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徐大病危

紫金虎好生撫慰舊部,讓他們回河東去聯絡各地的義軍,等候陝西制置司的命令。

在徐處仁徐衛積極準備收復全陝的同時,襄漢地區已經鏖戰數月。漢名完顏宗弼的兀朮派遣偏師攻隨州,自驅趕主力強攻襄陽。然數月以來,宋金兩軍無日不戰,殺得難分難解。在隨州城,金軍架起多達八九百座的砲車日夜轟擊城池,荊湖宣撫司,神武后軍的主要將領張仲雄一直堅持在一線指揮,激戰之時,不幸被砲石所傷,副都統岳飛毅然擔起指揮之責。

嶽鵬舉之堅忍冠絕全軍,張仲雄負傷以後,他接過了指揮權,無論激戰之時,還是間歇之際,他都保持在第一線指揮。寒冬臘月,守在城頭的士兵苦不堪言,岳飛曾於城頭通夜巡視,睏乏之際,便坐於箭捆之上稍事歇息,起身時,鎧甲上結的冰崩裂,鏗然作響。將士們見他尚且如此,誰敢叫苦?

強攻數月不下,使得金軍士氣降到了谷底。將士懈怠,攻擊的力度一天不如一天,金軍的將領甚至擡了胡牀到城前,坐在牀上指揮。

在襄陽,儘管有兀朮親自指揮,十萬大軍將城池圍定猛攻。然張伯奮和韓世忠等將依託高牆壁壘,與敵針鋒相對。打到建武三年正月,兀朮是騎虎難下,便是當初攻東京,也沒有這般艱難

正月上旬,江西宣撫大使折彥質親提大軍,從江州出發,經鄂州渡江西進,船至江心時,折彥質告誡折家子弟,“此行,不破金賊,不涉此江”中旬,折家軍兵抵郢州,折仲古本打算依照上次折可求的進兵路線,分兵去救隨州,自率主力沿漢水北上直撲襄陽。

但兀朮在戰前經過充分的準備,他料定江南西路的宋軍必然來救襄漢,因此在襄陽南面的伏龍山和鹿門山之間紮下多處大寨,阻止折家軍沿漢水北上。固襄陽關乎整個南方的安危,折仲古硬着頭皮也要上。

他先派出折家兄弟中的折彥文,折彥適二人引一萬兵力往攻伏龍山的金軍。彥文彥適都是折家子弟中的佼校者,奈何兀朮在此經營得法,營寨扎得堅如鐵石,折家軍猛攻不能湊效,反被擊退。再整軍攻鹿門山,亦無法打破。

兩次出兵受挫,折仲古在何灌建議下,決定集中全力先解決隨州的問題。二月初,他以驍勇無比的折彥野作爲先鋒,救援隨州。折彥質引四千軍北上,在郢州東北的平拔鎮擊敗金軍阻擊部隊,殺八百餘人,又在隨州正南面的光化鎮擊潰數倍之敵,殺漢軍千夫長一人,圍攻隨州的金軍震動,主將蒲盧渾率提女真本軍數千馳抵光化鎮,與折彥野展戰激戰。哪知仍舊逃難不了失敗的命運,折家小將有萬夫莫擋之勇,其馬軍更是如虎似狼,與金騎對陣絲毫不落下風,混戰之中,蒲盧渾的頭盔被打飛,戰馬被刺死,倉皇退回隨州。

哪知禍事還不止於此,岳飛在城上觀察到金軍分兵南下,就判斷是援兵到了。趁蒲盧渾引軍南下阻擊之際,派其子岳雲,部將王貴,趁夜摸營。當時金軍已經疲倦不堪,全軍鬆懈,王貴岳雲雖只千把人,卻把金軍大營攪得一團糟,殺敵四百餘,從容回城。

二月中旬,折家軍主力四萬進入隨州,蒲盧渾上次就在和州跟折可求交過手,企圖奪取過長江的渡口,他深畏折家的驍勇,自忖難以抵擋,引軍後撤,退入唐州,併火速向襄陽的兀朮報告。

兀朮聞聽此訊,倒也不慌,隨州和襄陽之間,隔着大洪山,就算宋軍在隨州取得優勢,但想救襄陽,就必須拿下唐州,經此迂迴至襄陽之北,金軍背後。他嚴令蒲盧渾,你避開折家軍撤退,已是大罪,如果再失唐州,定斬不饒

蒲盧渾深知兀朮說得出,作得到,當折家軍果然來攻唐州時,他豁出命去,指揮部隊迎戰,這一次總算是擋住了宋軍,致使襄漢戰區陷入膠着狀態。

建武三年,二月,渭州。

因爲患病的緣故,涇原大帥已經多時不能至帥司理事,一般事務不得不假副帥王稟之手,但干係重大之事,都是都統制徐嚴一手裁奪,王稟很難介入其中。因爲這個,王正臣多次向徐衛告狀,指責徐原“跋扈”,“擅權”。

剛開了春,氣候暖和一些,徐原的病情也稍有好轉。在臥房之內,這位掌兵權數十年的老將躺在牀上,擁着厚厚的被子,裹着嚴嚴實實,只露出半個腦袋,時不時地傳出一陣咳嗽聲。其實對他的病,醫官也說不出個具體的情況來,上陣一生的戰將,受創無數,臨老了,都是這個樣子。

他的髮妻,徐吳氏陪坐在牀沿上,滿面的憂色。徐原這個人,哪怕有種種不是,但有一點是很值得稱道的。宋代的武臣,受限於個人休養和文化素質,普遍都有些惡習,最突出的,就是貪財和好色兩樣。

但徐大雖然也喜歡黃白之物,但對於“色”字均一直不沾。從頭到尾,只有徐吳氏一個妻室,從不納妾,也不狎ji。如果說徐吳氏是系出名門也還罷了,可這位二品命婦,純粹就是出身農家的“良家女”,大字不識一個。與徐大幾十年風風雨雨走過來,實在不易。

徐吳氏憂什麼?一是憂丈夫的病情,幾十年的夫妻,相濡以沫,看着丈夫一病不起,自然是心急如焚。二是憂兒子,他夫妻兩個都偏愛長子徐嚴。儘管徐成也是他們的骨肉,而且他們也希望次子能有個好前程,爲此不惜去求堂弟徐衛,託他的關係讓徐成蔭補作官。但到了最後的關頭,仍舊希望徐嚴將來能接他老子的班。

可這事到眼下,都還看不到眉目,徐吳氏如何不憂?

“官人,你說老九是什麼意思?胳膊怎麼朝外拐?那個王正臣如何能作涇原帥?”思前想後,徐吳氏終究沒忍住,開口問道。

徐原聽到這話就頭痛,斥道:“你一個婦道人家懂甚麼?在私,老九是我堂弟,可在公,他是制置使。”

“他就是天王老子又怎地?且不說當年官人勤王之時援他一回,單說他到陝西以後,官人你幫了他多少?怎麼到了這種時候就翻臉不認?你家這些兄弟啊……”徐吳氏拉長着臉說道。

“你休聒噪”徐原一陣咳,“我這不還沒死嗎?你急個甚”

徐吳氏站起身來:“我能不急嗎?老九把王稟升個‘承宣使’,都說他這是想讓姓王的接你的帥位。我們徐家在涇原多少年了?從公公開始,爲國征戰數十載,叔叔連命搭上了,就換不來一個‘父死子替,兄終弟及’?”她到底沒讀書過,也不識字,說話很不講究,丈夫還沒死呢,就整出“父死子替”了。

徐原本來就爲這事煩心,聽她這麼一鬧,更加火大,把被子一掀,吼道:“你這婆姨好不曉事”

徐吳氏怕他着涼,慌忙替把把被子捂上,卻心有不甘道:“好好好,我不說到時候這兵權落在姓王的……”

話沒說完,徐原突然一陣撕心裂肺地咳嗽,爬將起來,將上半身探出牀去,咳出一團團的濃痰來。徐吳氏心疼得緊,忙替丈夫撫着背。徐原咳了好大一陣,直漲得滿臉通紅,眼竄血絲,徐吳氏一看不對頭,大驚道:“官人,可要喚醫官?”

徐大說不出話來,只顧拿拳頭往牀沿上砸,咚咚作響徐吳氏見勢不好,大聲喚道:“來人去喚大郎來”

徐原此時從喉頭擠出兩個字:“徐成……”

“把二郎也喚來”徐吳氏疾聲道。

當徐嚴徐成兩兄弟先後趕回家時,徐原稍稍平復了些,面對着兩個兒子,他本該有很多事情要交待,可最後,他卻只說了四個字,兄友弟恭。

秦州,陝西制置司。

徐衛剛剛接見了西夏國主李乾順的特使王樞,王樞是個漢人,祖籍就在秦州。他此次是奉夏主之命,專程出使陝西,拜會徐衛和徐處仁,主要是請求擴大榷場貿易,在涇原路轄下的鎮戎軍再開互市。這是自宋夏邊境戰爭以來,首次有西夏使臣進入宋境,雖然對方單純是爲了經濟,而不涉及政治軍事,但這卻標誌着宋夏之間,重新恢復了往來。

送別王樞去綿州之後,徐衛正與劉子羽馬擴等人制置司二堂裡商議有關結好党項的事宜。忽聞佐官來報,說是有涇原帥司的武官緊急求見制置相公。

“這麼急,難道是涇原出了什麼變故?”劉子羽疑惑道。

徐衛臉上陰晴不定,此前,大哥一直力求徐嚴繼任帥守,好幾個月沒有消息,現在突然派人來,難道……

“快,喚他進來”徐衛喝道。

不多時,一武官匆匆入內,望定徐衛便拜。後者心急,疾聲問道:“何事?”

“稟制置相公,前日,經略相公病情加重,一度昏厥,醒來後,口齒不清,難以言語。卑職奉命,前來制置司報告”那武臣說道。

一語即出,滿堂皆驚徐原病危這……

徐衛心頭哐噹一聲,上次我見他時,還不怎麼嚴重,只是臥牀休息而已,怎麼突然就病危了?當下,便細問原由,那武官如實回答。問清之後,徐衛命對方退下,默然無語。

“相公,徐經略病危,制置司得早作準備纔是。”吳玠從旁提醒道。

徐原掌涇原兵權多年,聲威暴於宋夏,他一旦不在了,涇原的帥位絕不能空着,涇原那些驕兵悍將,不可一日無主。

徐衛沉思一陣後,當即說道:“派人去綿州,將此事報告宣撫相公。本帥即刻啓程往渭州探視。”說罷,竟起身欲往。

馬擴慌忙攔住,問道:“相公就這麼去?”

“要不然?”徐衛疑惑不解。

“相公最好還是帶上衛隊。”馬擴沉聲道。這種時候很微秒,涇原一直是個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地方,徐原又病危,萬一有個什麼差池,小心總是好。

徐衛聞言搖了搖頭,吩咐幾人各司其職以後,匆匆出衙門而去。也來不及準備什麼,只引了幾個親兵,縱馬就往渭州狂奔。次日,抵達渭州城,直投徐府而去。

“大帥當心。”將到徐府時,親兵突然叫了一聲。

徐衛擡頭看去,只見徐府站外,戒嚴森嚴。披甲執槍的士兵從府門一直站到街上來,他的侄子徐嚴身着便裝,腰裡懸着一口刀,正等在門口。原來,徐衛一進城,徐嚴就收到了消息,於是擺出了這麼個場面。

徐衛眉頭一皺,奔到府門之前下馬,大步而上。徐嚴迎上來,抱了個拳,什麼話也不說,神情複雜,目光不善。徐衛看都不看他一眼,只顧問道:“你父病情如何?”

徐嚴不冷不熱地回答道:“九叔還關心父帥病情?”

徐衛盯他一眼,喝道:“說的甚麼屁話你父是我堂兄,我不關心誰關心?”

“父帥受氣而疾發,情況不太好。”徐嚴話中有話,他這意思是說,徐衛給了徐原氣受,所以才導致他病危。

徐衛懶得跟他廢話,喝道:“閃開。”

徐嚴也不知哪根筋不對,竟擋着不讓。紫金虎大怒,一鞭抽過去,正抽在他肩膀上,打得徐嚴身子一歪,不由自主地退了一步。徐衛拔腿就往裡走,他那幾個親兵察覺到情況不對頭,都捉着刀柄緊隨其後。哪知制置相公停住腳步,回頭喝道:“你們都呆在外頭,不用進來”

徐衛一進去,徐嚴就後悔了。他擺出這個場面,其實沒別的意思,就是因爲得知叔父不想讓他繼任大帥,心裡有氣,就跟孩童使性子一般搞了這麼一出。但要知道,徐衛是什麼人?陝西最高軍事長官,你敢讓士兵攜帶武器來擺在他面前示威,這事如果他不追究便罷,要較起真來,問你一個居心叵測,意圖犯上的罪名,你就完蛋了。

想到這一點,趕緊跟了上去。他剛一走,街市上蹄聲大作

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七百四十八章第54章 兩軍對陣第75章 阻擊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七百五十章第73章 小種經略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100章 難怪第731章 成都之行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88章 漢奸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756章 河北!河北!第166章 金殿沸騰第八百七十六章第830章 調走張浚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七百四十七章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375章 急追馬擴第464章 突火槍第114章 行伍世家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108章 賞賜第139章 競爭第692章 禍從口出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200章 嚴肅點 拜堂呢第509章 殺入敵境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八百五十四章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八百四十四章第66章 長輩第95章 統帥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105章 內憂和七百五十七章還鄉團第615章 養寇第八百三十三章第58章 報捷第3章 千王之王第150章 入夥第七百四十四章第492章 試炮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349章 定戎大撤退第456章 捨近求遠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八百七十九章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345章 東京來人第195章 非卿不娶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222章 捅月亮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五百一十一章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70章 陰招第722章 皇帝殯天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682章 捕風捉影第16章 殺!殺!殺!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47章 君前留對第563章 神兵天降第738章 兩相相爭第297章 張深託三州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795章 檯面下的事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30章 當兵光榮 逃兵可恥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571章 摧枯拉朽你奸我不第823章 別來惹我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135章 苦果第791章 唱雙簧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156章 萬衆期待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八百四十三章第464章 突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