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秦檜出任御營司,組御營使司,除副使徐勝之外,他藉着皇后和折彥質的支持,將一些與他關係密切的官員都調入該司,委以職務。在任參知政事期間分管兵務的秦會之很清楚,他這個御營司不過是個空殼衙‘門’,根本節制不了全國的軍隊。他自己也沒有打算拿着‘雞’‘毛’當令箭,他只想扯起這面大旗,招兵買馬。

如魏師遜、湯思退、樓照等官員,或兼任,或專任,都在御營司掛上了名。鄭仲熊眼見此景,十分得意地對沈擇說,秦檜這個人是拉對了。你看,他一豎起御營司的大旗,立馬就把咱們的人聚在一處,豈不強似從前在朝堂上被“邊緣化”?沈擇也極力向劉皇后稱讚秦檜能幹。

可是,雖然招牌有了,人馬也有了,可御營司到底是個空架子,並沒有實權。秦檜所能作的,也就是在朝堂上發聲,僅此而已。他自然不甘心這樣,可朝廷裡,要麼是追隨徐良的大臣,要麼就是簇擁在折彥質身邊的官員,剩下的不是人輕言微,就是自命清高。秦檜通盤考慮,認爲對他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幫折彥質,壓制徐良。

這頭一件要作的,就是補上他留下的空缺。參知政事,實爲副相,參與機要,權力不小。現在剩下的兩位參政,李若樸與朱倬,都與徐良是一黨,必須‘插’一個進去。劉皇后和折彥質都盯着這個位置。

麟王已經物‘色’好一個自己的親信,準備擇機向皇帝奏明。可惜,晚了一步,在秦檜的提醒下,劉皇后很快與沈擇議定,準備將翰林學士範同扶上副相的寶座。範同在劉皇后的祖父劉延慶作“御營使”時,曾是他的幕僚,與劉家有舊,理所當然成了“後黨”。

定好人選,劉鳳娘便向皇帝吹風,說如今朝中,追隨徐良的大臣仍舊很多。折彥質雖是官家扶持起來的,但其人功勞既大,也就不易控制。陛下當提拔一位親信大臣補這個參知政事的缺。而縱觀朝中,沒有比範同更合適的了。

皇帝深以爲然,當折彥質和徐良都向他提出新任參知政事的人選時,他突然把範同擡出來,打了個兩位宰相一個措手不及。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正是這個道理。範同升任參知政事以後,秉持中宮的意思,凡遇事,與折彥質保持一致,專‘門’針對徐良集團。

徐良失這一着,正尋機反撲時,他的政敵們又把目光盯在了李若樸身上。秦檜向折彥質提出,李參政已到致仕年紀,因爲徐六的遮掩,一直沒有退,官家也沒有過問。如今,可藉着這個由頭,‘逼’他退休,再下一城。

折彥質從其言,本想借言官之口彈劾李若樸。奈何御史臺和知諫院都爲徐六所把持,折彥質根本找不到人,‘逼’得他親自出面,上本彈劾,這實在有些失身份了。事情一出來,徐良反應也快,立即上本,稱李若樸確實到了退休的年紀,但因其人理政卓然,朝廷缺不得他,因此才未上報,他還請皇帝下特旨,將李若樸特事特辦。

折彥質、秦檜,乃至後宮劉鳳娘哪裡肯?各顯神通,非要把李若樸‘弄’走不可。然而此時,皇帝卻動了心思。

沒錯,他扶持折彥質起來,確實是爲了掣肘徐良。但這並不表示他不再信任徐良了。只不過因爲徐六以前的權力太大,到了獨攬朝政的地步,所以必須要有人牽制。然而,對這個幾朝元老,又擁立自己登基的大臣,皇帝仍舊有信任在的,更重要的,還有一種依賴在。

折彥質等大臣這段時間以來,咄咄‘逼’人,徐六限於被動。如果再把李若樸強迫致仕,自然沉重打擊了徐良,但這未必就是皇帝想看到的。

趙謹這個皇帝,沒有雄心壯志,並不想作一名雄主,只願天下太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再加上,他對朝政不太上心,如果讓他學他的哥哥趙諶,事事親力親爲,他恐怕連皇帝也不願作。有得力大臣替他分擔,這是最好的。在他看來,折彥質和徐良兩個人,在朝中爭鬥,彼此牽制,是最理想的局面。這樣就不用擔心哪一方會坐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如果持續打壓徐良,萬一折彥質又壯大到當初徐良的地步,豈不失去了“分權”的意義?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他罕見地不理會皇后和首相的意見,下特旨,高度評價李若樸在中書的功勞,明確表示,不受年齡限制,繼續任職。

另外,皇帝此番之所以如此,還有一個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那就是,從前,他一‘門’心思都放在皇后身上,兩口子終日卿卿我我,如漆似膠。如今,他自然也是極寵劉鳳孃的,但他的老孃作主,替他選了多位美人進宮,那也不是用來擺着看的。

其中,尤以朱氏和徐氏最得他歡心。朱氏一進宮,就被越級封爲“良人”,沒過幾個月,又封了“婉容”,皇帝時常與她相守,談論詩詞文學,很對胃口。至於徐氏,趙謹也是喜愛得非常,她固然不像朱氏那樣家學淵源,奈何‘精’靈古怪,又生得極美,皇帝與她在一處時,總是歡笑,並不曾有半點不快。兩位美人打破了劉鳳娘在後宮中的壟斷,自然就讓皇帝不再把把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個‘女’人身上。順理成章的,這兩位新寵的父親,都得到了晉升。

這一次謀劃受挫,未能打擊到秦檜。他審時度勢,分析認爲,如今朝中已經隱隱形成了三股勢力。一是徐良、二是折彥、三就是劉家。徐良作爲老牌的實力派,引起了皇帝的猜忌,所以纔有了折彥質上位。所以,徐良一定是最先被打倒的!

至於他自己屬於哪一派,他倒不是很在意。看情況定,如果徐良倒臺了,折彥質把持朝政,他就是折彥質這一派,如果折彥質也倒了,他就是劉家那一派。不過,這些都可以以後再說,現在要緊的是,打倒徐良!

而要打倒徐良,你一個個去剪除他的羽翼,那是下下之策。打擊他的施政理念,這纔是上策!徐良的施政理念是什麼?是主戰,是主張北伐,收復河北,收復燕雲!只要破壞了他這個主張,徐良自然無法在朝廷立足,不需要誰去壓制,他自己就會辭職!

奔着這個目標,他又向皇后和折彥質雙方提出。重新與金國締結和約,劃定疆界,以示互不侵犯之意。如此一來,徐良北伐燕雲的計劃自然宣告破產!

此議得到了劉鳳娘和沈擇的極力贊同,而且他們也認爲,皇帝那裡沒有問題,因爲官家也不想打仗!只需聯合折彥質,在朝中推動此事就行了。

可秦檜上竄下跳,卻忘了一件事情。沒錯,折彥質是跟徐六不對盤,雙方爭得不可開‘交’。但再爭,折彥質也是主戰派!

當秦檜向他提出這個主張時,麟王就明確表示,此事斷斷不可。河北如今還在‘女’真人控制之中,那是我固有領土。如果重新締結和約,劃定疆界,那就是在法理上承認,河北以及其他未收復的地區是金國領土,這絕對不行!

折仲古到底還是有原則在的,秦檜碰了個釘子,又不敢得罪折系,便暫時打消了這念頭。倒是劉鳳娘不知天高地厚,認爲折彥質不同意,那就讓秦檜領頭,在朝中推動此事,她是恨毒了徐良。秦檜卻不是愣頭青,深知沒有折彥質支持,此事絕對要黃,好說歹說,勸住了宮中。

徐六此時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今時不同往日,折彥質和劉家在朝中坐大,他有着深切地體會。誠然,徐六並不想作一個“權‘奸’”。他深受其父徐紹的影響,渴望作一代中興賢相,盼望在自己手裡,完成大宋的中興和統一,做前人未做之事。但是,搞政治的人,基本就不要奢望什麼高風亮節了。權力能蠱‘惑’人心,當你大權在握時,你很自然地就把它看成是你‘私’有的東西,容不得旁人來爭,來奪!

眼下,想從內部爭奪上佔據上風可以說非常困難。折彥質本就是皇帝扶起來掣肘自己的,宮中的皇后是皇帝的妻子,也奈何不得她。徐良思之再三,只能從外部借力。

這個“力”從何來?那就是金國。揮師北伐,以軍事上的勝利,來穩固自己的地位!

正巧,去年各地都“大稔”,糧草豐足,國庫裡的錢也足夠支撐一場戰爭。無論是西北,還是南方的宋軍,都已經休整完畢,剛從戰場上下來不久,軍隊士氣高昂!而且,這次若是用兵,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動員幾十萬‘精’銳,耗費大量錢糧。有老九二十幾萬西軍在旁,金軍就得時刻防備着他,取河北,只需要一場有限規模的戰役即可。如此一來,風險既小,耗費也少,實在是值得一試!

……

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673章 徐衛功大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649章 徐郡王第91章 援兵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1章 徐家老九第36章 手下留情 我等投降第八百七十一章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473章 大難不死第139章 競爭第487章 權臣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66章 長輩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326章 亮招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126章 闖宮第389章 劉子羽第八百五十三章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七百四十二章第333章 回馬槍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七百四十七章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439章 鎮江來人第532章 最年輕的節度使第651章 政變苗頭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293章 風向突變第719章 詭異的禁中第四百一十八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34章 亂刀分屍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764章 徐家莊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八百五十五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40章 如花似玉的弟媳沒了第316章 爭相投靠第47章 屠殺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102章 張九月第46章 死戰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117章 好險第146章 升官第八百七十一章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712章 凱旋而歸第562章 策反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