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

“主公。”一大清早,陳默還在這裡教典韋和典滿做人的道理,便見徐庶急匆匆的進來。

“何事啊?把你急的。”陳默看着一臉凝重的徐庶,笑問道。

“剛剛家師收到來自幽州的書信,盧公已於去歲在上郡故去。”徐庶對着陳默一禮道:“家師有些悲痛。”

“盧公……”陳默覺得心頭突然有些壓抑,涼亭中初識到後來相交、提攜……陳默嘆了口氣:“何時的事情。”

“冬季吧。”徐庶道。

“今日便到這兒吧。”陳默看向典韋道:“通知伯寧,我治下所有衙署掛起縞素,三日不下,以祭奠盧公!”

“喏!”典韋立刻答應一聲,帶着兒子轉身離去。

“隨我去見岳父吧。”陳默帶着徐庶出門,盧植在某種意義上代表着一個時代,當世三位大儒之中,鄭玄是隱士,蔡邕雖在朝堂,但更多的注重於文獻,唯有盧植,一生都在爲大漢奔波勞碌,文可安邦,武能定國,哪怕晚年屢遭猜忌,也未曾改過對大漢的一片忠心,對於這位長者,陳默一直抱有極高的敬意,並非只是因爲當年在洛陽盧植對自己有頗多照拂,那是一種對盧植精神的敬佩,陳默做不到如盧植那般,但並不妨礙他對盧植這樣人的敬佩。

蔡府上,尚未進門,便聽到悠悠的琴聲傳出,琴音中帶着濃濃的悲慼之意。

就算不懂音律之人,此刻心中都難免生出幾分悲慼,陳默雖不學,但聽得多了,自然也懂欣賞,這份感覺自然也更加濃郁。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啊!”陳默嘆了口氣,他意志極強,對情緒控制也極強,能抵住這份悲意,帶着徐庶徑直入得門來。

正廳裡,蔡邕那最心愛的焦尾琴擺在桌案上,彷彿沒有發現兩人的到來一般,默默地撫琴,一旁的管事想要上前提醒,卻被陳默用手勢止住。

“岳父如今心中悲切,需要宣發,莫要打斷他,讓人熬些雞湯之類的等着,這琴怕是會彈許久。”陳默對着管事道。

“喏,老奴這便去。”蔡安點點頭,看了蔡邕一眼,嘆了口氣,按照陳默所說前去準備。

陳默和徐庶默默地坐在蔡邕下手,靜靜地聽着琴聲,同樣的高山流水,不同的心境所彈出來的音律給人的感覺卻是不同的,明明是萬物復甦的春季,此刻聽着琴聲,卻有種秋季的蕭瑟之感。

陳默跟徐庶一直聽着,到日頭偏西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琴音有些亂了,陳默朝着蔡邕看去,見蔡邕手有些抖,這是體力耗盡了。

“岳父!”陳默知道,這個時候的蔡邕,恐怕很難保持那種忘我之境了,出聲打亂了琴聲。

琴聲一止,蔡邕擡頭,看向陳默,又看了看徐庶,輕輕一嘆,低頭摸索着自己的愛琴。

wWW тt kan co

陳默對着門外砸吧砸吧嘴,蔡安連忙端着雞湯進來,陳默起身接過,端到蔡邕案前道:“岳父,這是人都會有生老病死,盧公病逝,我等自然心中也是哀痛,但活着的人,也還要繼續,您還有昭姬,還有族人,這悲大傷肺,若您因此病倒了,我回去如何跟昭姬交代?她可是剛剛生產不久……”

“唉~”蔡邕看了陳默一眼,點點頭悵然道:“我與子幹相交於微末,當初我師從太傅胡廣,子幹師從陳球、馬融,所學比我雜,卻又能樣樣精通,說起來,當時我二人還曾有過一段時間互相不滿對方……”

幾十年的陳年舊事,如今從蔡邕嘴裡說出來,倒是頗有一番滋味,蔡邕與盧植年紀相近,年輕時也曾意氣風發,針鋒相對卻又惺惺相惜,那種感覺很美好,但卻讓人感覺有股難言的心酸感。

“前些年慈明走了,如今子幹也離世,不知何時輪到我?”蔡邕端着手中的雞湯,澀聲道。

“岳父!”陳默語氣重了一些,長聲道:“岳父,小婿懂些醫理,這人的命理,有時候與心態相關,家師曾於我說過,人生之苦,十之七八,但僅存那二三便是叫人難以割捨,岳父想想昭姬,想想晉兒,還有遠在江東的阿妹,岳父真的願意割捨這些?晉兒還不會說話,昭姬一直希望他能喚一聲娘,喚聲外公。”

“你呀~”蔡邕聞言搖了搖頭,心中的苦澀和那股悲涼卻是隨着陳默這番話散了大半,摸着身前的愛琴道:“伯道可知此琴來歷?”

“琴名焦尾,琴身乃岳父當年遠赴江海,遠跡吳會時,於火中救出的一段梧桐木所做,昭姬與我說過。”陳默見蔡邕恢復了幾分,微笑道。

“此琴我甚愛之,昔日有伯牙子期之交,我輩甚爲嚮往。”蔡邕輕撫着琴身,悵然道:“我與子幹之交,雖不比伯牙子期那般,但子幹自去,我亦無心再彈,本想毀去此琴,卻又心中不捨,今日,你便將此琴帶去給昭姬吧。”

琴聲依舊,知音難覓。

“孩兒遵命!”陳默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點點頭應下來。

又陪了蔡邕半晌之後,陳默才收了焦尾琴,帶着徐庶從蔡府出來。

“主公,恩師他……”徐庶看着陳默,有些擔心道。

“放心,岳父雖然悲傷,但他還有牽掛在,漢書尚未著成,還有女兒、外孫,岳父有太多牽掛,這人一旦有了牽掛,就不會那麼容易死。”陳默笑了笑。

“那盧公……”徐庶疑惑道,難道盧植就沒有牽掛?

“盧公這一輩子最大的牽掛便是這大漢,其實當年董卓入朝的時候,盧公恐怕便已經灰心了,聽說後來當了袁紹的軍師,但袁紹所爲,怎麼看都不像有恢復漢室的意思,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恢復漢室更是……”說到最後,陳默也不禁一嘆。

老人家一輩子的信仰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他其實可以理解盧植晚年的心態,陳默抱着琴一邊走一邊道:“本想去上谷拜訪,卻一直未曾抽出時間,不想上次一別竟是永別。”

徐庶默默地點了點頭,在這樣的時代,有些人一別可能就真是一輩子了。

將陳默送到府門前,徐庶拱手作別,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去處理,如今的徐庶是處於半學半出仕的狀態。

陳默回到府中,將焦尾琴交給蔡琰。

“夫君,此乃家父之愛琴,怎會……”蔡琰疑惑的看向陳默。

陳默將盧植之事說了一遍:“岳父如今多少有些悲涼,夫人平日裡無事,可去探望一二。”

蔡琰默默地點了點頭,對陳默斂衽一禮:“多謝夫君。”

“你我夫妻,本該如此,何須言謝?”陳默伸手扶住妻子道:“走吧,去母親那裡坐坐。”

……

盧植走的無聲無息,但當這個消息傳開的時候,陳默下令治下全境衙署縞素,三日不得辦喜宴,袁紹也停止了一切軍事活動,公孫瓚作爲盧植的弟子,更是令全軍披孝,曹操、袁術皆是如此。

每個時代都有着每個時代的印記,桓帝時期有李膺、陳藩,靈帝時期則是以三君爲首的名士風流,而在黃巾之後,時代的印記便是盧植。

天下混亂,諸侯漸起異心之時,唯有他在爲大漢而終日奔走,盧植不止一次有過擁兵自重的機會,但哪怕朝廷猜忌,奪他兵權甚至下獄,盧植都沒有過一絲反抗,而是毫不猶豫的放棄手中兵權,回到洛陽,哪怕心中有再多的不滿,也從未抱怨過一句,無論其才還是其德,名士無雙這四個字,盧植都當之無愧。

說這是屬於盧植的時代或許有些過了,蔡邕、鄭玄、朱儁、皇甫嵩這些老一輩文武同樣耀眼,在各自的領域成就未必就比盧植低,但將盧植作爲這個時代的印記來說,恐怕沒人會反對。

盧植的去世,蔡邕隱居河東不理世事,也代表着一個時代的落幕。

傷感也好,悲痛也罷,這世間之事,不會因爲任何一個人而停留,哪怕有通天的本事,也抵不住歲月的流逝。

盧植的死,也只是讓諸侯稍稍停下了干戈,在悼念之後,袁術再度起兵攻往陳留,同時袁紹也將長子派往青州,準備與公孫瓚爭奪青州,天下戰亂在開春之後再度興起。

河東,安邑。

“主公!長安剛剛送來消息。”滿寵快步來到陳默身邊,將一卷竹簡遞給陳默道:“李傕命張濟、樊稠屯兵於新豐一帶,看樣子,有向我軍動兵之意。”

陳默伸手接過竹簡,皺眉翻看一番後,思索道:“這個時候看來是缺糧了。”

“正是!”滿寵點點頭道:“自去歲開始,西涼軍大肆抄掠百姓,致使大量百姓遷往這邊,如今單是河洛一帶的戶籍造冊已有十三萬戶之多。”

“我現在不太想打。”陳默皺眉道:“如今我軍老兵多派至各方戍敵,新軍雖然不少,但恐怕難與西涼軍抗衡。”

就算藉着地利打贏了,那也是慘勝,陳默不想把寶貴的兵力浪費在這種無意義的消耗戰上,就算贏了,損傷慘重的話,也難趁勢佔據關中。

“主公,若是華雄將軍……”滿寵知道華雄與陳默關係不錯,而且華雄率軍佔據左馮翊之後,陳默從未在那邊戍防,而華雄也沒在那邊屯兵,陳默雖然沒說,但顯然,華雄跟陳默之間,是有着一些暗盟的。

“他暫時不能動。”陳默搖了搖頭,知道滿寵看出了什麼,不過華雄和徐榮是自己吞併關中的兩顆要子,不能在這個時候輕動,而且自己也得有鎮住這兩人的實力才行。

“主公,庶有一計!”

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十三章 獵虎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四十四章 新軍至第七十章 推薦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五十七章 怒火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二十八章 墾荒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變故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一百三十五章 陳默教子第九十七章 幷州軍內亂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八十章 女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六十二章 王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有點兒狠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二百七十四章 空城否第一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四十六章 天子籌謀第一百五十六章 夏王第十一章 倒退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三百一十五章 最後一戰第七十章 推薦第六章 鄭屠第十七章 改變第七十章 推薦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天下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三百九十六章 曹孫聯盟第三百章 孤城難守第十二章 商道第三十六章 眼力訓練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七十七章 陳登第四十二章 消息第二十一章 稚童的煩惱第四百六十九章 風雲再起第六十七章 州牧第一百二十一章 說服第一百四十四章 匹夫之勇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四百九十五章 決定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十章 人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用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三百九十三章 故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一百六十九章 黑山來使第七十四章 知音難覓第三百零一章 大雪第八十三章 張濟奪權第四百七十一章 夏口破,江東驚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一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臨鄴城第四百零八章 遺言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三百零四章 出兵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二十七章 困難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四百八十三章 小插曲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十一章 蒼天已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五十八章 定計第七十章 ‘家書’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七十八章 天子崩第四百一十章 如何封賞第八十章 賤骨頭第四百三十一章 霸道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第十章 觀念衝突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