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西軍團結

當吳璘帶着他的部將飛也似的往關牆上竄時,就已經聽到了士兵們發出的連串驚呼聲。他奔上關牆,極目遠逃,也不禁爲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作爲虎兒軍的高級將領,吳璘見過的大場面不在少數。比如當年的定戎之戰,雙方几十萬部隊混雜在渭水以南的狹窄地帶廝殺。眼前的景象,與當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往東看去,從南到北,凡是目力所及的地方都是一片攢動的人影初看時,只是一條黑線緩緩移動,在天地相接之處。越到後來,敵兵已呈飛蝗之勢,席捲所過之處朱記關前的這片平原,不可謂不寬廣,但已被敵人擠佔得密密麻麻那人海中無數突起的物件,不用說也知道定是大型攻城器械

吳璘深吸了一口氣,藉以壓制心頭的狂跳他知道,自己以六千正軍,數千義軍的力量,迎來了十倍不止的敵人朱記關完工之後的首戰,即將爆發了

“報統制官人,所有弓手、弩手、砲手已經就戰鬥位預備部隊也已就緒請長官示下”先前聲言報仇的軍官前來報告。朱記關雖是一座雄關,但受限於地形,它不可能排下太多的兵力,因此吳璘手裡萬把人,還能留出預備隊。

“傳令各部,近前就打”吳璘沒有過多的訓示。敵人大軍壓境,什麼都是虛的,武器就是最好的發聲方式

敵軍漫野而來,朱記關前的平原上人滿爲患。金韓聯軍的氣勢不可謂不強,已經到了揮汗成雨,聯袖成雲的地步朱記關在這十數萬大軍的面前,顯得那麼地弱小

韓常出現在大軍之前,頭戴一頂牛角盔,身上裹着鐵葉甲,他上次負的傷顯然已經好利索了,一手緊緊攥着刀把,一手執着馬鞭,正遠眺眼前的雄關。早在聞聽西軍於曹碑鎮建關之時,他就知道,下次戰端再起,這朱記關就將成爲金軍不可迴避的險阻

當他真真切切看到這座新關時,他不禁對徐衛這個敗軍之將感到佩服。虎兒雖然戰敗於鄜州,可他率殘部扼住了鳳翔府,又借兩國議和之機,在此處搶修瞭如此雄關。這廝的眼力還是不錯的,而這座關修得極有章法,關牆和高臺上的壁壘互爲依託,北面又有高聳的鳳鳴山,誰也休想繞過去

開戰之前,他和韓軍高級將領已經多次討論進兵路線。最後確定,金軍的主力在韓軍配合下,前來進攻鳳翔府,韓軍主力協同少量金軍,拿下實力最弱的環慶。如果攻勢順利,兩路兵馬,則合擊涇原,剩下熙河一路,不過甕中之鱉。

而在選擇鳳翔攻擊點的時候,韓常與他的同僚意見高度一致,都選擇了朱記關。原因就在於,金韓兩軍的細作早已經探明,鳳翔府城的城防已經更新完工,其格局正是當年河東平陽府的“兩壕三牆”時至今日,衆多金軍將士想起當年圍攻平陽一役,仍舊感到後怕,那是怎樣的一座要塞多少金軍勇士陳屍平陽城下,堆積如山以至於後來金軍拿下平陽之後,毫不猶豫地把這座要塞夷爲平地

而拿下朱記關,大軍就可溯渭水西進,直撲大散關,對蜀口形成威脅。這時候鳳翔府要麼就閉門死守不出,要麼就到平原上來一決雌雄無論哪種情況,對金軍而言,都是有利的

韓常拿鞭子頂了頂頭盔,對眼前這座雄關感到有些棘手。以他多年征戰的經驗來看,朱記臺是天然的險要,如果去強攻壁壘,幾乎沒什麼勝算可言。要拿下朱記關,只能正面突破這座四百步長的關牆,就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怎麼樣?有想法麼?”一個雄渾的聲音在身旁響起。韓常扭頭看去,緊接着搖了搖頭。

那將看不出來年紀,但他卻是典型的女真人形象頭頂颳得精光鋥亮,兩側耳後結着辮子,左耳掛一個碩大的金環身上只裹着一片身甲,挎一把彎刀,??蹬一雙皮靴。坐着一匹烏黑的良駒,鞍上弓箭長槍一樣不少。久經沙場,時冒風沙的緣故,他的皮膚呈現出如鐵似鋼的顏色,兩道濃眉之下,一雙鷹眼炯炯有神。正是兀朮麾下的悍將,南征的先鋒,赤盞暉

“不急你有足夠的時間謀劃此關,務必拿下”赤盞暉扔下這句話,拔馬就走。

韓常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他的老上司粘罕已經交出了兵權,作宰相去了,他是粘罕一派裡,唯一還執掌兵柄的將領。這次朝廷派兀朮的心腹大將來陝,並讓自己受他的節制,這差事,可不好辦。如果不能拿下朱記關,拿下飛翔府,自己恐怕很快就要步婁宿和馬五的後塵

“傳令紮營備戰猛安以上軍官,下午赴大帳議事”

在下午舉行的戰前會議上,韓常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攻打朱記關沒有機巧可尋,只能正面突破,進攻四百步長的關牆。節制他的赤盞暉同樣是一位擅長進攻城池關防的好手,兀朮南征之役,他每每爲先鋒,無往而不利。他也贊同韓常的觀點,決定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四百步關牆。

就在朱記關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在陝西制置司所在的秦州東北,與之緊鄰的渭州城內,涇原大帥徐原與制置司劉子羽正進行着一次交鋒。

在徐衛命令涇原備戰,一旦狼煙再起,就揮師進入慶陽之際,徐原就知道,這次反擊,他將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甚至可說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所在。涇原兵出,則環慶得保,若涇原觀望,劉光世鐵定完蛋

身負如此的重要性,徐原的軍閥習氣就暴露出來。對於堂弟發來的命令,他不聞不問,絲毫不作迴應。當劉子羽趕到渭州時,他倒沒有閉門不見,但當劉子羽向他提到出兵時,他卻百般的推脫。

而且他給出的理由非常之冠冕堂皇。他說他已經退了一萬多兵馬給劉光世,環慶有足夠的力量自保,不需要他馳援。反倒是秦鳳一路,必將面臨重大壓力,鳳翔府首當其衝。爲了制置司和徐衛的安全,也爲了不讓金軍溯渭水西進,他認爲涇原一路應該時刻關注秦鳳,一旦秦鳳有失,他涇原兵就南下助戰。

劉子羽毫不客氣地指出,秦鳳不需要徐經略操心,制置相公已經作了妥善佈置,別的不敢說,堅守沒有問題,就算退一萬步,真有個什麼閃失,不是還兩興鳳洋安撫司麼?王彥不是吃乾飯的,徐勝徐洪還勒着兩萬雄兵在大散關和尚原一帶,隨時都可以策應鳳翔府。

徐原仍舊堅持自己的意見,拒絕執行制置司的命令。就在這時,徐衛的誡令傳到渭州,誰敢在這次反擊中耍手段玩花樣,他會不惜一切代價搞掉對方,無論是誰

是個人都知道,陝西除徐衛以外的三帥中,劉光世根本沒有和制置司叫板的實力和資格,姚平仲是徐衛的積極支持者,這條誡令擺明了就是針對他徐原的。堂弟這次罕見的強硬態度,讓徐原又驚又怒。

驚的是,老九真把制置使這根雞毛當令箭了發出如此強硬的信號,難道是想跟我兄弟決裂?公事公辦?

怒的是,於公我是陝西最具實力的一路,於私我是你大哥,你怎麼能這麼說話?你是制置使又怎樣?灑家官居太尉,只比徐處仁矮半級你應該給作哥哥的應有之敬畏

“父帥,劉子羽又來了。”一身便裝的徐嚴跨進涇原帥司的二堂,向正在打盹的父親報道。

徐原睜開眼睛,摳掉眼角的一塊眼屎,站起身來,長長地伸個懶腰,又打個呵欠,才口齒含糊地說道:“來就來吧,請他廳中奉茶,等本帥有空再去見。”

見父帥如此表態,徐嚴卻少見地表現出擔憂。原因就在於,九叔那話說得太硬了,無論是誰,敢耍手段他就要不惜一切地搞掉對方。這話簡直沒留餘地,就是三叔在位時,也沒這麼說過

“爹,真不出兵吶?”

徐原看了兒子一眼,笑道:“我也沒說不出,等等看吧。”

“可再等下去,劉光世就完了環慶若是有失,九叔還不得……”徐嚴說道。

“怎樣?我就不信了小九敢動到我頭上來我在陝西帶兵的時候,他還沒出孃胎呢”徐原不等兒子說完,已經怒氣衝衝地截斷。

徐嚴頻頻點頭,一邊坐了下來:“那是那是,九叔這個制置使也是鑽了空子,正好朝廷對父帥有些看法,要不然,哪輪得到他?”

“哼,制置使什麼的無所謂,他當就當吧,可如果他想對爲父頤指氣使,還差些火候徐家輪不到他當家”徐原冷笑不止。

徐嚴附和幾句,又道:“但兒覺得劉子羽說的話還是有些道理。不管是環慶還是秦鳳,只要一路有失,涇原就暴露出來。如果兩路都出事,我們涇原就處在敵夾擊之中。”

徐原不說話了,他帶兵幾十年,這點還是看得出來。

思之再三,他吩咐道:“你去請王副帥,讓他先去接待劉子羽,爲父隨後就到。”

那涇原帥司花廳上,劉子羽並沒有因爲數次勸說無果而顯得暴躁,仍舊捧着茶杯,細細品嚐,耐心地等着。這種情況他來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徐原嘛,就是這樣,真要積極主動了,還指不定打的什麼主意呢。

“彥修。”一個呼聲傳來。

劉子羽擡頭望去,趕緊起身抱拳道:“正臣兄。”

王稟大步出來,兩人挨着坐下,環顧左右無人,王正臣小聲道:“還沒進展?”

“嗯,意料之中的事。”劉子羽表現得很淡定。

“拖下去不是辦法,環慶怕是撐不住。”王稟憂慮道。隨即話鋒一轉“我看這回制置相公態度強硬,但是,對咱們這位大帥,一味用強,可能難以湊效啊。”

劉子羽聞言笑道:“所以相公軟硬兼施嘛。”

“硬的看見了,軟的呢?”王稟疑惑道。

劉子羽拍拍胸口,笑而不答。正好,徐原從後堂轉出,二人都起身施禮。禮畢,分賓主坐定,徐原開口道:“劉參議還是爲出兵的事而來?”

“當然,徐經略一日不出兵,下官一日不離渭州。”劉子羽半開玩笑半認真。“這是制置相公給下官的死命令。”

徐原嘿嘿一笑:“我這堂弟還有些意思,專門讓你來盯我。”

劉子羽不回話,站起身來,從懷中取出一物,上前遞過。徐原見狀問道:“這是什麼?”

“大帥一看便知。”劉子羽雙手奉上。

徐原眉頭一皺,取過那東西一看,卻是封書信,封皮什麼也沒有。他疑惑不定地拆了開來,取出信紙展開,剛看了排頭就覺得舒服,“義德吾兄”。

咳了一聲,端正身子,他一手搭在膝蓋上,一手將信舉在面前看。這是徐衛寫給他的親筆信,紫金虎在信中沒擺出制置使的身份給他下命令,而是一封平常的家書。

首先,徐九就提到了當年他在紫金浮橋抗敵,與金軍叛軍苦戰幾晝夜之際,徐原率部來援,兩兄弟時隔多年再見時的情景。

徐原看到這裡,也不禁嗟嘆時光飛逝,轉眼十年。當初,這小堂弟未及弱冠,以數千鄉兵和少量禁軍扼守紫金山,愣是擋住十幾萬金軍寸步不得前。

隨後,徐九又提到他到陝西以後,徐原的種種幫助。例如當年他往河東鎮撫,是徐原率軍替他守陝華路,損兵折將,從無怨言,他一直銘記在心。

看了這些話,徐原心裡越發舒坦,你小子總算沒忘記哥哥的好處。

緊接着,徐衛話鋒急轉,談到陝西局勢。說徐家兄弟俱握兵柄,徐家子弟團結,也就是西軍團結,一榮共榮,一損俱損,誰也不能超然物外。並說,以大哥的聲望和資歷,已經是今日西軍之元老宿將,爲各路將帥所共仰,當爲徐家子弟作表率,勇赴國難,共體時艱。

徐原看罷,又從頭將信再看一遍,隨即晃了晃信,對廳上二人笑道:“你們看看,這到底是作制置使的人,寫封信也是旁徵博引,追古溯今。”隨後,他把堂弟這封私人信件轉交王稟看,再讓劉子羽看。

其實劉王二人心裡雪亮,徐經略這是要讓他倆知道,看到沒,真到緊急關頭,徐衛還是得來請我相助?

劉子羽看罷,故作驚訝道:“不想制置相公與經略相公昆仲之間,竟有如此淵源?”

“你不知道的事多了當年在紫金山,本帥率軍趕到時,我這弟弟都快拼光了他紫金虎的名號叫得這麼響,還有本帥一半功勞呢”徐原笑道。

劉王二人非常有默契,着實吹捧了一番,徐原這才收了信。倒也沒有明確表態出不出兵,幾時出兵,讓劉子羽暫退,他要集帥司官員商議。

說是集合帥司文武,其實離了花廳之後,他徑直回到二堂裡。長子徐嚴已經久候,見他回來,趕緊迎上前去,心急地問道:“父帥,如何?”

徐原不說話,直接把徐衛那封信遞給他。徐嚴接過,大略一看,質疑道:“九叔在這信中,可完全沒有發誡令那番強硬吶。”

“你不知道,他發誡令那是作給外人看的,畢竟是制置使嘛,應該有他的威儀在。”徐原此時顯得非常體諒。

徐嚴從父帥的語氣裡聽出些意思,追上前去道:“那爹意下如何?”

徐原一時無語,忽地嘆了口氣:“出兵吧,劉光世估計真扛不住了。”

徐嚴聽他如此決定,也不反對,只是笑道:“九叔該樂了,他一封信,就讓父帥同意出兵。”

徐原白了兒子一眼:“你懂個甚?爲父是因爲他這封信麼?環慶涇原,任何一路出了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我涇原脣亡齒寒你懂不懂?你九叔雖然在鄜州栽個大跟頭,但他秦鳳一路擋住不難,這廝兩三年間,盡大興土木了,建關隘,固城防,等的就是現在劉光世草包一個,就會耍嘴皮子,也只有爲父去替他出頭了。”

“父帥所言極是,並非因爲九叔一封信,而是顧全大局,爲涇原着想。”徐嚴賠笑道。

徐原又嘆一聲:“其實你九叔也不容易,這麼些年,一步一步,那是靠戰功堆出來的,是踩着無數屍骨爬上來的。徐家兄弟五個,他最小,我最大,我不幫他誰幫他?”

徐嚴擠眉弄眼,陰陽怪氣道:“我真有些佩服九叔了,這封上是不是使什麼巫術了?”

“你少說風涼話”徐原喝道。“制置使爲父也想作,但作不了,上頭不答應。既然如此,你九叔作總比外人強他說得對,我們徐家子弟要團結,我們團結了,西軍也就團結了”

徐嚴也不知聽進去沒有,頻頻點頭稱是,末了,詢問道:“那此次出兵,誰爲主將?”

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429章 兄弟聯手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七百四十四章第545章 虎牢關第222章 捅月亮第89章 勸降第552章 東京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623章 擅自調兵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581章 張俊伏誅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778章 無限榮耀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1章 徐家老九第391章 火燒麥田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49章 欲擒故縱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八百六十一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第98章 面君第八百六十三章第724章 西部王第8章 土匪來了第267章 總攻在即第117章 好險第373章 長安解圍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389章 劉子羽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727章 南方軍官團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818章 三國演義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13章 殺人就是這樣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122章 冠禮第16章 殺!殺!殺!第781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258章 暗戰第12章 徐家莊的二愣子們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427章 手足之情第702章 直撲燕雲?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728章 將二代第615章 養寇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807章 就是今天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432章 撲朔迷離第56章 論邊事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631章 扼西夏之喉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764章 徐家莊第389章 劉子羽第802章 我的地盤我作主第四百一十八章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728章 將二代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537章 楊彥上位第601章 軍政一把抓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四百一十一章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八百四十一章第726章 整個世界清靜了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775章 勝利了第四百一十章第31章 人頭就是賞錢第392章 徐紹入陝第314章 端午節吃包子第四百零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