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詔書飛傳

叩津園,是東京四園苑之“太皇趙估在位時。非但青書畫,尤喜花石園林,因此才搞出了“花石綱”惹得東南之地民變四起。趙桓即位以後,與其父大相徑庭。音律、書畫、園林、藝伎一無所好。

不過,今年陝西河東大旱,京城也是酷暑難耐。這一日,官家在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就是並相耿南仲的陪同下,駕臨御津園消暑。

皇帝一身黃紗袍,並未戴冠,坐於涼亭之中,三五內侍伺候左右,耿南仲就坐在官家對面,正捧起一塊西瓜遞上。趙桓單手接過,卻是眉宇不展,悶悶不樂,伸到嘴邊一口也沒咬,又放了下來,問道:“陝西可有新本到?”

“回陛下,暫時沒有。”耿南仲回答道。

趙桓又將那塊西瓜伸到嘴邊。還是沒咬,又問:“那徐衛呢?。

耿南仲聽皇帝問起這個”頓了頓,坐正身子道:“官家,臣正要稟報此事。命其起復的第:道詔書送達大名府後,徐衛仍舊不奉詔,堅持要爲父守孝三年。”

趙桓聽罷,這塊瓜是吃不下去了。放於桌上,輕嘆了口氣道:“往日,徐九總是率軍馳騁於前。不避險阻。此次正是河東局勢多變之時,他卻三詔不起

耿南仲沒從皇帝的話裡聽出怒意。想了想,接口道:“這雙親亡故。對子女而言不啻天崩地裂。想是那徐衛自小事父至孝,因此徐少保一旦身故,他悲痛過度,也是情有可原的

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幫着徐衛在說,沒想到,趙桓一聽,眉頭擰得更緊”多道:“希道想是不知,那徐衛自幼頑劣不堪,專好尋釁滋事。架鷹遛狗,何來打小至孝一說?聯聽說,他還是宣和六七年的時候才幡然醒悟,從戎報國

耿南仲作疑惑狀:“那臣就不解了。難道,”

趙桓見他話說一半而停,追問道:“難道甚麼?直說無妨

“這,請官家恕臣直言。想那徐衛不過二十四五歲年紀,已經做得些許大事,官居四品。年輕人嘛,可能難免有些驕縱跋扈,他這會不會是在”要挾朝廷?”耿南仲一邊觀察着上意,一面試探說道。

果然,皇帝一聽這話,霍然起身。耿南仲也慌忙而起,見官家轉過身去,嘴角閃過一抹笑意,轉瞬即逝。此時,那隨侍於皇帝左右的內侍中有一人,姓錢名成,遠遠望見一位重臣闊步而來,適時地說道:“稟官家,折樞密到了。”

趙桓回頭望去,果見折彥質匆匆而來,至涼亭正欲行大禮,他卻一甩衣袖。直接問道:“仲古,你來得正好,徐衛三詔不起,依你之見。是何原由?”

折彥質聽皇帝這口氣頗爲不悅。先不回答,而是看了一眼耿南仲,這才漫不經心地笑道:“此事委實不值得陛下生氣。”

趙桓哼一聲:“聯一手栽培提拔他,如今到了用他之際,他卻百般遷延,這分明就是在要挾聯,聯如何不氣?”

折彥質心裡一驚,是誰把這事上升到如此高度?不用說。肯定是耿相干的好事。人家徐少保剛剛去世。你就迫不及待地搞這手?

片刻之後,折仲古淡然一笑。以極輕鬆的口氣道:“陛下息怒,依臣看來,徐衛三詔不起,並非有意要挾朝廷,不過是在耍孩童性子罷了

耿南仲聽到這句話差點沒跳起來,折仲古啊折仲古,我知道你跟徐衛一起打過仗,私交也不錯。可你要維護他,好歹尋摸個合適的由頭。徐衛多大?二十好幾了,堂堂四品知軍,他還是孩子?你說笑是吧?

趙桓大概也覺得折彥質這話說的忒不靠譜,質疑道:“他使性子?這話從何說起?”

“官家容稟,臣最近道聽途說。聽到一件傳聞折彥質不慌不忙。娓娓道來。“說是李宣撫設了陝西第六路後,以原涇原路經略安撫副使曲端作爲帥守。這曲端一到任。大概是心急着要整軍備戰,因爲一些誤會,襲擊了撤入河中府的平陽義軍。徐衛呢,又是河東義軍總管,因此事與曲端鬧得有些不痛快

“後來,陝西方面着手籌劃進兵河東,官家也知道,徐衛這廝向來是克盡職守,河東局勢他也比較清楚。因此就向陝西宣撫司出謀劃策。據說後來他的建議沒被採納。而是用了曲端之策。徐衛沒說什麼。還是奉命集結部隊。哪知此時噩耗傳來,他趕回大名奔喪。現在河東兵敗,又值他父喪之際,恐怕心裡有些情緒,臣猜想,這恐怕就是他三詔不起的原因。”

耿南仲仔細聽完之後,臉上陰晴不定,瞧向官家,卻發現皇帝臉上居然有笑意!

“聯時常跟左右說,徐衛少年老成,辦事穩重,現在看來,他居然也有使性子,耍脾氣的時候,哈哈趙桓笑着,一面坐了下來。

折彥質趕緊跟進,笑道:“年輕人嘛,難免有時想不通。”

臘亙拿起一塊瓜,咬了一口。點頭道:“不錯,河東兵敗…泄入汞又去世,想也難過。”

這君臣兩個說說笑笑,倒把耿南仲晾在一旁了,到底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被無視的感覺,遂上前言道:“官家,縱使如此,可他三詔不起總是個難事。臣認爲,莫如降了詔書,嚴厲斥責他,並明白無誤地表示,若再不奉詔,便撤了他的差遣!”

皇帝還沒表態,折彥質馬上接過話頭:“耿相言之有理,對於這種年輕武臣,嚴厲是必須的。陛下莫如恩威並重,一面斥責,一面安撫。臣料徐九到底是全忠勇之臣,不會分不清輕重緩急。”

趙桓聞言,微微點頭,也沒有明確表態。一陣之後。便命擺駕回城。

皇帝前腳一走。折彥質正要出亭跟上,卻聽耿南仲在背後笑道:“徐九若知今日之事,必然對摺樞密感恩戴德,沒齒不忘。”

折彥質停住腳步,回身一揖,笑問道:“耿相有何指教?”

“不敢當!萬不敢當!折樞密三言兩語。將徐衛要挾朝廷說成是孩童使性,非但熄了官家一腔怒火。還給徐九爭取到了甜頭。這等手段。本相也是自嘆不如。”耿南仲不陰不陽地說道,臉上那些疙瘩隨着他表情的變化,一起一伏,讓人看的蛋疼。要換趙估還在位,就他這副尊容,估計得發配到嶺南吃萏枝去。

折彥質又是一揖:“耿相說哪裡話,仲古不過是就事論事。”耿南仲深深看他兩眼,拂袖而去。

隆興元年七月,整個河東亂成一片,李植暫時沒有受到金國的處置。但是完顏委宿摔軍之前,嚴厲地警告他,把心思放在攻取河東全境上。否則嚴懲不怠。女真人大概明白,河東不但是李植的老巢,而且一開始就是他在佔領,現在手底下也有好幾萬人馬,如果非要把他怎麼樣。河東你還要不要了?萬一他狗急跳牆,又重回南朝懷抱呢?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完顏要宿在太原,有人向他秘密稟報。陝西方面派出過要員至此。勸說李植反戈,但被他拒絕了。這事讓完顏妾宿很高興,相較於高世由。李植是主動投降,而高世由是在兵臨城下之際,多少有些被逼無奈的味道在。現在李植對大金國又是這般地“忠心”辦了他實在不發算。

而李植經歷這一段“驚心動魄”啥念頭也只能先收起來,傾巢而出進攻河東南部的義軍。李猛輕取平陽府後,與李植兩路大軍會師於昭德城下。

昭德府,大概位於後世的山西長治一帶,這裡是盆地,四面前是山。馬擴早料到李軍必然南下。於是將境內的糧食搶收完畢,全部運入城中。李軍來勢洶洶,陝西方面徐衛又不在,估計沒人搭理義軍,遂收縮兵力,大軍屯於昭德城中。還有一部分把守壺關,阻擋李軍襲擊澤州。

因爲這裡四面環山,如果久攻不下,你想撤回去不說,如果想還平陽府,就得按原路繞出盆地,如果想襲擊澤州,除了奪取壺關之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去山裡鑽。馬擴打的主意,就是把李軍拖在此地。一直拖到他糧盡退兵爲止。

河東狼煙四起,陝西也不好過。三路西軍撤回之後,將功罰過是首要之務。劉光世率先逃跑,導致大軍潰敗,李綱一怒之下,免了他的嘟延副帥之職,降官三等留用。環慶帥王似,廊延帥張深,遷延不前。貽誤軍機,受到了李綱嚴厲斥責。

這些處分,若是局外人肯定看得一頭水霧。爲將者。臨陣脫逃,累及三軍,撤職降官就行了?這該是砍腦殼的大罪纔對!還有貽誤軍機。僅僅是口頭批評?怎麼着也該撤職查辦吧?

不要忘了,這是大宋。歷代帝王,雖然對武臣嚴加防範,可防的是什麼?防他們造反,防他們坐大。劉光世臨陣脫逃,這總不是實力強大的象徵吧?而且他又是高級將領,整個兩宋時期,基本沒有高級武臣因作戰不力而被處以極刑的例子。至多就是免了差遣,俸祿照拿。

還有,這裡是陝西,西軍的地盤。李綱之所以處置劉光世,而不敢動王似張深,原因就在於。劉家從前在童貫分化西軍的時候,投靠了童貫,在陝西六路里基本屬於討人嫌的角色。所以,處分他,大家不會有意見。

當然,吃了敗仗,光是處罰帶兵的將領還不行,上頭得有人出來對朝廷負責。李綱在七月上表自貶。主動承擔後果,趙桓並沒有追究他的責任,反倒勉勵了一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李綱雖然指揮不動六路西軍,可他在民政方面的成績那是有目共睹的,宣撫使這個位置,必須由他來坐。

可換到何灌這裡,就有些鬱悶了。他之所以積極地促成進兵河東一事,原因就在於想揚威立名。鎮住六路帥臣。可仗還沒打,張深和王似兩個就給他下馬威,一調不理會,二調才收拾,三調才啓口,喜他兩路到了河東。人家金軍和李軍都會師了。何灌墨兌刪北身經百戰的名將,可他在河東任職的時間遠比在陝西長,如今擔任六路制置使,誰服?

何灌自己大概也清楚這一點,因此上表請求朝廷免去他的職務。而且,還算厚道,自請免職的同時,他不忘推薦繼任者。誰?種家將的代表,种師道的弟弟,种師中。現在整個陝西地面上,除了這位老帥。沒人鎮得住。

可他的奏本到了東京,趙桓壓根沒理會。估計這位大宋天子,是想用自己的心腹親信掌控六路西軍。哪怕何灌資歷不足以服衆,趕鴨子上架也得硬上!

這天是七月二十八,天氣還沒有轉涼的趨勢。徐衛當日在徐家莊被一班父老鄉親圍着,哭訴李軍的暴行,回來之後,就派人送了筆錢過去,算是盡份心意,支持家鄉重建。其實,夏津縣現在主事的官員早就在忙活這事。徐家莊這地方了不的。當朝樞密使、山東徐少保,陝西涇原帥,,都出自此處,誰敢不把徐家莊當回事?

點上三柱清香,恭恭敬敬地插入香爐,一身素服的徐衛端端正正站在香案前,輕聲道:“爹,朝廷連下了三道詔書,兒都沒奉詔。估摸着,下個。月應該會回陝西了。咱們歷來講究個落葉歸根,只是大名府現在不太平,官家又有明詔,兒打算等朝廷詔書再來,就親自護送爹去東京。請爹放心,早早晚晚,我一定讓您歸葬故里。我若做不到,就不配當你徐彰的兒子!”

語畢,又規矩規矩三叩首,這才起身折返房中用晚飯。這裡是佛寺。他又在守孝期,自然飯菜皆素。不見葷腥。可徐衛發現,這樣的日子倒也過得,每日早晚三柱香。吃素讀書,閉門謝客,反而覺得充實。也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的前景。

筷子剛提起來,一片黃瓜還沒入嘴。就聽到外頭人聲嘈雜,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在這裡聒噪?片刻之後,一片腳步聲急促而來,徐衛放下筷子,還沒起身,就聽到一個尖銳的聲音喝道:“天子明詔!徐衛聽宣!”

站起身來,徐衛遲疑了片剪。

這聲音怎麼聽着像是內侍?心裡一動。趕緊出了房門,只見外頭院中。一行人已經站定。七八個打燈籠,穿緋衣的內侍,簇擁着一人。這人雙手捧着詔書,正要宣讀。

“制曰:孝悅爲綱常,本人倫之大事,故少保徐彰之逝,聯亦惜之。然父子之情縱深,卻是私恩。軍國之政雖瑣,乃爲公義,今陝西疲敝,河東大震,李逆以殘暴不仁之師,戮我之民,掠我之地,此值家國多事之秋,凡持忠義者,無不疾首。權知定成軍徐衛,數有大功於朝廷,聯亦深明,然用人之際,三詔不起,何也?今擢徐衛爲“武鄉縣開國伯侍衛親軍馬軍司副都指揮使”充慈、修、澤、平陽、隆德招討使,兼同節陝華兵馬,詔書到日,盼卿幡然而起,總成就道,建不世之勳,助中興之業,如此,則聯心甚慰。隆興元年七月十七。”

那內侍也算是徐衛的老熟人了。就是錢成,宣讀完天子詔書後,遞于徐衛,沒等他說話,先賠笑道:“知軍大人,切莫再說出一個不字來。否則,非但小人無法交差,於知軍也無益處。”看來,徐衛三詔不起。還真就讓某些人有點頭疼了。

徐衛接過詔書握在手裡,看了錢成一眼,向西南方向遙拜道:“臣,徐衛,受詔!謝恩!”

錢成一撫胸口,長長地舒出一口氣,直嘆道:“哎喲,可算是請動紫金虎了小人離京之時,官家再三囑咐,此去若徐衛再不奉詔,你也不用回來。”

徐衛還不至於笨到那個地步。從前三次傳詔,都是有司官員前來。而這一次,皇帝派了內侍,也就是太監。太監跟官員比起來,好像不算個什麼東西,但如果用內侍傳詔。那意義是非同尋常的,因爲內侍是隨時伺候在皇帝身邊的親近之人。這道詔書你再敢不奉,對不起,很可能就順着你的意思,你也不用作官了。守你的孝去吧。

“莫非是說國家大義,即便爲了故人,徐九安敢不奉詔?”徐衛笑道。

錢成聽了這句話很是受用,嘆道:“招討相公是厚道人吶。”

徐衛聽得一怔,因爲這是他第一次被人尊稱爲“相公”在宋代。只有高級官員才配“相公”二字。這道詔書一下,錢成馬上改了口。雖然徐衛還沒有時間去細細體會自己新職務的權限,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此次晉升不同凡響。旁的不說,只說那“招討使”三字。徐衛就不陌生。他太懷念這個三個字了,有了這三個字,他可以帶兵進河中府,繳械抓人,誰也奈何他不得。而且那時候,招討使前面,還有一個“副”字。()

第694章 疑人不用第122章 冠禮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65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95章 統帥第49章 欲擒故縱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129章 秘密抓捕第41章 抱大腿第78章 進軍第99章 金腰帶第117章 好險第766章 背水而戰第433章 棋逢對手第284章 種家軍第八百五十三章第453章 總管諸軍第362章 掘城第16章 殺!殺!殺!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04章 奔赴陝西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668章 鬧劇收場第218章 虎捷威武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602章 父子大戰第332章 撤得詭異第八百六十三章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388章 有本事使出來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42章 小螞蚱第675章 徐郡王第1章 徐家老九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485章 風雲突變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806章 協商起事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792章 攤牌第286章 千鈞一髮第703章 巨炮轟城第四百一十章第84章 橋不能燒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四百零九章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632章 插旗燕雲第612章 局勢詭異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59章 裝備第246章 以退爲進第724章 西部王第60章 榮歸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289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323章 血債第53章 梟首第257章 愛護有加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435章 整合西軍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八百七十七章第四百一十章第243章 觀念問題第180章 擾敵軍心第291章 大軍凱旋第214章 鐵浮屠第163章 勝利在望第148章 罷相第90章 狗血淋頭第382章 樂極生悲第455章 激戰江北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338章 託付種家軍第431章 調虎離山第214章 鐵浮屠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八百四十三章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312章 鬥神不死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2章 夏津小霸王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130章 虎捷鄉軍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八百四十六章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533章 有錢有錢要糧有糧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470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55章 張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