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司儀行政

自虎捷鄉軍駐紮魏莊後。徐衛嚴令各級統兵官約束部屬,有敢禍害百姓的,最輕也是五十軍棍。尤其是搶奪民財,調戲良婦兩樣,一律處以極刑。再加上眼下正是麥熟時節,那農戶們整日地提心吊膽,誰還有心去管莊稼。徐衛考慮到這仗早晚都要打,莫踐踏了糧食纔好,便拔出幾百人,幫助百姓收割。

那魏莊父老,初時見這幾萬人馬駐紮,還有些畏懼。畢竟朝廷官軍就那模樣,便是西軍軍紀,也不過就是空口白話而已。現在見徐知軍的部隊秋毫無犯,個個歡喜,有這樣的父母官,咱們華縣,不,定戎軍從今往後怕是太平了。

不過,虎捷一些軍官倒是不太理解,咱們不侵擾百姓也就罷了。何必還幫着幹活?魏莊也不曾給我們半貫工錢。徐衛的心思,他們哪裡知道,從前征戰沙場,浴血拼殺,那都是爲了別人,現在,可是爲了自己。

這日,徐衛和張慶兩個正在莊裡竄門,問些定戎軍的情況典故。李貫忽然來報,說是鳳凰山的賊寇派了人來,要面見知軍大人,有緊要的事情稟報。徐衛卻不急於相見,只命李貫把來人帶去軍營逛一圈。他自己則和張慶又走訪了幾戶人家,這纔不急不徐地回到了大營。

中軍帳內,一人約莫三十四五光景,穿件直裰,衣襬紮在腰帶上,挽着袖口,露出手臂上冒起的青筋和塊塊肌肉。臉龐削瘦,雙目烔烔,看模樣不像是農戶,倒似行走江湖之人。見到有人進來,這廝慌忙扯了衣襬袖子,規規矩矩垂手肅立。

天太熱,徐衛摘了紗帽,解了金帶,交到親手手中後。纔到帥椅上坐定,也不看那廝一眼,端起旁邊的涼茶喝了一口,這才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是鳳凰山的二寨主,奉頭領之命前來求見徐衛。結果先被帶到軍營溜達一圈,見虎捷軍容鼎盛,兵強馬壯,心生懼意。到這帳裡後,遲遲不見動靜,好不容易等到正主出現,又是如此的派頭,趕緊上前拜道:“小人打鳳凰山來,姓呂,家中行大,見過知軍大人。”

徐衛這纔看他一眼,冷哼道:“嘯聚山林,爲禍一方,本官奉朝廷之命鎮守此地,便一刻也容不得你等!”

呂大又作一個揖,疾聲道:“大人息怒,若有半分活路。誰肯落草爲寇,永生背個賊字在身上?金狗犯河東,府州一片混亂,各處賊兵蜂起,若不集在一處怕是作了冤鬼。亂世當中,誰腰裡挎着刀,誰就能大聲說話,小人們也是實在走投無路,這才……”

“照你這麼說,我麾下幾萬人都挎着刀,我能不能大聲說話?”徐衛放下茶碗笑道。

呂大慌忙再拜:“豈敢與知軍大人相提並論?”

“罷了,我問你,你們頭領遣你至軍中作甚?”徐衛問道。

呂大這才鬆口氣,心說果然是紫金虎,跟他說幾句話,也駭得我渾身冒汗。定住心神,恭聲道:“日前山寨裡有幾個不開眼的撮鳥,衝撞了大人,我家哥哥遣小人來,一是向大人賠罪,二是想爲大人盡份心力。”

張慶這時插話道:“賠罪就免了,我們知軍大人對盡份心力比較感興趣。”

“是是是,我家哥哥的意思是,大人想必首先要光復華縣。那白額獸雖剽悍驍勇,但在知軍大人統率的虎狼之師面前,不過就是羣插標賣首的烏合之衆。爲免卻官軍麻煩,我們鳳凰山上萬弟兄,願作大人馬前之卒。”呂大說罷,觀察着徐衛反應。卻發現他好像不怎麼心動。想想也是,憑紫金虎的威名,莫說一萬,就是十萬嘍羅人家也看不上眼。

遂又道:“不知大人是否收到消息,那白額獸得知官軍到來,已經關閉了城門備戰。”

李貫此時笑道:“除此之外,他還派人到鳳凰山、少華山、太華山各處聯絡賊黨,要你們共同舉事,前去增援。”

呂大聞言心中疑惑,我身爲鳳凰山二寨主,如果華縣來人聯絡,何以我不知情?

“不用想了,華縣派出的人馬,如今都押在軍營裡。不妨告訴你,早在華城關閉四門之前,我軍細作就混入城裡,只等着知軍大人一聲令下,便裡應外合。”李貫說道。

呂大將信將疑,照這麼說來,官軍是完全用不着我們?非得拆了山寨,散了人馬?這天下大亂的,弟兄們該往何處安生?可如果抗拒不從,這紫金虎連女真人都不懼。又怎會將我們放在眼裡?今日看他軍營,果然名不虛傳,這可怎生是好?

正作難時,忽聽上頭徐衛問道:“呂大,我看你形容不似常人,從前作甚麼勾當?”

“回知軍大人,小人自小喜愛耍槍弄棒,不事家業,十幾歲便行走江湖,好打個不平,渾渾噩噩地過了幾十年。”呂大不知徐衛問這個有何用意。便含糊地回答道。

徐衛聽罷點點頭,詢問道:“既有些本事,就留在我軍中效力如何?”

李貫立即道:“知軍大人擡舉你,還不相謝?”

哪知這呂大沖徐衛一頓首:“多謝知軍大人擡愛,只是小人身負衆家弟兄囑託而來,豈能獨善自身。”

“倒有幾分義氣,也罷,我便指條路予你。那白額獸不是廣召華縣賊寇前去增援麼?你們鳳凰山不妨去響應,若進得了城,便作爲內應。明夜我親自率軍去攻,到時內應外合。等收復華縣,你們山寨的人馬都既往不咎。”徐衛一揮手說道。

呂大聽到這話吃了一驚,明天?這麼急?那倒得趕緊回去準備,一念至此,便應允道:“小人即刻回山,明日一早便開往華縣,爲大人作先鋒!”

“好,功成之日,我保你作個隊將。”徐衛看他一眼,輕笑道。

呂大再三致謝,這才離開。他前腳一走,徐衛臉上笑容消失不見,立即對李貫吩咐道:“你派人盯住各處通道,如果這廝回去之後,有人自鳳凰山往華縣去,立即截殺!”他之所以對呂大說明夜攻城,乃是有意爲之,如果鳳凰山賊寇是詐降,那麼一收到消息就會趕去華縣報信。萬一是這樣,那便先剿了鳳凰山!

這一日相安無事,第二天一早細作回報,鳳凰山的人馬已經離了山寨,正奔華縣而去,估計約有四五千。徐衛此時仍不大意,令人再探,特別要注意鳳凰山人馬進了城後,華縣賊寇的防備有無變化。晌午時分。李貫報告說一切如常,並不見異樣,徐衛這才放心。

當夜,虎捷鄉軍飽餐一頓,等天黑盡方纔收了軍帳,集結待命。徐衛以楊彥張憲爲先鋒,率本部先行,自提大軍在後。可魏莊這邊還沒有出發,細作卻報告了一個讓徐衛大吃一驚的消息。華縣殺聲震天,火光四起,各處城門均已洞開,無數的人從城內涌出,爭相逃竄。徐衛與吳階等人商議後,果斷下令,楊彥張憲兩部火速奔赴華縣,不管其他,先佔了城池再說!

華縣城內,雖是黑夜,卻與白晝無異。熊熊的大火將天空映照得血紅一片,男子的呼喊聲,婦人的尖叫聲,孩童的哭喊聲交織在一起,伴隨着房頂坍塌的轟鳴,震耳欲聾。穿布衣的平民,着鎧甲的士兵,奔行在街頭巷尾,提水救火。

徐衛在張慶王彥兩位副手的陪同下奔入城中,刺鼻的血腥味差點沒把人薰個跟頭。腳底下隨時都感覺溼膩,也不知是血是水。

“去,把楊彥給我叫來!”徐衛摘了頭盔捧在手裡,大聲喊道。

不多時,只見一人匆匆而來,頭上的盔纓全給燒沒了,一張臉上全是灰燼,就剩下兩個眼珠子。將他上上下下打量一遍,徐衛皺眉道:“你怎麼這副德性?”

“我跟張宗本衝進來時,城裡已經亂成一鍋粥了,沒奈何,但凡手持兵刃的,格殺勿論。後來有幾個撮鳥,說是鳳凰山寨的,我問他們怎麼回事。原來他們入城之後,那甚麼白額獸擺了酒席招待,喝了個大醉。那呂大一見有機可趁,索性提前動手。那賊兵們根本不加抵抗,一窩蜂全逃了。”楊彥說罷,使勁吞着唾沫,看來是給烤壞了。

“那匪首何在?”王彥趕緊問道。

“現在酒還沒醒過來,捆得跟豬一般,綁在衙署大堂上。”楊彥回答道。

“這呂大倒有些膽識。”張慶笑道。

徐衛略一沉吟,隨即說道:“子才兄,你着人肅清殘餘,接管城防,張慶,救火!”

這場大火把華縣燒了個夠嗆,虎捷官兵和城中倖存百姓一直救到天亮才完全撲滅。徐衛看着殘垣斷壁,滿地血污,心裡作好了收拾爛攤子的準備。此役,虎捷鄉軍幾乎沒怎麼費力,便收復華縣。可擺在徐衛面前的,是殘破的城郭,所剩無幾的居民,以及治下無法計算的賊寇。

有鑑於些,他入城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權知定戎軍事”的身份出具告示,安撫百姓。於復城的第三天,在華縣父老的見證下,將匪首白額獸斬於街市。同時,拔出一批人手,協助百姓重修房宇。然後向京兆府,也就是從前的長安,報告華縣收復的消息。華縣周邊的大小賊寇見此情形,都不敢來犯境,紛紛轉投他處。

坐鎮京兆府的陝西五路宣撫使李綱聞訊後大喜,覆函嘉獎了徐衛。並囑咐他,現在首要任務,是儘快平定地方。定戎軍據華山、臨渭河,控潼關,是險要所在,萬不能大意。同時告訴他一個消息,河北的高世由,河東的李植,最近動作頻頻。借大宋朝廷無力控制兩河之機,大肆侵佔城池,兩河雖然義軍蜂起,但不乏混水摸魚之輩,高李二賊極力拉攏收降。种師中已經奉命放棄太原,即將撤入陝西。兩河的局面已經無法收拾,陝西五路從今往後,便是前線了。

不消他提醒,徐衛早就用一系列的舉動鞏固了定戎軍的防務。張憲、吳璘分別領軍駐守關西鎮和夫水鎮。他又以“河東義軍總管”的身份,派出人馬出潼關,前往聯絡河東各處義軍,要求他們聽從定戎軍號令。

他這邊忙得起勁,兩河那裡也沒閒着。高世由李植二賊有女真人有背後撐腰,毫無顧忌地侵佔大宋領土,招降納叛。任他是誰,如果帶幾千上萬人馬去投,便委你個知縣知州。這樣一來,那些佔山爲王,本來就沒打算勤王忠君的賊寇紛紛前往投靠,大字不識一個的,也能混上一官半職。

不過也有例外,河北贊皇五馬山的義軍,就給了高世由當頭一棒。殺了他的使者,連陷三座被高逆侵佔的城池。高世由大怒,調集兵馬號稱十萬,並在金軍配合下圍剿五馬山。義軍終應寡不敵衆而失敗,馬擴率殘軍轉戰河東。

河東的李植也不甘落後,种師中前腳一撤,他立馬進駐太原。被金國皇帝吳乞買封爲太原知府,河東安撫使兼諸路兵馬都總管。

兩河被此二賊攪得烏煙瘴氣,東京有大臣上書皇帝,要求命李綱動用陝西王師前往平叛。可陝西的日子也不好過,党項人趁火打劫,西軍勤王之時,他們接連攻城拔寨,可謂來勢洶洶。西軍回防之後,主要精力都放在反擊之上,根本無暇顧及兩河。

五月中旬,李植的軍隊已經進佔了汾州。照此下去,如果朝廷不管不顧,那麼兩河之地,用不了半年,就將全部改姓。李綱憂心如焚,接連向東京上了五道奏章,陳述利害關係,可都是泥牛入海,無影無蹤。這就是離開了朝堂,離開了政治中樞的後果,只能在地方上乾着急,而不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針到底是怎樣。

後來,還是一位東京派員告訴了他實情。一來,朝廷已經沒有力量顧及兩河,二來,東京現在吵成一團,大臣們都在詳議司裡脣槍舌劍呢,誰有空理你?

第96章 教誨第774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39章 競爭第82章 出逃第474章 未有之敗第八百五十一章第469章 頑強阻擊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380章 張浚追來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536章 陰雲再起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627章 終掌權柄第50章 率部歸來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44章 棋子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814章 服不服第八百七十六章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127章 攪局第322章 進軍鄜州第535章 百花齊放第57章 饅頭第311章 不聽徐九言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441章 徐九當爹了第543章 發兵潼關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827章 天倫第656章 杭州劇變第87章 霹靂炮第326章 亮招第583章 同州投降第八百五十五章第120章 爛招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399章 喜事一樁第782章 另一場戰爭第593章 徐太尉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八百二十二章第80章 新君第386章 潼關送別第242章 整軍備戰第八百五十九章第593章 徐太尉第689章 摧枯拉朽第四百一十五章第728章 將二代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240章 挖祖墳第294章 新配方新火藥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333章 回馬槍第47章 屠殺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八百三十五章第61章 恩怨第112章 帶御器械第八百五十一章第92章 又見援兵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269章 堅如磐石第157章 圖窮匕見第270章 確係牛人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236章 議升官第624章 文武爭權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794章 徐母去世第824章 也別惹我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第290章 爲了勝利,歡呼吧!第544章 輕取洛陽第577章 攻破城門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478章 炮彈橫飛第111章 睚眥必報第706章 城破在即第41章 抱大腿第八百四十三章第158章 激戰正酣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百四十二章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346章 打吧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237章 一招臭棋第279章 耀州告捷第556章 三鎮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