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河東危急

;下。徐衛邀請錢成入內稍坐,後者倒也沒推託,遣散憚。隨徐九進入禪房之中。見了屋內陳設簡單,桌上飯菜也都是極普通的齋宴,錢成又嘆一聲,拱手道:“少保之逝,官家也是極爲心痛,還望招討相公節哀

徐衛神色爲之一暗,但隨即淡然笑道:“多承官家掛懷,錢都知有心。謝了。想都知一路勞頓,怕是沒用晚飯,若不嫌棄,將就吃些如何?”

錢成一聽,連連搖頭道:小人何等身份?怎敢與招討相公平坐?”他現在雖然是內侍省的都知。可趙桓這一朝,宦官的地位遠不如太上皇趙估時期。跟徐衛比起來。的確差着好大一截。

“這就見外了,我不喜客套,坐坐坐。”徐衛先坐了下來,錢成聽他這麼說,也就不再堅持,兩人相對而坐,聊了起來。起先無非是說些朝野傳聞,人事變動云云。後來徐衛有意將話題往陝西方面引,錢成便談起了李綱與何灌。

先是說到李綱上表自貶,朝廷並沒有追究他戰敗之責,反而勉勵了一番。至於何灌,也自請免職,並推薦了种師中,可官家對此議根本沒有理會。這就是結交宦官的好處。他們地位不高,對於軍國大事,一無發言權,二沒決策權,但好就好在,這些人時常陪同在皇帝身邊,聽得多,見得多。

“前線戰事失利,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陝西兩位長官爭相擔責,這胸襟,這氣魄,委實讓人欽佩啊徐衛聽罷說道。

錢成見他這麼說,雖然沒反駁,臉上卻露出不以爲然的神情。徐衛看在眼裡,也不去追問,提起茶壺替他倒了一杯,抱歉道:“這佛門清淨地,喝不得酒,一杯清茶,權當替都知洗去一路風塵

錢成半起相謝,見徐衛好像對這話題不感興趣,端了茶杯之後主動問道:“招討相公就不想問問小人因何發笑?”

“能說的,都知與徐衛相識多年,自然會提點。不能說的。徐某也斷斷不會叫都知爲難,因此不問。”徐衛喝了口茶道。

“其實,也算不得甚麼秘聞。朝中執宰心裡都有數,就是小人今天不說,過些日子待招討相公到了京城。兩位樞密相公自然也會提起錢成笑道。頓了頓,像是在思考着如何說,片刻之後,打開了話匣子。

說的是李綱何灌兩人奏本送抵禁中之後,官家專門就此事召樞密使徐紹來詢問意見。

雖然不知道兩人的奏本里除了自請處分還說了什麼,但皇帝對徐紹說了這麼一句,“宣制不和,總歸有礙兵務。”錢成據此判斷,李櫃何灌兩人中,必有一人在奏章裡指責了對方,否則皇帝不會說那麼一句。

徐衛聽完,詫異道:“不至於吧?李宣撫與何少保可都是官家極數信任的文武大臣,他二人在陝西共事,應該是如魚得水纔對,怎會

“這個。就不好說了,反正樞密相公當時回答說,何少保久經沙場,出掌六路兵權是合適的。可後來官家又問耿相,得到的回答卻是,李何二人,必舍其一。官家聽後,默然不語。最近一直在爲此事煩心。”錢成說道。

徐衛好一陣沒說話,良久方道:“唉。這些朝堂上的事情,左右也弄不明白,也懶得去費那心思。”

“是極小人也只是隨口說說。相公呢,姑且聽聽,哪說哪了,哈哈,吃飯吃飯錢成端起碗來。筷子伸出去,見一桌子的素菜,愣就不知道挑哪一盤好。最後估計是怕拂了徐衛面子,夾了兩片黃瓜。還笑道“這個好,這個好,吃黃瓜膚色水靈。”聽得徐衛大熱天一身的雞皮疙瘩。

正吃着,忽然聽到外頭一個聲音說道:“隼職李貫請大人示下,已尋得故人,是否相見?”

徐衛放下碗筷,神色不變,對外頭道:“有貴客在此,今日就不見了。”

錢成一聽,趕緊起身道:“哎。怎敢誤相公之事?左右天色已暗,小人自去館驛,就不叨擾了,改日再敘。改日再敘,告辭,留步

徐衛假意挽留一番,然後才送出。李貫就站在院裡,等徐衛回來之後,立即上前報道:“幸不辱命。大人交待之事,已經辦妥

“是死是活?”徐衛輕聲問道。

“卑職帶回的是人頭李貫小聲回答道。說罷,對外喚了一聲。便有一個精細的漢子快步入內,手裡提着個包袱,交到李貫手上後。那包袱裹得極嚴實,李貫裡三層外三層打開,沒來愕及看,已經聞到一股臭味。李貫走到窗下,徐衛藉着屋裡的光亮,果見一顆人頭,雙目緊閉,嘴脣微張,麪皮已經泛出紫色。在徐洪提起“徐和”這個名字時,徐衛印象還很模糊。但現在一見,正是當初賊寇勒索徐家莊時,那個膽小如鼠的保正。

徐衛一揮手,李貫趕緊裹好,又交給部下帶出,這才詳細稟報過程。原來。…着十幾個刻悍精明的細作,路往北刺探消息。根據擦士諷法的情況,他判斷徐和不過是個小人物,打聽他無異於大海撈針。因這徐和是跟高孝恭的部將李成走的,他便專一打聽李成所部。若遇有人盤問。便以投靠爲名搪塞。

一直追到翼州衡水縣,纔打聽到李成的部隊撤退此處駐紮。因李成在河北高軍中名氣很大,綽號“李天王。”他大敗而回,翼州之民多暗喜。李貫在翼州有個江湖上的朋友,當時已經投靠高世由,接受了僞職。李貫仍舊去拜會他,從他口中得知,此次南下大名,所帶回的人中,但凡稍有名頭的,都被高孝恭帶往真定了。其餘的。都下放在地方任職,那徐和因幹過多年保正,指認徐家祖墳有功,因此在衡水縣作了個押司。李貫探到這個消息。也沒有急於動手,遣人監視縣衙,摸清徐和動向,後將其暗殺于歸家途中。李貫親自動的手,割下人頭後。連夜潛往大名。

“好!作得好!”徐衛連聲讚道。

“知軍,卑職還探到一個消息,李成眼下已經趕往真定,據說是高世由要借越稱帝了李貫沉聲道。

徐衛猛然側首:“哦?那就更好了!”

隆興元年八月,徐衛接受詔命起復,同時擴送徐彰的靈櫃前往東京。出大名府時,張所率河北招撫司文武官員前來送行,大名百姓也自發齊集城外,目送軍中元老離去;號哭之聲,數裡之外清晰可聞。當時,大名府並不太平,一些人爲避兵禍,嘯聚山林,落草爲寇,幹些剪徑劫掠的勾當。但聽聞徐彰靈框路過。無人敢犯,至濮陽,有賊號樑進者,帶兵數千攔截。見徐彰靈櫃,又得知是徐衛親自護送。率衆伏拜於道後,自行散去,可見徐彰得人心如此。

八月上旬,徐彰靈樞送抵京師。趙桓派了他的親舅舅,殿帥王宗楚出城相迎。又於西水門徐府設靈堂。朝中大臣多去弔唁,後葬於牟駐岡,趙桓御筆親書“勳烈常昭。”極盡哀榮。皇帝召見徐衛時,再三表達了哀悼之意,並囑咐他繼續父志。完成其父未竟之事。立不世之勳,助中興之業。

徐彰喪事完畢之後,因陝西接連催促,徐衛啓程復職。臨行之前。專門到三叔徐紹府上拜會,或者說。聆聽示。徐衛去陝西任職沒兩年,於父親喪事中再見徐紹時。發覺三叔蒼老了許多,鬚髮已現花白。

“坐吧。”書房中,往日神采奕奕的徐紹顯得有些疲倦。這幾日雖說天氣轉涼,但酷暑餘威仍在。可他非但穿着袍,甚至還披着一件直掇。

“叔父病了?”徐衛落座之後關切地問道。

徐紹伸手將將滑落的直掇拉上肩頭,輕聲道:“最近總覺四肢沉重。舉箸提筆諸多不便,估摸着”話未說完,已搖了搖頭,神情黯淡。徐彰的死,對他的打擊雖不說沉重,但一想到兩位兄長先後而去。祖墳又被高逆挖掘,到底是五十好幾的人了,身體有些吃不消。

“三叔何出此言?”徐衛趕緊地說道。

徐紹擺了擺手,嘆了口氣。沉吟片刻後吩咐道:“老九啊,這次朝廷給你下放了很大的權力,整個河東南境都正式在你節利之下,還有便宜行事之權,李綱也會配合你。至於那個同節陝華兵馬,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是何用意。用心辦差,儘快控制河東局勢吧。”

徐衛並沒有保證什麼,而是問道:“三叔,西軍進兵河東,金國可曾派出使臣交涉?”

這話說到徐紹心病上了,撐着扶手站起身來,滿面憂色道:“我正爲此事擔心,女真人至今沒有任何動靜。怕只怕,他們在等秋高馬肥,南下報復

這事還用猜麼?那簡直是一定的!你用西軍直接進攻河東,連打嘴仗的機會都沒給自己留,女真人此刻想必怒火沖天,恐怕就是這個月。必然南下。到時候。金軍倒顯得師出有名,,

正思索時,聽徐紹問道:“老九,你認爲宋金決戰會提前麼?。

“回叔父,這個還真說不準。本來金國上次南侵,受損較重,怎麼着也要休養個三四隻。可這回,女真人肯定是惱羞成怒,會不會大舉南下,還真不好判斷。

。徐衛回答道。

徐紹聽罷,一掌拍在文案上:“若金國果真大舉南下,事情就棘手了。官家用何灌執掌六路兵權,一來因爲何灌知兵懂戰,二來也是想控制西軍。可何仲源明顯不夠分量。他纔在陝西任職多久?西軍那些將門能把他當回事?偏偏這個時候。他又跟李綱鬧起來,這宣撫使與制置使不和,怎麼統領陝西六路?”

徐衛認真地聽着,這件事情。他絕對不會插一句話。因爲他最清楚李綱和何灌是爲什麼鬧起來的,甚至可能比兩個當事人還清楚。

徐紹說到這裡,突然把目光落在徐衛臉上,看了半晌,終究還是囑咐道:“罷了,丸兒。你速回前線去,一定耍鎮住河東!哪怕女真人大舉來祜,勺,東至少能擋上一陣半陣,緩解陝西壓力。”

“是!三叔,既然如此,那侄兒徐衛正要告辭。

徐紹卻像是想起什麼,一招手。小聲問道:“聽說你轄區裡炭井林立,每日所產石炭,暢銷附近州縣,有這事嗎?”

徐衛一怔,這事怎麼連三叔都知道了?遂答道:“確有此事。

徐絡雙眼一眯:“你可曾參與其中?”

心裡一驚,但徐衛很快就如實回答道:“幾乎所有炭井,侄兒都有份。但有一點侄兒保證。沒有強迫過任何人。”

沒料到,徐紹聽到他身爲武臣,卻涉足經商。非但沒生氣。反而點頭道:“好,這種事你儘管放心去幹語畢,怕他不明白,招過侄兒小聲道“想周全自己,就一定要會自污,官家喜歡有缺點的人,一無所好,無欲則剛者,才最讓人不放心,明白?”

“謹記叔父教誨。”徐衛躬身一揖道。

八月中旬,徐衛離開京城,馬不停蹄地趕往陝西。他還在復任的途中,河東已經戰成一片,李家父子集合五萬多人馬,將昭德府團團圍定。昭德城牆不高,城防亦不堅固。但馬擴率衆死守,在李軍用盡了一切攻城辦法,諸如掘地道,放煙薰之後,仍舊牢不可破。盛怒之下的李植,一面從太原調撥,一面就地取材,營造了大批攻城器械?僅大型的鵝車,就有七八百架。在驅車扣城的時候,李植料定西軍新敗,必不來援,又在昭德城附近架起了袍車,要是昭德再不破,就準備日夜

擊。

自中旬起,氣候轉涼,李軍攻勢更加兇猛。義軍雖然兵力不少?但苦於器械簡陋,尤其是弓弩嚴重不足,根本無法在遠程給予敵人打擊。每每要等到敵人攀上城頭之後,再近身肉搏。城門幾度被撞爛,都是馬擴組織敢死之士將入城之敵堵回去。幾十天打下來,雙方都是傷亡慘重,義軍知道求援無望,士氣逐漸低落。

如果昭德一丟,李軍就可經壺關南下直入澤州,那麼河東全境都有可能淪於賊手。此時,若金軍再南下。經修州往西,過去就是關中平原。首當其衝的就是正在恢復發展中的陝華路!因此,昭德能否保住。直接關係到陝西安危,馬擴深明這一點。因此時常身先士卒,激勵部下。在西軍進兵河東時,他就已經知道了徐衛因父喪而丁憂的消息。義軍將士也清楚這一點,所以認爲徐總管不在,咱們義軍就不會有人搭理,是死是活,陝西都不會看一眼。而且。那手上沾過義軍鮮血的曲大帥如今作了河東經制使。還有什麼指望?

有鑑於此,馬擴謊稱,朝廷已經將徐衛奪情起復,不日必將率大軍來援,只要咱們守住昭德,護住陝西,那就是大功一件!

李軍用壕橋鵝車不能奏效,從中秋節開始,動用了大批袍車,晝夜不停地轟擊城池。因爲沒有弓弩的壓制,李軍的袍車甚至十分囂張地架到了距離城池幾十步的距離。義軍將士在城頭上,只能縮着,眼睜睜看着一塊接一塊的大石在頭頂呼嘯。落入城中,士氣降到了極點,,

再這麼對峙下去,恐怕等不到李軍糧盡,城池就會陷落。馬擴萬般無奈之下,於夜間組織驍勇之兵突圍。不是爲了偷襲,而是爲了去搬其他義軍來援。可問題是,現在義軍沒有了統一的領導。各自爲戰,誰也顧不上來救昭德。馬擴,幾乎陷於絕望之中,他的部下甚至有人動了投降的念頭”

八月二十一,涼風習習,氣候宜人。儘管河東大戰,但定戎城內仍舊一片太平景象。受戰火重創的城池已經修復,各行各業逐漸有了起色。街上的行人也日漸增多,百姓們臉上,又有了笑容。

紛州一戰,再到後來的郭柵鎮阻擊,虎捷傷亡較大,大佬徐衛又回鄉奔喪。政務方面,鮮是有了陝西派來的通判打理,軍務呢,在王彥吳階領導下,正加緊操練,尤其注重革新戰法,專門針對重騎兵。

徐衛和李貫打馬入城的時候,現他們的就是把守城關的士兵。沒了主將,又打了敗仗,虎捷將士們這段時間跟沒孃的娃一般,徒然看到知軍大人歸來,士兵們放聲大呼:“徐知軍回來了!”喊歸喊。愣是沒有一人敢離開崗位。

當兵的不敢,老百姓可不管這些,一見徐衛,嘩啦啦一片涌過來,堵了一個水泄不通。李貫正在那兒呼呼喝喝。讓百姓讓開道路時,忽聞鎧甲鏗鏘之聲傳來,舉目望去。只見一隊軍士跑步而來,那領軍的,不是副都指揮使張慶張機宜是誰?

張慶在衛士協助之下擠進人羣。看到徐衛,頭一句話就是:“你可算是回來了!”

第59章 裝備第618章 又見花木蘭第288章 黃雀在後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60章 榮歸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171章 拿下滑州第353章 斷絕水源第387章 故人來訪第175章 老將出馬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七百四十五章第八百四十五章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451章 小徐的鬱悶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八百五十四章第141章 定情第八百六十四章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752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八百四十九章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552章 東京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三十一章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669章 斬首示衆第761章 發大財了第262章 堅決抗戰第60章 榮歸第四百一十九章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808章 弒君篡位第764章 徐家莊第229章 三司派員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721章 暗中部署第496章 湖上密謀第63章 來了第105章 內憂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3章 梟首第四百一十七章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七百五十章第118章 張憲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603章 視察藏區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800章 徐折並稱第185章 三道金牌第77章 韓世忠第228章 全部繳械第570章 如虎添翼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57章 饅頭第238章 圖謀河東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711章 原來如此第239章 搶佔先機第260章 炸不死你第763章 決戰前夕第621章 王庶致仕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七百五十章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679章 劃分地盤第640章 一頓臭罵第331章 見風轉舵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714章 對宋求和第354章 準備大幹第39章 江湖豪傑來相助第303章 捲土重來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119章 誘敵深入第593章 徐太尉第467章 山窮水盡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658章 生死關頭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553章 全線反撲第574章 回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