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敵不動 我不動

魏公公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你們這幫“奸黨”真是笨啊,明知對手掌握人事權還跟他們正面剛,不是茅房裡提燈籠麼。

換個思路,換個角度,換個辦法。

先前教你們砍伐大樹先砍弱枝,結果弱枝沒砍成,反賠了一個宣黨。

這回教你們直接鋸大樹根,大傢伙一涌而上,拔河似的兩邊鋸,看這樹根倒不倒。

不倒也不要緊,只要這大樹知道弱點在哪就行嘛。

信中也不能說的太直接,王錫爵書信叫李三才這個不孝弟子偷拆的教訓可不遠。

他這也是太把自己當根蔥了,人幾黨大戰,誰個會偷看你個在運河上的小太監書信呢。

他相信李永貞會明白自己的意思。

說白了,計察嘛,就是大傢伙一塊察。

察出什麼說什麼,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個“察”,可不限於朝堂上的官。

具體操作,就是四黨的事了。

魏公公自個還有一堆事要做,京裡的事,說實在的,他也是有心無力。

出出主意就行了,但發展到何種程度,就不受他控制了。

就如同他怎麼也沒想到宣黨會搬石頭砸自己腳一般。

明天就能到臨清了,早先馬堂任天津稅使時就兼了臨清稅關,而這臨清,是運河上和揚州齊名的肥關,有的是油水。

如今新任臨清稅使尚未出爐,關卡仍由馬堂的人管着。

不過魏公公是什麼人?

大家一個單位出來的,臨清稅關再怎麼瞎,也不可能跟他魏公公要銀子。

況,魏公公的打手兇棍不比你稅關差。

惹魏公公不高興了,反手砸了你臨清稅關也不見得他身上掉根毛。

這天夜裡,大運河水嘩啦啦的。

公公的豪華座船裡,也是嘩啦啦的。

聽着外面的黃梅小調,抱着熟得很的佟佳氏,別提多美滋滋了。

………

京中,李永貞收到魏良臣的回信後,琢磨了一會,便去找楚黨的官應震商量了。

官應震等人也覺得必須將風潮移向顧憲成,如此才能解東林的攻勢。

可突然之間,怎麼能把矛頭轉向顧憲成呢。

此時,天上掉下餡餅。

禮部有個剛剛從廣東調到京城的主事名叫丁元,此人是顧憲成最鍾愛的弟子,曾常年跟隨顧憲成出外講學,深受其師看重。

眼見“奸黨”圍攻孫尚書,丁元心懷氣憤,於是挺身而出,聲援孫丕揚。

“湯賓尹等人罪有應得,申救者以邪攻正!”

丁元喊出這句話是在禮部大堂中,很快就傳了出去。

沒用半天功夫,丁元的背景和黑歷史就被四黨扒了個乾淨。

此人不但是顧憲成的弟子,其父更是顧憲成的至交,於是,浙黨率先借着丁元將本次京察和無錫的顧憲成及東林書院扯在一起。

頭一個上疏彈劾的,是浙黨御史徐大相,他在上疏中寫道:“今日天下大勢,都趨附東林;今年察典之誤,根子就在此。”

這是點名道姓攻擊顧憲成,一點也不藏着了。

也是,東林黨都藉着京察想把他們一網打盡了,還有什麼顏面可說的。

徐大相上書後,楚黨的官應震緊接着上書,書中寫道顧憲成講學東林,遙控朝政,結交淮撫李三才,傾動一時;而孫丕揚、王圖、丁元等東林黨人隨聲附和,此次京察大權全落在黨人之手。”

再接着,昆黨和齊黨也加入進來。

樁樁無錫東林書院的黑材料被呈到萬曆御前。

有說東林講學所到之處,一喜一怒都關係到當地郡縣官員的升遷或貶謫;

有說每次招待費用至少索要二百兩以上;

又有說各地官員在執行公務時,言談話語凡與東林講學精神相違背的,必遭東林斥責。

還有的說,東林書院專征滸墅橋稅,以此作爲書院日常經費,還勒令滸墅關使定期給書院送贊助費。若滸墅關不給,則東林書院必向府縣施加壓力,或罷關吏,或誣下牢。

“要在黨字上做文章,皇爺最痛恨的就是這個黨字。”

魏公公在給李永貞的下一封信中也是直言不諱了。

圍繞“黨”字做文章,這文章做的可就大了。

四黨中人可都是會寫文章的進士,一時間,數十道奏疏送到通政司,東林黨算是被徹底定性。

鬥爭焦點突然從京察轉向無錫東林書院和顧憲成,讓孫丕揚始料未及,急忙和秘密抵京的鄒元標、趙南星商量反擊。

次日,即由東林黨人、光祿卿吳炯上書爲顧憲成及書院辯護。

吳炯在上書中說道,當日顧憲成寫信給葉、孫救漕撫李三才,確屬出位,憲成也早已悔悟,今家居在鄉,再無干政。

故,今憲成被誣,必將造成天下都以講學爲戒,絕口不談孔孟之道。長此下去,國家正氣就會從此而消,於國於社稷此非小事!

“敵動我動,敵不動我不動。”

時刻關注朝中動向的魏公公如此交待李永貞。

wωw☢ ttκǎ n☢ co

此後,朝堂就奇了怪了。

只要孫丕揚他們一提京察,四黨必攻顧憲成。

而只要四黨齊攻顧憲成,孫丕揚他們就沒了動靜。

真是怪事。

有好事者稱當前局面,真是國朝兩百多年來一大怪。

北京就這麼陷入僵持。

南京那邊,東林黨卻是一敗塗地。

京察分“北察”和“南察”,“北察”由東林黨主持,“南察”卻以浙黨主持。

主持南察的是浙黨中人、南京吏部右侍郎史繼鍇,和北京的東林黨孫丕揚一樣,史繼鍇在評定官員中同樣推行一邊倒的方針。

史大人不以官員操守來評,只以一個準則來定。

即,誰當日支持李三才入閣,就在被察之列。

因爲東林黨的焦點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北京,於南都並未放在心上,結果就是在南京任職的東林官員紛紛落馬。

呈現出北盛南衰的局面。

魏廣微沒在這次京察中被波及,原因是他給史繼鍇送了禮。

當然,魏廣微不可能將這事告訴魏公公,此人只在書信中關切詢問魏公公幾時到揚州,屆時,他必過江相迎。

魏公公過臨清關的時候,果然沒有被關卡刁難,關卡上下反而對他魏公公很是恭敬,不但供吃供喝,臨了還贈了一千兩銀子於魏公公。

這讓魏公公直感慨:到底是一個單位的,夠意思。

魏廣微的信是在過了臨清關第二天才收到,看完之後魏公公便準備提筆給這位未來乾哥哥回信,豈料快馬而至,傳來一驚人消息。

太子生母王恭妃病逝。

第九百三十一章 皇爺過不好,咱就不好過第四十三章 俺可是戰過賤嶽七本槍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校哥兒第九百九十九章 不要太猴急第八十二章 提督太監第八百四十七章 知識分子第四百九十二章 舅姥爺有法子?第七百六十二章 國人優先第四百六十九章 狗富貴,勿相忘第一百二十三章 爲公公洗白白的政治任務第三百五十一章 又是一個拿白牌的第四十二章 寒心第三百三十章 內外豈能有別第七百四十章 剌魏第一百七十四章 京都合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憲兵在行動第一百一十五章 殖產興業,維新強國第九百六十二章 該咱表現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個沒良心的東西第一百五十九章 祝公公武運昌隆第三百章 忠心爲國孟國忠第一百二十九章 陛下身體如何?第八十九章 要廣泛發動建州人民第六十五章 橄欖枝第三百八十四章 懦夫的救星第八章 啊,我的好學生!第一百三十六章 魏公公海上浪蕩戰(中)第八十七章 過了今晚,你就走吧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表,是俺咧!第六百章 不如來個大的第七百九十五章 是負金請罪,不是負荊請罪第三百零九章 海軍姓朱還是姓魏第五百二十章 做侄子,得牛逼第三百五十二章 掌印太監掛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拯救日本的羔羊吧第三百三十章 一拖二,不好玩第一百一十六章 少年 兵書 定邊第二百八十三章 潑天的富貴第三十六章 臥虎藏龍的肅寧縣第三十章 此乃吾家千里駒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天魏公公第三百六十九章 愛朕,就切了吧第二百九十章 聽我一番話,勝讀十年書(中)第三百九十七章 西李,我來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魏太監豈不要瘋?第六百零四章 敵不動 我不動第一百零七章 聯合艦隊第五十七章 咱家可是虎太監第八十六章 你我心連心第八百五十七章 皇爺操守不行啊(爲路人甲二大爺加更)第九百八十章 格殺勿論第四章 夫子,我錯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鄭朱李客,四大金剛第二百三十一章 欽差副使第三百四十七章 兵進黑扯木第一章 能力便是男兒的刀槍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八百六十七章 天大地大咱最大!第一千一十六章 呀,貴客!第二百二十章 奴酋在哪!第一百二十三章 我考個秀才行不行?第四百六十五章 來給咱家唱個曲第七百一十四章 有功無過第二百六十四章 好漢去建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平埔殲擊戰(四)第四百九十章 咱家就要不認字的第一百二十二章 上來啊,發車了(六更)第四百九十五章 親朋好友來當兵第六百零八章 大家都是同僚,何必動刀動槍第三章 東江羣英第三百八十七章 國子監 小郎君第六百八十章 咱家真的很爲難第一百八十七章 人面,實在太廣咧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可以這樣(求月票)第七百二十三章 後人至此,拜咱三拜第三百九十九章 你過來第一百四十七章 風林火山的傳承!第七百一十三章 得派正規軍過去第一百六十八章 司禮掌印太監第八十八章 小樓昨夜又東風第五百六十六章 潘姐兒漲價沒?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寧遠伯第九百八十八章 貴妃她?第一百零二章 捨命護主魏二叔第七十五章 你我是本家?第九百八十四章 說說吧,怎麼回事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公公,我美不美?第六百八十六章 咱家有多少家當?第六百八十九章 加官晉爵第四百七十五章 你倒是放炮啊!第八章 啊,我的好學生!說點題外話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六十三章 優惠第七百一十八章 你一塊,我一塊第三百四十一章 智慧與英俊並重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定中左所第一百四十章 賜鬥牛,賞五錢第二百一十章 你敢打我男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舍人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