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沙場老將

非律馬五屯乓黃河東岸,部將等幾次請戰他都沒有答應只以雙使衆將忿忿不平。臘月末。除夕之前,委宿率金軍主力入河中府,見馬五按兵不動,責問原由。馬五據實以告,毒宿並沒有怪罪,並依其計策,遣兵四處尋找適合渡河的所在。

合該大宋到黴,臘月二十七,蒲津段黃河河面上出現“流凌。”委宿如獲至寶,連夜撤去營寨,引軍溯河而上。至韓城一線,黃河冰封愈甚,叟宿大喜過望,認爲是天賜良概遂揮師履冰渡河,進入關中

渡過黃河後,妾宿與衆將薦議,四太子的東路軍已經兵臨東京城下,我西路軍必須儘快謀取陝西。於是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耶律馬五率領往北,取丹州。攻延安。另一路則由委宿親率,攻同州,下河中定戎,掌控浮橋,保證陝西河東道路的暢通,再進一步圖謀長安。

時徐原已經緊急從京兆趕回同州坐鎮,聞聽金軍從韓城履冰過河,大驚,急調四弟徐勝率軍赴同州助戰。臘月三十,委宿引大軍六萬。連下緯城、鄰陽、澄城三縣,進軍到距離同州城不遠的寺前鎮。所過之地。殺害百姓,放火焚城,其子完顏活女,甚至引輕騎千餘,越過寺前鎮一路偵察。

同州地處關中平原,無險可守,若依託城池,堅守不出,則定戎河中危矣。正月初一,徐勝引本部六千,以及虎捷鄉軍八千人,共計一萬四千馬步軍趕到同州,與徐原的涇原經略安撫司主力會師。兩兄弟一合井,沒有別的路可走,只能正面對決。所幸,無論徐原徐勝都跟女真人交手數次,隨徐勝而來的虎捷鄉軍副都指揮使王彥更是參加過小西讓。戰役,對於和金軍野戰有相當經驗。

正月初二。委宿引大軍屯於寺前鎮。他已經探得消息,坐鎮此地的兩位將領,正是紫金虎徐衛的兄長。倒也不敢輕敵,不間斷地派出斥候偵察消息。當得知徐原徐勝引軍前來時。後撤二十里紮下營寨,準備與宋軍展開大戰。

徐家兄弟引軍入駐寺前鎮,見金軍將鎮中猝不及防的百姓屠戮殆盡。民舍盡皆焚燬,氣得怒衝冠,誓有我無敵,決一死戰。其實何止寺前鎮?金軍在平陽受了一肚子氣,好不容易找到泄的地方,豈會手下留情?

臘月初三,一契丹勇將引馬軍數百。趁宋軍安營紮寨時,襲擊了警戒部隊,斬殺數十人。徐原聞訊大怒。派一小將,姓楊名榮,年方十七歲,乃麟州楊家後人,引馬軍去追。一直追到金軍大營。不見敵將。遂挑拒馬七座以示威。完顏活女在望樓上看見,急遣部下復追,楊榮親自殿後,張鐵弓兩箭,其中一箭射透敵騎,箭頭從後背貫穿。金軍恐懼,不敢尾隨。

臘月初四,妾率驅大軍出戰。徐原毫不示弱,引涇原、同州、定戎諸軍出寺前鎮。兩軍對陣,徐原在詢問王彥之後,擺出了與“疊陣法。大同小異的一種陣形。以長槍居前,坐不得起,弓弩居後,以備射擊。虎捷鄉軍擺疊陣,是以馬軍保護兩翼,在陣前設置拒馬鐵鉤,以防備陣未成而敵騎兵來襲。可徐原不這麼幹,他用持大斧的重步兵保護兩翼,而把馬軍擺在全陣的最後。

妾宿引數十騎出陣窺視宋軍陣容,完顏突合只看了幾眼,便肯定。這確實是徐家的風格。當年在小西山,徐衛大體上也是這麼布的陣。

變宿見徐家軍軍容鼎盛,排布有序,不敢大意。回到陣後,望北而祈禱,號令諸部並進。兩軍大戰於同州境內,從上午,一直殺到下午。金軍攻勢之兇猛,可由馬軍一共衝擊了六次可見一斑。可無論如何。徐家兄弟的陣形也保持大致不亂。姜宿幾次想大軍壓上,可宋軍排在主陣之後的馬軍實在詭異,擔心他們繞陣而迂迴,金軍遲遲不敢動手。

傍晚時分,兩軍相持不下,徐原下令收兵,金軍也不願夜戰,遂各自回營。是夜,月黑風疾,正是摸營的最佳時機,奇怪的是,宋金兩軍誰也沒動這念頭。白天一戰,徐家軍見識到了金軍的剿悍,鐵騎的威力。而女真人,又一次嚐到了強弓硬弩的苦頭。尤其是每次短兵相接。那蔽於兩翼的重步兵就像把鉗子一般夾上來,讓人頭疼得緊。

就在同州厚戰之時,耶律馬五引偏師輕取丹州,威脅延安,廊州兩地。嘟延路經略安撫使張深命駐軍嘟州的劉光世引軍拒敵。劉光世前些日子紛州一戰,率先逃跑。被降三官留用。這回接到命令,也打算力戰而雪前恥。率廊州兵馬向東推進不到五十里。正遇上耶律馬五。劉光世的先頭部隊一看到兇悍的金軍就嚇得望風而逃。回來報告說。金軍鋪天蓋地而來,不知其幾十萬衆。劉光世聽罷,對部將說,我軍兵力,若去迎戰,恐也不保。不如轉向延安。

張深正盼着他的戰報吐城息到他把部隊今帶來了,幹是問他金軍般模如

劉光世引用部隊的報告,說女真大軍兵強馬壯,不知其幾十萬衆。自己爲了保存實力,這纔沒有跟女真人硬碰。趕到延安來,就是爲了跟張大帥合兵一處,共同拒敵。張深聞聽,倒也沒有追究他放棄廊州的責任。當下集合嘟延帥司的主力。準備迎戰。

臘月初四,耶律馬五在輕取丹嘟二州後,進犯陝西重鎮延安府。廊延,廊延,這廊州已經丟了,要是延安府再有失,張大帥就連個落胸的地方都沒有。遂引帥司主力出城。與耶律馬五對決。

出征誓師的時候,劉光世慷慨激昂地表示,如能破敵,他願爲前鋒。張深果然派他爲先鋒,劉光世領着前軍行進不到三十里,就遇上耶律馬五的前軍。見金軍刻悍,又有引退之意,其部下有一悍將,名喚王德,綽號“王夜叉”勸諫說,嘟已失,延安必保。金軍雖然勢大,但其遠來,又在平陽受阻,其鋒芒已不復銳,可以一戰。

劉光世答應下來,正排陣形時。耶律馬五遣馬軍來襲,劉軍一時慌亂。王德率所部拼死反擊,這纔打退敵騎。時狂風大作,吹折軍旗,劉光世認爲這是不祥之兆,恐于軍不利,憂心仲仲。可這一戰,憑着王德等將的奮力,居然打退了金軍。張深率主力趕到,着實褒獎了他一番。

初四下午。嘟延軍與耶律馬五戰於延安城三十里外。初時,金軍已現敗象,幾番衝不動張深大陣。反倒折了許多人馬。緊要關頭,耶律馬五免去兜鑑,率馬軍八百餘。迂迴從側面貫入張深陣中,一路衝殺。到最後只剩下不到一半,馬五仍無懼色,奮力拼殺。金軍士氣由是一振,全力推進,到天黑之前,張深敗退。回到延安城後,這位張大帥收拾殘兵,緊閉城門不出。金軍至城前挑戰。張深均不予理會,並下令有敢出戰者斬。

長安,金軍入關中的消息終於在此地傳播開來。百姓人心惶惶,街市爲之蕭條。身爲陝西方面大員,李綱自然是急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每日與何灌商討軍情,研究對策,可這兩位都是東京派員,西軍不買他們的賬。李何二人對此也心知肚明,李綱建議,還是請种師中這位老將出馬,來主持軍事。但何灌卻極力反對,這也很好理解,他纔是陝西六路制置使,皇帝給他的詔命。是掌控西軍,怎麼能讓种師中主持軍事,那他不成了擺設麼?

桌上的飯菜已經涼透,一口沒動。李綱還坐在公案後奮筆疾奏章,準備寫完後。一份送去東京留守司,一份送往鎮江行在。內容就是,希望免去何灌的六路制置使職務,改由种師中接任。

“報!坊州軍報!”。

“拿進來!”李綱猛然擡頭道。坊州,比鄰廊州,現在坊州送來軍報,那可能走廊延出事了!果不其然。軍報送來一看,是坊州知州上報。劉光世不戰而退,引軍轉向延安,金軍不費吹灰之力,佔據了廊州。

好你個劉光世!汾州大戰,你就率先逃遁,導致三路西軍潰敗,成了此次女真提早南侵的禍根。現在你又不戰而退,放棄防區,枉你是將門之子,竟然這般模樣!

將軍報擲於地上,李綱憤怒難消。可很快,他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嘟延的張深,環慶的王似,這兩位帥守都是陽奉陰違之輩。不論是自己,還是何灌,都指揮不動他們。現在,廊州已失,若金軍再往南拿下坊州耀州,長安城就盡在眼拼了。而指望張深王似來救,還不如多拜拜菩薩。從徐衛招討河東開始,他就與何灌商議如何應戰。在明知幾路大帥都不會甘受驅使的情況下,宣撫司和制置司拿出一個方案。那就是從各路集結兵馬,組建一個大規模的兵團,與金軍決戰。當然,這個說法是對外的。幾路大帥連指揮都不一定服從,豈會帶兵馬來集結一處?

可這天下,畢竟還是大宋的,西軍再驕橫,終究還是朝廷的禁軍部隊。他們的糧餉軍備都要由朝廷供給。因此,陽奉陰違他們敢,公然抗命卻不一定。命令一下,這些大帥們多半以各種理由搪塞,最後只派出部分人馬前來。

事實證明,李綱猜對了。在宣撫司和制置司的軍令下達後,五路大帥並不積極,這個抽出七八千,那個調出一萬二,慢騰騰地往指定的耀州集結。眼下,緊靠着長安的耀州已經集結各路兵馬五萬餘衆,由陝西制置司的都統制曲端統率。

對於曲端,李綱是有一定意見的。這個人在哪裡都和同僚處不好,任命他爲都統制,只是爲了把他從陝華調開,現在委以大權,是不是欠妥?但何灌認爲,與同僚關係處理不好,那是性格使然,曲端的本事是明擺着,不說從前抗擊党項,只汾州

議。雖然戰敗了。但曲端率領的華州軍卻是打得最兇最繼“四瓦斬獲最大的。現在起用他爲都統制,他必然感恩在心。定效死命。李綱最後還是點了頭,因爲他也沒其他選擇。其他幾路帥守都掌着兵權,佔着地盤,只有曲端剛剛扶正,麾下的徐勝、徐衛、姚平仲又都不是善茬,起用他爲都統制,不但給了他個臺階下,也讓他英雄有用武之地。

“來人!前去耀州傳令。命曲端嚴防禦延來敵!”李綱這話網說完,外頭又奔進一員佐官。

“宣相!徐原徐勝率軍於同州境內迎戰金軍,兩日血戰不分勝負!”

徐原征戰妾年。徐勝也頗有才幹,但金軍終究勢大,如果沒有支援。難保萬無一失。李綱沉吟一陣。揮手道:“去,請種太尉來!”

种師中自太原撤入陝西后,地位一直有點尷尬。他原來是秦鳳路經略安撫使,帶兵勤王后,先後任河東制置副使,制置使,一直駐守太原。朝廷決定放棄太原,命他撤入陝西,屯兵在鳳翔府。可此時,秦鳳路的帥守已經換了人。朝廷裡曾有大臣提出。不如讓他出任六路制置使。但趙桓雖然知道种師中的威望在陝西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卻又認爲他年紀太大,七十幾歲的老好了。恐怕難以擔此重任。就這麼拖着,一直拖到李綱實在看不下去,表奏种師中爲陝西六路制置副使,引軍進入長安,纔算又有了正式的差遣。

其實,李綱心裡多少能猜到一些。當初青澗種家將,麟州楊家將,府州折家軍,熙河姚家軍,號稱四大將門,種家一直是排第一。現在種師中是種家將裡碩果僅存的一位,他威望既高,資歷也老,如果用他掌六路兵權,朝廷恐怕不會放心。因此,官家派來了心腹武臣,何少保。

回到文案後,寫完了那道奏章。又照抄一份封好。放筆之時,种師中的聲音正好在外頭響起:“卑職种師中,奉命前來。”

李綱慌忙起身迎了出去,但見種太尉高大的身形門神一般立在外頭。笑道:“太尉何必拘禮。快快請進。”入內落座,因事態緊急,李綱連茶也沒叫來一杯,就開門見山地將兩線戰況向种師中簡略說明了一番。當聽到劉光世一仗不打,直接放棄廊州轉進延安的消息時,這位老將拍案而起,怒斥道:“國家養兵千日。不過用在此一時。劉光世也是將門之子。當初童貫徵遼,數他父子二人跳得最歡。好似這陝西諸路里,就他劉家精忠愛國一般。結果。徵遼之役一敗”罷罷罷,這些陳年舊事不提也罷!宣相,有何吩咐,直管說來。

种師中雖然也是西軍一員,但其兄种師道當初勤王時,與李綱有些交情。他自己自太原入陝後,也確實受到了李綱的幫助,因此並不像其他西軍將領一般苑視這位東京派員。再則,國難當頭,這些派系之爭。該放則放,大局畢竟爲重。

李綱見他如此爽快,面露喜色,趕緊道:“徐家兄弟正與同州願戰。本相惟恐有失,因此想請太尉率部前往增援。”

种師中眉頭微皺,他不是不願意去救徐原徐勝。徐彰當年就是種愕的部下,算起來,現在的徐家將從根上講,就走出自種家。更不用說。种師道去世之前,在書信裡還大力稱讚了徐衛一番。

只是,從金軍進兵的路線看。明顯就是衝着長安來的。他若引軍去增援陝華,萬一嘟延之敵揮師扣坊耀二州,如之奈何?當他把這層擔憂說明時,李綱解釋道:“這卻無妨,耀州集結各路兵馬五萬餘衆,且有曲端統率,破敵未必,阻敵有餘。”

曲端的名字,种師中倒是聽過的,其父曲渙,任左班殿直,戰死沙場。也算是忠良之後。受父蔭而供職軍中,與夏軍戰,屢立功勞。由他領軍,拱衛長安城應該綽綽有餘。

當下便起身表態道:“既如此。卑職領命!這便回去收拾兵馬,明日一早即赴陝華助戰!”

“那本相就安坐城內,靜待捷報飛傳了!”李綱起身拱手相送道。

送走了种師中,李綱稍稍順了口氣,回到文案前,拿起那兩道封好的上表,看了又看,若有所思。何灌當他,都是有擁立之功的大臣,有多深的交情雖然談不上,便也絕無過節。但陝西現在已經是大宋的前沿陣地,萬萬不能有任何閃失,官家想控制西軍,這本沒有錯。錯就錯在,不該這個時候,未免操之過急了。當初童貫分化西軍,也沒有這麼急不可待。無論如何,抗金是現今朝廷要之務,西軍是抗金主要力量。必須先依靠西軍擋住女真人,其他的都得推後!這陝西六路里,目前也只有种師中可以領袖羣雄!()

第236章 議升官第209章 招討副使第251章 楊彥疑兵第576章 二次勸降宋遼威武第634章 欲擒故縱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七百五十一章第590章 威震狄夷第615章 養寇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190章 縛太急乞緩之第232章 謀劃陝西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27章 黃知縣有請第545章 虎牢關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五百一十一章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八百八十章第295章 馬擴獻鄜延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406章 大變動第506章 西軍總帥第604章 邊境衝突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475章 擔起責任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八百六十二章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390章 同意進攻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772章 恢復中原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217章 咬牙堅持第132章 二次南侵第98章 面君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八百四十四章第93章 大哥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八百四十一章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85章 箭雨第378章 突進!突進!第735章 舉國振奮第733章 成都之行3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755章 要命的烽火臺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405章 雙管齊下第758章 目標!大名府!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69章 密謀第127章 攪局第597章 九月心結第八百四十二章第476章 馬軍驍將第638章 宗弼求和第四百一十九章第723章 新君出爐第四百零九章第6章 其實 我穿越了第477章 天授之地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29章 執照到手 正式營業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七百四十二章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5章 有本事你咬我你奸我不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401章 出事了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424章 鋼鐵雄師第396章 出不出兵第四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一十四章第149章 佈局第522章 穩紮穩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