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徐太尉

銳意進取的趙諶不得不面對宋金態勢還沒有完成“攻守易位”的現實。此時,大宋全國總兵力,計有神武前軍六萬八千餘,神武中軍四萬二千餘,神武后軍五萬,此三軍屬御營司序列,共十六萬步騎。再加上西軍諸帥司十九萬步騎,全國有正規禁軍三十五萬左右。這個數字看起來很寒磣,因爲在行在南遷以前,大宋兵力最多時,達到過一百二十萬以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一百二十萬這個數字,還包括各地不負責作戰的廂軍。時至今日,廂軍幾乎不復存在,三十五萬全是作戰部隊。供養這樣一支軍隊,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拿西軍來說,十九萬西軍,每月花費銀錢一百一十萬左右,糧食十五萬餘石。這就是爲什麼四川一直在叫苦的原因,蓋因四川人民每年交納的賦稅和公糧,大部分都填給了陝西。

不過南方情況不同,御營司三支大軍加起來的總兵力都還比西軍差一點。而南方向來是錢糧重地,更兼徐紹推行新政以後,財政情況年年好轉,杭州行在有足夠的力量來供養一支相對龐大的軍隊。

在聽取了相關大臣的意見以後,趙諶採納了折彥質和何灌的建議,決定練精兵五十萬,來承擔驅逐北夷,光復河山的重任。西軍是完全不需要再增加了,試想,僅陝西一地,便有近二十萬精銳部隊,幹什麼不成?

因此,要擴充的便是御營司下面的三支主力。正好,宋金達成建武和議,取得了暫時的和平,這段時間就應該用來埋頭髮展,又尤其是軍力。有了皇帝的首肯,東西二府的長官們很快就拿出了擴軍方案。政策主要照顧何灌統率的神武后軍和趙鼎統率的神武中軍。

神武后軍駐防荊湖,防禦重點又在襄漢,不能每次都靠江西折家來馳援。朝廷預計,將神武后軍擴充到九萬人規模,將折家統率的神武前軍擴充至十萬,趙鼎駐防兩漸的神武中軍擴充到六萬人,另外,還要建立淮西軍,也受趙鼎節制。這樣,南方的總兵力將維持在三十萬左右。足以應付各種局面,再多,朝廷就力有不逮了。

六月,宋金雙方開始交割淮南西路,女真人基本信守了和談時的承諾。不遷移人口,不蓄意破壞,當然,府庫錢糧這些東西,人家是要掃蕩一空,全數帶走的。

六月中旬,受西軍領袖徐衛之命,迴歸大宋的党項勇將李世輔引軍來到了南方。樞密使許翰首先接見了他,當得知李氏一門身陷賊營,心繫故國,爲了迴歸滿門都遭殺害。李世輔更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得以重返西軍後,許翰這位忠直老臣深爲感動,他向趙官家稟報說,忠義歸朝,世輔第一其人驍勇善戰,忠貞不渝,當委以重任

趙諶隨後親自接見了李世輔,對他忠義之舉大加讚賞,賜爵,賜金,併爲其改名“顯忠”,以彰顯他的壯舉。考慮到李家世代爲將,熟悉軍旅,趙諶準備重用這個人。因爲李顯忠在西夏已經作到招撫使,夏主甚至要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因此要用李顯忠,他的級別不能太低,有司商議後,決定讓李顯忠引部前往淮西,協助樞密副使劉延慶的長子,也就是陝西環慶大帥劉光世的長兄,劉光國,創建淮西軍,並委以淮西經略司統制之職。

六月下旬,針對西軍收復全陝的嘉獎措施正式出臺。朝廷非常大方,一下子給出了五個節度使,包括熙河帥姚平仲、涇原帥王稟、永興帥楊彥、兩興都統制徐洪,以及陝西制置司參謀軍事吳玠,其中,徐洪建節比較特殊,他既不是西軍大帥,也不在大司長官之列。

讓他建節,一是考慮其軍功顯赫,二是考慮到他的父親,清河郡王徐紹的蓋世功勞。

環慶帥劉光世,因爲一直以來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此次反攻,也沒有負擔作戰任務,儘管他的老子在朝廷任樞密副使,但離建節還能距離。兩興安撫使王彥,也因爲同樣的理由,被擋在建節的門外。

而領導西軍建立奇功的總帥徐衛,則被晉升爲“太尉”,封“郡公”,賜勳號“上柱國”,仍兼任秦鳳經略安撫使、陝西制置使、川陝宣撫處置副使。

本來,對於徐衛,西府長官許翰有另一種想法。他認爲,陝西已經全境光復,川陝就應該分治,仿何灌趙鼎例,任命徐衛爲陝西宣撫使,兼管兵民兩政。除了領導西軍以外,更要全面負責陝西重建事宜。

這個建議,甚至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朱勝非以爲不可。他倒不是對徐衛有什麼意見,而是認爲陝西剛剛收復,很多地方還要靠四川幫扶,再說川陝分治不利於西部的發展。許翰的建議遂沒有通過。

不過,這次對徐衛的晉升,朝廷沒有再申明什麼“免籤書本司公事,專一措置緣邊戰守”的規定,只是說川陝事務暫由王庶主持。這樣一來,作爲川陝坐第二把交椅的人物,徐衛就得以參與決策,不再是一個純軍事長官。

對於誰來繼任川陝最高長官,朝廷還沒有合適的人選,也不急於此事。反正陝西光復,沒有什麼緊急要務,現在宣撫處置司的班子,足以應付。

宋建武五年,宋金兩國處於軍事休戰狀態,從東到西都沒有戰事。但上到皇帝趙諶,下到普通士卒都知道,女真人一定會撕毀和約,捲土重來,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這一年發生了幾件事。

第一件,就是金帝完顏亶將一位蒙古合罕,也就是“汗”,名叫俺巴孩的,釘死在了木驢之上,這是金國專門懲治遊牧叛人的刑罰。

第二件,就是重建遼國的耶律大石指揮他的大軍進入了花剌子模,迫使該國國王稱臣,大石的契丹國成爲中亞唯一霸主。

第三件,就是夏主李仁孝派出使者南下陝西,跟川陝宣撫處置司商談擴大邊境貿易,同時委婉地提出,關於李世輔,也就是李顯忠叛夏投宋一事,你方是不是該給個說法?

徐衛派遣傑出的外交官馬擴再次出使西夏,並給夏王送上了一份尚算豐厚的禮。馬子充在夏都受到了党項人的歡迎,他在給李仁孝送上厚禮後,代表川陝宣撫處置司許諾,將在短期之內,於邊境擴大貿易規模,並解禁一些違禁品出境。

此前,王樞、移訛、李顯忠三人率夏軍入延安,本來是爲攻金,但實際上,又什麼都沒作。這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誰都不得罪,但在韓常將此事上報金廷之後,還是引起了女真權貴們的不滿。

夏國,乃是大金國的臣屬,儘管一直以來,都很少參與宋金之間的戰事。但此次大軍南下延安,稱得上是忠心耿耿。可怎麼一箭不發,一刀未砍,又原封不動地撤回去?這是個什麼意思?面對金國帝使的責問,李仁孝給出的解釋是,西軍實力強大,當時已經圍困了延安,夏軍也是無力迴天,所以撤回。

對於這種辯解,金國很不以爲然,金帝降下詔書,嚴厲斥責了党項人。這使得李仁孝大爲不滿,派王樞等領軍入延安時,他就等於下決心要和女真人撕破臉皮,現在被金帝一罵,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借馬擴來使之際,他隱晦地問道:你們川陝宣撫處置司還設在四川?馬擴何等人,立即心領神會,回到秦州以後就將此事如實上報徐衛,言党項人有背金之意。

八月十五,秦州,陝西制置司。

吳玠經過徐衛的辦公堂時,探過頭看了一眼,敲門道:“太尉,今時不比往日,公務明日再處理不遲。”

徐衛擡頭笑道:“行了,你先回吧,我一會就走。”

吳玠應了一聲,正當離開時,又聽徐衛喚道:“回來,過幾天你怎麼安排的?”

吳晉卿一笑:“若是從前也就罷了,肯定一切從簡。今次大軍復了全陝,軍中同袍興致很高,早幾個月就在鬧騰,說是非要好生相慶一番。我想了想,辦吧,反正熱鬧不是。太尉還請賞光纔是。”

“說些廢話你爲子娶婦,這是咱們秦鳳軍的大喜事,這杯喜酒我能不來搶着喝麼?行了,你去忙吧。”徐衛笑道。過幾天,便是吳玠次子吳扶娶妻,吳玠這扒灰老公公成天樂呵呵的,不知道被軍中同袍開了多少玩笑。

今日中秋佳節,從午飯後開始,諸司官員都不必值守辦公,回家團聚。徐衛已經他的親兵去街上採買果品圓饃,也準備回家和妻女團聚。趁這空檔,他給綿州復篇公文。主要是關於重建鄜延帥司的。

鄜延路,曾經是陝西諸路里的翹楚,不少西軍老一輩名將都在鄜延勾當過,包括徐衛的父親徐彰,那時候張深還是個小軍官。誰知這廝開帥守投降之先河,鄜延一度從西軍系統中消失。

如今重建,意義重大。綿州方面經過商議挑選,認來原兩興都統制徐洪是鄜延帥最佳人選。此番,他被朝廷授予節度使,成爲唯一一個不是大帥,也不是大司長官而建節的人。可見朝廷對他的看重,由他出任鄜延帥再合適不過。

徐衛現在覆函,就是表示支持。其實不久前金軍撤出陝西以後,他留徐洪暫管鄜延,就已經釋出訊息。他並不擔心有人議論他任人唯親,因爲徐洪的本事、資歷、戰功都擺在那裡。徐五早在山東帶兵時,就已經作過經略使,只不過因爲他缺少西軍歷練,所以時至今日,方纔重登帥位。

“太尉,所需果品全數採買,幾時回去?”一名親兵在外間問道。

“快好了,等等。”徐衛說話間,已經落了款,將公文封好,只等明日發往綿州。隨後,與親兵一道,向外走去。今天天氣很不錯,晚間絕對是滿月高掛,與家人後院涼亭裡擺下果品茶水,一同賞月,這就叫生活。

出了二堂,正當繞過前堂上街時,背後有人喚道:“太尉留步。”

徐衛回頭一看,詫異道:“你怎地還沒回?”

“手裡有樁急事,脫不得身,要請太尉示下。”來的正是制置司主管機宜張慶。

“多急?”徐衛問道。

“很急。”張慶一絲不苟。

徐衛聽了,扭頭對士兵道:“東西且送回府去,告訴家裡,我遲些回去。”語畢,便和張慶折身返回。

到了辦公堂裡,徐衛一屁股坐下,揉着太陽穴道:“這坐堂裡批公文比打仗還累,半天批下來,頭昏腦脹”

張慶卻沒空閒扯,趨身上前道:“前些日子涇原不是來報,說有西域的商人入陝求見麼?”

徐衛睜開眼睛,點頭道:“有這事,怎麼?”西域商人在他們看來,其實就是契丹使者的別稱。因爲徐紹還在任時,就有契丹商人在邊界上被西軍抓捕,後來得知是耶律大石的商隊。前一次,對方又來,並且送上了禮物。儘管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勉強也算和西域有了聯繫。

這次又有西域商人來,而且是從涇原下來,就不是不讓徐衛仔細琢磨琢磨這是不是跟党項人有什麼聯繫。

“人已經來了,現在就在城裡。下面的人到制置司來稟報,結果同僚們都回家過節去了,沒奈何找到我。我去你辦公堂一看,說你剛走,這才攆了上來。”張慶道。

“這麼快?來的真是時候。”徐衛笑道。

“是安排在館驛住下,還是怎地?”張慶請示道。

徐衛一時沉默,今天是中秋佳節,把對方先安排在館驛住下也未嘗不可。等過了節,明後天再見也不遲。但轉念一想,這是契丹人第三次踏足陝西,而且直接要求見自己,可能跟從前兩次有所不同。再說了,來者是客,還是耶律大石處來的,不要小覷了人家。

想到此處,吩咐道:“這樣,將他們安排到館驛,你代表我去一趟,跟他們碰個面。剩下的事再說,如何?”

“也好,不至於冷落了遠客。”

兩人議定,徐衛隨後還家,妻女個個歡喜,大下午的就準備置辦晚宴,只等天一黑,月亮一出來,就舉杯邀明月,天涯共此時了。

卻說這頭張慶吩咐人安排那些契丹商人去館驛住下之後,還在制置司裡忙活了一陣,估摸着差不多了。方纔出了衙門,跨上駿馬投館驛而去。

秦州此時是陝西的首府,其館驛規格也比較高,遠望如官府,如廟堂,極爲體面。讓契丹商人住進來,可算是擡舉。張慶至館驛,表明了身份,驛丞急忙引了他投後間去。

宋代的館驛,已經和通信郵遞完全分開,只作爲官府招待所。其規模一般較大,內部陳設應有盡有。比如這秦州館,前後左右四十來間房,一百多步寬,有廳堂,有居室,有走廊,甚至還有供官人們無聊時瀏覽的園子。

驛丞引着張慶到達時,那些契丹商人正聚在廳上談論着什麼,驛丞在外提醒了一聲,方纔入內道:“諸位,制置司張機宜到。”

話一出口,廳上幾人同時起身,張慶隨後跨入,作着四方揖:“貴客遠來,歡迎之至。”

那幾個都回禮,並不多言。分賓主坐定後,張慶打量起來,廳中有客四人,都作異域打扮,那些奇裝異服讓他看得稀奇。

坐有最上首這位,估計至多四十出頭,他一身穿戴張慶根本叫不上名,頭上的髮型也跟党項女真這些北方人類似,只是蓄兩撇八字鬍,有別於其他民族。儘管身着異裝,但張慶還是發現,他腰裡掛着一塊玉佩,是典型的中原樣式。

“幾位是來自大遼?”張慶客氣地問道。

那四十出頭的契丹人並不正面回答,而是問道:“不知徐宣撫何在?”一口不太地道,但尚算流利的北方漢語口音。

“徐太尉有要事脫不得身,專門囑咐我代表前來,有不周到之處,還請貴客見諒。”張慶有禮有節,若換了獨眼虎楊彥,只怕幾句話就得把人頂在南牆上貼着。

那四個交換着眼色,爲首之人道:“實不相瞞,此次我等前來陝西,非是行商,乃肩負使命,所以,必須見到你們的長官。”

張慶一時不言,他從對方的話裡已經聽出來些意思,也不介意對方小瞧自己。但徐九派自己來,一是接待,二是試探。我要是什麼都不知道,回去怎麼交待?

遂笑道:“這點,本官理解。只是,我總得知道幾位的來歷,纔好向上面回話不是?”

“哼”一聲響亮清楚地冷哼聲在旁邊響起。看來,契丹人有些不滿了。

“官人既是主管機宜,說與你聽也無妨。在下蕭不凌,你們陝西有位官人,姓馬名擴,字子充,當年在燕雲,我曾與他會過面。你叫他來,自然知道我是誰。”那八字鬍正色道

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42章 小螞蚱第336章 謠言?事實?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718章 高燒會死人麼第四百三十六章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483章 軍閥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403章 爲何冒險第八百七十七章第四百一十二章第206章 司儀行政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七百四十五章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74章 禽獸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268章 屍山血海第423章 火器失效?第481章 八牛弩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99章 金腰帶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287章 刻不容緩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764章 徐家莊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八百八十三章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676章 遼軍東來第770章 徐九仗義第八百八十章第740章 三年後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98章 面君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359章 研討戰術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七百四十八章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七百四十八章第371章 雞飛狗跳第101章 問婚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八百五十五章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617章 面具戰將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四百二十章第82章 出逃第八百二十二章第60章 榮歸第59章 裝備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4章 打砸黑店 併肩子上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71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三十四章第816章 真會來事第814章 服不服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452章 吉凶未卜第497章 陰雲密佈第460章 棄城逃跑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557章 雄心勃勃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236章 議升官第22章 驚動皇帝第197章 傻了吧第501章 新政第七百八十六章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666章 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