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爭陰雲

“可惜了。”陳羣帶着盟書離開之後,陳默有些遺憾的搖了搖頭。

倒不是對這次盟約的內容有什麼不滿,而是對陳羣覺得有些可惜,當初他可是希望能通過鍾繇將陳羣給拉到自己這邊來,但陳羣最後卻選擇了曹操。

陳羣的能力自然是不差的,但通過這些天的觀察來看,陳羣的能力與荀彧有些類似,但卻終究差一些,而且也不像荀彧那般早早地就投了曹操,深得曹操信任,只要荀彧在一天,陳羣在曹操手下就永遠是第二梯隊的謀士。

如果當初陳羣不是投靠曹操,而是來自己這邊的話,重視程度肯定是不一樣的。

“主公,此番盟約我等已經做過梳理,還請主公過目。”李儒抱着幾卷竹簡過來,放到陳默的桌案之上。

шωш▪ тTk an▪ c o

這次陳默跟曹操聯手,算是各取所需,大家都有在名聲上把袁紹從神壇拉下來的想法,畢竟就算陳默手下,也有不少人是向着袁紹這邊的,以出身來算的話,陳默跟曹操加起來,都比不過袁紹,但天下局勢到了今天,對於如今一方君主來說,不應該只以出身來論英雄,如果真那般論的話,袁術才該是當今的天下第一諸侯。

但很多人心中都有類似的觀念,這次陳默跟曹操聯手,爲的就是打破人們心中這份觀念,打碎袁紹四世三公的光環,不然的話,袁紹拉攏陳默和曹操麾下的官員太容易了。

因此,在經過幾番談判之後,陳默和曹操基本是實心實意的合作,但相互之間的防備是不可避免的,從地勢來看,曹操的確是這一次的主攻方,但要讓陳默入局並且在聲勢上不熟曹操的話,這河內就必須拿下來,盟約中,是以陳默拿下河內之後,開始正式向袁紹宣戰的。

而打這一仗,兵馬調動、人員的分配都是需要時間來調度的。

“不知主公欲以何人爲攻打河內之主將?”李儒詢問道。

“高順!”陳默回答的很乾脆,如今太史慈在雲中,徐榮、華雄在西涼,陳默身邊能力和資歷尚能夠擔任大將的,高順是首選:“另外,命太史慈所部向代郡移動,吸引袁紹注意。”

攻下幽州是不太容易,但也要試一試,這次出征雖然是爲名義上的東西而來,但如果能趁勢攻佔一兩個郡,陳默自然是願意的,反正此戰之後,跟袁紹的關係是勢同水火了,削弱袁紹的同時,壯大自己,何樂不爲?

李儒點點頭,高順的確合適。

至於出兵多少,陳默這邊不算太史慈所部,是準備出兵六萬,除了高順之外,還有崔耿、鮑庚、張濟、馬超、龐德、馬岱、王彪、鄭屠等一衆將領也會參戰,河內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攻佔。

接下來,陳默在年關過後,便命崔耿和鮑庚率部去往箕關,只待秋收之後,便自箕關出兵,配合高順這邊攻佔河內。

此外還有自關中調集了大量的糧草,以籌備這場戰爭。

陳默和曹操最大的不同,便是陳默對地方的掌控力極強,就算地方官員心向袁紹,也沒辦法對陳默的命令陽奉陰違,而曹操這邊,地方官員如果在關鍵時候卡主糧草不放的話,曹操沒有任何辦法。

這次對袁紹用兵,曹操也是想要效仿陳默,進一步剝奪地方官員的自主權,加大自身對地方的掌控能力。

關中頻頻調兵,曹操這邊也在集結兵馬,這般大規模的行動,袁紹自然不可能不知情。

冀州,鄴城。

袁紹看着各處傳來的消息,微微皺眉道:“這曹操與陳默在幹什麼?”

“或許是兩人準備開戰?”郭圖猜測道。

開戰?

田豐、沮授等人聞言看了郭圖一眼,對誰開戰?若是兩家相互攻伐,怎會不管袁紹這邊的反應?

田豐皺眉對着袁紹拱手一禮道:“主公,兩家突然積極備戰,卻未有任何表示於主公,恐怕此番所圖,乃是我冀州,主公需早作準備。”

袁紹聞言點點頭,這點他也贊同,三家現在三足鼎立,陳曹兩家積極備戰,卻不帶袁紹,至少也該派人來拉攏袁紹,讓袁紹站在自家這邊纔對。

現在這兩人大規模調動兵馬,恐怕是衝自己來的,當下,袁紹冷哼一聲,自己還沒找他們的麻煩,他們反倒先跑來找自己的不自在,當他袁紹如袁術那般好欺不成?

當下,袁紹也下令調動兵馬,命文丑進駐濮陽,沿河設防,又令淳于瓊、眭元進分別屯兵於白馬、官渡,命袁譚在青州做好防備。

大漢原本平靜的天空下,再度戰雲密佈。

而袁紹顯然不想只是做防守,既然兩人想要開戰,袁紹更傾向於直接聚集兵馬出兵攻打,主動進攻。

“主公不可!”田豐知道袁紹的打算之後,連忙前來相勸:“如今陳曹聯盟,我冀州雖錢糧廣盛,兵多將猛,但也未必是兩家聯手之敵,當此之際,當先破兩家聯盟,再徐徐圖之,可使人分至兩家,挑唆兩家關係,令二者不能齊心,再分而破之,必能大勝。”

“要我向他二人示好?”袁紹聞言,有些不樂,如今的袁紹,可是北方霸主,第一諸侯,要他向兩個主動對他不懷好意之人示好,袁紹自然不樂意。

“主公,大局爲重,眼下些許示好,也不過是爲他日能破陳曹兩家做準備,只要能破此二人,世人只會讚揚主公決斷英明,能屈能伸,乃大丈夫也。”一旁的沮授連忙補充道。

袁紹聞言,點點頭,算是勉強接受了這個決定,當下命陳琳撰寫文書,分發陳默與曹操,先質問兩人爲何頻頻調兵,再向兩家拋出橄欖枝,願意結盟,對付另一家。

陳默和曹操這邊,都是老狐狸了,對於袁紹的好意全盤接受,至於更換攻擊目標,那就再說了,畢竟兩家這次聯手,有着很強的目的性,敗袁紹一次,將袁紹的光環打碎是兩人共同的一員,所以好處自然是要收的,但仗依舊要打,至於和談,打完了再談不遲。

雖說兩家聯手,勢大於袁紹,但戰爭這種事情,不是說誰勢大就一定能贏,何況這次的對手還是袁紹,天下第一諸侯,帳下文臣武將一點不差,更有強軍在手,陳默和曹操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贏,所以兩家再對袁紹的態度上,也並沒有太過強硬,打還是要打的,不過打完你以後,我們還能做朋友。

在陳默和曹操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諸侯相爭,最重要的不是關係有多好,而是利益,只要利益一致,就算今天把你爹殺了,明天也一樣能夠握手言和,這也是諸侯相爭的常態,陳默和曹操一直就是這麼做的,否則只記仇的話,曹操搶了本屬於陳默的天子,陳默射了曹操一箭,還唆使呂布奪了南陽,幾次算計曹操,差點讓曹操反叛,記仇的話,兩人那是不死不休了。

但該聯手的時候,陳默曹操真的一點都不記仇。

但袁紹出身高貴,顯然沒法接受這種沒臉沒皮的相處方式,在得知兩家收了自己的好處,但似乎絲毫沒有對另一方進攻意圖時,差點當場炸了,在鄴城衙署中,破口大罵兩人無恥,又命文丑、顏良主動搦戰,袁譚那邊,也做好攻打曹操的準備。

袁譚如今佔據青州,麾下更有劉備、關羽、張飛這等猛將,對於打曹操,劉備兄弟三人自然是一萬個願意,之前被奪徐州之仇,兄弟三人可沒忘記,如今能借袁譚之手,給曹操一個深刻的教訓,若是合適,借兵重奪徐州也非不可能。

秋收尚未到,黃河兩岸,三大諸侯的勢力已經開始劍拔弩張,顏良、文丑更是數次渡河主動出擊,襲擾陳默與曹操的治地。

不過袁紹這次算是以守勢對兩家,在佈局上倒是相當謹慎,也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中,迎來了建安五年的秋天,戰爭也進入了爆發階段……

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瑜亮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敗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三百零七章 三萬大軍的合圍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八章 結交第二百三十二章 議東征第四十二章 兒戲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四十一章 比武奪將第十三章 奇貨第三百八十二章 迴歸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四百八十二章 孫權的決定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二十四章 氣運妙用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一百六十一章 狂士第二十七章 特殊人才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七章 太史慈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二百二十九章 內患伊始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八章 鄉里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一章 旅途第一百六十二章 病倒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三百七十九章 南陽戰火第一百八十二章 密謀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三百九十二章 故里第二百六十五章 對射第二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第一百二十九章 送別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一百六十七章 聯手的意向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四百九十八章 結束與開始第五十一章 曲陽第二百三十六章 受蠱惑袁譚獻降,大勢成陳默出兵第二百六十一章 震驚莫名第一百六十六章 過猶不及第十四章 膽氣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一百八十九章 決戰第一百二十八章 孫郎第六十七章 可悲之人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三百八十五章 魏延戰紀靈第五十九章 董卓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對錯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二百零九章 奇特之人第三百四十六章 荊襄易主(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反目第四十六章 意外連連第二百八十二章 趙雲第四百一十八章 家事國事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八章 結交第八十章 女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四百六十三章 憤怒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第三十五章 夢境訓練營第一百一十一章 劉備入兗州第四十八章 薦才第十三章 奇貨第一百五十八章 中原三分第三十五章 高順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一百零三章 落幕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孫權的決定第九十三章 變心之始第五十九章 生亂第二百零三章 袁術末路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三百三十四章 勢壓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