難以化解。可我們畢竟相處百年,還能勉強共存,若是金人得勢,我們的下場都會十分悽慘。”

“契丹前車之鑑,大宋就是一時糊塗,跟人家簽了海上之盟,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西夏和金國勾結,只怕也是同樣下場。”

仁多保忠微微點頭,“臣,臣會把這個道理說清楚的。”他嘴上說着,可心裡沒有半點把握,反而是拔涼拔涼的那種。

道理誰都會說,其實同樣的道理,秦檜說得更加詳細。

可爲什麼不行?

說到底,決定這個世道的還是力和利,而不是道與德。

尤其國家之間,更是如此。

你趙官家都知道下一次金人南下,你會非常艱難,西夏如何不知?

別跟我說什麼長遠,我只想捱過今天。

不出意外,此去的下場會非常悽慘,甚至見不到李乾順,就被殺了頭。

該責怪趙桓無情嗎?

貌似也不對。

他作爲趙宋的皇帝,拿一個投降老賊的性命,換來一絲和西夏結盟的可能,這個生意太划算了!

或許趙桓就是要把自己的腦袋送給李乾順,給他一個臺階!

好狠的心腸!

好歹毒的一個人啊!

仁多保忠萬萬沒有料到,竟然是這麼個結果。

幾乎在一瞬間,他彷彿被抽空了精氣神,只剩下一張老皮裹着一堆白骨,緩緩轉身,悽然苦笑,他真想抽自己兩個嘴巴子,這雙眼白長了!

老頭踉蹌着走出了三步,突然趙桓又道:“等一等。”

這位官家起身,快步走到了仁多保忠的面前,“朕也是糊塗了,讓你這樣空口白牙回去,李乾順又豈能放過你!也罷,朕給你一樣東西吧!”

說着,趙桓一伸手,把自己頭上的展腳襆頭摘下,遞給了仁多保忠。

仁多保忠都傻了,這又是什麼套路啊?

他傻傻不敢接。

趙桓一把塞給了他,“一個帽子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的。你拿着交給李乾順,你就跟他講,朕在橫山等着他。他當了一輩子國主,如果他願意來見朕,就戴着這個展腳襆頭來。”

仁多保忠深吸口氣,吃驚地看着趙桓,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都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可我大宋幾時真的大一統過!契丹在日,便是南北兩個天子,如今金國吞併契丹,就算大宋自欺欺人,不稱呼人家是皇帝,可百年之後,史冊上還是要尊爲大金天子。既然如此,大白高國怎麼就不能有個天子!”

趙桓笑道:“仁多愛卿,你再跟李乾順講,朕不會糾結兩國地位,什麼名分大義,都是扯淡!只要他願意結盟,願意真心合作,我大宋願意和他平起平坐,同爲天子!”

仁多保忠都聽傻了,徹徹底底傻了。

大宋和西夏這麼多年,到底打個什麼勁兒啊?

党項人在西北割據的歷史,比大宋立國還要長,期間斷斷續續,征戰不斷……直到李元昊立國號爲“夏”,建國稱帝,徹底和大宋撕破了臉皮。

到了這一步,誰也沒有退路,雙方死磕多年,大宋接連戰敗,損失慘重,而西夏因爲國小力弱,也支持不住,最終李元昊以“夏國主”名義,向大宋稱臣,換取歲幣,可以說大宋保住了面子,而李元昊得到了裡子。

雖說吧,名分這東西挺虛的,但在歷代都有着無與倫比的地位,甚至要爲此伏屍百萬,血流千里。

很可以笑嗎?

但縱觀整個世界,還有更多荒唐的戰爭,甚至爲了個足球都能打起來了,又怎麼說呢?

中原皇帝,那可是天上人,怎麼能同意夏國主升格成天子,這是要出大事的!

“仁多愛卿,朕親自來橫山,就是存了這個心思,不然滿朝諸公具在,朕想做也做不成了。你趕快動身,把生米煮成熟飯,誰也沒法反對了。”

從大悲到大喜,仁多保忠瞬間滿血復活,眼珠子冒光,對趙桓簡直刮目相看!

爲了抗金,不擇手段,什麼都捨得出去!

這纔是真正的雄主!

誰能想到,文弱迂腐的大宋,居然冒出了這麼個不按規矩出牌的東西?

仁多保忠再也沒有埋怨,相反,他信心百倍,小心翼翼,包好了趙桓的襆頭,背在身上,而後衝着趙桓跪倒拜別。

“臣垂暮之年,能歸附官家,成爲大宋之臣,真是三生有幸,祖宗積德,臣必不負使命!”

第487章 太子的收穫第219章 新相第32章 交換第240章 一場騙局引來的世界大戰第549章 把握命運第282章 宋無錢第483章 共享天下第52章 將門第321章 大金藥丸第105章 無敵的韓世忠第295章 大義滅親朱皇后第232章 朕與誰,共天下(求訂閱)第384章 七王第493章 坑弟第519章 表彰第389章 神奇的組合第442章 吃肉強國第221章 趙桓教子第128章 打穿西夏第565章 舜巡天下第14章 名將如美人第154章 八字軍(三更求訂)第294章 放火燒山第506章 難斷的官司第342章 斬將第66章 張俊的選擇第513章 女中豪傑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313章 轉好的財政第517章 大宋,天堂第143章 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239章 能臣第260章 趙桓爲將第133章 官家大喜(三更求訂)第311章 大宋如父第32章 交換第238章 官家,救命啊!第90章 戰後第440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150章 決策第312章 秩序第576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123章 親征第417章 囚禁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261章 官家的陣容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351章 抓人第424章 奇男子兀朮第84章 趙桓的賭第426章 聖裁第511章 討伐倭國第171章 血肉第497章 昭勳閣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168章 雪恥第48章 元宵第186章 大獲全勝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97章 盛大儀式第298章 降服孔家第103章 韓相公第51章 老種第425章 趙桓,你欺人太甚第24章 皇太弟第383章 再造乾坤第235章 有錢第127章 踏破賀蘭山缺(三更求票)第78章 英雄第277章 趙桓論將第383章 再造乾坤第581章 少年大宋第154章 八字軍(三更求訂)第296章 巨大繳獲第562章 小中華第123章 親征第127章 踏破賀蘭山缺(三更求票)第328章 不做嶽衙內第305章 四大戰區第315章 北伐大計第84章 趙桓的賭第583章 新秩序第184章 神勇無敵的李彥仙第3章 狼狽爲奸的君臣倆第130章 殺樑王(三更求票)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190章 以漢制漢(三更求訂)第244章 華夏興衰,在此一舉第80章 勝算大增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426章 聖裁第201章 殺向燕山府第556章 趙佶七十歲第280章 大才第369章 水兵上岸第498章 十八功臣第481章 最後一戰第186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