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0【白馬西風塞上】

連綿數日的秋雨終於停歇,京都的大街小巷漸漸恢復往日的喧鬧與繁華。

近來朝堂上的風波亦讓坊間衆說紛紜,畢竟從絕大多數人有了記憶算起,太史臺閣和鑾儀衛的探子從來不曾這般大規模出動,短短几天時間就抓了二三十位朝廷官員,其中甚至包括吏部侍郎,這可是正三品的實權高官。

天子腳下的老少爺們歷來膽氣雄壯,遇到這種稀奇的狀況又怎能視而不見。只不過那些探子的動作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被抓的官員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禁生出濃濃的憂慮。

“怎麼感覺今兒城裡安靜了許多?”

“嗐,停了!”

“什麼停了?”

“據說昨日衛國公入宮面見陛下,然後太史臺閣和鑾儀衛便停了動作。除了先前抓的那些官員由太史臺閣負責審訊,後面則由東府的那些老爺們接手。而且衛國公還勸說陛下,往後要限制太史臺閣與鑾儀衛的權力,避免出現酷吏橫行禍亂朝綱的狀況。”

“可我怎麼聽說,衛國公遇刺之後,就是這些迷了心的壞官跟敵國細作勾結,想要離間他和陛下呢?”

“不對,好像是說敵國細作要挑撥衛國公和襄城侯的關係。”

“不管怎麼說,那些人都是在給衛國公下絆子,他竟然能夠忍下這口氣,反而勸說陛下息事寧人。要我是衛國公,不把這些狗東西抓得乾乾淨淨絕不罷休!”

“所以人家是衛國公,你只是個賣油的蠢漢子,國公爺那是顧全大局懂不懂?這些年他不知做過多少這樣的事情,就拿祥雲號和沁園來說,都是日進斗金穩賺不賠的營生,國公爺二話不說就賣出去大部分的分店和股份。他爲的是什麼?還不是懶得跟那些人勾心鬥角,同時也是讓陛下安心,不願讓朝廷陷入內鬥。”

“唉,沒錯。要不是有祥雲號存在,咱們上哪兒買那麼便宜的蜂窩煤、糧食和布匹?就這樣還有人說衛國公心懷不軌、什麼功高震主之類的屁話,我看那些人才是真正的反賊!對了,這位兄臺瞧着有些眼生,怎麼會對衛國公的事情這麼熟悉?”

“我就在祥雲號裡做事,你說我熟不熟悉?”

“原來如此,幸會幸會。”

類似的場景在各處屢見不鮮,

很多人都忽略了裴越對於京都坊間的影響力。

從開平三年祥雲號創建,到如今已經四年時光,無論掌櫃夥計還是首陽山礦場的僱工,早已成爲裴越最堅定的擁躉,所以裴越在京都的名聲越來越好,宛如披上一層厚厚的金光。

甚至於很多時候,都中百姓談論裴越的頻率要遠遠高於新君劉賢。

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個現象所代表的意義。

……

大陸以西,高陽平原。

大約從五十餘年前開始,吳國便在遼闊的平原上依次修建七座大城,有些是從頭開始建造,譬如西南面的鵲首城和柳城,有些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加固,如東北面的甘城。

這是一套進可攻退可守的完整體系,不過在虎城被樑國攻佔之後,無可避免地出現一道裂縫,因此這十餘年來吳國君臣沒有一日不想奪回虎城。

作爲距離虎城最近的吳國重鎮,甘城歷來重兵雲集守衛森嚴,更是鎮東大將軍謝林的節堂所在之地。城內常駐兩萬精銳騎兵,步卒四萬,往東南二百里便是虎城,往正東可以直逼貝苕江威脅樑國靈州西北面的長弓大營。

兩年前那場慘敗之後,甘城老卒十去三四,實力大爲削弱,連帶着謝林在軍中的地位亦下降不少。

初冬將至,最後一批過冬用的糧草如期送達甘城,這讓謝林心中稍安。

不過當他發現負責押送糧草輜重的騎兵隸屬鎮山營,此行主將竟然是鎮西大將軍周德威,不禁生出一縷驚訝的情緒。

“周將軍,這……”他委實不明白只是一趟押送糧草的活計,緣何要出動和自己平齊的四將之一。

周德威苦笑兩聲,緊接着他後方傳來一箇中氣十足的聲音:“他此番是爲了護送朕前來。”

謝林的瞳孔驟然一縮,想也不想就單膝跪地行禮道:“拜見陛下!”

宣武帝走上前來,淡然道:“平身罷。”

謝林一時間難免心下惴惴,皇帝陛下突然出現在邊境軍鎮,而且兩百餘里外就是樑國十萬大軍駐守的虎城,萬一消息泄露出去,恐怕對方寧肯丟棄虎城也會全軍出擊奔襲此處。

一念及此,他垂首勸諫道:“陛下,甘城乃是邊境,時常會有樑軍探子在遠處遊弋,倘若讓樑人知道陛下就在甘城,難保他們會孤注一擲。臣懇請陛下回駕京城,大吳安危繫於陛下一身,委實不宜冒半點風險,陛下——”

宣武帝打斷了他的話頭:“隨朕上城牆看看。”

謝林微微張嘴,從未有過這般惶然失態的表情。

周德威看了一眼當先前行的宣武帝,經過謝林身邊時低聲道:“陛下心意已決,莫要再說了。”

謝林輕嘆一聲,亦只好跟了上去。

甘城城牆高三丈,城防設施一應俱全,甕城亦修建得十分堅固。

宣武帝登上南面城牆,遙望着東南方向天際的浮雲,道:“那裡就是虎城?”

謝林答道:“是,陛下。”

宣武帝緩緩道:“三十七年來,朕第一次踏足此地,仍舊無法親眼看一看虎城之雄偉巍峨。”

謝林和周德威齊聲請罪。

宣武帝搖搖頭,語調沉穩有力:“勝敗實屬兵家常事,這世上從無常勝將軍。當初裴貞縱橫於高陽平原之上,不也敗於張青柏之手?朕來此地非爲問罪,不過是想憑弔一番,祭奠近百年來葬身於這片遼闊土地的大吳將士英靈。”

二位大將軍不約而同地肅立。

宣武帝繼續說道:“朕亦有愧。當年大吳傾盡全力築成虎城,卻不想反倒成爲樑國的屏障,如果不洗刷這番恥辱,將來朕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

謝林強忍着心中的驚詫,顫聲道:“陛下,明年開春之後,臣便是拼上這條性命,也要奪回虎城!”

宣武帝回頭望着他,知道這位出身卑微的大將已經猜到自己的心思,平靜卻又堅定地說道:“僅僅奪回虎城還不夠。”

謝林和周德威同時躬身應下。

城外,一隊操練完畢的騎兵快馬返回,數千騎馬踏殘雲,聲勢驚人。

宣武帝凝望着這支騎兵的軍容,微微凝眸道:“十萬鐵騎,這是朝廷的全部家底,因此朕要的不止是虎城,還有樑國靈、鄧、蘄三州之地。此戰關乎國朝基業,重要性無需多言,相信你們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人齊聲道:“是,陛下。”

宣武帝沉聲道:“勝敗在於軍心士氣,因此朕已決意,此番朕要御駕親征!”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太子尚年幼,恐難承擔監國重任,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謝林大驚失色, 原本以爲皇帝陛下只是來邊境看一眼,過後還是要坐鎮京城,戰事則是由四方大將軍統率指揮。

旁邊的周德威亦是驚詫難言,宣武帝的這個決定太過突然,事先並未與朝堂重臣通過氣,遂懇切地道:“陛下,戰場局勢詭異難測,聖駕豈能涉險,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宣武帝止住二人的諫言,淡淡一笑道:“此戰若勝,我朝鐵騎便可直入樑國腹心,順勢奪取中原富庶之地,王圖霸業唾手可得。若是敗了,樑國難道還會坐視朕繼續休養生息以圖來日?亡國之禍並非危言聳聽。”

他目光漸趨冰冷肅然,擡手拍在牆垛上,一字字道:“朕要在大軍之中,親眼見證大吳兒郎擊潰樑軍,亦或者君王戰死於陣前。二位將軍,可敢隨朕一戰?”

謝林和周德威只覺熱血涌上腦門,單膝跪地厲聲道:“臣願爲陛下、爲大吳死戰到底!”

245【秋江月】1327【故事的開端】1218【長風破浪會有時】(完)289【壯懷】681【生殺之權】144【禮絕僚】739【風從海上來】1231【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三)959【破我執】420【噩耗】1098【此生何寄】1154【託身白刃裡】無奈請假,好像中了1282【惡有惡報】430【前夜】1274【莫蒿禮的遺澤】1310我花開後花殺713【第七位】115【塵埃】90【暮虎】738【先行者】451【謀攻】919【不知死活】526【耳光】1118【無風不起浪】421【構陷】135【朝爭之始】聊聊陳希之及後續更新事宜186【內奸】930【狼煙北望】561【一眼生死】721【序曲】946【烽火連三月】478【藏鋒之名】請假一天~550【棋逢對手】260【立軍心】234【請君入甕】673【何似在人間】(二十二)664【何似在人間】(一十三)請假一天~1031【只分生死】1065【人間正道是滄桑】(二)598【進退隨心】295【恍若隔世】711【粗鄙武夫】559【狩獵之術】394【洪流】(三)20【轉機】560【左手劍】668【何似在人間】(一十七)305【醉明月】337【小卒】16【裴寧】818一場風花雪月的局103【抉擇】1301【世事一場大夢】1283【龍吟】820【奪門之戰】(中)274【潰】1231【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十三)請個假798【往事只堪哀】249【軟玉溫香】1059【天若有情天亦老】(七)809【一劍而已】1078【平生不下淚】1047【撲朔迷離】1316【長槍依在】958【腰纏萬貫】73【圖窮】1008【偏向虎山行】816【事出反常】420【噩耗】906【行到水窮處】665【何似在人間】(一十四)97【蓄勢待發】786【刺裴】(一十三)1144【生死何懼】32【沈淡墨】40桃花292【破】1300【秋風病欲蘇】1176【一點浩然氣】(一)101【進山】399【洪流】(八)139【連環】1014【祭旗】30【齊家】70【蛻變】1222【直掛雲帆濟滄海】(四)176【等】19【殺局】826【十步一算】783【刺裴】(十)479【水漲船高】191【蒲葦】980【定國長女】925【古今多少事】529【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