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射洪知縣衙門,本地的父母官段知縣帶着縣丞、縣尉、主簿等官員在衙門口伸長脖子打望着,似乎在等什麼人。那從縣衙門前經過的百姓看到父母官這架勢,心裡都嘀咕,雖說是縣城居民,但平素裡極難見得知縣露面。旁邊縣丞縣尉已經是了不得的人物,一出來誰不退避三舍?如今跟唱戲一般齊齊出場,是在等老丈人呢?這麼大捧場?

“縣翁,確實是今天上午麼?會不會是下午?”旁邊縣丞見久等不來,忍不住問道。

段知縣仍舊朝街頭眺望,一邊道:“我親耳聽的還能有錯?肯定是說上午,但都這陣了怎麼還不來?你們派人出了麼?”

“早派了,從廣興鎮到武南鎮,都有人在守着。只要看到儀仗,一準飛奔回來報信。縣翁,說來,咱們何必在此杵着?且回衙裡守候,有消息再出來不行麼?”縣尉說道。

衆屬員聽他這麼一說,也就不再聒噪了。可四川的天氣那是出了名的,一到五六月份,那日頭能烤得你頭皮冒煙,偏生這個衙門口又沒個遮陰的地方,衆人就這麼烤着,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又等了一陣,忽聽縣尉笑道:“這還真會享受,我們縣衙上上下下還太陽底下曬着,他幾步路倒坐起滑桿來了。”

衆人望過去,也不知縣城裡哪家大戶出門,居然坐着涼橋,一閃一閃往衙門這方向過來。段知縣打量兩眼也沒說什麼,人家有錢。哪怕出門買趟菜,願意坐滑桿你管得着麼?卻見那乘滑桿到了縣衙門前竟停了下來。那涼橋上下來一個人。也不過就是三十多不到四十年紀,個頭不高,顯得有些清瘦,穿一領青色單衣。手裡搖把紙扇,腰裡還掛個墜兒。寸長的鬍鬚梳得整整齊齊,腦袋也梳得油光可鑑,眉宇間一股氣派。跟街上的販夫走卒顯然不是一樣。

知縣定睛看了。慌忙走上前去,拱手道:“長官下巡,下官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後頭的屬員們一看,這不正是李知州麼?怎麼這副打扮?俱都一擁而上行禮問候。

那知梓州李莫,原是陝西定戎軍人。幼時家貧,好讀書。後來金榜高中,幾經升遷,如今出知梓州。見射洪縣衙頭面人物都出來,微微皺眉道:“我此來,非爲公務,公等何必如此?”

段知縣回頭看看,笑道:“下官上任,太守是頭一遭下來,不免隆重一些。下官本派人沿途接待,不想長官竟微服而來,有不周之處,還請……”

李莫扇子一搖,打斷他的話:“無妨,我不過久慕射洪風土人情,一時興起下來看看,到玉京觀燒柱香,謁陳拾遺讀書檯。諸公不必如此,公務繁忙,都請回吧。段知縣若有暇,陪我走走如何?”

這麼好一個跟長官親近的機會,段知縣哪肯放過?再加上,他與李知州有私交,關係很不錯,遂連連點頭道:“下官榮幸之至,這時近中午,是不是請長官先用了飯,下午涼快些,再去金華山上?”

後頭縣丞也道:“炎天暑熱,好歹請太守用了飯,吃碗茶,再去不遲。”

“就不必客氣了。”李知州見他們實在熱情,說完這話不再多言,自往滑桿上坐。段知縣見狀,便回頭讓衆屬員回去,曬了這麼久也夠辛苦的。又見李知州坐了滑桿,他心想我若坐官橋,則是在長官面前託大。若隨轎走,又有失斯文,顯得諂媚了。

正作難時,李莫倒發現了,又從滑桿上下來,問他道:“此去金華山多遠?”

“那倒近得很!從此處往北走,不消半柱香時間便到。”段知縣回答道。

李莫聽了,謂隨從:“那你們不用跟着,把橋尋個地停了,自去吃酒吧。一路過來也辛苦,這點錢權作酒資。”說罷,從身邊包裡取了半吊錢給轎伕。

段知縣見狀讚道:“太守體諒下人,宅心仁厚。”

李莫淡淡笑笑,便讓段知縣領路,兩人同投金華山去。後者未免招搖,取了襆頭讓衙役拿回。結果一路上,日頭實在毒,李知州倒有把紙扇打開遮住腦袋,苦了段知縣曬得滿頭汗,還要不停地給上司介紹風土人情。不一陣,至金華山腳下,果見是個好處去!但見山上松柏茂盛,鬱鬱蔥蔥,亭臺樓閣半掩於叢林之間,間或幾聲觀中鐘響,聽在耳裡,便以爲這是神仙般的所在了。

那山腳下一條河,玉帶一般,河上架一橋,李莫擡頭看了匾,飛虹橋,口中讚一句“好個所在”,便擡腳往橋上去。

“這橋本名百尺橋,因陳子昂《登金華》中‘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一句,遂改今名。”段知縣拿手帕擦着汗介紹道。片刻間至山門前,只見一座牌樓甚是高大,中書四字“蔚藍洞天”,有大家之風,看落款,卻是黃庭堅的手筆。

段知縣正要請長官上山,李莫問道:“我聽說,這金華山下,涪江之中,有一‘鷺與洲’,不知何在?”

“太守竟連這也知曉?那‘鷺與洲’只在繞過山去,涪江中心,十幾畝地大小。本無人居住,縣裡的大戶人家愛其景緻,遂修了別院。平常沒什麼人去,前些時候不知打哪來了一戶人家,買下了房產。哦,對了,太守爲此還特地囑咐下官,予其方便。”段知縣道。其實他也納悶,到底是什麼來頭的人物,降臨我射洪地界?還要勞動知州打招呼?只是猜測着可能跟李知州有交情,倒不便去細問。

“那勞煩你前頭引領?”李莫道。

“太守不去山上?”段知縣一怔。

“金華山就在此處,也跑不了,何必急在一時?走吧。”李莫笑道。

段知縣也不好多問,便前頭引路,繞過金華山腳。涪江赫然就在眼前。只見那寬闊的江面上,水波不興。江面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艘漁船上。漁夫使勁搖着櫓,船頭停幾隻魚鷹,都縮着頭,那扁舟駛過。蕩起一片波紋。

江中心,果見一十來畝地大小的小島。呈蛋形,俱是平平整整的土地。中心處,建有幾所房屋。並無甚遮掩。都是青瓦矮牆,取精緻而已,談不上氣派。此時已到飯點,那處房屋有炊煙裊裊,想是正在作飯。

李莫看了半晌,不停地點頭。頗有些傾慕嚮往之情。半晌之後,才道:“過去。”

江邊的小碼頭處。停了一隻船,也不見船伕,段知縣一時着了急,四處尋找,正巧碰到一個本地漢子,正提了幾斤肉,幾塊幹豆腐,另一支手提了一罐酒,行色匆匆。段知縣叫了過來,讓他駕船。

那漢子卻作難道:“縣翁,我家中今日請人割麥,正等着酒肉回去下鍋。若送縣翁過江,豈不誤我的事?”

段知縣好似認得他,笑罵道:“好個實心腸的蠢貨!你送我們一程,能誤你多少時間?再說,我一縣父母,能讓你白送?稍後賞了你錢拿回去,還怕你婆娘罵你不成?”

那漢子聽了,還是爲難,在段知縣連哄帶騙下,這纔將酒肉豆腐掛在旁邊樹枝上,投船走去。方走幾步,覺得不妥,又回來取了酒肉放到船上,這才安心。李莫和段知縣看得哭笑不得,後者向長官解釋道:“這是本地的一個愚漢,最是實心腸,腦子不太開竅。沒奈何,得罵他一罵,粗言穢語,恐誤了太守尊聽,還請見諒。”

李莫“呵呵”輕笑,並不說話。一行人上了船,那愚漢倒有把氣力,把艘小船搖得飛箭一般往前竄,竟如平地行走一般。不一陣,便到了那江心小島,漢子從船上抽了板架起,段知縣扶着李知州小心地下去,等沾了地,回頭道:“去罷!莫忘了你的酒肉!”

那漢子卻不肯走,顯得有些急了:“縣翁不是說賞我錢麼?”

“嗨!你倒不傻!”段知縣笑道。一摸腰間,臉色突變,壞了,這走得匆忙,也沒帶錢啊!這不是在長官面前丟臉麼?

李莫看了出來,又從包裡抓了十幾二十個錢,往船上一扔,叮叮噹噹作響。那漢子歡喜得很,彎腰撿去,段知縣再三不安道:“實是下官沒有想周到,倒讓太守破費了。”

李莫佯裝生氣道:“你這又是何必?跟我見外?”

“是是是,倒是下官小器了。”段知縣笑道。

兩人徑直往那島中房舍而去,段知縣緊緊跟在後頭。石板路邊,有幾塊地平整出來,種着些菜蔬,李知州心中暗道,恩相幾時學起圃來?走得近了,只見堂屋大開,並不見人。倒是院壩裡,有一人,雙腳倒掛在木槓上,頭朝下,手抱在胸前,一動不動。聽見腳步聲,他轉頭看了看,手放下來撐住地,利索了翻了身。定睛一看,卻是個十多歲,稚氣未脫的少年。

李莫觀其形容不俗,已猜到幾分,段知縣此時上前道:“小娃兒,你家大人呢?”

“不可莽撞。”李知州阻止了他,上前笑道“小官人有禮了。”

那少年往前一步,有禮有節地作個揖,口中道:“不知兩位官人有何貴幹?”

“勞煩小官人通稟一聲,只說李莫前來拜會故人。”李知州一拱手道。

少年上下打量他幾眼,側過身,恭敬道:“既是故人,快請堂上坐,晚輩這就去請大人。”語畢,請了李段二人到堂上,川人謂之“堂屋”坐定,又作個揖,自去了。

段知縣心上狐疑,看這少年不似凡人,言行舉止自有風度,卻不知此間主人到底是誰?爲何連李知州也執禮來拜?莫說是哪位本地籍貫的官員致仕退休,回鄉養老,自己斷無不知之理,這倒怪了。

李莫卻打量這堂屋,只見地雖是土皮,卻很是平整,堂屋中陳設雖然簡樸,卻打理得一塵不染。北面牆上設有神龕,上面供一牌位。卻是本地最常見的“天地君親師”。正看時,一丫環。只十來歲。很是乖巧,端了兩盞茶來奉上,舉止也知禮儀。段知縣愈加疑惑了。

有心去問,又怕長官責怪唐突。只能憋着,等正主出現。結果。一盞茶吃罷,還不見人來,段知縣有些生氣。這不管是什麼來頭。我是本地父母官,李知州更是上司長官,親自來見,你還這般拖拖拉拉,是何道理?

正不悅時,聽得響亮的腳步聲傳來。李知州突然起了身,他一看。也跟着站將起來朝外看去。眨眼之間,一人出現在面前。身穿短褐,挽着袖子和褲腿,頭上還戴頂草帽,完全是一副漁夫裝扮。右手提了一個竹籃,本地人喚作“魚巴囊”,裡頭幾尾活魚且蹦着呢,

因草帽擋着,看不清形容,只聽得對方一口外地口音說道:“文了稍坐,待我換了衣裳來。”

李知州拱手一揖:“是,恩相。”

段知縣這一下子驚得不輕,恩相?太守喚恩相?在宋代官場上,什麼人能稱爲恩相?要麼,就是長官確實對下屬有恩,呼爲恩相,要麼就是想極力討好巴結長官,呼爲恩相。段知縣從這兩個字裡,讀出了太多意思。

首先,這漁夫裝扮的來頭絕對不小,鐵定是致仕退休的朝廷大員,隱居於此。其次,李知州呼對方爲“恩相”,怕是沒有討好巴結之意,一個致仕退休的人,還有什麼值得巴結的?十有**,此人確實對李知州有恩。

但是,他既隱居於此,就應該祖籍射洪的官員。但問題在於,凡是射洪本地作官的,無論大小,自己都知道,印象裡沒有這號人物啊?

左思右想,不得要領,段知縣怕稍後有冒昧唐突之處,不得已,開口問道:“太守,不知這位前輩是……”

李莫坐了下去,笑道:“前輩?論起來,這位相公倒不算前輩。之前沒有對你明言,是恩相他不想聲張,要低調處理。但我既引了你來,便不得不告訴你。恩相,便是……”

話沒說出來,只見方纔那人已經換了一身穿戴。段知縣一看,駭得心頭亂跳。因爲對方穿一身紫色的單衣出來!這還不足以看出對方的身份,他的腰上扎着一條耀眼的金帶!看這身行頭,對方顯然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手裡也執柄掛玉墜的西川摺紙扇,龍行虎步來到堂上,拱手道:“我這山野漁夫,怎敢勞你知州親自來見?”

李莫頓時顯得有些惶恐,俯首道:“恩相若說這話,便叫下官無地自容了。”

“哈哈!”那人爽朗大笑,上前用紙扇輕輕在李莫手臂上點了一下,“你這人吶,還是這般認真,我不過與你玩笑罷了。不知這位官人怎麼稱呼?”

李莫急忙介紹道:“望請恩相恕罪,只因他是我故交,又是本地的父母官,下官思前想後,有他,若遇個什麼事恩相也方便,因此帶來。”

那人聽了,打量段知縣幾眼,又拱起手:“原來是段知縣。縣翁駕臨寒舍,無以爲敬,倒是今天從江裡釣了兩尾大河鮮魚,已經吩咐廚下作了,稍後請李知州,段知縣小酌兩杯,也算我徐衛盡地主之誼吧。”

那段知縣一聽“徐衛”二字,腦袋裡“嗡”地一聲,頓時怔住了。怎地?鬧了半天?我們射洪這座小廟,居然供下了這麼大一尊佛!這可是咱們川陝最高長官吶!這四川陝西兩地,無論官民,誰不知道他的大名?我的天!太尉在我治下住了這麼久,我居然不知情!

“那下官可就叨擾了,聽說射洪本產的沱酒連詩聖杜子美也讚不絕口,稱之爲‘射洪春酒寒仍綠’,不知下官今日可有這口福?”李知州道。

“還就巧了,我到射洪,除了這房舍,什麼也沒有置辦。倒是上好沱酒,備了幾大甕。今日怎地?不醉無歸?”徐衛笑道。

“敢不從命?”李莫也笑了起來。

段知縣像是還沒有回過神來,呆立當場,有些手足無措。徐衛見了,笑道:“怎麼?段知縣不肯賞臉?”

李莫見他模樣,微皺其眉道:“射洪縣,徐太尉賜飯,你怎不言語一聲?”

段知縣這才如夢方醒,慌忙道:“那下官就叨擾了。徐,徐太尉,怎到射洪住下,也不知會下官一聲?這麼長日子,下官也不曾來拜會,實在失禮!失禮!”

徐衛哈哈一笑:“段知縣公務繁忙,我是不想給你打麻煩。縣翁的賢名,徐某耳聞已久。射洪在你治下,諸業興旺,百姓安居,實是幹才啊。”

聽得徐太尉誇獎,段知縣一興奮,大聲道:“宣撫相公一再告誡我們地方官員,勤政愛民,下官不過是遵從宣撫相公指示罷了!”

徐衛手裡扇子一搖:“可不敢當,徐某如今已辭去宣撫使差遣,在你這縣城邊上,作個垂釣的漁夫罷了。”

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73章 小種經略第84章 橋不能燒第八百三十五章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46章 死戰第7章 遼國完蛋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70章 陰招第328章 動粗第134章 徐家將第74章 禽獸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八百七十章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八百七十章第482章 激烈爭奪第779章 意在兩河第七百四十六章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五百一十章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150章 入夥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167章 遣使議和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256章 八方支援第231章 中秋故人來第87章 霹靂炮第609章 縱橫捭闔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八百三十四章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219章 高歌猛進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138章 佈防第84章 橋不能燒第八百八十三章第783章 折家攪屎棍第八百四十七章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555章 鎩羽而還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八百四十七章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344章 力拔千鈞第328章 動粗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八百六十章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616章 進攻第686章 望風而逃第八百三十九章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681章 三國同盟第七百四十一章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434章 回家第430章 混亂的延安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37章 想後路第570章 如虎添翼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八百三十八章第38章 兵精糧足錢管夠第135章 苦果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