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一衆老臣出來反對。
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老祖宗留下的規矩!
與那些賤商同爲勳貴,是他們的恥辱!
奚政沒想到反彈這麼大,心中也有些搖擺不定。
是啊,祖宗規矩不能破!
對了,祖宗!遇事不決找老祖!
“老祖,你說我該怎麼辦?”奚政心中一動,呼喚着老祖。
奚舟沒想到連這個奚政也來問自己,不禁無語。
“只是賣個名頭,又無實際權力,幹嘛不賣?”
“可這是祖宗規矩啊!”奚政無奈。
“狗屁個祖宗規矩,老祖我就在這,哪來的規矩?”
“小孫兒啊,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大漢循規蹈矩,最後得到個什麼?”
“國家政策,當隨時局變化而變化,方纔能長久!”
奚政覺得自己有必要好好給小孫兒上一課。
這小傢伙哪裡都好,就是容易被外來阻力所牽制,造成猶豫不決。
這樣下去,便會成爲一個優柔寡斷之人。
“你要記住,你是大漢的君王,只要對國家有利的,切不能瞻前顧後。”
“國家變革,需要一往無前,而處事決斷的君主,尤爲重要!”
“孫兒明白了!”
一番話說的奚政心中震動,是啊,我是漢國的王。
只要是利國利民之事,我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那些阻力,只需要自己一句話,便可煙消雲散!
“規矩,規矩便能換來錢糧嗎?”
想到此處,奚政看向那些迂腐老臣。
“大漢都要亡了,爾等還在這守着那可笑的規矩!”
“若爾等能亂出國家兩年用度,孤便守這規矩!”
奚政之言,猶如驚雷一般,震在心頭。
有幾個老臣,心有不甘,卻又無從反駁。
他們確實拿不出那麼多錢!
別看他們都是朝廷大員,可背後需要養的,亦是整個家族!
經商,他們是不屑爲之的。
所以,這就導致了,家族越來越大,吸血蟲也越來越多……
“可還有意見?”奚政故意逼問道。
“臣……附議。”
終於,一個老臣嘆了口氣,帶頭附議。
沒了老臣的阻力,接下來的朝議就簡單很多。
“國家逢難,孤與文武百官,當與上下軍民,共度浩劫。”
“民乃固國之本,軍乃築國之石,二者皆爲國之根基。”
“孤便是餓着,也不能讓大漢的將士、百姓飢寒!”
“衆位愛卿,可願隨孤一同節衣縮食,共赴國難?”
“此乃我等本分!”
朝議結束,張居正便忙着下達政務,內閣官員連飯都沒來得及吃,便開始加班加點地攥寫政令。
那些刀筆小吏見這些大老爺都這般,原本對削減俸祿的怨氣,也都盡散。
連官老爺都這麼拼,他們又怎能不盡點綿薄之力?
更何況,這次受災的人中,也有他們的親人……
政令,從內閣以快馬發出,短短半日,便傳遍漢國全境!
緊接着,便是滾滾物資,從京都開出,前往各縣……
上谷支縣,劉家村。
簡略的土房中,劉老漢臥牀不起。
在他身旁,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啼哭不止。
嬰兒哭,那是餓的。
爲了最小的孫兒,他已經三日滴水未進了。
大災之年,總是要死人的,最先死的,便是老幼。
在劉老漢看來,老幼中,怎麼也不能讓孩子走在前面。
反而,自己已年過古稀,這輩子已是知足了。
家中的人,都出去刨食了,只留下他和最小的孫兒,依偎在這炕上……
“爺爺,爺爺!”
兩個半大的孩子,突然闖了近來,臉上難掩興奮。
“可是刨到食啦?”劉老漢有氣無力地問道。
刨到食,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
他已經決定,將自己那份口糧,都留給孫兒們。
“不是,爺爺,今天村裡來了好幾個官兵,帶來好幾車糧食!”
“是粟米,還有麥子!”
劉老漢聞言,眼睛睜得大大的:“是官府的賑濟糧?”
隨即,他又搖頭苦笑,怎麼可能是賑濟糧。
他年過七旬,也只在年輕的時候,見過官府賑濟,那時候,漢國還據有鹹州……
“阿大!”
正在思考之際,一道雄渾的聲音響起。
緊接着,一個壯漢領着一人進屋,手裡還提着一個包裹,二人臉上皆是帶着笑意。
“村正,恕老漢我臥病在牀,不能行禮了。”
“無妨。”
村正笑了笑,拿出一冊竹簡,頗爲嫺熟地念道:
“漢王有令,凡漢境之民,至次年秋收,每日每口人,可領二兩粟米,一兩麥米,水三斤。”
“凡漢境之官吏,當以百姓爲重!”
後面的,他沒有繼續讀下去。
若有治下百姓餓死,縣官陪葬!
若治下多縣有餓死之民,太守當自裁謝罪!
這是爲了杜絕此次賑災,出現貪官污吏!
重要的是,此次賑濟,長達兩年!
劉老漢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氣,竟是坐了起來。
“可是真的?”
“聖君親自頒發的王令,豈能有假?”
“這官府通告有假,糧食可做不得假!”
劉老漢的兒子連忙將包裹打開,裡邊裝着的,可不就是粟米麼?
“這些是給你家應急的,此次我來,除了宣讀通文,便是統計你家還有幾口人。”
“而且我聽那來村裡的上官說,待烏桓人賠給大漢的牲口到了,咱們還能吃上肉!”
那村正朝屋內望了望,朝外面喊了一聲:“劉仲家,共六口,其中共有男丁五口,青壯一人!”
“劉家三郎,還不快去做食,做完了趕緊去搬糧食!”村正回頭又看了一眼劉老漢,“劉二爺,某還要去下一家,告辭。”
待村正走後,劉老漢突然覺得這一切是多麼的不真實。
但自家三郎手裡拿着的粟米告訴他,是真的!
劉老漢原有三個兒子,大郎被烏桓人抓了去,生死未知。
二郎在一次烏桓人打草谷時,爲護着嫂嫂和媳婦,被烏桓人活活砍死。
如今一家,只剩下六口人,除了三郎這個青壯,其他皆是老弱。
這種家庭,在這大災年,是沒有奔頭的……
“阿大,他們說的沒錯,那漢王,是聖君降世,專門來拯救蒼生的!”
劉三郎眼睛也紅了,手裡提着粟米,儘管大家都很餓,他卻沒有着急去做。
餓了那麼久,現在糧食就在手裡,還急於一時嗎?
“告示上說,這些糧食,都是聖君和朝廷的使君們,節衣縮食來的。”
“沒想到,聖君還能記着,我們這些死了都沒人埋的賤骨頭。”
劉老漢抓了一把粟米,放在鼻息間聞了聞。
粟米的味道,他都快忘了。
“三郎,這兩年家裡不需務農,你去給聖君當兵吧。”劉老漢指着最大的孫兒道,“狗蛋今年也十五了,家裡勿需擔心。”
“有機會,我都四十多了,害還怕聖君不要哩!”
“那下村的上官說了,朝廷要修運河,開鑿水庫,正需要青壯。”
“等明年,讓狗蛋去當兵。”劉三郎搖頭,看着狗蛋道。
劉老漢點點頭,感慨道:
“聖君如此,我等酋首,也該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