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一個時代的降臨

制置司幹辦公事,涇原帥司統制官徐成引十來騎風馳而至遠遠看到家門前的陣仗,他驚得不輕怎麼把士兵紮在府門之前?雖說我們一家都是帥司軍官,但這裡卻是私宅,部隊該不是私人武裝?

跳下馬去,奔上臺階,徐成疾聲問道:“你們這是作甚?”

“回統制官人,都統命我等在此,在此護衛……”一名隊將回答道,其實他也不知道這是幹什麼,反正都統有命,也違抗不得。

“護衛?”徐成眉頭緊鎖,這裡需要護衛?護誰?又防誰?正疑惑時,便聽一人道“制置相公剛剛進去,徐都統起先還擋着不讓進,不知意欲何爲?”

徐成臉都青了,他認得這人是叔父的親兵直感一顆心沉了下去,徐成知道他大哥闖禍了天吶九叔是什麼人?制置使啊你搞這麼一出,是想說明什麼?是炫耀兵威,還是居心不良?

一跺腳,切齒喝道:“趕緊撤了”語畢,拔腿就往家裡跑。

另一頭,徐衛在徐府僕人的引領下,直投堂兄臥房而去,徐嚴就跟在後頭,眉毛鬍子擰成一把,越想越懊惱,本想在九叔見到父帥之前上前賠個不是,可那話好像又不太說得出口。等到他下定決心時,徐衛卻已經跨進了門檻。

他首先看到了守護在榻前的徐吳氏,匆忙行個禮,口中道:“見過嫂嫂。”

看到老九這張臉,徐吳氏氣不打一處來,可到底顧忌在丈夫也在,她把氣忍住了,也不還禮,只“嗯”了一聲。徐衛關心着徐大的病情,也沒注意。

徐原躺在牀上,聽到堂弟的聲音,極力睜開眼睛,嘴脣動了好幾次,卻沒說出一個字來。

“大哥。”紫金虎大步上前,坐在牀沿上,看到了徐大那張毫無生氣的臉來。

喉頭一陣蠕動,徐大似乎想說什麼,最後卻只是動了動露在被子外面的指頭,示意妻子出去。徐吳氏盯了徐九一眼,終究還是把話說了出來:“老九啊,你哥哥待你不薄,他都這個模樣了,你不要讓他再受氣。”

話剛說完,徐原的手就把牀捶得咚咚作響,額頭上憋得青筋直冒都這時候了,徐衛也跟她一個婦道人家計較,點點頭:“我曉得。”

徐吳氏鼻子一酸,掉出兩滴淚來,轉身出了房門,只留他哥倆在屋中。

嫂子一走,徐衛稍微掀起被子,想把堂兄那支手放進去,不料,徐大反而一把抓住他的手,緊緊握着不肯鬆,眼睛瞪得老大。

徐衛拍了拍他鐵耙一般的手,輕聲道:“大哥,我都來了,有話咱們慢慢說,不急。”說罷,將他手放入被窩,又掩好被子。自己在屋中拖了把椅子,就坐在徐大跟前。屋中一時沉默,徐大是有話說不出口,徐衛是不知話從何起……

看到往日飛揚跋扈,威風凜凜的堂兄成了這般模樣,臉上沒一點血色,眼睛也變得渾濁,嘴脣已經成了灰色,臉頰整個凹了下去,紫金虎心裡也不好受。思前想後,開口道:“兄長,你這病需要靜養,生不得氣,動不得怒。”

徐大此時心境平復了些,努力地動了動嘴脣,吐出幾個字來:“你嫂……”

“大哥放心,都說長嫂如母,我作兄弟的,知道該怎麼處。”徐衛點頭道。

徐大微微頷首,示意堂弟說的,正是他所想的。前天才派人去秦州,老九今天就到,不用說,肯定是收到消息立馬就往渭州趕,從這一點來說,九弟還是顧念兄弟情義的。想到這一點,他心中不禁又升起一絲希望。

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自己估計是沒幾天了,這個時候再求九弟一回,他能不能看到自己面上,拉徐嚴一把?

剛這麼想着,徐嚴就畏畏縮縮地進來了,看了父親和叔父一眼,緩步上前行個禮,硬着頭皮道:“叔父,方纔是侄兒的不是,但侄兒……”

徐衛生怕堂兄知道這事動氣,一口截斷:“行了沒事我跟你父有話說,你先出去吧”

徐大何等人?一聽兒子的話就察覺不對,在牀上掙扎着好像想起來,徐衛按着他,回頭對徐嚴道:“去吧去吧。”

徐嚴見狀,只能折身返回,徐衛不住安撫徐大,才讓他消停下來。

“老九……”徐大艱難地叫了一聲。

“哎,大哥你說,我聽着。”徐衛坐回椅子道。

徐大緊緊盯着他,可不知道他這病是不是中風,說話這麼地困難,嘴脣顫抖老半天,才擠出一兩個字:“我,死,後……”

“哥哥,咱們不說這話。”徐衛正色道。“有病咱就治,涇原大夫不行,咱在秦州找,不行,我派人去成都請。再不行,我上書行在,請天子派御醫來。”

紫金虎這話不是矯情,儘管兩兄弟在公事上有些衝突,倒說到底,還是一個祖父傳下來的。徐大都到這地步了,徐九這時也只記得他的好。比如紫金山援手,比如當年替他守陝華……

這話讓徐大的臉上有了一絲笑意,渾濁的眼睛裡也有了一絲生氣。可他終究還是念着兒子的前程,吃力道:“徐嚴……”

紫金虎沉默了,其實這個問題避也避不開,大哥一直想讓徐嚴作涇原帥,但這事……

沉思良久,徐衛嘆了口氣,直言道:“哥哥,我知道你的心意。我也是當爹的人,作父母的,哪個不希望兒女好?我曉得,你想讓徐嚴將來接掌涇原的帥位。”

徐大使勁地點頭。

“但是,大哥,恕兄弟直言,這事真,不成。”徐九一邊說,一邊注意着堂兄的反應。見他聽到這話時,也並沒有什麼激烈的動作。這才放心繼續道“先在綿州方面就通不過,我雖是個制置使,看起來好像握着陝西兵權,但這畢竟是涉及到帥守之位,只有徐宣撫纔有權力定奪。你想想,他怎麼可能容許涇原大帥直接世襲?再說了,西軍中也沒有這個先例朝廷的政策不須多說,你也清楚。”

徐大聽到這裡,直把眼睛望向上空,什麼反應也沒有。他知道,九弟此時此刻,把話說得這麼明瞭,那也就意味着,這事沒有半點可能了。

“大伯和大哥在涇原幾十年,聲威暴於西北,這涇原一路肯定還是離不開咱家。哥哥放心,對於嫂嫂和兩個侄兒,弟一定盡力幫扶。雖然作不得經略安撫使,但我會盡力給徐嚴安排合適的位置,還是讓他有個前程吧。”

徐大輕輕點了一下下巴,算是認可了堂弟的意思。

徐九雙手撐着膝蓋,盯着地皮想了片刻,又道:“至於徐成……哥哥,別怪兄弟多嘴,你這個二郎絕不比老大差,只是你和嫂嫂看不到他的長處。不信到我帥司去問問,就算是吳玠楊彥這樣的人物,哪個不稱讚他?作戰勇猛,悍不畏死,而且臨危不懼,遇事不慌,有大將之風。哥哥,現在我徵求一下你的意見,將來,倘若王稟執掌涇原帥印,我想把徐成擢升爲經略安撫副使兼兵馬副總管,你意下如何?”

說到這裡,也不等堂兄表態,解釋道:“我是這樣想的,徐成是你的兒子,他作副帥不論是對你的舊部,還是邊境諸夷,都有一定的威懾。再加上徐成本身的能力,將來會有所發展的。”

其實,當徐衛給徐成加了一個“制置司幹辦公事”的差遣時,徐大就料到堂弟有這種想法。當時他很矛盾,徐成也是自己親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老九能這麼安排,說明他還是顧念親情的。只是,爲什麼徐嚴就不入不了他這個堂叔的法眼呢?

但現在想這些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以自己對這個堂弟的瞭解,他決定的事,就沒有更改的可能。罷了,都是我的兒子,有一個能出頭也好,老九已經算是幫了大忙了。

想到這裡,又顫顫巍巍地把手從被窩裡伸出來,扭頭看向了堂弟。徐九見狀,一把握住,只聽堂兄道:“那,費心……”

“好大哥放心,我會安排。”徐衛緊了緊對方的手,鄭重地說道。隨後,見左右無人,門也閉着,他起身上前,俯下去,在徐大耳邊說道“哥哥,將來若有機會,我會培養徐成接王稟的位子,你放心吧。”

徐大閉上了眼睛,用力點了點頭,忽又睜開,手指指向門口,徐衛不解其意,讓我走還是怎地?遂問道:“大哥,作甚?”

“進,進……”徐大說道。

“讓誰進?嫂嫂?”徐衛問道。

徐大搖頭,讓徐嚴徐成兩兄弟進?徐大這才點頭。

徐衛起身至門口,見徐吳氏和兩個兒子都在外邊等着,有意思的是,徐吳氏和徐嚴站在一處,徐成卻離了一截。當下喊道:“徐嚴,徐成,你兩個進來。”

徐嚴一怔,看了母親一眼,隨後快步上前,稍遠一點的徐成卻不假思索,匆匆而來。兩兄弟入室之後,徐大手指椅子,讓堂弟坐下。又指着兩個兒子,口中吃力道:“跪,跪。”

兩兄弟如言跪下,卻向着父親的病榻,徐大努力搖搖頭,一直指着徐九。徐嚴徐成這才明白,父帥是讓他們給九叔下跪。遂挪動膝蓋,面朝徐衛。

“我,死後,你……”徐大說話實在吃力,以至於徐九心中不忍,勸道“哥哥,算了,我明白你的意思。”

徐大卻搖頭,十分堅持,繼續道:“你兄弟,要,要以父事,堂叔。”短短一句話,他說了許久才說明白。

徐嚴徐成都應下,而後鄭重其事地徐衛磕頭。看着他們行完禮後,徐大才如釋重負,長長舒出一口氣,閉上了眼睛。徐九見狀,便囑咐堂兄好生休養,而後引兩個侄兒出了房去。

徐吳氏隨後進來,得到丈夫一句囑咐,他死後,無論公事家事,都聽老九發話。徐大這等是是把一切都託付給堂弟了。

在往渭州探望了堂兄,並接受其託付以後,徐衛回到秦州,遍訪名醫,甚至派人入蜀,往成都各地求訪。當時,徐處仁也有些陳年舊疾,因爲他身份顯赫,杭州行在派了御醫替他診治,聞聽此消息後,即請宣撫判官徐良帶着御醫趕赴渭州,替徐原治病。

然而,徐六和御醫剛出川,未至鳳翔,徐原即於建武三年三月十四去世,死前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因爲他已經把一切託付給一個信任的人了。

徐原在涇原幾十年,威望極高,他去世的消息一傳開,營中的將領和士兵就蜂擁而至,哭拜於府外。境內的少數民族聞聽消息,也爲之哀悼,各部落首領,要麼親至,要麼派遣子侄到渭州,祭拜這位“小帥”。

徐衛終究還是忘卻了堂兄的不是,只記得他的好,一聽其辭世的消息,也爲之涕下。隨後,與趕來的徐四、徐五、徐六,並其妻與子,同往渭州祭拜,主持後事。

身在綿州的徐處仁因疾不能親往,派宣撫副使王庶代表宣撫處置司前往致哀,並就撫卹養後等事宜,與徐衛及徐原遺孀商量。

徐原統兵幾十年,威震西北,且有勤王之功,徐處仁親自上表行在,上報消息。把持大權的徐紹聞聽侄子去世,可能因爲自己也身患頑疾的原因,就不計較此前的種種了,得到皇帝許可以後,以詔書的形式下發陝西,高度評價徐原的功績,隱去他“跋扈”“違節”等事,追贈少保,諡烈武,賜喪葬及撫卹等資二十萬貫,授其長孫,也就是徐嚴的長子從九品的官階,表示了朝廷的優容。

一般來說,大臣去世,都要由其子孫扶棺歸葬故里。但因爲徐家祖籍大名府如今淪爲金人領土,無法魂歸故里,朝廷明令,就近安葬於渭州。

英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川陝宣撫處置使徐處仁親自替徐原撰寫“神道碑”,記述徐原一生的事蹟。

建武三年三月下旬,陝西制置使徐衛和川陝宣撫副使王庶共同主持,葬徐原於渭州城南的銅城山下,參加葬禮的除親屬和宣撫制置兩司高官外,尚有其舊部士卒,不期而至者,達千人之多,極盡哀榮。

正如同徐處仁在神道碑裡稱讚徐原那樣,“功在朝廷,名在四夷”,儘管這位涇原大帥有些毛病,但也不能抹殺他的功績。

徐原的去世,是西軍的一大損失,因爲他的辭世,標誌着西軍老一輩的將帥們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謝幕而去。儘管尚在人世的折可求、劉延慶、姚古等人都是西軍元老級別的人物,但他們都已不在陝西,且並不統率西軍,因此,以徐衛爲代表的少壯派,完全掌握了西軍的兵柄。

徐原一走,涇原帥位懸空,這是川陝兩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宣撫副使王庶、宣撫判官徐良、制置使徐衛,在處理完徐原的後事之後,都滯留渭州。爲什麼?一是要鎮住地方,不能有任何“不穩定”的因素出現。二是儘快決定誰來繼任。

這個卻好辦,此前徐九已經跟徐處仁商量過,下一任涇原帥不作他想,就是現任“涇原路經略安撫副使兼兵馬副總管”的王稟。

三月末,王庶代表宣撫處置司,正式任命王稟爲“涇原路經略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但王稟並不是出身於西軍,他早年是河東的武官,曾在時任太原知府張孝純的領導下,堅持太原城大半年,頂住了金軍瘋狂的進攻以及不厭其煩的誘降,功勞很大。後來,种師中救太原,他因此隸屬於種家軍,這纔算跟西軍搭上了關係。

儘管王稟功勞不小,能力很強,名聲也大,但是,西軍是一支講派系,講宗族,講山頭的武裝力量。徐衛、姚平仲、劉光世、哪一個不是有深厚的家族背景?他們的長輩和先人,都是在這片土地上奮戰了多年的,王稟,以一個“外來人口”的身份,想當好這個涇原帥,顯然難度很大。

旁的不說,那邊境上的党項、回鶻、藏擦勒等少數民族的首領認識你是誰啊?還有,涇原帥司的部隊,先受徐茂統率,後受徐原節制,倒不說它就成了私人武裝,但“徐家軍”這個稱呼應該是合適的,你王稟憑什麼來發號司令?就憑上頭的委派?呵呵,還差點意思吧?

有鑑於此,王庶根據徐衛的舉薦,任命徐原次子徐成爲“涇原路經略安撫副使兼兵馬副總管”。有議這事的時候,有人提出,徐成資歷淺,在軍中威望不高,不如他兄長徐嚴。但是徐六和徐九力排衆議,都認爲徐成是最合適的人選。

首先,他是徐原的兒子,老子英雄兒好漢,這沒說的。其次,徐成在此前的反擊韓軍作戰中戰功顯赫,且俘虜僞朝齊王高孝恭之子高宛,並代表西軍赴行在獻俘,受到了天子賜見,獲擢觀察使。就憑這一點,誰能跟他比?

至於徐嚴,兩司長官暫時沒動他的位置,仍任涇原帥司都統制,並把他的官階拔了一級,以示對忠良之後的照顧吧。

涇原帥司人事變動塵埃落定,也就代表着“西軍大團結”的時代降臨了。

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131章 人氣第八百五十五章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69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章第265章 驚天動地第八百六十八章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八百三十九章第16章 殺!殺!殺!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389章 劉子羽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八百三十四章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69章 密謀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406章 大變動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507章 曙光初現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578章 將計就計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174章 初露鋒芒第115章 攀親第650章 北伐中原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606章 納妾記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一百七十六 音徐衛婚事第263章 後顧無憂第215章 寧死不退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616章 進攻第362章 掘城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四百一十五章第1章 徐家老九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八百四十九章第71章 整編第709章 雙方罷兵第四百四十五章第149章 佈局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635章 請爲附庸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549章 騎兵奔襲第77章 韓世忠第576章 二次勸降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45章 虎牢關第八百七十六章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三十六章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421章 陳兵耀武第八百七十九章第193章 談婚論嫁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644章 徐九又當爹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817章 太原郡王第799章 川陝躍進第660章 公道在人心第636章 任得敬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80章 新君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648章 万俟卨的掣肘第639章 上本子第779章 意在兩河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