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扶正還是分治

“王庶致仕以後,徐子昂爲川陝宣撫司唯一長官,他向綿州有司索要大印……”趙鼎吸着氣,後頭的話沒說出來。他本人也覺得這好像沒什麼問題,徐衛是唯一在職的宣撫副使,在沒有主官的情況下,他主持宣撫司是應該的。

此時,趙諶向徐六問道:“徐卿怎麼看?”

徐良不敢信口回答,因爲當事人是他的親屬,總得避一避嫌。慎重思考之後,他道:“徐衛也在奏章中說得明白,這是因爲職權界定不明造成的,朝廷將它規定清楚也就是了。”

趙諶聞言,也不置可否,因爲徐六這話說了等於沒說。趙鼎接過話頭:“上次徐太尉到行朝入覲,官家擢他爲‘樞密副使’,這還用界定?樞府長官坐鎮地方,王庶一走,他管幹宣撫司那是理所當然。張浚王次翁等繞開徐衛,擅自作主,這一是違背制度,二是違背節制,無論如何說不過去。”

朱勝非一直沒開口,見趙鼎說得這麼堅決,笑道:“趙相,話也不是這麼說。官家雖然擢拔徐衛爲樞密副使,但確實也沒有明確規定讓他參與宣撫司日常事務嘛。”

趙鼎眉頭一皺:“朱相,這話旁人說就罷了,你是當朝首輔,制度方面的事還用我向你解釋麼?樞密副使,這頭銜說明一切問題。”

朱勝非有此尷尬,因爲趙鼎這個人說話就是直來直去,不會考慮你的感受,只要惹着他就跟那火藥似的。咳了一聲,排解道:“縱使徐衛的要求合理,張浚王次翁等也沒有過錯。一方大印關乎兩地權柄,確實要謹慎。”

“我只想知道,誰給他們的權力,讓他們行使宣撫處置使的職權擅自調兵?這件事情若非要嚴究起來,是什麼性質朱相比我更清楚。”趙鼎嚴肅異常地說道。

朱勝非接不下去了,因爲這整件事情根本就是一筆糊塗賬,你永遠算不清。非要理論,徐衛也沒錯,張王也沒錯,歸根到底問題出在機構重疊和職權混亂上。他不想跟趙鼎,因爲吵架誰也吵不過這廝,連連擺手道:“罷了罷了,咱們也爭,解決問題是緊要。”

趙諶聽到這裡,遂問道:“以卿等意見,此事如何處理?”

“回官家,首先,明確徐衛的職權,到底是隻措置軍務,還是兼管本司;其次,這件事情不能和稀泥,該處理的要處理;最後,川陝宣撫處置使到底委派還是怎樣,必須拿出決策來。”趙鼎條理清楚地說道。

趙諶聽罷,沉默不語。他看得出來,徐衛在這件事情上很惱火。而當初不明確徐九的職權,也是有意爲之的。現在看來,徐衛還算曉事。因爲他縱使再不悅,也沒有掣肘兩興安撫司聽綿州方面節置。

至於他請求派新任長官,這話姑且信一半吧。徐處仁王庶先後退休,徐衛作爲唯一副手,扶正的呼聲是很高的,想必他自己也清楚。現在卻上奏要求派新長官,難說沒有賭氣的原因,得安撫安撫他。

“卿等認爲,這川陝宣撫處置使還要重新委派麼?”趙諶問道。

這個問題卻考倒了一衆宰相,按說吧,徐衛在西部多年,功勞和成績都擺在那裡,而且這個人還算當得起“忠勇”二字。把他扶正,主管川陝兩地,本沒有什麼問題。但話說回來,川陝兩地,不但是國家強兵集結之地,更是錢糧重鎮,宣撫處置使的權力又極大,可以“便宜行事”。

這四個字說起來好像非常簡單,沒什麼了不起,但如果深究其含義會發現,誰坐這個位置,誰就擁有川陝兩地的兵權和政權。比如便宜行事,就包括“便宜黜陟”,黜是指降職或罷免,陟是指晉升或提拔,也就是對官員的任免賞罰。單隻這一條,輕重自現。

另外,如果說徐衛是文階,那官家可能根本就不會這麼問,直接扶正。關鍵在於,他是武臣……

“稟聖上,臣以爲,如果說另行委派一位川陝長官,沒有必要。”朱勝非道。他是首相,他一表態,衆人便都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以爲他是要支持將徐衛扶正。

“從前,朝廷設川陝宣撫處置使,是因爲戰局的需要。彼時,金人佔據陝西半壁,連四川也受到直接威脅。爲了聯合兩地力量抗金,不得不如此。但現在,陝西已經全境光復,金人的威脅已經轉到襄漢地區來,那麼就沒有必要再將權力如此集中。因此,臣建議,川陝分治,罷川陝宣撫處置司。徐衛可任陝西宣撫使,四川宣撫使另行委派。”朱勝非道。

一語既出驚滿堂。

他這個意見並不新鮮,之前就已經提過,但當時條件完全不允許,因此作罷。現在他再次提出來,不難看出,宰相終究還是不放心把權力集中到武臣手上。

趙諶點了點頭,又問:“朱卿的意見,如何?”

黃潛善想了想,道:“陛下,臣等久在中樞,不熟悉地方上的情況,此事該問徐參政。”

趙諶笑了起來,問徐六道:“徐卿,你意下如何?”

“這事……”徐良給難住了。要以他的意見,那肯定是支持堂弟作川陝宣撫處置使。但偏生因爲這層關係,他必須要避嫌。

“徐參政不必有顧忌,照實說。”趙鼎當然知道徐良在想什麼,在旁鼓勵道。除此之外,他本人其實也拿不定主意,恰好徐良在川陝任職那麼久,聽聽他的意見作爲參考。

徐六吸了口氣,正色道:“官家,臣不贊成川陝分治。”

“哦?原因?”趙諶追問道。

“雖說陝西全境光復,但党項人趁宋金交兵之機,不斷蠶食我領土,今次,更陳兵邊境,耀武揚威!所以,認爲陝西不再面臨軍事威脅的說法,不完全對。”

這話出來,誰也反駁不了,因爲事實擺在那裡。

“再者,陝西多年戰歷,破壞極爲嚴重,現在正是重建之時。陝西沒有中央財政的支持,就不得不依靠四川。兩地如果有一個統一的機構,辦起事來就方便許多。此時若分治,以後兩個宣撫司溝通協作起來,可能就不那麼順當了。”

強烈推薦:

第236章 議升官第113章 擴編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109章 威望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81章 議戰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八百三十七章第93章 大哥第94章 退兵第八百六十一章第356章 軍隊執法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389章 劉子羽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569章 引軍歸國第300章 鐵管火器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八百七十八章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58章 報捷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四百四十五章第493章 內外洶洶第69章 密謀第173章 殺馬充飢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106章 大動作第八百六十七章宋遼威武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663章 起兵勤王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101章 問婚第95章 統帥第四百零八章第498章 政變(上)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83章 驚變第17章 別高興得太早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21章 八品官都不要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446章 偶遇佳人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201章 洞房花燭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七百四十五章第769章 朱仙鎮第611章 擁兵自重第381章 意外之喜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3章 梟首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84章 橋不能燒第178章 德高望重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792章 攤牌第100章 難怪第575章 金軍內訌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七百五十章第465章 狐皮大氅第50章 率部歸來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593章 徐太尉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八百六十四章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443章 狼煙再起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762章 淮西軍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八百四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