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

過兄弟之子往繼爵位在宗室之中並不少見,李泰自己就是個例子。

早年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李世民三弟李玄霸亡故,李淵便曾將時爲宜都郡王的李泰過繼給李玄霸爲嗣,已繼李玄霸衛王爵。

但所謂繼子繼爵,大多是宗親無子或是早亡的情況,皇帝不忍其國滅失封,沒了香火血食故而如此,單純爲了給繼子爵位的情況還是少見的。

李泰爲魏親王,又是嫡子,將來他的諸子中嫡長子可以繼爲嗣魏王,剩下的則爲郡王,就算是差一點的也可爲國公,保得富貴自然是不憂了。

李世民寵愛愛孫,更憐憫李承乾,此事雖不會明說,但也人盡皆知,李世民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倒也合理,並不出乎李泰的意料。

過繼李象於自己,其實對於李泰來說並不是難事,甚至還更有好處,因爲既然是李世民爲了留的李承乾一脈的富貴而故意爲之,不管是李世民還是將來的李恪,都會有意給李象擡封,不會佔用李泰諸子的份額。

李泰當即應道:“這有何難,父皇心疼象兒,象兒也是兒臣的親侄,兒臣又何嘗不是如此,莫說是分繼爵位了,就是直繼兒臣的魏王爵也無不可。”

李泰這句話不過是嘴邊的順話而已,說着好聽的,畢竟李泰自己的嫡長子還在,過繼子嗣也沒有過繼爲嫡長子的道理,魏王爵位自然是他的嫡長子李欣的。

不過李泰雖然是隨口說說,可李世民似乎卻不是隨口聽聽的意思,李世民竟突然開口對李泰笑着問道:“你讓象兒繼承魏王爵,那欣兒怎麼辦?”

李世民的話聽着有些玩笑的意思,但李泰聽在耳中,卻較了真,想進了心裡。

現在是什麼時候,朝中羣起而彈劾李恪的時候,難不成是李世民也有了什麼想法,特地來試探他的嗎?畢竟李世民最重的就是諸子和睦,自然也希望將來的大唐皇帝能夠友愛兄弟,也能夠疼愛子侄。

李泰在心思快速地轉着,心中也想到了這種可能,如果說李世民因爲朝中之事便已經動了易儲的意思,那倒還遠遠不至於,但現在可能是李世民的潛意識裡面已經有了這種心思,纔會如此問他,若是李泰答地好,叫李世民滿意了,李世民心中對他的傾向也會更高些。

一瞬間,這看似不過玩笑般的一問,也和李泰的前程掛上了鉤,叫李泰萬分重視了。

李泰不過稍稍思慮了片刻,便回道:“象兒是兄長的嫡長,孩提時又遭受此難,自然更叫人疼惜,兒臣也一直記掛於心,過繼後襲繼魏王爵也是應當的。”

李泰的話說着是義正言辭,大有把兄長之子看地更重於自己親子的意思,李世民聽着起初也很是高興,畢竟李泰這麼說,說明他也是把兄弟之情放在了心上。

李世民接着問道:“可象兒畢竟不是親子,你若是將王爵傳於象兒,就不怕欣兒那邊鬧將起來嗎?”

李欣纔是李泰的嫡長子,若是李泰把王爵給了李象,必定會多起紛爭,李世民也想知道李泰面對此事時的態度。

李泰不假思索地回道:“皇兄和兒臣乃是至親兄弟,象兒既然過繼於了兒臣,那兒臣便會視象兒爲親子,傳承爵位更在情理之中,欣兒若是曉事還好,若是不曉事,兒臣寧可棄了欣兒這個嫡長子,不再相認,也要立象兒爲世子。”

李泰現在的話,比起之前說的還要更激進些,儼然是把兄弟之情看地比什麼都重了,但在李世民細細咀嚼後,李世民又覺得李泰的反應和回答卻又有些過了,顯得有些怪異。

棄子傳侄,說着自然是好聽,但要能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李世民也有手足兄弟,他自問對諸子已然萬分盡心,疼愛入骨,但對於兄弟之子,他的態度卻不過尋常,要他把侄兒視作承繼之人,他反正是萬萬做不到的。

更何況,昨日羣臣在大殿之上彈劾李恪,李泰尚且未能站出來爲李恪說話,只是潔身自保,李泰對於手足兄弟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兄弟之子呢。

李泰若真的如此看重兄弟情義,突厥叩門,擇皇子爲質的時候他在哪裡?李恪偶有失當,羣臣彈劾的時候他在哪裡?當初李承乾被廢,性命岌岌可危的時候他又在哪裡?

每每在兄弟爲難的關頭,冒天下之大不韙,主動站出來爲兄弟開脫,爲父分憂的都是李恪,從來都不是李泰,李泰只是站在朝堂中明哲保身的那個,這一點李世民是看得到的。

李泰的話李世民越想越覺得荒誕,這樣的胡話李世民不是傻子,又怎麼會相信呢?

既然此事不合理,更不和李泰的一貫作爲,李泰這麼講話,背後的功利性也就暴露無遺了。

李世民對李泰的回答不免有些懷疑和擔憂,但當着李泰的面,李世民也不便當面質疑他,揭穿他。

李世民帶過此話,轉而對李泰問道:“青雀,你的《括地誌》修地如何了?”

對於《括地誌》一書,李世民還是頗爲重視的,畢竟修書對於盛世王朝無異是最好的錦上添花的東西,更何況這本書還是皇子主持編撰的,爲此李世民還特開旨意,準李泰在魏王府開館納賢,與東宮的弘文館相類,李世民自然頗爲重視。

而《括地誌》又是近幾年來整個魏王府集上下之力而有的成就,是李泰在士林之中大攬名望的最大依仗,李泰也時時放在心上。

李泰聽得李世民問及此事,笑着回道:“進程已經過半,快到收尾的關頭了,只消再多做篩改,最快明年此時便可完成。”

“好!”

李世民聞言,撫掌道:“《括地誌》乃國中鉅著,朝中許多人都在看着,此事你需多上些心,待完本之日爲父一定厚賜你們文館上下。”

“兒臣謝過父皇。”李泰聞言,當即領了聲謝。

李泰不知道李世民口中的厚賜是什麼,但對於李泰而言,《括地誌》於他意義重大,若是此番李恪能夠名望掃地的話,那《括地誌》完本之日便是他衝擊太子之位的最好時機。

第六十七章 神箭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四十章 盧山都督府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九章 蜀王壯哉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八章 護駕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五十一章 做局第二章 將行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三十一章 春獵第五章 玄都觀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二十四章 揚州刺史第三十二章 反擊第三十七章 京中風雲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十章 請辭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七章 武家女第十七章 仙娘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六十二章 長孫衝拜府第五十章 隨行第六十三章 薛延陀佈陣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十六章 欽陵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十七章 急招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二十三章 醋意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二十七章 認人的兕子第七十章 雍王第七十章 騙鉞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十四章 瓊華殿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五章 議取汗庭第八章 溫彥博之憂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三十五章 議和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