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諸侯進兵

清晨,酸棗起了霧,不算太重,但白茫茫的一片,太遠的地方朦朦朧朧,看不清楚。

袁紹昨夜宿醉,曹操找來的時候,還是頭疼欲裂,以手扶額,一臉無語的看着曹操道:“孟德今日怎的這般早?”

“盟主,昨夜有人送來了一封書信,事關重大。”曹操的臉色很嚴肅。

袁紹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道從幾時起,曹操跟他之間似乎開始變得生分了許多,不再如往日一般親密。

“誰人送來的?竟讓孟德如此重視。”驅散了心中那幾分不適,袁紹跪坐下來,一邊扶着額頭,一邊問道。

“陳默。”曹操從懷中取出竹簡遞給袁紹道。

“他倒是好大的威風。”袁紹聞言笑道,只是這笑的有些玩味,前段時間陳默在陽人聚將袁術收拾了一通,消息傳到這邊時,袁紹這心裡其實挺高興的,當然,面上不能這麼說,再怎麼樣,陳默也是打的他袁家的臉。

“盟主且先看過再說。”曹操擡了擡頭,示意道。

袁紹點點頭,看起了竹簡,眉頭漸漸皺起,隨即看向曹操道:“此中是否有詐?”

“我看不會,陳默做事還是有些堅守的。”曹操搖了搖頭道:“不管盟主是否恨他,但從一開始到現在,陳默所做都是爲大漢,爲百姓,只是與我等所想道路不同爾,如今董卓遷都,司隸之地,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大概也是讓他失望了吧。”

袁紹點點頭,心中有些不是滋味,當初洛陽時,陳默也曾一直勸自己先下手將董卓給趕出去,若是當時自己聽了陳默的計策,或許今日是另一番局面吧,這般說來,當初他是否也是對自己失望了?

“畢竟還年少,又頗有才學,自負一些,也是常有之事,如今知錯能改,也是好事。”曹操笑道。

袁紹點點頭,想了想道:“召集諸公商議吧,若真如陳默所言,董卓放棄滎陽與敖倉,我軍趁勢攻入倒也是好事。”

曹操點點頭,當下兩人派人去通知各路諸侯升帳議事。

“陳默?”陶謙皺了皺眉,看了看身旁的張超、臧洪道:“此子雖在董卓麾下,卻也並未聽說有作惡之舉,反倒是此前董卓問罪於次陽公時,曾仗義執言,只可惜最終次陽公還是……”

陳默在青徐兩地還是有些名聲的,少時被黃巾裹挾,卻不願從賊,在亂軍之中與黃巾賊鬥智鬥勇,最終還成功配合當時作爲曲陽縣令的張超大破賊軍,這在徐州已經成了一段佳話,後來拜師臧洪,在青州也頗有些名聲。

當然,這些事原本其實不算什麼,而且這些事蹟被傳出來,也是這兩年的事情,莫說臧洪跟張超在這裡,單是看陳家的面子,如今剛剛到徐州上任的陶謙也不可能在這事上跟陳默爲難。

“不錯。”孔融撫須點頭笑道:“觀此子這兩年所爲,與其說是投奔了董卓,倒不如說是一直在竭力維護朝廷體面,如今董賊遷都,天怒人怨,此子身在董卓麾下,無力反抗,此時派人與我等聯絡,共敗董賊倒也不是不可能。”

張超點頭笑道:“我看此信多半是真,陳默在伊闕關時,伊闕關穩如泰山,如今他一走,大谷關便被破,若說這事與他無關,我是不信的。”

臧洪沒有說話,只是摸索着下巴思索這小子何時這般厲害了?欺負黃巾賊也就罷了,如今連袁術都在陳默手中吃了這麼大的虧,不錯,是我弟子!

這種場合,他這個做老師的,反倒不適合說太多,只能靜靜旁聽。

不過有陶謙、孔融、張超力薦,至於劉岱、橋瑁、公孫瓚這些人,對於陳默並不瞭解,見幾人出面保陳默,他們自然不好在這事上較真。

“盟主,不如先派兩支人馬前去試探,若是真如陳默所言,我等可趁機佔據兩城,便是其中有詐,我等損失亦不大。”鮑信對着袁紹一禮道。

“正有此意。”袁紹點點頭,又看向衆人道:“何人願往?”

“既是末將提出,末將願意率部前去敖倉!”鮑信見無人應答,當即出列道,他跟陳默有過一段時間交往,對陳默還是有些信任的。

“陳默既是我弟子,這滎陽便由我來走一趟。”臧洪出列,對着袁紹微笑道。

“子源你乃盟主,怎可輕動!?”袁紹見臧洪出列,皺眉道。

“正因是盟主,若我弟子此番構陷諸公,洪還有何臉面生於世間?”臧洪微笑道:“而且,臧某相信陳默絕非此等歹毒之徒。”

“也好,若真如陳默信中所言,你二人只需佔住城池,派人來通傳我等便可!”袁紹當下點頭道。

臧洪是廣陵功曹,並無兵權,張超直接將自己麾下五千兵馬分出兩千於臧洪,臧洪離營之後,便與鮑信覓地渡河。

次日,兩人先後傳回訊息,果如陳默所言,敖倉、滎陽已是空城,袁紹當即移兵滎陽,這兩城一佔,成皋便成孤城,只需拿下成皋,便可長驅直入,徑直奪了洛陽。

“我等不費一兵一卒,便奪得兩城,董賊氣數喪盡之日不遠矣!”滎陽大帳之中,橋瑁頗有幾分得意道。

不管城是怎麼得來的,反正這筆功績得算在他們頭上,不然自開戰以來,諸侯幾乎沒贏過,實在不好跟天下人說,如今得了兩城,討董大事得到關鍵進展,這事定要好好宣揚一番,以振人心。

“此番能得兩城,依我看,皆爲陳默功勞,不如便以此宣告天下如何,也算是爲陳默正名!”一旁的劉岱點頭笑道。

雖然名聲是陳默的,但這事情宣揚一番,就是諸侯跟陳默早已有了謀算。

“不可!”臧洪皺眉道:“如今默兒尚在賊營,若這般宣揚,諸位將置默兒於何地?”

跟這幫人共事多時,臧洪哪能不知這幫人心裡想什麼?把陳默捧起來,但最終卻是諸侯運籌帷幄,早已跟陳默聯合,之前那些敗仗,也可說是爲了迷惑董卓。

但就沒人想過陳默的處境麼?

曹操點頭道:“子源所言不錯,況且我那賢弟也說了,會盡力謀得要隘,接應我等入關,若過早暴露,恐怕壞了大事!”

臧洪點點頭,心裡感覺怪怪的,曹操管自己的弟子叫賢弟,然後跟自己也兄弟相稱?

雖然兩人年紀上來說,確實如此,曹操比他年長,但總感覺有些不對味兒。

“是啊,成皋未破,此時不宜張揚,待我等攻破成皋之日,再將此事公之於衆,豈非更好?”袁紹點點頭道:“也莫讓人覺得,我等能驅逐董卓,都是陳默之功。”

橋瑁等人眼見兩位盟主都這麼說,也只能點頭。

滎陽、敖倉兩地都已拿下,董卓主力又被袁術牽制在大谷關,此時正是出兵之時,一衆諸侯商議一番,決定次日一早便出兵攻打成皋,讓董卓首尾不能相顧。

這一次,袁紹親自督帥三軍,十多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成皋,徐榮早已得到消息,備好滾木礌石迎戰,雙方在成皋廝殺一月,諸侯大軍卻始終難以破城,反倒是折損了不少兵馬,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士氣,再度低靡起來。

……

話分兩頭,成皋這邊打的熱火朝天,守在孟津的陳默卻是趁着董卓南敵袁術,洛陽空虛之際,暗中書信昔日太學同窗,有的親自登門拜訪,倒是說服了不少人前來投奔,暗中通過孟津送往河東。

除此之外,還暗中將屯於孟津的糧草、輜重都運到了河東。

“主公,既然我等已經準備開關迎接諸侯,爲何不直接讓諸侯自孟津過來?”典韋看着遠處正在裝船的將士,有些疑惑的看向陳默。

“一來孟津地勢險要,他們不會完全信我。”陳默盤算着日子,看向典韋道:“二來,我若此時開關放他們進來,他們只會當做理所應當,不會珍惜,先讓徐榮挫一挫他們的銳氣,我再開關,而且……你信不信,就算我將關城打開,董卓退往關中之前,他們也不會來。”

“這是爲何?”典韋皺眉道。

“此番諸侯出兵,與其說是打董卓,倒不如說是要滅漢室之威嚴,董卓退往關中,對諸侯來說,這個時候如果把董卓給滅了,便要迎回天子,如今他們或爲一州州牧,或爲一郡太守,無需聽從任何人,若將天子迎回洛陽,諸侯就沒有割據一方的理由,沒人願意的。”陳默嘆了口氣道。

董卓奉先帝遺詔,行廢立之事,從道理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董卓不夠資格,但換成其他人做這件事就行了?

陳默不太相信,看起來是董卓擅行廢立而引來了諸侯不滿,但這其中,恐怕在當初先帝駕崩時,各地諸侯已經開始有了自立念頭,何進時候,已經有很多諸侯開始抗拒交稅,董卓只是加速了諸侯割據的過程而已,他們要打敗董卓,但卻又不希望董卓過早完蛋,這樣他們就少了一個大義上的合理性。

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是這般想的,但陳默敢肯定,大多數人現在都是這個念頭。

第五十八章 鬧事第二十章 人命第三百四十三章 夜行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十二章 夏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一百零四章 偶遇,閒聊第二十四章 搶糧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二百七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零五章 漸興第二百五十章 城破第二百七十章 破局之策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二百九十三章 奇士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百六十九章 曹操欲退兵第二百七十九章 曹操退兵第二百五十八章 無膽大將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大勢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二十九章 再見鄭屠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四百五十七章 難題第六十六章 夜下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六十章 獲罪第七十章 推薦第四百八十章 陳默的殺手鐗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九十八章 絕命伏殺第六十章 人心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議封王第五章 人心險惡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七十八章 拜師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三十七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五章 略懂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一百八十五章 自作孽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六十五章 新下軍校尉第二十五章 雨幕第六十一章 抄老窩第五十二章 打仗了第五十四章 謄刻第二百六十七章 走馬相隨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三百一十二章 時機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二十八章 名士風流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六十四章 團聚第四百八十四章 真亂第一百六十章 遷都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九十九章 司隸校尉第二百一十四章 攔路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二章 巧計擒敵第一百二十二章 攔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正式入主第五十章 大雪第四百二十六章 端倪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殺戮起第一百六十八章 各有打算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利第四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五十六章 連環計(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二十三章 童子郎的日常第四百四十一章 南征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第一百九十四章 暗濤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二百三十五章 逢絕境許攸遊說第三章 人才第二百二十一章 洞局勢田豐勸和,明厲害兄弟止戈第四章 聲音第四百二十三章 下合肥第一百四十一章 不祥之兆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