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決戰在即

再說這陽涼南關的守將劉堂,本是河東上黨人,跟西軍兩興安撫使王彥是同鄉。早年在李植手下當兵,李植以威勝軍這一塊地盤叛投女真,他也就跟着作了李軍。後來僞韓被廢,李植也被解除兵權,作了閒王,他又稀裡糊塗地作了金軍。

而現在,又要他作回宋軍。劉堂自己無法作出決斷,遂在請韓常暫退以後,召集部下軍官商議前途。陽涼南關,守軍四千二百八十餘人,他一個萬戶下面,還有三個猛安,數十名謀克。劉堂將他們統統召集起來,選了一處營房,閉門商量。

從進門開始,軍官們就七嘴八舌,各抒己見,鬧哄哄一團。劉堂進來以後,把佩刀往桌子上一拍,大聲道:“都給我閉嘴!”

房內嘈雜聲漸漸低了下來,劉堂環視衆軍官,眉頭緊鎖道:“衆家兄弟,今天這事關係到我們弟兄的生死和前途,不得不慎重。在商量之前,我說幾句。”

語至此處,他清了清嗓子,繼續道:“我們這四千多弟兄,有的是從前追隨李知軍的舊部,有的是後來女真人徵的籤軍,不管如何吧,咱們這夥弟兄,改頭換面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不在乎這一回。但是,一個條件,那就是得保證咱們弟兄周全,要有飯吃,有衣穿,不挨凍,不受餓,再有,就是要有餉錢,否則白乾怎肯?總之一句,趨吉避凶,看站哪邊有好處!就這麼地,你們說說看法吧。”

他話音落地,卻無一人接口,劉堂一怔,問道:“怎地?都沒主意?”

“這,萬戶,咱們話分兩面說。”一名猛安軍官道。“如果說不降,開打,憑我們陽涼南關,能擋得住虎帥麼?”

劉堂臉上的肉抖了幾抖,作難道:“這,我還真說不準。陽涼關險要,縱使十萬雄兵,也休想輕易奪取。但話回來,來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紫金虎。他的底子,不用我給你們抖了吧?”

這還用說?河東這一面,有哪個不曉得徐衛那一檔子事?河北起兵,剿匪,勤王,紫金山浮橋擋了大金國的二太子,由是得了一個紫金之虎的花名。再後來,更不得了,轉戰各地,東征西討,打出來赫赫威名!女真人最頭疼的就是他了!現在手握幾十萬悍卒,牛!

“就是,打,不一定能打得過。但如果降的話,有沒有風險?”那猛安又問道。

劉堂想了一陣,突然發作:“孃的,我是在問你們看法,你怎麼句句反過來問我?”

那猛安賠個禮,自顧道:“我們雖說身在金營,但也有頗多無奈。大宋朝廷素來是養兵的,我估摸着,過去了,虎帥也不至於把咱們怎麼樣。”

“所以呢?你的意見是降?”劉堂問道。那猛安勉強一笑,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劉堂見狀,又看向一衆軍官:“你們呢,都說說,這不是哪一個人的事,關係到咱們幾千弟兄,馬虎不得。”

“依我看,降了算了!跟誰打仗不是打?反正我這身皮是穿夠了,去他孃的!死人才左祍呢!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女真人非讓老子剃個禿瓢。這人不人,鬼不鬼的,死也沒法見祖宗,降吧。”這人倒是乾脆。

馬上就有人出來反對道:“你說得倒輕巧!哦,光憑女真人讓你剃髮易服,你就降了?要是過去徐衛那裡,連腦袋都保不住,你又怎麼說?”

“腦袋都沒了,我還說條俅我說!”

“萬戶,要按我說,順歸虎帥的話,應該沒什麼風險。韓安撫還是咱河東帥,他都降了,咱們爲何不能降?再說了,他也好好的,沒見徐衛殺了他啊。”

“話不能這麼說,韓安撫人傢什麼地位?留着他有用,我們就不一定了,人徐虎兒也不缺咱這幾個人。”

“不降!韓安撫要降,那是他的事。咱們死守着陽涼關,量徐虎兒也打不進來。到時候,他一退兵,咱們不就立下大功了?燕京朝廷還能不封賞咱們?過去徐虎兒那裡,頂多就是不殺,接着賣命,比得上立功受獎麼?”

“哎,這倒是句實在話,劉萬戶,這說法不錯。”

劉堂越聽眉頭皺得越緊,不管是主張投降的,還是主張抵擋的,似乎都說得有道理,這怎麼整?正糾結時,一人抗聲道:“諸兄弟難道只看眼前之利麼?”

衆人疾視之,劉堂疑惑道:“焦文通,你所言何意?”

這焦文通,從前是太行山一支義軍的首領,據說風光時手下也有千把嘍羅,其力也頗有勇力,能開三石硬弓。但終究抵不住金軍的圍剿,被迫投降,被髮到陽涼關來,作了個猛安百夫長。

“劉萬戶,眼光要放長遠一些,若只顧眼前,必有後患。”焦文通約有四十多歲,身長近八尺,立在那處宛如金剛一般!麪皮黝黑,再加上濃須密佈,使人望而生畏。

“那怎麼才叫眼光放長遠一些?”劉堂又問。

“女真人起兵南侵時,其兵威之雄,如日中天!南軍莫敢掠其鋒!然二十年下來,金軍威風不在,而南軍西軍越發強大!愈往後,形勢將愈明朗,何去何從,卑職想,萬戶自有分寸。”焦文通道。

話剛說完,便有主張抵擋的軍官譏笑道:“焦文通,你兵敗勢窮,投降女真。如今又在這裡鼓吹金軍愈弱,南軍愈強,你這是不是有點……”

焦文通默然無語。

劉堂制止了那些正欲羣起攻擊的部下,正色問道:“焦文通,你且細說來。”

“是,萬戶,試想,從陝西全丟以來,再到都元帥領兵攻襄漢,這數載以來,金軍可曾打過勝仗?”焦文通問道。

劉堂想了想,點頭承認:“確實敗多勝少。”

“不錯,這正是攻守易勢的時機。虎帥如今發動反攻,進軍河東,難道萬戶還想不明白這標誌着什麼?上回南軍反攻中原,雖然失利,但說明南方已經開始着手北伐。”焦文通道。

“然這也不足以證明宋金強弱態勢的易形吧?”有人質疑道。

“就是,這虎死架不倒,再說大金國還沒到那份上。將來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

焦文通搖了搖頭:“如韓安撫,金營名將,女真南下時,他攻城掠地,何其勇猛?但說句難聽的,各位想想,他在西軍手底下,吃過多少回敗仗?後來還被逐出陝西,如今甚至……”

這話一出來,衆人無法辯駁了,因爲事實擺在眼前。

“所以,你認爲我們應該降?”劉堂問道。

“不應該說是降,我們本是兩河之民,腳下本是宋土,如今只是迴歸罷了。另外,卑職從前舉義抗金,對於河東義師的情況比較瞭解。不瞞各位,往前幾年,河東義師有數十萬衆。如今雖然在金軍圍剿之下,損失巨大,但北面的邵家兵,南面的紅巾軍,以及其他諸路義軍,十來萬還是有的。而且這些人皆打徐字旗,以虎帥部屬自居,如今西軍進軍河東,他們必然羣起響應,時間一長,這河東的局勢,就將越不利於女真。我們此時迴歸,正得其時!”

也不知是被他這番話觸動了,還是唬住了,營房裡一時落針可聞,鴉雀無聲。

劉堂一眼掃過房中數十名軍官,朗聲道:“集合部隊!”

四千餘金軍被集結起來,劉堂當着他們的面,大發了一通感慨,幾乎說得涕淚橫流。他說,我們都是河東子弟,理當肩負守土抗敵之責!但是,我們要分清,誰是敵?是誰佔領了我們的家鄉,是誰逼迫我們剃髮易服,又是誰擄去我們的兄弟姐妹充作奴婢,誰就是我們的敵人!

如今,大宋川陝長官,虎帥徐衛率領西軍精銳,收復河東來了!虎帥仁德,不忍看骨肉相殘,遂使已經投誠的原河東安撫使韓常前來傳遞消息,只要我們獻關歸順,非但既往不咎,還會委以重用!此刻,虎帥已經在營中備好了酒肉銀錢,等着咱們弟兄吶!所以,現在我們就打開關城,獻關回歸!

他這套說辭,不過是場面話而已。但沒有想到,一經宣佈,軍士歡聲雷動!軍官們決定投降,有其利益考慮在。但士卒就純樸得多。他們高興,一是不用打了,二是打從心底,他們還是更認同“宋”,而非“金”。

劉堂當即派遣焦文通出關,去拜見徐衛,表明願意獻關回歸的意願。並請徐衛派員入關,清點兵馬器械。

徐衛及西軍將帥們聞訊後大喜!老實說,對於能否勸降守關金軍,徐衛自己都沒多大的把握。因爲陽涼關確實險要,真要打起來,雖然有可能會攻得下,但時間呢?

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僅僅幾滴唾沫,就拿下陽涼關,這不值得歡喜麼?遂善加撫慰焦文通,並派人隨其入關,清點兵馬器械,並召劉堂等守將來見。

劉堂等人雖然決定投降,但一聽說徐衛召他們到西軍營寨去時,還是有些猶豫。但話已經宣佈全軍了,此時若反悔,恐怕是開弓沒有回頭箭。遂在焦文通一再鼓勵之下,率三名猛安千夫長出了陽涼關,向宋營而去。

“孃的,萬戶,我這眼皮直跳,此去莫非凶多吉少?”一名原本主張抵擋的千夫長突然說道。

劉堂正猶豫,聽了這話,停下腳步,緊張道:“你這一說,我也覺得不妥。莫非徐衛是想把你我四人召去營中,一刀結果了性命?”

“有可能,咱們還是別去吧?”那千夫長建議道。

劉堂嘖了一聲,扭頭看向連綿的宋營,拿不定主意。此時,另一名千夫長道:“萬戶過慮了。試想,我軍已經答應獻關歸順,虎帥又何必多些一舉,害我等性命?若在關外殺了我勻,豈不讓關內士卒譁變?再說,他又爲什麼要殺我等?沒有道理。”

劉堂一聽,感覺是這麼個理,遂又邁動腳步,往山下而去。走不到十幾步,忽見下頭來了一行人,約莫五六個,從裝束上來看,絕非普通士卒。都是全副披掛,衣甲燦爛。他們認出其中一個,正是韓常,而韓安撫,還走在一人之後。

劉堂心裡一驚,慌忙大步往山下竄,後頭三個千夫長攆都攆不上。

兩邊相遇,劉堂只認識韓常,遂抱個拳行禮道:“卑職是陽涼守將劉堂。”

他對面一個人,三十多歲,身長七尺有餘,雙目炯炯,鼻樑高挺,脣上蓄淺須,真個風采照人,威儀無比!

那人含笑看着他,道:“我是徐衛。”

一聽這話,四個禁不住都打個冷戰,徐衛?便是徐衛?眼前這人,竟真是虎帥?

此時韓常在後頭道:“劉堂,見了徐郡王,怎如此失儀?”

劉堂身不自主地就跪了下去,雙膝着地,額頭貼土,恨不得把臉也貼在地皮上,惶恐道:“卑職,卑職,怎敢,勞,勞虎帥大駕!”後頭三個千夫長跪得整齊,都把頭貼在地上,沒一個敢擡頭仰視的。

徐衛伸出手去,攙起劉堂,笑道:“你能知進退,明大義,我很高興。你等放心,徐某說出的話,絕不反悔。既然獻關歸順,便是我弟兄!”

劉堂等人感激莫名,結巴道:“卑職身在金營多年,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後,定當追隨……”

“大王。”韓常在後頭提醒道。

“定當追隨大王,以洗往日之污。”劉堂正色。

“如此甚好。走罷,我已在營中備了酒肉,專爲你等舉義相慶。”徐衛執劉堂之手,向下走去。

原來,在召劉堂等人來見之後,徐衛就一直等着。當看到劉堂等四人走在半道上,卻又猶豫起來,他惟恐生變,遂親自來迎。這纔打消劉堂等降將的疑慮。

西軍拿下陽涼南關之後,次日起兵,直撲陽涼北關。這一回,卻沒那麼容易了,雖然有韓常劉堂等人“現身說法”,但換回來的,卻是辱罵和挑釁。皆因陽涼北關,是進入太原盆地的最後一道防線,萬不容失。所以,佈置在陽涼北關的金軍,不止有漢籤軍,更有契丹軍和渤海軍。漢人和契丹人就算了,渤海人跟女真人,簡直是鐵哥們,豈能被你區區幾句話說動?徐衛心知勸降無用,遂命令將帥,準備強攻。

且不說徐衛扣關,卻說這遼軍在西三州掃蕩一切牛鬼蛇神,五萬精銳的金軍援兵,愣是被契丹人鐵掃帚掃得七零八落,逃往大同府。隨後,勢不可擋的遼軍攻破豐州城,盡屠城中女真人,裂其屍以泄憤。

至此,西三州全部被遼軍收復,進展之迅速,連遼軍都元帥蕭斡裡剌都感到振奮!他甚至也和南邊的徐衛有着同樣的想法,莫非我們此行的既定目標太保守了?女真人已經淪落到這般田地了?

很快,他就發現,不是這麼回事……

遼軍取西三州後,隨即進兵大同府北部,奪取宣寧等地,受到了這裡契丹族人的熱烈歡迎。遼國被金軍攻滅以後,女真人對契丹人的壓榨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盤剝掠奪都是小菜,甚至擄平民爲奴,徵契丹人充軍……因爲女真人極度不信任契丹人,有一個耶律大石在西域,契丹人的希望就不會破滅,女真人又怎能不提防契丹?最後,甚至到了,每一戶契丹人,要由兩戶女真人夾防這種地步!

有鑑於此,看到“王師”重新東歸,深受女真人壓迫的契丹人,怎能不感激涕零?儘管,這支“王師”裡多了一些頭髮眼睛跟他們不是一個色的異類。

就在遼軍信心爆棚,認爲復國大有希望之際,兀朮也得知了前線戰敗的消息。其實他早就離開燕京,前往大同府督邊。而他帶着大軍趕到大同府時,正好撞上敗兵回來。兀朮大怒,處死一名萬戶,七名千戶,將首級掛起來示衆,嚴厲告誡衆軍,此番事大,若不效死,我就讓你死!

隨後,他重整兵馬,將敗軍和他從燕雲各地,以及女真老家徵召而來的部隊編在一起,共計八萬大軍,其中騎兵就超過一半。他帶着這支匯聚了大金國精銳的大兵團,往北進發,尋找遼軍,伺機決戰。

兀朮軍團北行不滿百里,就探知遼軍已經攻破了豐州城,其主力現在正在宣寧,兩軍相隔已經不遠。此時,兀朮利用契丹人對金人苦大仇深,急欲報復的心理,下令停止前進,就地紮營佈陣。又派出少量部隊,前去偵察襲擾,引遼軍前來應戰。

金軍的動靜,很快被蕭斡裡剌得知,這位遼軍統帥慷慨激昂地號召將士,一舉擊潰金賊,復我西京!大同府,曾是遼國的西京,若能攻下大同府,勢力引發金國強震,同時,亦能極大在鼓舞遼軍士氣!

蕭斡裡剌遂引耶律燕山,耶律鐵哥等引大軍南下,準備跟兀朮來一場面對面的較量!要讓女真人看看,我們在西域苦戰二十年所打造出來的百戰雄師!

———————————————————————————————

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七百八十八章第545章 虎牢關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八百七十四章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47章 暴亂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七百五十一章第34章 亂刀分屍第86章 盾陣第223章 這潭水很渾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197章 傻了吧第43章 蔡大忽悠第483章 軍閥第八百零三章第110章 衝突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764章 徐家莊第389章 劉子羽第134章 徐家將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115章 攀親第133章 川陝第67章 佈局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109章 威望第333章 回馬槍第91章 援兵第70章 陰招第71章 整編第75章 阻擊第342章 又一個秦檜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240章 挖祖墳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284章 種家軍第104章 內情第505章 火冒三丈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580章 攻克西城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八百五十一章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356章 軍隊執法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58章 報捷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38章 佈防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154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陰招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241章 策反李植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273章 沙場老將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489章 驚變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705章 割據川陝第八百四十九章第153章 虛虛實實第337章 想後路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512章 生財之道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95章 統帥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79章 逼宮第3章 千王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