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七月十九,大雨。

夜已經深了,徐衛書房裡的燈雖還亮着,卻有些昏暗。祝季蘭拿開罩子,挑了挑燭芯,一邊問道:“晚飯相公也沒多少,我去下碗水餃吧?”

徐衛正在關窗,隨口道:“不必,你先去睡吧。”祝季蘭聽了,又將書案上的東西檢查了一遍,確認墨已經磨好,茶已經泡開,筆架上的筆也是徐衛最常用的那一支,這才離開了。她方纔走到門口,聽得後頭相公說道:“不必擔心,什麼狂風暴雨我沒經歷過?”

“是。”祝季蘭應一聲,踏出門檻,替他掩上了房門。剛一轉身,突感眼前一亮,隨即一個炸雷在頂上炸響,着實嚇了她一跳。

徐衛走回書案後坐下,鋪開一張白紙,用鎮紙壓住,取過筆架上的毛筆執在手中,一時不動。他自入仕,奏本原沒少寫,最開始是自己口述,讓軍中的文吏代書。後來也學着自己寫,因爲官一大,很多事務涉及機要,不要假手旁人。這麼多年下來,飽學之士倒不敢當,但是粗通文墨還是沒問題的。

獨獨這一本奏馬虎不得,未必要字字斟酌,但卻要寫得合理合情又不矯揉造作。思之再三,他沾了墨,提了袖子,在紙上寫道“臣自宣和末勤王之事,至今逾二十年。賴道君、太上、先帝及陛下之威靈,將士之忠勇,屢破頑敵,驅逐醜類……”

這文臣寫奏本,務必都要引經據典,開頭非得從古聖先賢的作品裡引用兩句,不如此便顯不出自己的才學來。可徐衛是武臣,當然不用這樣,連什麼引經據典也免了,直接說事。甚至於文采也可以不顧,哪怕是寫白話,只要能表示清楚意思就行。左右,也不會有人去苛責一個未及弱冠就舉義起兵的人作文太直白。

“而今,女真數歷大變,金主得國不正,自顧且不暇,遑論南侵?契丹東歸,志在復國,倘國朝不犯其忌,亦當相安無事。天下漸趨太平矣。臣效命疆場有年,昔日未登宰執,每每親臨一線,雖身被十數創,亦臣本分。現年過不惑,難堪少年之時,近來舊創復發,以至行走遲緩,舉箸提筆亦諸多不便。醫者言,宜棄俗務,潛心靜養。臣思之再三,伏乞陛下準臣卸一切差遣,以養殘軀。宣撫司諸般事務,着宣撫判官及參謀參議等幕僚署理,當無妨礙。臣身受國恩,今上表請去,非不願受驅使,實不濟也。倘異日賤軀稍復,陛下有用臣之處,自當幡然而起,總戎就道。以上區區,惟陛下垂聽焉。”

“太尉,天水郡公,川陝宣撫使臣衛,靖安三年,七月十九。”

一氣呵成之後,徐衛放下筆,又仔細看了一遍,自認並無任何不妥之處,這才吹乾墨跡,裝入封皮。執在手中,若有所思。

這道奏本一旦送抵行朝,引起震動那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但皇帝和朝中那些人會不會批准,這很難說。誠然,他們都希望把自己弄下去,但絕不是以這種方式。說不定,他們還會以爲自己在撒潑耍融,藉此要挾,不管他,一次再準,我再奏一次就是。

正想着,窗戶被大風吹得吱嘎作響。徐衛心頭沒來由得一緊,隱隱覺得有些不安,倒不是爲自己,而爲兩個兄長。他的“親兄長”徐四被解除了御營副使的差遣,如今掛着宮觀閒職,侄女在宮中境況又不好,嫂子的身體近來也一直欠安,想來日子也不好過。

可更不好過的,應該是徐六了。那麼驕傲的一個人,宰相獨攬朝政,權傾天下,眨眼之間就從高高在上的次相弄到泉州作個知州……比如徐衛現在,雖然削奪了王爵,但到底還是川陝宣撫使,如果讓他去作個知州,他肯定所跳着腳罵娘。所以,他寧願直接辭職,也不願意等人來一步一步往下搞。

擔心歸擔心,可他現在身在川陝,心有餘而力不足,眼下只能先顧全了自己,才能替別人操心。

又想一陣,起身吹熄了燈,屋子裡歸於一片黑暗。打開門,大雨正下得緊。

因紫金虎被免了“知樞密院事”的頭銜,因此川陝宣撫司呈文中央便不能再用樞密院的青牌紅牌,因此他的奏本一直到八月初才送抵行在。說來也巧得很,他奏本呈進宮中的時間,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按規矩說,奏本到了,先送到有司保管,要麼次日,逢假就擇日再呈中書宰相或者皇帝。但是,先帝肅宗趙諶在位時就有規定,幾大宣撫司的急件,不分時間,直達中書。

他本子送到中書時,上到宰相參政,下到僚屬都回家過節了,只留下了諸如中書舍人和知制誥在中書裡,以備皇帝有事召喚。徐宣撫奏本送達,中書舍人接了,一看,是直呈皇帝的上奏,並非行文中書的公文。也不敢拆看,心想着今日佳節,無論什麼急事,也要等到明日再說。便打算先留下徐衛的本子,那知制誥是個曉事的人,對最近朝廷內幕有一定了解,見是徐衛的本子,便勸說立即往宮裡送,徐太尉上本,必無小事。中書舍人聽了,一想也是,便送往了禁中。

尚書右僕射兼平章軍國重事,秦檜官邸。

秦會之在朝中行情看漲,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這府邸也逐漸熱鬧起來,尤其是今日中秋佳節,前來賀節送禮的人倒不至於踏破門檻,但卻把門子們忙得夠嗆。沒奈何呀,咱們相公升了次相,上臺執政,便說麟王折彥質也要禮讓三分,何況這些朝官?

剛送走魏師遜,便又見一輛車快速駛來,本以爲又是哪位官人來巴結,有眼尖一眼看出這是宮中的車輛,也不去迎,忙入府稟報。

車直接停大門口,簾子掀處,內侍省都知沈擇幾乎是跳下來的,你說他那小身板哪有這工夫?一落地就崴了腳,哎呦一聲,慌得隨他前來的小黃門一把撈住,連聲詢問。

“休聒噪!走!”沈擇忍着痛,臉都扭曲了,在隨從攙扶下,一跛一跋往裡去。進了大門,那影壁還沒過呢,秦檜就迎出來了。

見沈擇這樣,他驚問道:“沈都知,這是,怎麼了?”

“真晦氣!到你門前就崴一下!”沈擇苦着臉道。

秦檜聽得莫名其妙,這關我什麼事?你在我門前崴了腳,難道該着落在我身上負責?只是沈擇是皇帝和皇后跟前的紅人,他不敢得罪,親自伸出手去想要攙扶,口中道:“趕緊廳上坐着,看需不需……”

“不需不需!秦相,趕緊吧,聖上召見!”沈擇甩着袖子催促道。

“聖上?有甚要緊的事?”秦檜問道。

“你別問那麼多!趕緊地,跟我去!車都在外頭備好了!”沈擇有些不耐煩了。

秦檜方纔回府沒有多久,公服也是才脫下,見沈擇這副模樣,心知必有急事,遂道:“勞煩都知廳上稍坐片刻,我去更衣,片刻就來!”

“嗨!”沈擇極爲不耐地嘆一聲,一揮手,示意對方快去。隨從把他扶在廳上坐定,他也來不及看看腳,一個勁地揮手“你們也抓緊,陳參政處還沒人去呢,哎呦!”隨從走後,他感覺腳上越發地痛了,不禁懊惱起來。這個徐九啊,大過節的也不讓人舒坦!

不過,他到底上表說了什麼玩意?把官家急成那模樣?也不讓自己看本子,就給攆出宮來,直叫請宰執速速到禁中議事。該不是……不會,他真要有異心,哪還會上本?那是什麼事?

左思右想,不得要領,卻見秦檜怎麼還不出來?心頭越發急了,就在那廳上喊道:“快去催催你相公,別耽誤了大事!”

“都知稍安勿躁,有甚要緊事至於這樣?”秦檜從後頭轉出來,襆頭且抱在手裡。

沈擇一見,強撐站起來,那手跟潑水似地往外一勁兒地揮:“別磨蹭了,快走罷!”秦檜見真急了,大步就朝外去,沈擇一見,尖着嗓子喊道“你倒是走了,我怎麼辦!”慌得秦會之又折回來,攙了他往外去。

等坐上了車,往皇宮駛去,秦檜心說這下不急了,總該告訴我怎麼回事吧?結果一問三不知,只說是川陝徐宣撫上了本。

聽這話,秦檜心裡頓時“咚咚”那個跳!怎麼回事?徐衛說了什麼,把官家急成這樣?他不能不慌,只因打壓徐家,針對徐衛這一攬子事情,都是他主導的。搞成了,功勞自然他最大,搞砸了,黑鍋也得他背!這紫金虎想作甚?

一路風風火火趕到禁中,皇宮大內,誰敢騎馬乘馬?遂下車步行,還得攙着沈擇,埋頭就往“勤政堂”去。半道上,參知政事範同攆上來,喘息着問道:“出了什麼事?急成這樣?沈都知,你這又是怎地?摔了?”

沈擇不搭理他,只一味把頭朝前晃,示意趕緊走。見秦檜扶着吃力,範同搭了把手,兩位正副宰相,架着一閹人,你說這一幕怎麼看怎麼滑稽。

到勤政堂,沈擇讓他倆鬆了手,胡亂抹了幾把汗,一瘸一拐進去通報一聲,隨後又跛回來,宣他二人晉見。

堂上,折彥質已經神情陰鷙地坐着,皇帝耷拉着腦袋,跟霜打了似的,這兩位進去,正欲行禮,趙謹不耐道:“罷了罷了,都坐罷!”

二臣謝過,跟麟王對面坐了。三人互相交換着眼色,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時參知政事陳康伯未至,皇帝等不及了,手中舉起一道奏本使勁搖晃,口中道:“徐衛的本,方纔送抵!朕怎麼說的?寧可隱忍,也不要操之過急,打草驚蛇!現在怎麼樣?禍事了吧!朕再三地提醒你們,徐徐圖之,徐徐圖之,結果怎麼樣?削奪了人家王爵,又立馬讓劉光世出任宣撫判官,這,這,這叫欺人太甚!”

他劈頭一頓訓,也不知是針對誰,倒把宰相們噴得有些找不着北!而且聽官家這話顛三倒四的,您到底站哪頭的?什麼叫“欺人太甚”,我們哪一樁哪一件不是跟陛下商量過的?

好在,這些大臣們都知道皇帝是什麼品性,也不爲奇,折彥質硬着頭皮問道:“聖上,不知徐衛所奏何事?”

趙謹發泄一通,勉強出了因爲驚疑而鬱結於心中的氣,此時見首相問,嘆了一聲,將本子遞了出來。沈擇一跛一跛上前接過,趙謹見狀道:“你又怎地?”

“小人一時不慎扭傷,並不妨事。”沈擇躬身答了,便將徐衛奏本轉交折彥質。

麟王雙手接過,展開來看。初時,看到徐衛追憶二十來年抗金生涯,並沒有表示,再後,又看到他分析如今天下局勢,才稍加認真。哪知後頭話鋒一轉,看得麟王眉毛猛地一擰,再也舒展不開,臉上神情也是越發地凝重了。

他方看畢,陳康伯就到了,行禮畢,坐在他下首,折彥質遂隨手遞給了他。陳參政接過看了,不見任何反應,又請內侍轉交秦檜。

秦檜等得心焦,幾乎是搶過來,因爲急,也沒法細看,專撿緊要的。偏生徐衛字跡潦草,你若不仔細,還真沒法看。可是苦了他,瞪大眼睛一字一字地認,當看到那句“準臣卸一切差遣”時,他抖了一下。閱畢,怔怔出神,卻忘了轉給範同,只直對方假意咳嗽提醒,他才省悟。

“徐衛請辭,如之奈何?”趙謹的目光在宰執大臣臉上一一掃過。迴應他的,都是低頭沉默。

不怪宰相們沒主意,只怪這事來得太突然,根本沒有絲毫預兆。但是個正常人,都會認爲,徐衛即使知道朝廷用意,也必定想盡千方百計阻攔,這下倒好,人家也光棍,好似知道要整治他,乾脆自請辭職,而且辭個乾淨,一切職務都不要了,要養病去。

這本來是“勤政堂”中諸人最終之目的,現在只須答覆一句,就完事了。可問題是,誰敢去答這一句?徐衛入陝二十年,川陝保持一種相對“獨立”狀態十餘年,神武右軍上上下下都跟徐衛有莫大的關係,此刻,他撂挑子走人,沒人能接得下這個攤子!

“卿等怎都不言語?主意是你們出的,如今徐衛要走,怎麼辦?朕準還是不準?”趙謹催問道。

折彥質想了想,答道:“聖上,眼下斷斷不能準了他。以徐衛在川陝之權勢聲望,一時無人能夠取代。倘若他一走,川陝恐生變故,又尤其是陝西。臣料,徐衛這一本,並非真想辭職,不過是看出了朝廷用意,以退爲進,借辭職要挾。如今川陝還離不開他,只有暫時隱忍,安撫爲宜。”

“不錯,聖上宜好言安撫,以慢其心,只要穩住了他,川陝並非鐵板一塊,徐徐滲透,早晚有將他連根拔起的一天。”範同也附議,又停片刻,補充道“想是削奪王爵和劉太尉之事驚動了他,藉此報復。臣以爲,不若復他王爵,以免節外生枝。”

削奪徐衛“太原郡王”爵位,是秦檜出的主意,現在範同如此這般說,便是有針對他之意,他還怎能坐得住?但這事太大,倉促之間,他不願意信口開河,因此保持沉默,倒像是認了範同的指責。

趙謹見狀,便有些責備的口吻:“秦卿,前日削徐衛王爵時,你說定然無事。如今……”

“請聖上恕罪。”秦檜起身俯首道。

趙謹哪是想聽這個,嘆道:“朕不是想追究誰的責任,現在事情出了,總得拿出個辦法纔是。徐衛稱病辭職,麟王說不準,你的意見呢?”

“臣,也認爲,此刻若準徐衛去職,川陝恐生變故。”秦檜道。

“這就是了,既然不準。那朕該如何安撫他?”趙謹又問。

秦檜這道不假思索:“他既以辭職要挾朝廷,朝廷若要安撫他,就只能從其所願。”

折彥質聽到這裡,質疑道:“徐衛所願,想必是復其郡王爵,調走劉光世,恢復之前境況。這,能從他所願麼?”

秦檜顯得有些被動,一時答不上來。趙謹煩躁不已,開始發牢騷:“早知今日之事,當初就不應該輕易動川陝的心思。朝廷若不斥責、不削爵、不收權、不掣肘,徐衛定然還是安心作他的川陝長官,又怎會生出這些事來?”

大臣們心下嘀咕,這叫怎麼話?這不諱疾忌醫麼?

還沒完,趙謹又道:“甚至,當初就不該準徐良請辭。現在倒好,徐衛有樣學樣,跟他堂兄一般,自請解職。想是知道朝廷要整頓,索性自己了斷了!徐良出朝,朕還有你們可用,徐衛若走,誰人能爲朕統率西師?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罷罷罷,既然不準了,你們拿出個具體的措施來,怎麼安撫他?復王爵沒有問題,有必要調走劉光世麼?這處置大權,還能不能還給他?”

“聖上,這萬萬不可!”

第498章 政變(上)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七百四十七章第八百七十七章第811章 雞飛狗跳第283章 過河!過河!過河!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284章 種家軍第397章 地下黨第593章 徐太尉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680章 割地求和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230章 煙消雲散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182章 糾結第406章 大變動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760章 攻破大名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149章 佈局第57章 饅頭第34章 亂刀分屍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七百八十七章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488章 復出?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八百七十八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767章 噩耗傳來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八百三十八章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568章 要戰便戰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138章 佈防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717章 包藏禍心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740章 三年後第83章 驚變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八百三十一章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八百八十一章第826章 選秀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592章 銳意進取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106章 大動作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73章 革新戰法第106章 大動作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1章 徐家老九第172章 岳飛再興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559章 十三萬步騎!反攻!第593章 徐太尉第四百一十章第7章 遼國完蛋第516章 強力反擊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37章 已婚少婦與黃花閨女第139章 競爭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285章 輕騎突進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