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好險

趙佶派出自己的老婆先行返回東京。其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充當他的探路石。在他送往東京的御批中,明確提出了太上皇后鄭氏的待遇問題。“道君太上皇后當居禁中,出入正陽門”。要知道,他現在已經退位,趙桓登基之初便下了詔令,確定了他內禪之後的權限。“除教門事外,餘並不管”,也就是說只允許他管理宗教事務。

而趙佶現在卻提出要讓太后居住在禁宮。這事只會出現在一種情形下:垂簾聽政。他有意在試探新君的態度,如果東京方面答應這個條件,自然而然也能夠滿足自己其他要求。分權,甚至復辟!趙桓根本不與任何大臣商量,直接否決了這個要求。自己若是沒有登上大位便罷,如今既爲天子,豈能受人掣肘?

整整一天的廷議,一班執政愣是拿不出個主意來。趙桓很是失望,這幫大宋朝的宰相們平日指點江山,高談闊論,一旦事到臨頭,除了吵還是吵。問題是,你吵歸吵。得吵出點實質的東西來吧。可從上午議事,現在天都快黑了,執宰們還在糾纏着諸如“穩定”“人倫”等話題。

趙桓實在無奈,命衆臣歇息一陣,就在宮裡用飯。自己則獨自步出大殿,憑欄遠眺。傍晚時分,那東京皇宮裡各處都已點上燈火,星星點點,煞是好看。夜風徐徐,吹得這位少年皇帝心中的煩悶略微消散些許。自登基以來,他沒有一天消停,一直忙到現在,都快有些麻木了。可祖宗遺留之基業,總不能斷送在自己手裡,眼下強敵當前,內訌不斷,好好的錦繡江山弄得狼煙四起,混亂不堪。每每想到此處,他心裡就不禁惱怒,恨不能……可有些事情,他只能在心裡想想,絕不能對任何人吐露分毫。

那遠遠站着的年輕內侍,見官家在欄杆之前來回踱步,口中唸唸有詞,卻也聽不清在說些什麼。只覺得他情緒有些不穩,彷彿得了失心瘋一般。一陣之後,竟擺動手腳。越發地癲狂。心中恐懼,正想着要不要上前詢問,或是通知其他大臣。但思之再三,終究提不起勇氣。太上皇當政時,重用宦官,那時候內侍的日子很好過。可官家一登基,以前掌權的宦官們紛紛遭到清洗。現在,褲襠裡沒那玩意的人都繃緊了皮,沒誰敢放肆。

良久,跳大神般的趙桓終於折騰夠了,頹然立在殿外,單薄的身形更顯孤單。雙手撐着欄杆,垂着頭,久久無言。內侍正提心吊膽時,只見官家直起身子,大步而來。

“去!召何灌立即進宮!”

內侍聽到這話,第一反應就是腿軟!心像是被突然掏空一樣!怎地?官家召何太尉,難道是要對太上皇來硬的?如今統兵三衙之中,只有步軍司何灌爲官家所信任,在這個當口連夜緊急召見,恐怕……

他的擔心。也正是何灌所憂慮的。在接到進宮的命令後,這位步帥竟有些遲疑。試想,太上皇拋棄京城出走江淮,把一個爛攤子全扔給官家。逃就逃罷,又在南邊胡搞瞎搞,沒幫上任何一點忙不說,盡給東京方面使絆子添麻煩。哪怕是親父子,弄到這種份上,怕是……

官家現在緊急召見,耽誤不得,這可如何是好?焦心如焚之際,身邊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何灌急得團團轉。突然想起一個人來,送上一大筆心意,千懇萬求讓內侍多等一陣,他自己連衣服也沒換,單人獨騎直奔城外而去。

牟陀岡,靖綏營駐地。經過一天如同上刀山,下油鍋似的訓練後,士卒們各自聚在營帳中,誦讀軍法,操典,口令等。徐衛獨自一人回到帳中,將那柄內廷供奉的陌刀倚在牆邊,來到桌前坐下,倒上一碗冷茶還沒來得及喝。便聽外頭響起急促的腳步聲,一人在外喊道:“九哥!”

徐衛聽出是楊彥的聲音,今夜他負責全營巡防,難道又有那不信邪的士卒以身試法?

“進來。”徐衛話音方落。楊彥就大步闖了進來,神色凝重,來到徐衛身邊俯下身去輕聲耳語幾句。後者一聽,眼中閃過一抹驚色,他在這個時候跑到靖綏營來作甚?略一思索,當即說道:“請進來。”

楊彥領命,正要出帳,徐衛突然叫住:“我營帳四周,不要有人。”

不多時,何灌匆匆而入,不等徐衛有任何反應,連連擺手道:“什麼虛頭巴腦的都別來了。”正抱着拳徐衛一聽這話,意識到何太尉此來,絕對不會有好事。能讓他急成這個樣子,除了金軍南下,恐怕只有趙佶北上這一樁了。

徐衛雖然在牟駝岡練兵,看似與世隔絕,卻密切注意朝中動態。早已經知道盤踞江淮的太上皇啓程返京了。可走到南京順天府時,突然停下。不過,這等政治上的事情,何灌一個武臣着什麼急?他又來找自己作甚?

何灌一屁股坐在凳上,只聽吱嘎作響,忍不住皺眉道:“我說你堂堂……巡檢使。怎麼盡用些破爛?”要知道,自打頭一回見着徐衛開始,他一直對這個後輩十分欣賞,從來都是和和氣氣,像現在這般不耐煩,還是頭一次。

徐衛正想賠不個是,何灌又搖頭道:“罷罷罷,廢話就少說。我現在是一腦袋稀泥,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楚,身邊也沒個商量的人,只能來問問你。”

這話怎麼說的?你家裡不是有老婆兒女麼?就算是軍國大事。老婆商量不着,不還有你長子何薊麼?但見他一副着急上火的模樣,徐衛也只得直接問道:“太尉,這是出什麼事了?”

何灌坐立不安,起身將事情大略說了一遍。徐衛聽罷,也驚得不輕!大宋朝現在就像是個重症迸發的患者,抵擋女真已是吃力,要是再內鬥起來,只怕會一命嗚呼!到時候,金國只需一個手指頭,就能將大宋壓趴下!

看趙桓這意思,似乎要對他老子動粗。此事一旦發生,大宋恐怕就徹底完蛋了。太上皇和當今天子幹起來。先不管天下百姓怎麼想,單說東京四周的幾十萬軍隊,足夠將脆弱的大宋弄到萬劫不復的地步。

“徐九,有句話我說在前頭。你雖然年輕,但腦子不糊塗,甚至比朝堂上那些權貴還清醒。本官待你如何,你心裡清楚。所以,我不希望聽到任何推三阻四的話……”何灌話至此處,一雙眼中精光陡現!死死盯着徐衛!當初張叔夜召朝中故舊商議抗金,徐衛那番冷靜的分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徐衛當初的預測一一成爲現實。足以說明其極具遠見,這也是爲什麼何灌五內俱焚之際,連親兒子都沒想過,而是直奔牟駝岡來。

徐衛知道他後面沒說的話是什麼。坦白講,何灌現在的確是被逼到絕路上來了。如果官家確實決定對趙佶動粗,那麼何灌此去,無論是勝是敗,最後的結果都一樣!原因很簡單,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上皇,不管怎麼鬧,他二人到底是父子。何灌若是挑頭辦這件事情,成了,天下必然議論紛紛,軍心動搖。趙桓爲穩定局勢。一定會把他推出去。就算趙桓不這麼辦,何灌以後也無法在朝廷立足。要是敗了,那結果更糟,官家爲安撫趙佶及其黨羽,會把所有責任都推在何灌身上,其結果必然是滿門誅殺!還會背上一個十惡不赦的“謀逆”罪名,永世不得翻身!

何灌想必也是清楚這一點,所以才心急火燎要找人商量對策。可這件事情,跟朝中大臣商量不得,想來想去,也只有自己這個人輕言微的後輩可以共語了。

徐衛沒有急着回答,自己目前羽翼未豐,朝廷裡任何一個小小的風浪都有可能將自己掀起來。所以眼下最好的策略是,專心練兵,不摻和政治。可何灌親自找上門來,情面倒是其次。關鍵在於,靖綏營以後要仰仗他的地方很多,一旦何灌倒臺,沒有了這個靠山,自己將十分被動。還有,趙家父子如果反目,對目前局勢的破壞將是災難性的。自己所有設想都將成爲泡影。

權衡利弊之後,徐衛決定拋開顧忌,該出手時就出手。

“太尉勿憂,卑職雖然也沒有主意,但卻可以替太尉分析一二。”

何灌一聽這話,頻頻點頭,重新坐了下去,提過茶壺替徐衛那已經裝滿的杯中又添上茶水,道:“來來來,坐下說,撿要緊的說。”

“首先,官家和太上皇絕不能動干戈!一旦打起來,說句不中聽的話,一切玩完!”徐衛一邊坐下,一邊說道。

何灌深以爲然,並不插話,示意他說下去。

徐衛忙了一天,着實口渴,端起茶杯一口喝乾後,繼續說道:“官家召太尉進宮,用意我就不便揣摩了。但太尉只需對官家言明,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

說到這裡,他習慣性的停了一下。按常理來講,話說到這份上,對方總要問一句“此話怎講?”,可何灌還急着進宮面聖,催促道:“說!說完!”

“太尉試想,太上皇之所以答應返回東京,恐怕也是因爲江淮的日子不好過。可那洛陽又能好過到哪去?突然在順天府停下來,固然有太上皇自己的疑慮,但估計更多的,卻是那班老臣的主意。”

何灌手中提着茶壺竟忘了放下。不錯!怎麼一時情急,竟沒有想到這一點。這天下不論誰作皇帝,到底是趙家江山。太上皇哪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終歸他還是當今天子的生父,官家能對他怎麼樣?就算回了京城,還不是好吃好喝,金山銀山地養着?但那幫大臣不同,就說童貫,官家早對他起了殺心,必欲除之而後快。太上皇就是仗着這些人才有和東京叫板的本錢,所以不得不爲他們多想一些。

“所以,問題的根本就在於如何打消老臣們的疑慮上。他們都是效忠太上皇多年的舊人,如今新君即位,自知不容,是以……”徐衛說到此處,沒有再說下去,因爲意思很明白了。

何灌臉上,一時陰晴不定。手中茶壺仍舊提着,連漸漸傾斜也不知道。當那茶水倒在地上的聲音驚醒他時,突然將壺一扔,摔個稀爛!也不和徐衛說半個字,撩起衣襬就往外跑,一陣風似的旋了出去。

望着那一地的瓷片,徐衛苦笑一聲:“是得安排幾個負責起居的親兵了,這官僚作風該有還得有。”

就在何灌被召見的第二天,趙桓下詔。太上皇后鄭氏雖不居禁中,但其新居寧德宮還是極盡奢華,爲此,他不惜勒緊褲腰帶,連自己的膳食也減少了。

趙佶在給東京的御批之中,還提出了一點。那就是“吳敏,李綱,令一人來”。他心裡有數,兒子身邊,目前恐怕就是這兩個人能呼風喚雨。趙桓從其言,派李綱前往順天府迎接太上皇回京。在李綱啓程之前,朝廷已經頒下明詔,廣告全國。表示對追隨太上皇南巡的官員,非但不予追究,還要厚加賞賜。就連聲名狼藉的高俅也因爲“扈從上皇,宣勞既久”進封簡國公。這種種跡象,逐漸打消了趙佶以及童貫等舊臣的疑慮,再加上李綱極力遊說,道君太上皇終於在靖康元年四月返回東京!

趙桓的一大心病終於去除,他沒有忘記替他出謀劃策,鞍前馬後效勞的功臣們。趙佶回京不久,他就降下詔書,說步帥何灌,久歷戰陣,勞苦功高,實爲武臣之楷模。特進樑國公,就連他吃了大敗仗的兒子何薊也跟着沾光,擢升爲樞密承旨。

何灌逃過一劫,自然想起是誰幫了他大忙。可徐衛的官階現在是提不上去,提了也對他沒好處。想起他曾經拜託自己的事,遂於官家面前奏了一本,說靖綏營擴編之後,徐衛難處很大,特別是缺少統兵官,是不是請朝廷考慮一下?趙桓正在慶幸聽了何灌之言,沒有鑄成大錯,自然是有奏必依。命將各地推薦的豪傑之士名冊,先拿給何灌去選。又下詔,各路王師中,若有合適人選,也可徵用。但規定,至多隻能平級調動,也就是說,以靖綏營的規格最高也只能調到都頭一級軍官。何灌好不鬱悶,那各地推薦的豪傑還有些選頭,都頭一級的統兵官能有什麼用?

他覺得面子上有些過不去,再三考慮,想到徐彰徐勝父子剛剛進京,一切還未安頓完畢,徐衛如今在京作官,也沒個落腳之處。自己名下倒有幾處宅子,不如借他一所暫住。反正也有心和徐家結親,將來作爲嫁妝,順理成章,不怕徐家不接受。可這個想法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官家就已經將沒收“六賊”之一王甫的一處宅子賜給了徐彰。

這日,徐衛體諒士卒連日操練十分疲勞,命歇息一日,只作少量訓練便可。徐彰派人來到營中,讓他若是得空進城一趟,說是三姐四嫂到了。徐衛想到今日也無甚要事,再說三姐四嫂許久不見,難得一家人團聚,回去一趟也無妨。遂將軍務交於兩位副指揮使張慶和王彥,自己就隨家僕趕往城中。

那官家御賜的宅子位於西水門內,原是奸臣王甫私宅,雖稱不上奢華宏偉,卻也十分別致。前後院落加起來,房屋也有十幾間,且配套完備,臥房,書房,花園,馬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徐衛在家僕引領下行至門前,剛一下馬,只見一個伶俐的小廝奔過來,一把牽住繮繩,滿臉堆笑道:“小官人回府了。”

“這是……”徐衛向徐家老家僕問道。

“何太尉忒客氣,聽聞遷了新居,便送來兩個丫頭,一個老媽子,並兩個小廝。老太公再三推辭,人死活要送。本來要等小官人回來問問,這不,已經幹上活了。”老僕回答道。府裡的太公官人們都升了官,還搬到京城來,這讓下人們底氣也增加不少,說話都大聲了。

徐衛輕笑一聲,他自然知道這是何灌在投桃報李,也不多說。正擡腳要往裡走時,突然停下,回首問道:“你說什麼,兩個丫頭?”

“對,老僕問過了,一個叫荷心,一個叫鳳維。”

徐衛不知道在想什麼,聽到這兩個名字,竟然哼道:“荷心就是藕片,鳳尾就是菜葉,取的什麼破名。”說罷,將馬鞭朝那小廝一扔,大步向裡走去。外頭兩個面面相覷,人家名字取得挺好,哪招惹到小官人了?

剛踏進中庭,還沒找着門路,便聽到一個奶聲奶氣的童音脆聲道:“小舅回來咯!”正四處尋找聲源時,便見一團肉球直滾出來,一直滾到腳下,抱住他雙腿,嘿嘿直笑。看着外甥那張胖得起窩的小臉,徐衛就像從十八層地府突然升到了九十九重天外天,一把抱起範宜,使勁拋了起來。

“九叔!”又一個聲音傳來,卻是四哥徐勝的兒子徐直,也才十歲而已。

一手抱着外甥,一手抱着侄兒,徐衛心情大好,望定客堂方向,箭步如飛。入了客堂,卻見高朋滿座,徐秀萍一看到弟弟回來,樂得眉開眼笑,起身大笑道:“我家愣頭青回來了。”

徐王氏瞄了姐姐一眼,生氣道:“三姐怎麼說話呢?九弟現如今已是朝廷官員,凡事都得有個體統。”

“喲喲喲,體統?他再大的官,還不是我弟弟?怎麼着,我還得給他磕頭啊?”徐秀萍一張嘴不饒人,逼得徐王氏說不出話來。正滔滔不絕數落姐姐時,一眼瞥見兄弟腰上繫着條金帶,掛着個荷包,十分詫異。自己那公公前些年得了條金帶,也掛這麼一個魚袋,成天得意洋洋,說皇恩浩蕩,粉身碎骨難以報答,怎麼老九也有?

第647章 瓜分西夏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450章 決意反攻第730章 謎一樣的男人第654章 拒絕議和第685章 勢如破竹第99章 金腰帶第305章 坐地起價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503章 大興土木第801章 認清形勢 站對位置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732章 成都之行2第八百四十七章第98章 面君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3章 千王之王第662章 峰迴路轉第775章 勝利了第155章 設伏你奸我不第329章 收麥忙第630章 天賜良機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七百四十二章第210章 初戰告捷第814章 服不服第92章 又見援兵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358章 黃雀在後第483章 軍閥第697章 太原!太原!第579章 裡應外合第160章 望眼欲穿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681章 三國同盟宋遼威武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56章 論邊事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347章 承壇拜將第495章 引蛇出洞第520章 投奔西軍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357章 一樣文官兩種本色第348章 衆望所歸第280章 紫金虎來了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90章 狗血淋頭第701章 河東總動員第629章 郡王跋扈第500章 政變(下)第91章 援兵第599章 金國政變第308章 仁至義盡第376章 逆天而行第249章 活見鬼了第225章 下馬威第653章 宰相救火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127章 攪局第585章 金國求和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466章 鄜州潰退第384章 興師問罪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551章 送禮撒離喝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526章 生死激戰第683章 河東!河東!第3章 千王之王第110章 衝突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七百四十二章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363章 屹立不倒第463章 步軍大戰第828章 白鐵無辜鑄侫臣第716章 歸還東京第89章 勸降第33章 一刀三貫錢第183章 粘罕北撤第459章 開城投降第518章 勝利在望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213章 大戰在即第820章 邊境大逃亡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791章 唱雙簧第26章 三個月能幹什麼第七百四十九章第729章 三路伐夏第250章 齊集定戎第365章 癡人說夢第315章 集結耀州第304章 曲端奪城第398章 劍指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