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

沛國,譙縣。

距離當年陳曹之爭已經過去快五十年了,昔日雄踞北方的天下霸主之一,時隔五十年,天下人幾乎已經換了一代,又有何人還能記得這位昔日霸主?

“你喚何名?”陳默看着眼前的六旬老人,和藹的詢問道:“老夫找曹昂,曹子修,你可認得?”

“在下曹興,曹昂正是家父。”曹興有些疑惑的看着眼前這位老者,微微頷首道:“家父已於年前病故,不知先生是……”

“子修已經走了?”陳默聞言怔然半晌後,默默地嘆了口氣,看向曹興道:“老夫名喚陳默,跟你祖父孟德乃是至交好友,你可聽過?”

曹興聞言怔了半晌,默默地對着陳默一禮道:“原來是太祖,失敬。”

“什麼太祖?我與你祖父兄弟相稱,與你父有師徒之誼,按輩分,你該喚我一聲師公。”陳默搖了搖頭道:“老夫此來,是想看看孟德兄,可否帶路?”

曹興面色有些複雜的點點頭,帶着陳默一行人來到曹家的祖墳,曹操正被安葬在這裡。

“五十年嘍~你說你,那麼着急幹什麼?就算不死,你也活不過我。”陳默有些費力的坐在曹操墓碑旁,幫曹操斟上一觴酒,給自己也倒了一觴,好似曹操還活着一般:“不過我差不多也到頭兒了,這次是第一次來看你,可能也是最後一次,其實到現在還不是太明白,當初你都能投孫權那小子,爲何不願投我?你我相識、相知多年,服個軟就這麼難?不會還在記恨當年射你屁股那一箭吧?哈哈~”

陳晉兄弟三人和曹興站在遠處,看着陳默一人在那裡自說自話,心中有些莫名的心酸感,他們兄弟三人,除了陳睿之外,陳晉和陳徵如今已經年過六旬,多少能夠體會到陳默那種落寞和無奈,老一輩的人,如今越來越少,現在的陳默,除了教子之外,多數時候都在跟劉毅他們研究一些東西,書院中除了一些講師之外,還有不少有名的大匠,這些年一直在陳默這邊跟着陳默做事,至於做什麼,陳晉不太懂,這次自己退位之後,以後應該會漸漸瞭解吧。

或許,這便是老人家唯一的樂趣了。

陳默在曹操墓旁一直坐到了夜晚,才收拾起身,看着躬立一旁的曹興,陳默詢問道:“子修走前,可曾留下遺言?”

“回陛下,家父走的很安詳。”曹興搖了搖頭:“並未留下遺言。”

“往日的恩怨,已經過去多年了,以後也讓曹家子孫試着入書院,前人的話該聽的聽,不該聽的也莫要多想,人總該爲活着的人而活。”陳默點點頭道。

“在下明白。”曹興點點頭,事實上,陳默雖然沒有針對曹家,但曹昂在世時,曹家子弟堅決不入仕,也使得曹家這些年江河日下,早已沒了當初的風光,這兩年,曹興已經在讓曹家年輕子弟入書院求學。

陳默也沒再多言,畢竟他跟曹家的羈絆主要是曹操和曹昂,如今兩人都已經走了,下一輩,跟陳默也沒多大關係。

在譙縣住了兩天,陳默每天都會去曹操墳前跟曹操說說話,兩天後,陳默方纔動身,返回洛陽。

接下來的幾年裡,陳默也不回皇宮了,畢竟陳晉都來了,不過陳旼倒是每年都會抽時間來北邙山看看陳默和陳晉,如今陳家子孫興旺,這北莽書院的規模也越來越大,開元三十三年時,陳家第五代都有孩子送過來了,不過如今教授皇室子孫,基本都是陳晉在做,而陳默多數時間都在研究。

尤其是武義、餘昇、崔耿相繼離世之後,陳默在外面已經基本沒了牽掛。

開元三十五年,八月,剛剛下朝的陳旼被陳默派人叫來北邙山,雖然不知是何原因,但陳旼沒有猶豫,連忙帶着人趕到北邙山。

“父皇。”陳旼先見到的是陳晉,今天的書院,氣氛有些凝重。

“快些走吧。”陳晉點點頭,帶着陳旼去了陳默那裡:“你祖父已經等候多時了。”

陳旼也不知道陳默爲何找自己,當下也不多問,連忙跟着陳晉來到北邙山後山,一陣強烈的嗡鳴聲隔着老遠便能聽到。

陳旼抵達後山時,正看到一臺巨大的金屬器械在運作,一座巨大的水缸中,上方不時冒出白氣,轟鳴聲便是從那裡傳來的,水缸通過一連串金屬機關牽動運轉,在前方,有鐵匠在操作着這臺機器,沒有人轉動,那巨大的機器卻在自行運轉,看的陳旼目瞪口呆。

雖然這些年大明也在不斷鼓勵工匠發展,民間也出現五花八門的東西,但像這種能夠自己動的機括,陳旼聽都沒聽過。

“祖父,這是……”陳旼找到陳默,正看到陳默指揮着一羣匠人運用那巨大的器械做出一支支長管,在器械的運作下,短短不到半個時辰的時間,便做出了一支長管。

“這數十年集結天下巧匠上百人攜手製成!”陳默看着那巨大的蒸汽機,他集結天下上百巧匠,經過這些年不斷地研究嘗試,終於做出了第一臺蒸汽機,雖然只是這一臺,不能改變什麼,也沒辦法強國,但至少給後世留下一顆種子,希望不會再發生那樣的浩劫吧,至少在浩劫下,華夏不會那樣慘,這是陳默現在唯一能給後人留下的。

陳旼愕然的點點頭。

卻見陳默拿起一根金屬長管,對着遠處扣動機括。

“嘭~”

在陳旼驚愕的目光中,遠處一面木質箭靶瞬間四分五裂。

“祖父,這是……”

“火炮!”陳默將那長管丟給他道:“如今能射四十步,依靠前些年製成的火藥發射,四十步內,人畜皆亡,不過應該還有極大地改進空間,不過這些便要靠後人了。”

陳旼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祖父在北邙山三十多年,這就究竟造出了什麼東西?這便是工匠的力量?太可怕了。

“今日喚你前來,便是爲此事,這兩樣東西,乃爲父後半生與上百名巧匠心血,並著有天機錄一十八部,稍後會交由你來掌管,這天下要發展,離不開工匠,這東西幸好是我等先造出來了,若是他國先發現,對我神州而言,將是一場大浩劫,此外蒸汽機不止能用於此,天機錄中有我等的推演,此物可用於行船、趕路、紡織等等民生之上,旼兒。”

“兒臣在!”陳旼連忙躬身道。

“這天機錄,乃強國之本,皇室子孫必須細心鑽研,此乃改變時代之本,但如今尚非問世之時,可先由皇室掌控,可壯大皇室,老夫一生未給爾等立下任何規矩,但今日卻要留下一條,便是我大明朝亡了,但這天機錄一定要傳下去,後世子孫當謹記。”陳默看着陳旼,沉聲道。

陳旼愕然的看向陳默,陳默一生未給子孫留下任何規定,但沒想到第一條竟然是說亡國之後的事情。

呆愣半晌之後,陳旼默默地點點頭,對着陳默一禮道:“兒臣謹記。”

“去吧,天機錄我已着人送入宮中,着人刊印多些,每個陳氏子孫必須有一套,代代相傳,待時機成熟之時,可傳閱天下。”陳默笑道。

“兒臣遵旨。”陳晉恭敬地對着陳默一禮,看了看那巨大的器械,大腦仍舊一片空白,懵懵懂懂的離開。

傳下天機錄之後,陳默遣散了工匠,這些工匠被陳旼收入工部,至於後來的事,陳默沒再管,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想把這最後的時光留在僅存的妻子身上。

開元三十八年,孫尚香最終還是先陳默一步離世,至此,陳默在世間再無牽掛,開元三十九年,似乎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陳晉這日在一衆妻子還有母親的墳墓旁的茅屋裡,最後一次祭拜系統神仙,這一次,他沒去看大明未來,也沒看世界推演,他這次看的是人族未來,自傳位之後,陳默身上的國運還有一些,並未完全散去,十萬國運,留着也沒什麼用,陳默想看看人族未來是如何的。

隨着白霧散去,意識再恢復清醒時,陳默又成了一個旁觀者的視角,默默地看着這個世界的發展,人族推演似乎與世界推演並無差別。

自己死後,陳旼並未更改年號,陳家三代努力下,大明進入前所未有的盛世,陳旼以陳默立國那一年爲開元元年,設了開元歷,自此之後,世代以開元計算年號。

陳默立下了一個好傳統,陳旼六十歲時,自感身體不適,傳位給了兒子,大明第四任天子在前三世的積累下,進一步開始嘗試將蒸汽機用於各業,陳默的蒸汽機自開元六十三年開始在軍工之上運用。

開元七十八年,火炮開始在軍中推行,當第四世天子傳位之時,火炮已經廣泛運用,第五任天子開始,着重於蒸汽機向民間推廣以壯大民生。

開元八十六年,第一艘蒸汽機打造的鋼鐵戰船出現在東海之畔,開元一百零七年,隨着生產力的暴增,鐵路開始在大明的地圖上出現,第五世天子並未遵循前任的做法,一直到彌留之際,方纔傳位給兒子,大明出現一次小規模的真當,不過陳默的第六世孫卻是着實不錯,驚才絕豔,力壓羣臣,迅速掌控了朝權,並且繼承父志,繼續推進蒸汽機的利用,且開重視新領域的開闊。

這個時候,工匠已經開始被人尊重。

開元一百二十七年,隨着一條條鐵路建成,大明開始真正進入蒸汽時代,同時大明的船隻也開始探索新的海域。

開元一百三十六年,大明開拓出來的海路漸漸遍佈世界,並與西方的大秦、大夏等地相繼建立了貿易,大量中土沒有的物資被引進大明,並且電的運用被逐漸掌握。

開元一百九十七年,隨着第一臺發電機的誕生,大明的發展速度開始加快,但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對這種封建集權制產生不滿,尤其是資源的分配上,明明工匠纔是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原因,但社會地位哪怕經過這麼多年,依舊是五部之中最弱的一個,連禮部都凌駕在工部之上。

而且隨着人口越來越多,新的城市不斷建設,舊有的郡縣制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

而六代之後,大明天子早已不再遵循陳默當時的傳承方式,畢竟陳默也沒立下這個規矩,後來幾代之所以遵循,也是認可這種方式,但人性總是自私的,尤其是第八代,父親傳位之後被兒子苛待而死,也使得這種傳承方式徹底斷絕,結果就是天子開始一代不如一代。

社會矛盾開始嚴重,資源分配的不均和人心的不滿在不斷積聚,而天子的能力卻遠不如初代君王,甚至北邙山書院都荒廢了。

這般又過了近百年,到了開元二百八十六年,皇室逐漸失去對各地的掌控,開元三零七年,軍閥割據之勢已成,大明天下當時已經有了近六億人口,戰爭也終於爆發了,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近五十年,到了開元三四七年,戰爭漸漸終止,新的政體形成,明朝名存實亡,但因爲陳默當初留下祖訓,天機錄被傳遍天下,重新一統的統治者感念於當初陳默留下來的種子,於天下有大功,並未除掉皇室,而是以一種新的政體,保留皇室名譽,但皇室不參與治國,保留開元曆紀年法,天下進入一種新的時代,有別於陳默上次看到的任何一種形勢,既包容了資本主義,同時又限制了資本的野蠻生長。

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又有了新的變化,工的地位也在這一次變革中得到了最大的認可。

大明經此一役,重煥發生機,實際得國三百四十七年,對於陳默來說,這已經不錯了。

而經歷過變革的大明,開始進入一種思想井噴的時代,飛機、電話、電視在之後百年的時間裡逐漸出現並不斷推陳出新。

開元四百三十八年的大明,跟陳默之前推演世界時的發達文明已經不差什麼了,比上一次推演時,西方工業文明的出現早了近千年。

“能在西方還是封建制度都未完善的情況下提前進入工業革命,不得不說,大明第一任天子功不可沒!”開元四百七十七年,陳默的意識出現在洛陽一處訪談綜藝,正好在說明史,讓他有些好奇的停留下來看看怎麼說。

“明太祖陳默,建立大明這點大家都不陌生,但若只是如此,也不過是如同漢朝一樣,結束了亂世而已,於世界而言,算不上大功,真正的功績,是天機錄!”

“真的難以想象,當時的明太祖在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還講究士農工商的時候,便已經預見到科學的力量,並集結天下巧匠,耗時三十餘年,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並留下了天機錄,這天機錄很多人可能沒看過,這是一本幾乎全是乾貨的書,幾乎預言了未來五百年的科技發展方向,甚至預言了電的運用,我們能有今日強盛的華夏,明太祖功不可沒,明朝得以至今仍舊享有特權,也正是因此,太祖爲全人類都指明瞭方向。”

“老師,最近有西方歷史學者認爲,明太祖只能算個發明家,但他卻能一統全國,以此來論證我們當時的軍事水平不足,若是當時有西方的軍隊出現在大明,可能引領世界的就不是東方而是西方了,對此您怎麼看?”

“我坐着看。”

“……”

“已經發生的事情其實沒有什麼如果,再說大家只知道明太祖是一位發明家,卻沒人知道在隱居北邙山之前,明太祖三十多年征伐天下,與當時諸侯激戰,從一個地級市開始,一路打到問鼎天下,他一生留下的著作除了天機錄之外,詩作不多,但論戰一篇,你們中學應該學過,單就文學造詣而言,不說有多高,但在當時絕對是最好的那一批,只是他更注重於實幹,一生所著書籍,多是偏向實用,這跟他的出身有關,至於打仗,咱們不自吹,就以當時的戰爭方式、兵器的水平來看,不說西方有沒有能力將軍隊帶到大明朝境內,要知道,我朝有了第一艘鋼鐵輪船到發現美洲大陸之間,足足用了五十年時間,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而且就算交手,我也不認爲一生少有敗績,用兵如神的太祖會輸。”

有趣~

看着這一幕,陳默笑了,沒再關注,時間繼續推進,隨着科技的發展,到了開元千年的時候,大明已經開始逐步將腳步向太空探索。

但就如同是一道屏障一般,此後近千年的時光,不斷探索星空,但人類的腳步還是難以走出太陽系,似乎有種無形的力量在限制,開元一八九五年,登月的宇航員終於突破了月球堅硬的地殼,卻發現月球內部是空的,那堅硬的地殼層,更像是一個廢棄的宇宙飛船的外殼。

而緊跟着,一種奇特的病毒隨着宇航員的返航帶入了地球,一場災難蔓延向全球,人類變成了喪屍,兩千年建立的文明,就隨着這一場病毒瞬間被摧毀。

五十年後,人類倖存者不足百分之一。

陳默看着這一幕,一時間默然無語,人族的未來就這般短暫?這讓他無法接受。

各地出現大大小小的倖存者基地,陳默的意識在這些倖存者中徘徊,似乎有種莫名的牽引,他被牽引到一處獨立的個人實驗室中,在那裡,他看到另一個自己,一個與年輕時的自己一模一樣的人,正在操縱着大量的儀器。

正在擺弄儀器的另一個自己似有所覺,擡頭看向自己:“你終於回來了。”

“?”陳默皺眉,對方竟然能察覺到自己?

下一刻,莫名的吸力突然涌來,陳默感覺自己的意識不受控制的朝着對方飛去,而後沒入對方的身體……

第二百零一章 新帝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一章 旅途第十二章 新技能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四百四十六章 陳默穩坐中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三章 人才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五十八章 一計亂長安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一百二十二章 師徒重逢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三百五十八章 洛陽夜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四百零六章 緣,妙不可言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十四章 膽氣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十一章 言語第八十三章 可能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八章 結交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五十二章 冷暖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六十章 發泄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二十七章 亂冀州陳默落子,明天機公達茫然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三十章 氣運亂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九十九章 英雄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三百四十章 少犯錯第一章 旅途第三百九十六章 曹孫聯盟第七十章 ‘家書’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社稷重器第四百六十七章 覆滅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一百八十四章 未開始便已結束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二十四章 豐年第二十章 徐晃第五章 緩一緩第三百零九章 再敗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三十五章 論胡第十九章 祁縣一夜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四百二十五章 獻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起第一百章 分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九章 甩鍋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招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二百四十一章 老將折戟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五十七章 世情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三百一十六章 結束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十章 黑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天下大勢第四百三十章 規矩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不厭詐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三十三章 識破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