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馬擴不願去,徐衛也不想難爲他,於是降低規格,派宣撫司一名幹辦公事,前往金國大同府會見金國有關官員,主要是僕散忠義,通報交還寧邊州金肅軍,以及遣返降卒事宜。

與此同時,因爲皇帝下詔斥責大臣,你不可能當碗寬麪條就吃了,皇帝批評你,你要麼認錯,要麼辯解,總得有個說法。徐衛當然是不會辯解的,直接上奏認錯。說,因爲臣麻痹大意,又疏忽馬虎,所以弄出這件事情來。有違宋金和議,也違背了聖上和朝廷的命令,這是臣的錯,請聖上責罰,以後一定改

徐衛本以爲,皇帝下詔斥責,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只不過是想警告自己而已。可沒想到,皇帝和朝廷這回還認了真,他的奏本快馬加鞭二十天就送過長江,然而到第三十五天時,皇帝的“金牌”就傳回了興元府。

前文多次提過,所謂“金牌”,並不是金鑄的牌子,而是當時一種最快速的郵遞制度。金牌是長尺餘的木牌,漆成紅色,上面寫有“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八個金字,以每日五百里的速度晝夜傳遞,不得一刻停留。所以,皇帝在收到徐衛奏之後,才能以半個月的時間傳回川陝。

金牌說什麼?因爲徐衛不遵約束,擅自介入金遼戰事,且造成相當影響。其本人也上奏認錯,自請處分,着削奪其“太原郡王”爵位,降爲“天水郡公”,以“太尉”銜充任川陝宣撫使。

這道命令很不一般。首先,徐衛原本認爲這只是一個形式,就算自己主動請求處分,大不了就是批評幾句得了。可皇帝和朝廷居然玩真的!其次,就算玩真的,要降爵,“郡王”下去,還有同爲從一品的“國公”,像這種似是而非的事,降爲“國公”就行了,可皇帝居然直接把從一品的“郡王”,降成了正二品的“郡公”!

對於武臣來說,這種降爵,多用在承擔戰敗責任上。而徐衛僅僅是因爲一個“荒唐“的罪名,就被削奪了王爵,這已經不是噁心他了,而是真的要拿他開刀!徐衛經常都說,他不在乎虛名爵位什麼的,可這回他卻在乎了,在乎了“降爵”背後的深層含義!

川陝宣撫司衙門參謀軍事馬擴、參議軍事張慶、總領財賦劉子羽、主管機宜吳拱,這四個主要幕僚都立在徐衛籤房之中,他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都寫在臉上,有憤怒的,有凝重的,有憂心的。而徐衛也站在他公案之後,雙手撐在桌面上,眼睛盯着擺放在案上的皇帝御札。

一陣沉默之後,徐衛摘下了頂上的襆頭往旁邊一扔,坐了下去,面無表情。身在官場,就不要說什麼“欺人太甚”這種話,但近來,朝廷步步緊逼,咄咄逼人,他已經深切地感受到了。收回特權,削奪王爵,下一步是什麼?分治川陝?藉故打壓?然後羅織罪名?

“大王。”張慶以一種特殊的口wěn喊道。但話出口,停了停,改口道“宣撫相公,事情已經挑明瞭,再等下去,就真的被動!”徐衛被削奪王爵,自然不能再稱爲“王”,可他不願稱呼其爲“太尉”,太尉現在是爛大街的東西!環慶劉光世是太尉,熙河姚平仲也是太尉,他們有資格與徐宣撫比肩麼?

劉子羽也道:“不錯,這些招數,其實我們早料到了。如果不作出反應,那麼接下來,派員掣肘、分治川陝、乃至分化西軍,就接踵而至了。大,宣撫相公,卑職的建議是,立即反擊。”

馬擴只說了一句話:“不能坐以待斃啊。”

徐衛長長地嘆了口氣:“當日與四經略商議之事,我之所以沒有行動,就是考慮時機未到。現在既然已經到‘昭然若揭’這地步了……”神情逐漸陰鷙,紫金虎兩隻眼睛亮了起來。

劉子羽在此時插話道:“宣撫相公,當日所議之事,雖則可行,但終究消極些。卑職有一策,或者,更爲妥當。”

徐衛看向他,等待下文,馬擴也催促道:“有何良策,彥修說來!”

“官家不是嚴令我們交還寧邊州金肅軍,以及遣返金國降卒麼?這倒是一個機會,我們完全可以在降卒身上作些文章。”劉子羽上前道。

“降卒?莫不是……”張慶猜測着。

劉子羽不等他說出來,徑直道:“那寧邊州與金肅軍的降兵,乃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主動向我軍投誠。一旦遣返,金國必然不會善待!這一點,相信降卒們也知道!他們肯定是不願意被送回的,既然不願,我們何不暗地裡,成全了他們?”金軍主動投降,若是回去了,以僕散忠義治軍之嚴厲,當兵的未必怎樣,但軍官十有**是活不了。

“便是縱了他們去,宋、金、遼三國都將重兵集結在邊境上,他們又能成什麼事?”張慶有些不解。

劉子羽看着他,微露笑容道:“張參議怎麼一時糊塗了?若我們縱了這數千降軍,往東往北是黃河,他們過不去,往南是麟府,他們也下不來,縱覽四方,只有西行一條路!”

張三恍然!擊掌道:“是了!一旦他們往西去,這便有了由頭!”

主管機宜吳拱也附和道:“更重要的是,如此一來,金遼雙方都會嗅到味道。女真人知道我們出了變故,契丹人也知道我朝是如何與金人緊密協作的。到時候大王再……”說到這裡,自知失言,立即改口道“太尉再……”可這樣,好像更不妥了。

張慶盯他一眼,道:“太尉?劉光世也是太尉,姚平仲也是太尉,叫誰太尉?”

“是,卑職失言了,到時候宣撫相公再按原定計劃行事,局勢的走向,當在我們預料之中。”吳拱俯首道。

馬擴卻顯得有些痛心,嘆道:“本不欲走這一步,奈何逼迫太甚?”

張慶卻笑他有些緊張過頭,道:“二十七萬西軍,十餘萬番兵、弓箭手、鄉勇,器械精良,兵強馬壯,子充兄還用擔心?”

馬擴想想倒也是,只要保持軍隊不亂,什麼都能找補回來。

徐衛聽到這裡,道:“彥修之策,我看可行,讓麟府安撫司經辦。吳大,到時你親自去一趟,務必作得周全些,不要留些把柄,到時候自己麻煩。不過,此事當在我走之後再辦。”

拱應道。

徐衛站起身來,看着這四個最親信的幕僚,鄭重道:“四位大帥那裡,我已經交待過了,一旦行事,宣撫司這一攤子,就拜託你們了。不管誰來,你們只記住一條,旁的事不與他計較,但只要事關鄜延、永興、秦鳳、涇原四個經略司,一定盡力周旋。我們弟兄是靠征戰起家,軍隊是根本,丟了這個,我們全完!”

當朝廷步步緊逼之際,徐衛也開始醞釀反擊,但表示上,他極向朝廷表示忠誠。儘管皇帝削奪了他的王爵,但他還是上奏表示願意領罰。他的“恭順”態度,麻痹了皇帝,甚至秦檜,卻引起了折彥質的警覺。

徐衛跟他相交多年,在公,曾經並肩作戰,在私,又曾是至交好友,所以他對徐衛是有一定了解的。紫金虎絕對這不是逆來順受的人,以他的見識,絕對不會看不出來朝廷想把他怎麼樣,川陝他經營幾十年,哪肯放手?如今卻這般恭順,打了左臉,還把右臉伸過來,這裡頭必有文章!

在與秦檜交換意見之後,後者也認爲不得不防。遂下令駐紮西京的韓世忠部保持警惕,又令河東宣撫使張浚時刻注意。因爲這事不能攤開了來說,所以在給張韓二人的命令中,就難免語焉不詳,結果這一來,倒把張浚韓世忠二人弄了個一頭霧水,到底是要我們小心防備什麼東西?

六月,在經過前期鋪墊之後,秦檜正式奏請皇帝下詔,任命陝西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太尉劉光世,出任川陝宣撫判官。其原職,由環慶宿將劉錡代理。其實,劉光世早就收到了消息,知道自己即將出任宣判,已經在慶陽府提前作了準備。因此,詔命一到,他即刻就交割了公務,火速啓程往興元府赴任。

這一天是七月初七,乞巧節,姑娘們都在準備着瓜果貢品,晚上好禮拜仙女,穿針乞巧,以求天上的仙女賜予她們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藝嫺熟,當然昨終目的,是希望得到美滿的姻緣。在這樣一個美麗浪漫的日子,想必誰也不知道,一場川陝大震即將爆發。

劉光世因爲急着上任,所以把家眷輜重丟在了後頭,他只帶着十來個親兵,一路縱馬風風火火趕到了興元。也虧得他一把年紀,不怕把骨頭顛散。

“太尉,前面便是興元城了!”一雄壯的軍漢虛晃馬鞭,指向前面,向後頭一個年約六旬,鬢角已現花白的老者說道。這當然就是劉光世了,在西軍諸帥中,他和姚平仲年紀最長,都算是老將。

不過,雖然年紀老了,但劉光世到底是將門虎子出身,花白的鬢角,滿臉的皺紋,卻也掩飾不住威風。尤其是如今新官上任,更顯得意,勒停戰馬,眺望興元城,朗聲道:“走,進城!”

馬隊前行,沿着驛道奔出數百步後,便有人發現不對。只見城門樓前,黑壓壓一片人潮,也不知是作甚?報給劉光世,亦覺蹊蹺,不禁放慢了腳步,仔細觀察。正看時,便見兩騎飛馳而來,馬上人,都穿紅袍,扎金帶,顯是五品以上要員,走得近了,劉光世赫然發現,竟是馬擴與劉子羽!

二人到跟前勒了馬,都作揖道:“劉宣判!”

劉光世猜疑不定,這是什麼情況?遂還禮道:“兩位這是……”

“宣判履新,特來相迎!”劉子羽滿臉堆笑。

“哎呀,這怎麼敢當吶?你說以後大家都是同衙共事,這麼客氣作甚?徐太尉沒來吧?”劉光世假意笑問道。

馬擴頓時有些不悅,劉子羽接過話頭道:“徐宣撫就在前頭,與宣撫司幕僚及城中士紳各界迎候宣判,請!”

“哎呀呀!徐太尉太見外了,現在大家分屬同僚,他還是我的上司,怎好如此啊?來呀,都下馬!這川陝地界上,誰人敢在徐太尉面前託大?”劉光世一通話,說得馬擴有些憋不住,什麼東西這是?話裡話外夾槍帶棒,你他孃的在西軍裡算哪老幾?不是仗着皇親的身份,誰他媽拿正眼瞧你?

只是這種場面,他也不好發作,劉光世都下馬,他和劉子羽也只能棄了坐騎,陪他步行往前。到城前,只見最前頭是宣撫司和興元府的相關官員,後頭是興元地方上的士紳名流,再後就是看熱鬧的普通百姓了。

劉光世一眼就看到了徐衛,嘿,還託大呢?現場數百人都站着,只他一個坐着,這到底是來迎我,還是向我示威啊?心裡這麼想着,腳下可沒停,疾步上前去,老遠就拱手:“太尉,許久不見,一向可好?”

徐衛還是坐在椅子上,抱拳道:“勞劉太尉掛心,還將就吧。”

雖說是上下級關係,但兩人的品秩一般無二,因引劉光世也不正經行禮,只站在徐衛面前道:“此番蒙皇恩,出任宣撫判官,協助徐太尉襄理川陝,還望宣撫相公不必見外,但有吩咐,敢不從命?”

“哈哈!”徐衛爽朗大笑。“劉太尉說哪裡話來?吩咐就不敢當了,我們商量着辦吧。”

這話劉光世倒愛聽,點頭道:“正該如此。”

徐衛不再閒話,向他介紹了本司官員,以及後頭的興元名流們,劉光世作個四方揖,便算見過了。之後,旁邊劉子羽等人,又過問了家眷等事,閒話畢,便請入城。劉光世倒也不想太過,因此請徐衛先行。

“罷,你既客氣,我就不客氣了。”徐衛笑一聲,卻不見動。劉光世正納悶時,只見一頂涼橋,地方上叫“滑桿”,擡了過來。當時臉就拉了下來,徐衛啊徐衛,你這哪是迎我,真真是給我下馬威!我這爲了敬你,下馬步行,你倒在我跟前擺起譜了?這幾步路,居然還要乘轎?你是搞不清楚形勢?今時不比往日了!正想發作,卻見徐衛伸出手去,他背後兩名宣撫司的幕僚立即上前左右攙扶着他,離了坐椅,緩慢地挪到涼橋上。

劉光世當時就傻了!這是哪一齣?因爲詫異,他沒來得及問,徐衛就已經被擡走。劉子羽上前來:“宣判,請。”

“好光世胡亂應一聲,驚疑不定地往前走,終究還是忍不住問道“劉總領,徐太尉這是怎麼回事?”

“宣判說的是……”劉子羽不解地問道。

“我記着當年徐太尉方到陝西時,也不過年方弱冠,如今也只過不惑而已,正當壯年,怎麼就……”劉光世問道。

“哦,說起這事,倒叫人傷心。”劉子羽一邊走,一邊搖頭嘆息。

“怎麼個說法?”劉光世追問道。

“徐宣撫征戰二十餘年,這宣判是知道的,從徵上陣,難免受創,這宣判也是清楚的。宣撫相公二十多年下來,身被十數創,往昔年輕時還撐得住,如今不比少年人,再加上公務繁忙,操勞過度,以致舊傷復發。尤其是那一年在鄜州所受戰創,最爲嚴重,近來行動有所不便,舉箸提筆也甚是艱難。”劉子羽解釋道。

“原來如此。”劉光世緩緩點頭道。“我們這些帶兵之人,哪個不是身被戰創?年輕時還好,到了我這個年紀,真是苦不堪言!”

“哦?劉宣判難道也?”劉子羽驚訝道。

“我倒還好,背上,背上疼痛。”劉光世道。“可看徐太尉這般模樣,真叫人心酸。”

劉子羽搖搖頭:“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宣撫司一攤子,哪日沒七八件要緊的?還好,如今宣判來了,又是咱們川陝本地官員,熟悉情況,定能替宣撫相公分擔。”

“那得自然。”劉光世隨口道,心中卻暗喜。這不是天遂人願麼?官家和朝廷正要我來掣肘徐衛,他自己反倒成了這般模樣。看着走路都有些遲緩,想是傷情不輕,其實也好理解,本來舊傷就多,事務又繁雜,如今朝廷收他的權,心情肯定也不好,這幾件一加,好人也得生出病來!

進了城,士紳名流和百姓們都散了,宣撫司大小官員自投衙門去。劉光世到宣撫司時,徐衛的橋子已經停在門旁等候了。

“徐太尉,方纔聽劉總領話,才知太尉有疾在身。這幾日炎熱,太尉行動不便,就多歇息,不要太過操勞。”劉光世上前道。沒等徐衛說話,他又補了一句“在公,太尉是我上峰,但在私,我年歲大些,算是過來人。不得不勸太尉一句,我們行軍打仗,戰創難免,年輕年壯時不注意,等年老了,可就禍害了。”

徐衛始終保持一種非常有風度的笑容,點頭道:“多謝劉太尉關切,我今日實在不適,就不坐堂了,且回府去。本司公務,自有參謀參議等向宣判彙報。今日不便,改日,定當設宴,爲宣判接風。”!。

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80章 新君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236章 議升官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764章 徐家莊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100章 難怪第323章 血債第440章 韓嶽出頭第八百六十九章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369章 謀劃襲擊第489章 驚變第115章 攀親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108章 賞賜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136章 失控第197章 傻了吧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554章 班師凱旋第328章 動粗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324章 兩日破城第162章 慘烈搏殺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82章 出逃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762章 淮西軍第四百一十一章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657章 改天換日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134章 徐家將第八百三十二章第64章 官油子第81章 議戰第84章 橋不能燒第98章 面君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600章 防備宋軍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34章 亂刀分屍第109章 威望第302章 粘罕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72章 開戰第142章 劃河爲界第七百五十一章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616章 進攻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四百一十六章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八百三十二章第120章 爛招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519章 韓軍反水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八百二十二章第370章 趁夜突進第214章 鐵浮屠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208章 威震河東第615章 養寇第133章 川陝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