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宰相救火

挑撥兩宮,換言之,就是挑撥太上皇和皇帝的父子關係。這個罪名,放在哪一朝哪一代都絕對輕不了,哪怕是以政治開明著稱的宋代!趙諶將這麼大一頂帽子扣在羅汝楫腦袋上,顯然是一輩子再不想見到這個人。

何鑄得到上意之後,心驚不已!因爲如果按照這個罪名來判,羅汝楫莫說仕途毀於一旦,他這一生差不多也就只能悽悽慘慘慼戚了。他看到羅汝楫那副慫樣,感覺這個人其實就是個沒腦子的大嘴巴,沒什麼險惡的用心。思來想去,就向皇帝求情,說不至於。

但趙諶鐵了心,認定羅汝楫居心叵測,要求大理寺依法辦理。何鑄還真算個熱心腸,見皇帝這裡走不通,又去跟首相朱勝非打招呼,希望他幫着勸勸,給羅汝楫弄個“免職安置”就成了。朱勝非成天在皇帝跟前,哪能不知天子的心思,勸何鑄說,這事你就甭摻和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何鑄眼見如此,沒奈何,只能依皇帝的意思,重判羅汝楫。最後的判決結果,除名,吉陽軍編管。除名,就是取消羅汝楫原來的官員身份,貶爲庶民;編管,就是羈押,安置的話,你只是受到監視,在安置地,你想幹嘛就幹嘛,還可以邀朋會友,接見訪客。但編管,卻要受到管制,你的任何行爲都要得到當地官府的允許;吉陽軍,就是後世的海南三亞。可在宋代,那裡並非旅遊聖地。

爲了貫徹皇帝的意思,判決結果一出來,羅汝楫就被火速押解出行在,送往海南。以至於御史臺的同僚相見他一面,替他送行都沒有機會。此事暫時還沒有引起激烈的反彈,但不滿的情緒卻在朝中蔓延,只有有一點火星子濺出來,很快就會引燃。

而這點火星,已經從淮西濺到了行在。

本來以爲金軍退兵,宋金停戰以後,自己能輕鬆一點。但卻又碰上皇帝繞過朝廷,直接下詔北伐,徐六作爲主管軍務的副相,仍舊每日忙碌操勞着。在四個正副宰相里,只有他對軍事有一定見解,沒勞他勞誰?

不過,徐良卻覺得,累一點也值。因爲前線不斷傳回捷報,振奮人心!先是李顯忠破淮南東路的重鎮宿州治下兩縣,緊接着,折郡王也報捷,稱在蔡州治下的確山縣擊敗金軍。再後,淮西安撫使劉光國上報,稱淮西軍已經攻破宿州,正在淮南東路擴大戰果。

至少,到目前爲止,北伐還是相當順利的,這禁讓人看到了北定中原的希望!

這一天,已經到了黃昏時分,政事堂裡,首相次相和另一個副相都已經下值回家了。他卻還在辦公堂裡埋頭批閱公文。他自己能定的,直接批覆,不能定的,也要在公文上註明,轉呈哪司哪衙哪位長官審閱。

光線越來越暗,他擡起頭來,眨了眨又幹又澀的眼睛,向外頭喊道:“把燈掌上。”喊過之後,外頭卻沒有反應,料想是佐吏開小差去了。不得已,自己起身點上燭火,藉着光繼續看。

不一陣,聽到外頭有腳步聲,因爲同僚下屬都回家了,所以政事堂裡格外寂靜,聽得非常清楚。那腳步聲估計是到了政事堂正廳以後停下,又過片刻,聽見有人喃喃道:“壞了。”

徐六因爲專門審閱公文,也沒有在意,直到外頭那人可能是看到了燈光,喊話道:“敢問還有長官在麼?”

“誰?”徐良擡起頭來問道。

一個身影閃進他的辦公堂,也看不仔細,只覺身材高大而已。那人進來以後,也不敢靠前,只在原地行禮道:“下官折知常有禮,沒請教相公……”

徐良也沒回答他的話,直接問道:“你有事?”

那折知常往前一步,答道:“下官奉都督江西、淮西、荊湖諸路兵馬折郡王鈞旨,赴行在報告軍情。方纔進城不久,雖知已過時辰,但因爲事情急切,因此唐突。”

一聽是折郡王派來的人,徐良來了精神,他起身端上燭臺繞出案桌,只見來者二十多歲,面黑,無須,雙目在燭光映照下顯得有些閃爍。擡頭看了徐良一眼,又趕緊低下頭去。

“你剛纔說你叫什麼?你是折家子弟?”徐六持燭問道。

“下官折知常,汾陽郡王乃家父。”折知常再次回答道。

徐良大感意外,笑道:“原來是折郡王之子,來來來,坐下說。”既是折郡王兒子,那自然就不一樣了。

折知常卻不敢坐,沉聲道:“下官有緊急軍情稟報,需得見中書長官。”

徐六自己坐下,將燭臺放在茶几上,笑道:“我是參政徐良。”

折知常大吃一驚!他因爲沒到過政事堂,也沒見過徐六,所以並不曉得。一旦聽清,才知面前的是清河郡王徐紹之子,參知政事徐良。遂以子侄之禮,大禮參拜!

徐六駭了一跳,這文官之間見面,哪怕是品級相差懸殊,也不必下跪的,於是問道:“你這是作甚?”

“昔年徐樞密與下官之父並肩作戰,當是下官長輩,而相公乃徐樞密之兄,下官執子侄禮,理所應當。”折知常朗聲說道。他這裡說的徐樞密,自然就是指徐九。

徐良笑呵呵道:“不必多禮,起來說話。”他如果知道折知常即將報告的消息,恐怕就笑不出來了。

折知常起身後,仍不肯坐,在身上摸索着,一陣之後,取出一物,雙手呈到徐良面前,道:“此折郡王親筆所寫奏本,遣下官送來行在。”

“哦,可是前線又戰勝了?”徐六一邊問,一邊接過。折知常默然無語。

徐六的笑容還保持在臉上,翻開了折郡王的本子,他每日所看奏本少說也得數十件,因此根本不管排頭這些,直接看實質內容。瞄了沒幾眼,臉上笑容凝結,很快,笑意全無,面上陰雲密佈。看到最後,一雙眼睛瞪圓,面上已是冷若冰霜!當合上本子時,已是全無表情!

戰敗!大敗!折郡王的部隊在蔡州確山爲金軍擊潰,現在已經撤過淮河,屯駐於光州。折郡王的本子裡,除了上報戰敗消息以外,並沒有詳細的損失數據。更多的是,則是指出失敗的原因,就在於神武后軍違背節制,失期不至,導致神武前軍孤師奮戰,終究不敵!

這還不算,折郡王請求朝廷再撥糧餉軍械,要再集結部隊,繼續北伐。這一點,如果是旁人看,或者還能矇混過去,可徐六本就身在行伍之家,而且在東京留守司、陝西宣撫司、川陝宣撫處置司呆過多年,你怎麼可能瞞得過他?

都被金軍擊潰主力,打得退過了淮河,還談什麼繼續北伐?你都在要求再撥糧草軍械了,也就是說,你原本的物資都丟乾淨了吧。敗成這模樣,還怎麼打?

徐六的副相不是白當的,他看完之後,首先考慮的不是前線局勢的變化。而是這一消息一旦公開,會在朝中引起怎樣的反應!

平地一聲雷!肯定是這樣!山崩海嘯,軒然,一片譁然,羣情激憤……

徐良突然感覺太陽穴炸裂一般的疼痛,他虎口,用一隻手揉着腦袋,冷聲問道:“到底折損了多少士卒,丟掉了多少物資?”

折知常見他神情有異,倍加小心道:“這個,具體的……”

徐良一拍茶几,指着自己的鼻子厲聲道:“小子,你應該我的背景!本相是因爲走的科舉,要不然,現在正跟我家兄弟們帶兵打仗!休要拿假話來誆騙!”

折知常被震住了,一陣沉默後,小聲道:“將士陣亡、失蹤、被俘,計一萬兩千餘人。軍械物資損失,極大……”

徐六聽得心痛,擺擺手道:“你,先去歇着,此事容本相細加思量。”

折知常本想借着其父和徐九這層關係,求徐六週全則個,但看他現在這副模樣,話是怎麼也不敢說出口的,遂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退出堂去。

他一走,徐六盯着折郡王的奏本,忍不住沉重地嘆息。折郡王啊折郡王,你本是功蓋當代,名震四海的軍隊統帥,此番卻敗得太不是時候!老實說,敗一仗,損失萬餘將士,丟棄些糧餉軍械,放在從前,不說不算個事,至少不算是捅天大事。但問題在於,此次官家冒着風險,繞過朝廷直接下詔,簡直就像是在豪賭。朝中不知多少苟且,在等着看笑話。更有,此番是宋軍首度反攻北伐,其意義之重大,就不多說了,你這一敗,其影響之惡劣,不止於你本人,更要牽連許多……

看看外頭,已然黑盡。徐良深吸一口氣,將牙一咬,心一橫,將折郡王奏本揣到袖中,舉步出了中書,竟往內廷而去。也顧不得時辰了,必須得夜闖禁中,哪怕皇帝這會兒跟皇后睡下來,也得給他拉出來!

但剛出中書省沒幾步路,徐六突然覺得不對。這事暫時可以不急着跟皇帝說,但咱們幾個在臺上執政的,必須要先通通氣。這麼想着,又打算出宮,去找朱勝非和趙鼎,至於黃潛善,找不找都那鳥樣,反正屁也不放一個,夾着尾巴作人的宰相。

因爲經常加班的原因,徐六府上的轎伕也沒來接,走了好一截路,才僱到頂轎子。當轎伕問他去哪時,他卻沒說去朱相趙相的府邸,而是回自己家。到家以後,急忙吩咐僕人前往朱、趙、黃三相的府上去請,就說有急事,趕緊來。

趙鼎第一個到,當時徐六正扒冷飯,他也不好坐在旁邊看着人家吃,就在廳上喝着茶。黃潛善第二個到,跟先到的在廳上沒邊沒際地閒談。徐六把冷飯都吃完了,朱勝非才姍姍來遲。進來就一句:“何事如此着急?不能明天說?”

徐六被冷飯噎得直打嗝,真想堵他一句老糊塗了吧,事情不急,我能連夜請你們到家裡來?但顧念到他是首相,當年又和自己老爹共同擁立新君,因此忍了下來。坐到主位,命僕人掩閉門窗,其他三位見他行事如此神秘,心裡都犯嘀咕,什麼事這麼不得了?

“朱相,趙相,黃參政。”徐六一一喚過,舉起折郡王的本子,正色道“禍事來了。”

一語驚滿堂!趙鼎身體往前一傾,幾乎要站起來,脫口問道:“甚麼禍事?”

徐六嘆了口氣,無奈道:“方纔收到消息,折郡王戰敗!”

“什麼?”三位重臣異口同聲。

趙鼎再也忍不住,起身上前,接過本子,甚至顧不得回到原坐,就立在那裡展開來看。朱勝非一見,也坐不住,湊上前去同看,只黃潛善安坐不動。

這一看不得了,首相次相看得面如死灰!趙鼎將本子往朱勝非手裡一遞,怒道:“何薊安敢如此!簡直目無國法軍紀!”

徐六眉頭一皺:“趙相認爲此次前線失利,主要責任在何薊?”

聽他這麼一問,趙鼎一怔,隨即問道:“徐參政認爲這是折郡王推託之辭?”

徐良苦笑一聲:“罷了,等三位看完再說吧。”

朱勝非覽畢,合上本子伸出去,黃潛善起身上前接過。都看完後,各回本座,朱勝非滿面陰沉,輕聲道:“此番果真是禍事了……”

“在下收到消息時,本欲面聖,但思之再三,還是覺得我們宰執要先商量。此事一旦公開,朝野震動,其影響不可估量,我們得先有個準備。”徐良道。

趙鼎頻頻點頭:“徐參政此言在理,這消息一旦傳開,不亞於地震吶。”

朱勝非顯得分外惱火,一張臉幾乎扭曲成一團:“這滿朝大臣的憤恨剛剛平息,羅汝楫的事一挑,人心又告浮動,現在這事再一攪,局勢堪憂!”

黃潛善此時插一句:“折郡王指責何薊違背節制,貽誤軍機,這事須得嚴查。”

徐六接口道:“事情莫須有,但這是後話,現在要緊的是,我們四人都商量好,這事到底怎麼處理。可以預見,一旦傳開,朝中必然輿情洶洶,但矛頭會指向誰?”

“這還用說?自然是前線將帥,尤其是何薊!”黃潛善道。

徐六看他一眼,質疑道:“僅此而已?黃參政忘了是誰下令北伐?”

黃參政臉色一變:“不至於吧?”

“不至於?有德壽宮,怎麼不至於?”朱勝非白他一眼,“這事瞞,肯定是瞞不住的。早晚得大白於天下,我們四人要商量的,最主要就是如何應付朝中即將出現的變動!大臣們剛剛消停了些,因爲羅汝楫被編管,臺諫方面正暗中蓄着力,一旦他們知道消息,必羣起而攻。”

“但也不會攻擊官家吧?”黃潛善道。

“明着,是不會,但肯定會攻擊我等宰輔,施壓聖上。德壽宮如果再從中挑唆,難保不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情況。”朱勝非道。

幾人都沉默,朱勝非見狀,繼續道:“老夫有個想法,三位姑且一聽。”趙、徐、黃都將目光投向他,傾聽高見。

“此事,不能牽扯到官家,一定要讓前線將帥把責任擔乾淨。何薊嚴辦,折郡王也要有所表示,以平息衆怒。再有,就是遣使金國,把此事的影響消除掉。唯有如此,才能過了這一關。”朱勝非不愧是擁立大臣,一門心思替趙諶着想。

趙鼎心裡並不認同,他是積極抗戰派,而朱勝非此時的言論,已與主和無異,因此他不表態。黃潛善在這種大問題上,向來保持沉默,因此也不說話。

徐六聽罷,沉吟道:“倒也是個辦法,但朱相,是不是忽略了一點?”

朱勝非詫異道:“哦?哪一點?”

“朱相忽略了官家的反應,聖上會不會同意這麼作?”徐六提醒道。

朱勝非更加不解:“這本是爲官家設想,怎會不同意?”

徐良一伸手:“朱相再把折郡王的本子看看。”

朱勝非將信將疑,又取過本子看了一遍,恍然大悟道:“虧得你提醒!是了,折郡王要求朝廷再撥糧餉軍械,捲土再來。”

“最大的問題就是這裡。”徐良點着指頭道。

趙鼎思索片刻,試探着道:“徐參政是擔心,官家會同意折郡王所請?”

“正是如此。”徐六點頭道。

“徐參政,我們之中,數你最知兵,依你之見,這仗還能打麼?”朱勝非趕緊問道。

徐六無奈地搖搖頭:“在下問過了,神武前軍折損萬餘,軍械物資丟失殆盡,可算是大敗,短期根本無力再戰。神武前軍一退,荊湖的神武后軍則更不用說,至於淮西軍,除了退回來,沒有別的路可走。不客氣地說,北伐,已經結束了。”

“既然如此,你只需將此話上稟官家,官家自然就不會同意。”趙鼎道。

徐六還沒回答,朱勝非就已經搖頭否定道:“趙相,你想錯了,官家很有可能會這麼幹。”

“這卻是爲何?”趙鼎真的疑惑不解了。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官家不至於昏聵至此吧?RO

第317章 無事獻殷勤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八百六十七章第500章 政變(下)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593章 徐太尉第159章 熊熊大火第七百四十五章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140章 小娘子第八百三十五章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41章 抱大腿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179章 徐家無賴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589章 再次議和第468章 深夜驚魂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三十六章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105章 內憂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6章 殺!殺!殺!第八百七十八章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248章 河東危急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八百五十五章第606章 納妾記第88章 漢奸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329章 收麥忙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八百三十三章第489章 驚變第八百五十三章第四百一十七章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64章 官油子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四百一十九章第八百八十一章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七百四十一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810章 翅膀硬了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97章 傻了吧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707章 兀朮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八百五十七章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333章 回馬槍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71章 整編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753章 太行奇兵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362章 掘城第80章 新君第736章 怎麼回事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769章 朱仙鎮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63章 來了第109章 威望第八百六十五章第104章 內情第161章 三路強援第49章 欲擒故縱第八百七十八章第775章 勝利了第353章 斷絕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